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電影發明,一百多年來,創作者前仆後繼努力創作各種類型,尋找故事,想方設法創新,但還是最終有些故事情節會重複發生,有人戀愛、有人歷經生死、有人爬山,有人潛水,大家應該也是每日三餐,沒有改變,畢竟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所聽所聞感染著我們,我們於是創造了一個共情的社會,有時也互相影響著。
後來,我仔細想過,穿衣服都可能不小心撞衫,創新一個故事,如果想要與眾不同,就該回歸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那細微之處,那不同的情感,和你即將説的故事結合,就會產生化學變化,其表達有所不同,而有了創新的可能。
今天冒出了憲哥這則新聞⋯⋯
討論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本來沒有想理會,因為這個世界偏頗的觀點本來就很多,説越多真相未必會更淸楚,而且眼觀世界,該關心的事情本不該停留在此,但是瀏覽新聞之外,居然看到同行有些朋友,甚至我的師長也都開始認為似有相近,甚至冠上抄襲,批判不齒,看了覺得原來片面之詞影響如此之大,我想我好像是不是能説些什麼事實給大家知道,並非想對抗質疑的言論,只是想忠實呈現另一種聲音,也覺得盧廣仲無端承受這些,更是沒來由的無辜,歌既非他填詞譜曲,也非他製作,他只是位演唱者,代表團隊去領了這個奬,也非他個人,不是嗎?
對於電影創作,既然都有可能不小心和別人雷同,那如何忠實地將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經驗貫入,尋找創新的可能,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事。
歌曲不也是這樣嗎?一首歌從Demo開始,詞曲、編曲、製作、演唱者好幾關的調整,每個人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情去加注在其中,才出現現在的版本,更不要説這首歌Demo剛出來到現在,身為電影監製的我,還不停退回去請他們修改每一個環節,才呈現出如今的樣子,好不好聽,見仁見智,這部分交流討論,甚至説哪段相近,都該謝謝並尊重評論者,但是冠上「抄襲」我真的覺得是欲加之罪,就智慧財產權的法律層面也已經觸法,這何等嚴重?如果任一方言論,一句話抹煞所有人拚死拚活的努力,這我真的也覺得這樣是對的?是好的嗎?明明每個人都想創新,創作出最好的東西,卻被説成像是翻出樂譜,一個一個音符複製貼上的小偷,情何以堪?
我不確定作曲老師有沒有受到那首西洋老歌的影響,至少我知道每位創作老師在其中來回的不停嚐試,推翻,再創作,早已修改了不知道多少版本,而這些日子從來沒有人談到這首西洋老歌,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師法、模擬或抄襲經典西洋老歌的任何一部份,各位試想,有需要有必要嗎?創作老師真的有江郎才盡必須挖出經典歌其中一段,才能完成這首歌,更何況這首歌未來會給很多人聽到,躲藏不了,被指涉嫌抄襲,未來還怎麼創作下去?一句話這樣傷害創作者,適合嗎?
回憶之前努力的過程,這首歌從我第一次聽到,到最後完成,我們所有人來來回回不停修改,努力了至少三個月,才完成了這一首可以感動我們自己的歌曲。
情感是會傳染的,因為我們每位為這首歌付出的人,都是用盡所有的情感,或許這也是最後它才能感動這麼多人,造成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傳唱的原因,難道全世界喜歡這首歌的人,都是年輕到沒有聽過Reality ?或是大家都看到國王穿新衣,閉口不談或睜眼説瞎話?真的適合一句話定義一件事,用強硬的批判傷害一群努力的人?甚至斷定評審專業,整個音樂圈向下沉淪?抱歉,有點難認同這是一位愛音樂的前輩的建言。
很抱歉這段發言不是針對憲哥,只是認為我們看一件事情,真的不能用自己的觀點,就必須強迫所有人接受,甚至用誇張的話語去影響別人,希望我的這段話,有努力做到客觀平靜,講理分析,謝謝大家。
