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另一半在外面亂搞!我GG才又癢又腫!
威~~先別急著下定論~
如果你龜頭 or 包皮 #搔癢 #紅腫 #疼痛 #脫屑
可能是得了... #包皮龜頭炎
一種~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造成的感染現象,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常見黴菌,在女性陰道或泌尿道常出現,喜歡悶熱潮濕的環境。
〈包皮龜頭炎 發生原因〉
1. 包皮過長或包莖→導致濕熱清潔不易容易滋生感染。
2. 糖尿病→糖尿病患免疫力比較弱或是小便中含糖量比較高,容易造成黴菌的滋生與感染。
3. 性行為激烈→造成的包皮裂傷傷口引起細菌感染。
4. 過度清潔→使用洗淨力強的沐浴乳或是清潔劑造成。
〈包皮龜頭炎 如何治療 〉
盡速就醫~ 通常擦擦藥就好了,別忘了清水清洗+停止愛愛,會好更快。建議包皮過長 or 包莖還是要 #割包皮 會比較好喔,避免反覆感染的狀況發生。
〈包皮龜頭炎 好好預防 〉
1. 用中性溫和洗劑來清洗包皮和龜頭
2. 如果潛在糖尿病要檢查並控制血糖
3. 愛愛時盡量不要太激動拉傷到包皮
👨⚕是不是另一半在外亂搞害你,可能很難有直接證據 (憋笑)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詢問!希望大家的包皮龜頭都健健康康!
#鳥科學先生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 #台北泌尿科 #北醫 #禾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上週我們聊到新生兒的常見問題時,聊到一點點”#要不要割包皮”這個萬年議題,所以這個禮拜就立馬邀請現在人數珍貴的小兒外科醫師 #魏晉弘醫師 從外科的觀點來聊聊到底應不應該割這個”男人最痛的一刀” ...
割包皮 擦 藥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刀下留雞~🥺
"陳醫師,30X號房的媽媽想請你評估小朋友要不要割包皮~"
"喔...好喔...😅"
==================
關於寶寶要不要割包皮這檔事
在醫界的看法眾說紛紜呀,
不過大致上就是
兒科:不割 vs 外科(泌尿科):割掉 的狀態🤣
建議割包皮的父母或醫師,
想法通常很直接:
割掉就沒有了,
沒有之後可以減少清潔的問題,
當然就能減少尿道或龜頭感染的機會。
聽起來非常合理!
但其實很多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
割了不見得真能減少感染的機會,
有些情況下甚至會不減反增,
還有些割完後會變得醜醜的或是攣縮變得更緊,
可能還要開第二次 😅
所以並非都只有好處,壞處也是要考慮的唷! 🤔
而且一半以上包莖的寶寶,
只要在包皮塗上一點點類固醇藥膏,
幾週後就能讓包莖打開,
所以絕大多數(包含我在內)的兒科醫師
📣 #認為新生寶寶是不需要割包皮的
那什麼時候才會建議割呢?👨⚕
1⃣ 男嬰出現反覆尿道或陰莖包皮感染現象,且擦藥無效。
2⃣ 包皮真的太長,勃起後依然無法”嶄露頭角”。
青春期附近比較容易觀察到,且苦主如果不在意的話也不一定要割
3⃣ 風俗民情宗教需要
例如美國人很多都割了~ 沒割怕被排擠(?);或是猶太教信徒(?)
====================
所以在新生寶寶還沒有鳥鳥不適的情況下,
被要求做要不要斬雞頭皮評估的我實在很尷尬,
只能說: "通常不用啦~"
剩下就是爸爸媽媽想清楚自己決定囉~
最後附上我的偶像黃瑽寧醫師更詳細的解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519
割包皮 擦 藥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男孩包皮腫起來怎麼辦?🚩
三級警戒期間,感冒的孩子明顯變少了,最近來到診所的小朋友們大多因為什麼原因就診呢?園丁醫師整理了一下常見原因:
1. 常規預防針(疫情期間仍建議按時接種常規疫苗,幫家長拍拍手!)👏
2. 急性腸胃炎(尤其是疑似細菌性腸炎,炎炎夏日更要注意飲食衛生)
3. 便祕(宅在家小朋友的運動量也不夠?)
