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偏離事實多遠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
答案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世人不知道真實的版本,無論偏離多遠,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2001),這部作品長期因為與事實偏離太大而遭到詬病,不過顯然一般觀眾並不在意,奧斯卡尤然,在當年授予其最佳影片、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大獎。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人生被大改的主角本人,竟也毫不在意。
.
如果今天要拍攝的是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很多人都自認為能插得上話,一個非關史實的小改動就可能面臨抵制。不過當主角是一個曾經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為約翰.納許(John Nash)的數學家,一切就容易操作得多了。
.
在《美麗境界》問世以前,世人根本不知約翰.納許是何許人也,他對賽局理論的貢獻也當然只有學界的人才會清楚。好萊塢監製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是在偶然之下讀了西爾維亞.娜薩(Sylvia Nasar)與1998年出版的《美麗境界》原作,內容詳述了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葛瑟很快從中嗅到發展的可能性。
.
當然不僅僅是約翰.納許對20世紀經濟學、電腦科學與軍事理論等領域的貢獻很值得為眾人所知,而是他在正值壯年期間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經常妄想外星人傳遞訊息給他,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逐出學界。葛瑟發現這簡直是現成的好萊塢題材。
.
他找來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來接手編劇,並請來朗.霍華(Ron Howard)負責執導工作。高斯曼大筆一揮,果然把約翰.納許的人生竄改得面目全非。在片中幾乎沒有認真提到太多他的學術貢獻,而是將故事重點聚焦在他與太太艾莉卡.納許(Alicia Nash)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陷入瘋狂的種種行為。
.
因此《美麗境界》當中除了納許夫婦之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編劇虛構的,未提及他曾與妻子離婚38年。他是一直到他在1994年在諾貝爾獎折桂之後,才與太太復合,《美麗境界》上映的同年復婚。編導甚至為了避免觀眾以為思覺失調是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所以將晚年的約翰.納許描寫成持續在服藥的狀態。就連「放筆」的儀式也是掰的,他本人也根本沒有去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致詞。
.
《美麗境界》的戲劇性大多聚焦在約翰.納許本人紊亂的精神狀況,監製與編導都表明立場,認為既然也沒有人知道他本人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幻覺,那的確就有「竄改」空間。事實上,他們的確也不是第一個把名人故事拿來技術性重新改寫的人。
.
有趣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納許夫婦可能會對這樣的改編感到不舒服。沒想到在2005年接受《愛爾蘭時報》訪問時,兩人的態度卻是一副輕鬆坦然,一點也不覺得不被尊重。
.
「我一開始只覺得配樂好吵。」約翰.納許說:「但在我進入狀況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做對了很多事,例如它給了觀眾一定的懸念與娛樂性。當然我不太能接受這部片對我的描述,但我想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以劇情片來說是很成功的。」
.
他承認自己只跟飾演他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附圖)只在拍攝時見過一次面,而對方顯然無意效仿他的口音。不過他跟太太都愛極了他的演出,艾莉卡.納許說:「我們就是愛羅素.克洛,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雖然是純屬虛構。」她還為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叫屈,認為她的戲份應屬主角(卻在奧斯卡得到最佳女配角)。
.
約翰.納許也澄清,自己對賽局理論的「納許均衡」所做出的突破,當然也不是在酒吧裡把妹想到的。但與許多嚴詞批評電影改編的名人不同,約翰.納許相當慷慨,也完全理解電影可能的侷限,他甚至說雖然電影的敘述不甚準確,但卻對他的一生的確試圖提出了一個解釋的角度。
.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看到幻覺。但電影是一個視覺媒介,所以角色能看到這種幻覺也是正常的。通常真正的患者不一定會看到什麼,但是卻會聽到一些聲音。但想也知道,電影很難這樣做出表現。」約翰.納許明白許多人會批評這部片對思覺失調症症狀的誇張化,但他顯然毫不在意。
.