🌼以上言論僅是我個人感想,沒和任何人討論過🌼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以下是借 噓!星聞 的整理對照,供大家參考,沒有質疑或評論這篇報導之意😂謝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的網紅長笛玩家鄭宇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eatbox #flute #絕技長笛 2021年長笛跨界演奏法「絕技長笛(beatbox flute)」 由長笛玩家打造台灣首創「Beatbox flute 教學系統」,10年前由Greg Pattillo在Youtube上傳一系列的Youtube長笛演奏影片後一炮而紅,成為當今最夯的跨界長笛...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瞿友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拉麵浪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長笛玩家鄭宇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好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微感想-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感想- 電影板 的評價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11.25 信義威秀包場- YouTube. 刻在你 ... 的評價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Ynotpiano【Uber咧】(改編自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HD] (作詞/演唱 的評價
- 關於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長笛姐姐Lily 的評價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拉麵浪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拉麵浪人 Bowl 98
「雞湯本身相當清甜,加上藤椒淡淡的麻,有一種在舌頭上輕輕按摩的輕盈感」
▎店名:#三冬麵鋪
▎地點:桃園藝文特區附近
▎排隊狀況:16:00開放登記第一組,17:00開門候位23人
▎店內座位:約莫18人
▎拉麵名稱:#藤椒雞濃厚拉麵 特製版
▎配置:豬肉叉燒/舒肥雞肉 / 舒肥豬肉/溏心蛋/蘑菇 / 風乾蕃茄 / 蘆筍
▎價格: 270 +50(叉燒飯)+65(世界第二好吃布丁)
▎喜好度:4 / 5
主打雞白湯的三冬麵鋪位於桃園藝文特區附近的小巷子裡,營業時間不多,每次開門總是大排長龍。提起三冬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世界第二好吃布丁」,也因此有不少麵友戲稱它是被拉麵耽誤的甜點店,嘴歸嘴,但是在台灣拉麵愛好會的北區票選裡,還是拿下2020最受歡迎拉麵店的第一名,耳聞這家厲害拉麵店已久,這天終於趁著一個空檔前往拜訪。
三冬是採登記制,大約會在開店前一小時開放登記,開店後會依序叫號,如果叫到號碼時人不在或是人數沒到齊就會跳過,過號後就需要再等約兩組。當天我們是四點左右就在門口等,登記完之後到附近逛逛快要五點時再回來,此時再去看登記板發現已有23人登記,這還只是平日晚上的狀況,果然是滿熱門的一間店。
湯頭
這次點的是限定的藤椒雞濃厚拉麵,所謂的藤椒應該算是花椒的一種,但是和一般麻辣鍋常見的紅色花椒相比,藤椒的麻味比較溫和不這麼濃烈,苦澀味、刺激感較低之外也帶著一抹清香。因此這碗加入了藤椒的雞白湯,喝起來除了濃郁的雞香之外,也呈現一種芬芳的清香,帶著一股甜味,再加上淡淡的麻,好像在舌頭上輕輕按摩著,讓整碗湯也跟著輕盈了起來。
雖然湯頭味道濃郁卻爽口,沒有雞白湯喝到後面會覺得膩的缺點,但是層次較為單一,從第一口喝到中後段都是差不多的感受,再加上湯溫較低,喝到後面湯已經有些涼了,所以最後還是沒有喝完。
麵條
中規中矩的細直麵,口感適中吃起來就是一般般,不太有存在感,掛湯力算是中下吧,如果是用筷子夾起來吃而不是用吸麵條的方式,會覺得吃起來略乾,但好在湯頭的味道頗濃,所以不至於有湯麵分離的感受。
配料
特製版和一般版的差別在於肉量較多,且有一顆完整的溏心蛋。
肉有三種,最大片的應該是舒肥豬肉,撒了點胡椒調味吃起來我自己覺得滿像厚火腿的味道,比較偏生冷的感覺。另外一種帶皮的豬肉叉燒則是肉質較硬,咬起來有點辛苦,味道的部分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記得和湯頭沒有太搭。最後一種則是舒肥雞,吃起來軟嫩不柴但可能是吃過太多厲害的舒肥雞,相較起來就只是中規中矩,沒有失誤但也沒有讓人驚豔。
溏心蛋倒是非常得我心!蛋黃呈現一種濃稠的流狀,醬油完全入味,鮮味把蛋黃的濃郁襯得更加有層次,拌入湯中,蛋香味與雞湯交融創造出美味的相乘作用,也稍稍為原本平穩的味道加上一些起伏。