4. 過敏性鼻炎發作(整天在室內開空調、空氣不流通)
5. 小男生包皮發炎
6. 小女生會陰前庭炎
小男生包皮炎和小女生會陰前庭炎的求診比例增加,也是讓我十分驚訝,也許因為天氣炎熱、流汗增加,再加上小朋友上完廁所沒有徹底清潔,使得私密處容易發炎。
園丁醫師之前已經和大家分享過女生會陰前庭炎的原因和處理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pedgardener/posts/151827136568421),今天我們來談談小男生包皮炎。小男生包皮發炎非常容易看得出來,家長通常會說:「兒子的小雞雞突然腫起來,有白白的分泌物,而且尿尿會痛。」問起小朋友,常常會發現在包皮明顯腫痛前幾天,已經開始會癢了。
🔸包皮炎是怎麼來的?
1. 包皮炎好發在5歲以下沒有割包皮的男童
2. 只有約5%的男童包皮炎是因為感染引起,包含細菌與黴菌感染
3. 大部分是因為化學或物理性刺激,包含汗水與尿液、衛生習慣不佳、肥皂沐浴乳刺激、反覆碰觸搔抓等。
4. 局部濕疹也可能引發包皮炎,還在包尿布的孩子特別常見。
🔸包皮炎怎麼處理?
男童包皮炎大多症狀輕微,經過適當處裡很快就會康復。醫生會視情況給予抗生素藥膏治療感染、或是類固醇藥膏緩解發炎,少數較嚴重感染可能會併用口服抗生素。不過因為包皮炎有可能反覆發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預防復發:平時尿尿完要擦乾尿道口再穿褲子、用溫水清洗包皮處、不要硬推開包皮也不需使用清潔劑、穿著寬鬆棉質褲子、還有儘量減少用手碰觸搔抓生殖器。
🔸幫孩子割包皮是不是會比較好?
許多家長會問,那需不需要幫孩子割包皮呢?許多男孩在6歲以前會有不同程度的包莖(也就是包皮無法推開露出龜頭),隨著年紀增長,包莖狀況改善、就更容易推開清潔。因為包皮炎多數是極輕微的狀況,一般不需要因此割包皮,但如果反覆發炎而且對保守治療效果有限,可能就必須請醫師評值是否要手術治療了。
割包皮 擦 藥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上週我們聊到新生兒的常見問題時,聊到一點點”#要不要割包皮”這個萬年議題,所以這個禮拜就立馬邀請現在人數珍貴的小兒外科醫師 #魏晉弘醫師 從外科的觀點來聊聊到底應不應該割這個”男人最痛的一刀”
【術前該評估的 #好處 與 #風險】
首先,真的應該要想一下”為什麼想要幫小朋友割包皮”這件事,以下這些都有人講,我們一項一項來說分明:
減少:包皮龜頭炎?
減少:泌尿道感染?
預防:女性子宮頸癌?
預防:陰莖癌?
預防:性病、愛滋病?
建議:越早割越不痛?
雖然割包皮已經是很安全的手術,但是可能的風險也應該了解,像是:包皮環狀狹窄、龜頭炎、尿道口發炎、尿道口狹窄、出血、感染、沾黏…等等狀況,還是需要審慎評估。
【除了手術之外還有什麼選擇】
現在大約八成到九成的包莖,醫師開類固醇藥膏擦幾個禮拜大概都會打開、比較鬆,不一定需要動刀。但如果真的要動刀,這一刀怎麼動、動完之後要怎麼照顧,很值得聽聽 (#泰德錄這集的時候腳都夾緊緊X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QJUB4MpQW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