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hallenge圖片挑戰!🔥
門診遇到家長帶著小孩說:「醫生啊!小孩長這疹子好久了!一直搔抓,到底是什麼病呀?」原來托嬰中心的老師很怕是 #腸病毒 或什麼傳染性疾病,請家長帶來看醫生。仔細檢查寶寶沒有發燒、沒有喉嚨痛、食慾活力正常、喉嚨沒有破洞,突起的疹子分布在臀部、外側手肘、膝蓋,沒有水泡,紅疹不像 #蕾絲狀 也不像 #標靶狀,寶寶比較像是「 #丘疹性肢端皮膚炎」這臨床診斷,跟家屬說這不是傳染性疾病,家屬終於放下心來!
------------------------------------------------
🎯到底「丘疹性肢端皮膚炎」是什麼?
這疾病好發 #小於5歲孩童,90%的病人都是小於4歲,發生率不高,但有 #異位性體質 的小孩發生率較高,它有另一個更花俏的名字: #Gianotti-Crosti syndrome,看起來超厲害超難懂!但其實可以解釋成是一種「 #病毒疹」,只是他比 #一般病毒疹1至2週 持續更久的時間 (約2週至2個月),病因主要是和病毒感染有關,機轉目前認為是寶寶對病毒產生 #延遲性過敏反應。
相關感染的病毒種類很多包括: #EB病毒、巨細胞病毒、腸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 #輪狀病毒、人類皰疹病毒6、B肝病毒…等,但B肝病毒現在已少見了,因為台灣B肝疫苗普及施打的關係。
「丘疹性肢端皮膚炎」研究指出可能也與病毒疫苗有關,如:#流感疫苗、 #MMR、A肝、B肝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但丘疹出現的時間90%是在 #疫苗注射的一個月後,而且發生率很低。有些研究案例則是發現黴漿菌、化膿性鏈球菌 (GAS) 感染可能也會造成丘疹性肢端皮膚炎。
-------------------------------------------------
📝臨床表現
疹子出現前寶寶可能會有 #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25-35%的人會合併有 #淋巴結腫大,疹子大部分會身體 #對稱發作,型態是 #丘疹或水泡性丘疹,密集分布、寬度約1至10mm,常見分布於 #臉、 #臀部、 #外側手肘、 #腳,身體軀幹則會比較少見。不會侵犯口腔黏膜和指甲,有人會很嚴重搔癢,有些人又沒感覺。丘疹在前2-3週都有可能還會發新的,但病程走完約 #2週至2個月會自行消退。
------------------------------------------------
🥼治療
治療方法通常是 #症狀治療,搔癢的部分使用 #口服抗組織胺,以及勤擦 #保濕乳液, #中低效價類固醇可以使用,但不會縮短病程,所以通常只短期使用在發炎嚴重的狀態。
------------------------------------------------
🎀結論
#丘疹性肢端皮膚炎 雖然是個 #自癒性的疾病,但因為病程可以長達2個月,有些小孩真的會搔癢不止,然後被家長帶去各診所,但都覺得治療無效,所以醫師假如能給予家屬適當的安撫和衛教,了解這個疾病的成因及病程,也能告訴學校老師這疾病不是傳染性疾病不需隔離的話,會減少很多家屬的焦慮與醫療資源的浪費。🤓
👉全文部落格連結 https://reurl.cc/KxKLkR
副流感病毒1型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型冠狀病毒和川崎症之間的關係?
最近新聞報導英國和美國的兒科醫師,分别留意到一些兒童新冠病毒相關的特殊案例
英國的兒童重症醫師團體,發現少數新型冠狀病毒個案兒童,會以類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或者非典型川崎症atypical Kawasaki的症狀來表現.
最近美國兒科醫師也公佈一份病例報告也指出,一名小嬰兒有川崎症的症狀,同時又有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的特殊個案。
這對於我們父母或是兒科醫師代表了些什麼?
