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逃反應 自我防衛機制 之 隨筆記錄
提醒:本文為我自己感受的隨筆記錄,因此會有頭無尾感覺沒重點。
#剛剛忘記放照片只好重發😓
#尚宇自己用紙箱做了貓屋
#雙層豪華透天貓別墅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當中,自我防衛機制除了大多數人所知的戰或逃兩種之外,還有「僵住」與「討好」兩種。自我防衛機制是每個人都有內建的技能,在能夠健康使用自我防衛機制時,個體能夠視當下面臨的情況,彈性做出不同的應對方式。
「戰」可以讓個體敢於表達、堅守住自己的界線,並且不容許被侵犯;「逃」可以讓個體在評估繼續對抗會造成更大的危險時,果斷做出撤退的決定;「僵住」可以讓個體在面臨危險時保持冷靜,並且等待時機隨時切換防衛機制;「討好」可以讓個體用不卑躬屈膝的方式,做到傾聽、幫助等等。
經歷過肢體的虐待、性虐待、嚴厲的責備或冷血的嘲諷、總是被無視或著被遺忘等等,這些童年時期反覆受到創傷的人,會變成過度使用上述四種反應的其中一到兩種,在面臨危險時,這些倖存者無法靈活運用四種反應來化解危險。
因為他們在孩提時期就已經學到,不是每一種防衛機制都能夠帶來良好的反應,唯有其中幾樣帶來的傷害會比較輕微,這讓孩子們漸漸地習慣只使用他們認為安全的選擇。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快要準備回家弄晚餐顧小孩了,因此今天先講我自己的其中一種固定反應。
「逃」
直到現在已經能夠與躁鬱症和平共處的我,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仍然還是會下意識選擇「逃」的模式。但這邊的逃並非是指不去面對問題,或者不做任何事情,逃也應用在過度追求完美、躁鬱、過動、忙碌等等。
我最常發生的就是在面臨壓力時,會給自己塞大量的工作,在這一年將兩個孩子監護權奪回來,並且獨立扶養他們兩人時,我面臨到最大的壓力就是經濟的困境;兩個孩子都有嚴重的身心狀況,必須長時間陪伴、開導以及教育,但是長時間的相處會使得親子間的摩擦更多,並不會使孩子的身心狀況改善。
於是,我將身上所有的積蓄,全部砸在孩子們感興趣的各種課程,藉由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接觸母親以外的其他人,重新去建立他們的社交能力以及學習社會化。
雖然這樣的決定使得兩個孩子確實有明顯的進步,但是我一個帶孩子住在外縣市的單親媽媽,既沒有家人的支援,前夫也沒有給予任何扶養費,隨著每個月捉襟見肘的日子越來越多,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於是我會開始拼了命的工作,以轉取足以應付每個月固定的開支,就這樣撐了整整半年,孩子們終於進步到已經不需要再煩惱,他們隔天會不會又逃學逃家這樣的狀況。明明孩子穩定了,我應該要感覺比較輕鬆,然而我卻更加擔憂這樣的安穩不會持續太久。
即將到來的新年對我來說,就是接下來又要繳交許多的費用出去,那樣的憂慮使我無法安心地陪在孩子身邊耍廢,當我們一家人在客廳看影集時,我內心想著的是一月的停車費三萬多塊(年繳),我會不會繳不出來?
於是,我又開始進入了瘋狂工作的模式,就是前陣子八天寫完一本書那樣。明明並不需要那樣逼迫自己,每天穩定的寫兩到三篇,只要一個月就能寫完了,但我卻不允許自己停下來,孩子上學時、孩子用餐時、孩子上才藝課時、孩子就寢時,我一天花十幾個小時不斷地在寫書,那是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強迫性。
原來,我不是希望自己能夠趕快完成這件事才這樣逼迫自己,而是為了逃避經濟壓力帶來的焦慮,才會藉由不斷地工作來逃避面對內心的恐懼。
#得回家顧小孩了以下業配連結點進去自己看
https://reurl.cc/VXxgDb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