不過約翰.納許也語出驚人,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兒子也罹患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同時指出「去除精神病的污名,只有在精神病被完全消除才可能見效」。但他也暗示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有些人總是必須要靠治療精神病患來牟利。
.
事實上,納許夫婦如此捍衛這部電影的理由,除了他們也許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之外,說不定還有一個原因。在當時《美麗境界》作為奧斯卡得主熱門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些針對約翰.納許的攻擊,包括指控他有反猶太傾向等等,片廠親上火線,帶著約翰.納許受訪挽回聲譽。可說他的生涯成就幾乎與這部電影完全綁在一起了。
.
2015年,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上的貢獻,約翰.納許與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共同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
納許夫婦在遠赴挪威領獎後回國,因為改了航班提早返國,原訂的轎車不便接送,只好改攔了一輛計程車。怎料剛入行兩周的司機因為超車失控撞上護欄,納許夫婦被甩出車外,於同日謝世,結束傳奇一生。
.
.
myVideo 影音隨看 《美麗境界》線上看
7/31前可以免費兌換觀賞:
https://pse.is/3jzk4j
#美麗境界 #ABeautifulMind #羅素克洛 #RussellCrowe #約翰納許 #珍妮佛康納莉 #JenniferConnelly #JohnNash
劇情片例子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梗你報新聞】2021-JUN. WEEK 4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收看本篇YouTube版本(直播存檔):https://youtu.be/rW4LjQpEU4M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g7nwtfhkzv0866e2ixwui6/platforms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0d96ef3fd8978000142a273
.
01 第七部《變形金剛》拍板片名 劇情 角色設定,製片保證本集將是「前所未見」
近期確認由《金牌拳手:父仇》導演 小史蒂芬卡普爾執導的第七部《變形金剛》電影,上週二的線上發表會上正式確認本片片名為《變形金剛:萬獸崛起》(Transformers: Rise of the Beasts),預期將加入《百變金剛》元素。本集故事將設定於1994年的紐約和秘魯的馬丘比丘,劇情將聚焦在柯博文身上,並致力跳脫博狂兩派的派系鬥爭。
.
02 迪士尼樂園設施改編電影「驚魂古塔」確認將由「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製作
根據Collider報導,迪士尼正籌備下一部以迪士尼樂園設施改編的電影「驚魂古塔」(Tower of Terror),據報在漫威電影主演《黑寡婦》的史嘉蕾喬韓森將擔任本片製片人。但根據Deadline等權威媒體表示,史嘉蕾喬韓森並未確認是否演出,《玩具總動員4》導演 喬許庫利則會執筆本片劇本,劇情尚未明朗。
.
03 《西城故事》《沙贊2》20歲女星 瑞秋札格勒確認接下《白雪公主》真人版電影主演
根據Deadline的報導,曾演出二十世紀影業《西城故事》,近期接下《沙贊2》的女星 瑞秋札格勒,將接下主演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電影;此外,本片將由《戀夏500日》導演 馬克韋柏執導,他表示瑞秋札格勒的歌唱能力以及充滿智慧和樂觀的精神,將會是本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目前本片上映檔期未定,預計明年開工拍攝。
.
04 《閃電俠》片場曝光 伊薩米勒 米高基頓 同框,莎夏凱勒「超少女」驚喜亮相
籌備多時的DC超級英雄電影《閃電俠》,上週的拍片現場照曝光;從一系列曝光的照片可見飾演閃電俠的伊薩米勒,飾演閃電俠女友 艾莉絲的克萊西克萊門斯,以及時隔近30年再度飾演蝙蝠俠的米高基頓,皆以西裝扮相登場;而由莎夏凱勒所飾演的「超少女」也是首度向外界亮相其造型,精壯的身材在緊身戲服下讓粉絲驚喜連連。
.