這就要從川崎症的起因來說起⋯⋯
川崎症的起因,在這麼多年研究裡面,都還沒有一個定論,成因仍然是個謎團。有很多個假設,其中一個最多人支持的理論是:
「由某一個感染作為導火線,導致免疫系統的一連串異常反應,引起心臟血管發炎擴張等等。」(所以他的症狀很像猩紅熱和毒性休克症候群)
什麼樣的感染會疑似引起導火線呢?曾經有發現鼻病毒、腸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大家現正很熟的冠狀病毒,都曾經被報導過和川崎症有相關。
所以最近英國和美國兒科醫師發現有極少數患者以類似川崎症的表現來表現。說實話,不算太意外。
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可能會引發川崎症的其中之一原因。國外案例多,自然會看到它多樣性的表現。
只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特色」實在有點太多,有點太詭譎。
#但是並非新型冠狀病毒必會引起川崎症。
至於什麼是毒性休克症候群啊?他的症狀有點像川崎症,最典型的原因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A型鏈球菌。
#再次強調_兒童絕大部分都是以輕症或無症狀來表現_請家長們不要過度擔心。
更多川崎症的相關資訊 守護鋼鐵心~高雄長庚兒童心臟科
新聞連結:
https://www.cnn.com/2020/04/27/health/children-covid-19-illness-intl-scli-gbr/index.html
參考資料:
https://picsociety.uk/wp-content/uploads/2020/04/PICS-statement-re-novel-KD-C19-presentation-v2-27042020.pdf?fbclid=IwAR3_xG4Pa6jpl8TYxYQbnYEHLC4VTqYEd1uj5dKj_65YiJCwe0WU_pNCgoM
https://hospped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hosppeds/early/2020/04/06/hpeds.2020-0123.full.pdf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585052978327554/posts/1246224975543681/?d=n&substory_index=0
https://drkentsui.com/tag/%E5%B7%9D%E5%B4%8E%E7%97%87/
副流感病毒1型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去味覺/嗅覺:代表可能是武漢肺炎的症狀?
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聊第268案例:「為何這麼久才發現?」「來源到底從何而來?」
是跟大家聊聊另外一個今天記者會的重點

最近美國、英國、韓國、香港以及台灣的臨床醫師都有留意到「失去嗅覺、失去味覺」似乎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特徵之一。(不是鼻塞而引起的嗅覺變差喔)
而3月28日新增的16例當中,有8位有失去嗅覺或是失去味覺的症狀。
相信不是最近的案例,才出現這個症狀。如果回朔過往的案例,相信也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至於為什麼3月28日所公布新增加的案例,當中比例會這麼高?
猜測是因為CDC最近有特別去注意到這一點,抓出來的比例就會比較高。其他國家所觀察到的比例從20%到3分之2都有。所以若回推台灣以往的案例,相信有一定的比例會有這個症狀,只是之前當時大家都沒有太多人留意都。
那麼失去嗅覺或味覺,是新型冠狀病毒獨有的症狀嗎?只要有失去嗅覺/味覺,就代表一定是新型冠狀病毒嗎?
#並不一定
過往流感、其他型的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等都曾被發現會引起「病毒後嗅覺異常」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詳細的機轉還是不明,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文獻記錄出現的比例大約為兩成到三成左右。而也有研究提到:嗅覺失去的程度越厲害,味覺的失去比例則越嚴重,乘正比關係。
而美國和英國的耳鼻喉科醫師,都共同呼籲臨床醫師把「失去嗅覺、味覺」納入篩檢的症狀之一。但是需要排除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而引起的嗅覺異常。
至於是不是「永久」的損害,從暫時性到永久性的案例都有。治療方法也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共識。
回過頭來,如果有感冒症狀,又合併失去嗅覺/味覺,的確是一個值得留意的症狀。
對於我們兒科醫師而言,要察覺到嗅覺或味覺喪失,將是一個挑戰,因為孩子不會表達這麼清楚。
很難想像小孩會說:「醫師,我覺得養樂多不好喝,變得沒有味道,我已經失去對他的喜愛了」或者「醫生,我聞不到我自己尿布的味道,這樣我沒辦法知道我有沒有大便」
請大家不要太過恐慌,因為還有很多病毒也都會引起這些可能,請與臨床醫師討論。
#左手摳鼻子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drblackeye
參考資料:
https://www.entnet.org/content/aao-hns-anosmia-hyposmia-and-dysgeusia-symptoms-coronavirus-disease
https://www.entuk.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Loss%20of%20sense%20of%20smell%20as%20marker%20of%20COVID.pdf
新聞報導: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2/health/coronavirus-symptoms-smell-taste.html
一位在紐約工作的台灣醫師整理的臨床心得筆記,裡面也有提到嗅覺/味覺異常,值得參考:
https://m.facebook.com/100000711426349/posts/3096598427040508/?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