05 美國影藝學院公布奧斯卡主席獎得主,山繆傑克森獲奧斯卡榮譽獎
美國影藝學院在上週宣布第12屆奧斯卡主席獎得主,包括近期演出漫威電影中「神盾局長」的山繆傑克森,知名編劇 伊蓮梅(Elaine May)、麗芙烏曼(Liv Ullmann)獲得奧斯卡榮譽獎(等同終身成就獎);曾演出《致命武器》系列電影的74歲黑人男星 丹尼葛洛佛,則獲得珍赫修人道獎。目前第12屆奧斯卡主席獎將於2022年1月15日頒獎。
.
06 世紀大和解?電影串流化的開端?史蒂芬史匹柏 製片公司與Netflix宣布合作
曾多次公開阻止串流平台角逐奧斯卡的好萊塢名導 史蒂芬史匹柏,上週傳出其成立的製片公司 安培林集團(Amblin Partners),宣布未來每年將會提供Netflix多部劇情片;雖然安培林以及Netflix雙方發表的聲明中,並未透露詳細的合作內容,但史蒂芬史匹柏明確表示未來仍會與環球影業保持長期夥伴關係,也仍會製作院線上映的電影作品為主。
.
07 劇組驚爆15人染Delta變種病毒,真人版《小美人魚》宣布暫停拍攝
目前在義大利薩丁尼亞島拍攝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小美人魚》,近期流出多張飾演艾莉兒的非裔女星 荷莉貝利與男主角 喬納霍爾金的片場照;怎料開鏡不久後,劇組傳出有20人確診新冠肺炎,其中更有15人染上目前傳染力最強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目前劇組被迫停工,有60多位劇組人員在島上隔離觀察,而迪士尼也並未透露男女主角是否染疫。
.
08 《愛在》系列第四部續集不拍了?女主角 茱莉蝶兒親上火線闢謠並說明製作現況
曾演出《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合稱 《愛在》系列三部曲的男主角 伊森霍克,曾透露劇組正在討論新續集的計畫,讓粉絲充滿期待。近期有媒體謠傳女主角 茱莉蝶兒婉拒演出,讓此計畫泡湯;對此茱莉蝶兒特別在受訪時澄清,她和導演以及伊森霍克三人曾討論續集發展計畫,只是礙於沒有好的劇本構想而擱置。
.
09 凱文費吉《黑寡婦》後不排除推更多前傳電影
近期因宣傳即將上映的《黑寡婦》,而接受媒體訪問的漫威總裁 凱文費吉,在電影記者會上證實《黑寡婦》為漫威的前傳故事開創了良好先例;他表示,探索MCU角色的過去、現在、未來,能夠讓每個角色更具有人性,也表示這絕對是漫威未來的計畫之列;不論是《黑寡婦》,還是《汪達幻視》《獵鷹與酷寒戰士》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例子。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劇情片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早起床又看到《#游牧人生》#趙婷 持續書寫紀錄,她以導演身份成為影史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woman of color)入圍「美國導演公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DGA Awards)。
隨著製片人公會獎(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PGA)、英國影藝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相繼公布入圍名單,奧斯卡最佳導演指標風向球——美國導演公會獎也緊接著宣布入圍名單。攤開名單來看,今年是導演公會史上首次在「最佳劇情片」獎項中入圍兩名女性導演,除了趙婷之外,另一位是《花漾女子》艾莫芮德芬諾。
充滿男性氣息的導演公會獎,在趙婷、艾莫芮德芬諾加入之前,追溯歷史僅提名 8 位女導演,分別是《七美人》里娜韋特繆勒、《悲憐上帝的女兒》倫達海恩絲、《潮浪王子》芭芭拉史翠珊、《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珍康萍、《愛情不用翻譯》蘇菲亞柯波拉、《小太陽的願望》華蕾莉法里斯、《危機倒數》《00:30凌晨密令》凱薩琳畢格羅、《淑女鳥》葛莉塔潔薇。
其中凱薩琳畢格羅憑藉《危機倒數》成為首位摘下導演公會、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性。此紀錄目前後無來者,但以今年的態勢來看,趙婷極為有望成為下一位達成此壯舉的女性導演,且是亞裔身份。
至於今年還有《曼克》大衛芬奇、《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艾倫索金、鄭李爍《夢想之地》三名男導演入圍。
而美國導演公會獎於 2015 年創立「最佳首部劇情片導演」類別,今年則有三位有色人種入圍,分別是《40衝一波》拉達布蘭克、《流亡雙城》費南多弗里亞斯德拉派拉、《邁阿密的一夜》蕾吉娜金恩。不過這個類別的入圍者對於奧斯卡的參考價值並不大。
對於今年的導演公會獎,主席 Thomas Schlamme 說:「在充滿挑戰和孤立的時代,電影的普世力量在我們的文化之中,發揮極有意義的作用。電影填補了我們對人際關係的需求,開拓我們對世界的觀點,並持續被令人驚嘆的故事和藝術啟發。恭喜入圍者,他們非凡電影的普世力量,在這一年永遠不會被遺忘。」
美國導演公會成立於 1936 年,於 1949 年開始頒發「年度最佳導演」,當年還叫「The Screen Directors Guild Awards」(銀幕導演公會獎),第一位獲獎人為約瑟夫孟威茲的《三妻艷史》。值得一提的是,此獎項今年進入第 73 屆,過去 72 屆近乎完美預測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影史上,導演公會獎得主只有 8 次沒拿奧斯卡導演的例外,分別是《冬之獅》安東尼哈維、《教父》法蘭西斯科波拉、《紫色姐妹花》史蒂芬史匹柏、《阿波羅13》朗霍華、《臥虎藏龍》李安、《芝加哥》勞勃馬歇爾、《亞果出任務》班艾佛列克、《1917》山姆曼德斯。從基數夠大的數據範本來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獲獎,基本上就從導演公會獎得主下手預測。
不過,由於奧斯卡「#老白男」、「#MeToo」等形象與事件不斷被撻伐,美國影藝學院近年便廣招各國與各種族裔的影人加入,藉此增加會員視野的多元性,也讓所謂的「美國」各大公會獎有些失準。像是 2019 年奧斯卡就有三位非「美國本土」的最佳導演入圍者——墨西哥艾方索柯朗、希臘尤格藍西莫、波蘭帕威帕利科斯基,當中僅有艾方索柯朗入圍該年導演公會獎。
而近年拿下公會獎卻與奧斯卡失之交臂的知名例子,如葛倫克蘿絲的《愛・欺》在奧斯卡爆冷敗給《真寵》的奧莉薇雅柯爾曼;去年山姆曼德斯憑藉《1917》橫掃導演公會、製片人公會、英國奧斯卡,撇開最佳影片的懸念不談,光是有導演公會獎背書,仍在奧斯卡導演之爭敗給《寄生上流》的奉俊昊,就讓山姆曼德斯啞口無言,我也相信典禮拍到山姆曼德斯的撇嘴是本色演出。
因此,還是套句奉俊昊去年在獎季時說的話:「關於奧斯卡,沒人能真的預測會發生什麼事。」
第 73 屆美國導演公會獎將於美國時間 4 月 10 日 頒獎。
‼️以下為電影類劇情片入圍名單🎬:
⭐️最佳導演(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
鄭李爍,《夢想之地》
艾莫芮德芬諾,《花漾女子》
大衛芬奇,《曼克》
艾倫索金,《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趙婷,《游牧人生》
⭐️最佳新導演(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of a First-Time Feature Film Director):
拉達布蘭克,《40衝一波》
費南多弗里亞斯德拉派拉,《流亡雙城》
蕾吉娜金恩,《邁阿密的一夜》
達瑞斯馬德爾,《金屬之聲》
費洛里安齊勒,《The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