至於蔬菜的部分,蘆筍很清甜又嫩,爽脆的口感帶來很不錯的節奏轉換,可惜只有寥寥兩根。風乾蕃茄原本想要當作轉味,但風味不夠強烈,作為清新口腔的用途還可以,但是進入湯中便馬上被蓋過。這麼多配料,我要把整碗的MVP頒給那顆小小的蘑菇,看起來雖然不起眼,但一咬下去整個在嘴裡爆汁,鮮甜的菇味瞬間流竄全身,像是煙火炸裂般綻放華麗的光芒。
叉燒飯也很好吃,除了炙燒叉燒的香氣和美乃滋的甜味外,吃起來也有種清爽的口感,後來有麵友跟我說那是因為裡面有加檸檬,難怪吃起來毫無負擔感。
甜點
幾乎被所有吃過的人一致稱讚的「世界第二好吃焦糖布丁」,想當然爾對它的期待甚高!但沒想到的是它甚至還超越了我的期待;奶香味濃,同時有點微微的焦苦,平衡了甜度,更讓人驚豔的是其綿密細緻的口感,想像有一匹上好的絲綢鋪在舌端,完美地貼合帶來毫無縫隙卻又沒有窒息感的輕撫,有如一場溫柔又甜蜜的悱惻纏綿,吃著的同時會讓人暫時失了神,只想融化在那輕輕搖曳的布丁裡。
總結
或許是這週連吃了幾碗濃湯,也或許是專程去吃所以期待太高,吃完之後覺得有點失望。其實是好吃的,各方面都很平衡也很講究,吃起來讓人舒服又享受,但少了點讓我驚豔的點。就是一種四平八穩的好吃,沒有一個能刺穿我靈魂,讓我午夜夢迴都會再想起這碗的那種鮮明個性,無法成為那碗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但是聽 @0316lu 說,三冬的靈魂在於 #青森煮干醬油拉麵,一年吃近兩百碗拉麵的真。拉麵狂都這樣說了,當然也只能信了,所以下次見吧~世界第二好吃焦糖布丁(愛)
--
看更多雞湯系拉麵的介紹👉 #浪人吃雞湯拉麵
#拉麵 #桃園拉麵 #日式拉麵 #日式料理
#桃園美食 #桃園美食推薦 #桃園美食分享
#排隊美食 #桃園美食地圖 #人氣美食
#藝文特區美食 #藝文特區 #藝文特區餐廳
#桃園甜點 #藝文特區甜點 #手作布丁
#拉麵控 #拉麵愛好者 #拉麵癡 #拉麵迷 #台灣拉麵愛好會
#雞白湯 #雞湯拉麵 #限定拉麵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長笛玩家鄭宇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eatbox #flute #絕技長笛
2021年長笛跨界演奏法「絕技長笛(beatbox flute)」
由長笛玩家打造台灣首創「Beatbox flute 教學系統」,10年前由Greg Pattillo在Youtube上傳一系列的Youtube長笛演奏影片後一炮而紅,成為當今最夯的跨界長笛演奏法,受歐美各國長笛網紅及音樂院所青睞,成為現代長笛進階演奏技巧的一環
只要在Youtube搜尋beatbox flute的關鍵字,你就能找到無數個超過萬次觀看數的影片內容,Youtube絕技長笛(Youtube beatbox flute)吸引無數長笛網紅參與創作、cover及線上教學
長笛玩家鄭宇泰與全台第一個以孩童為主的長笛重奏團合作,專門演奏絕技長笛重奏曲目,為世界獨有的孩童團隊,每一位孩童都具備基本的beatbox能力,並以重奏讓孩子們玩在一起,讓爸媽也能輕易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分享絕技長笛最獨特的魅力
#孩童絕技長笛重奏團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eatboxflutekidsensemble/
#目錄
0:00 正片開始
0:09 陳蕙萱老師自我介紹
0:15 鄭宇泰老師自我介紹
0:21 孩童長笛絕技團成立的原因
0:35 學習 beatbox flute 對於兒童學習的3大幫助
0:43 3大幫助具體方法
1:08 讓長笛生活化的方式
1:31 擺脫偶包用遊戲和身體的律動學習beatbox長笛
1:44 外出表演時觀眾驚奇的反應
1:52 用長笛同時發出多種你絕對沒聽過最不一樣的聲音
2:00 【感想】家長篇
2:03 ①「節奏感強,跟古典音樂很不同」
2:11 ②「Beatbox跟長笛居然可以合在一起!?」
3:00 ③「跟之前吹長笛的感覺不一樣了」
3:03 ④「Beatbox + 長笛點燃我家小孩的熱情」
3:13 ⑤「演奏的曲子讓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很有共鳴」
3:18 ⑥「學完後節奏性、律動感和音樂的表達變得更好」
3:26 ⑦「上完後氣變足肺活量變多了!」
3:38 ⑧「上完課程後讓我家孩子更樂意練琴了」
3:52 ⑨「只有聽不夠一定要來嘗試!」
3:54 ⓾「讓小孩更有熱情去學音樂 學得更長久」
2:15 【感想】學生篇
2:16 ①盲人學生「開拓了我對聲音新的認識!」
2:26 ②「原來長笛還可以這麼吹」
3:46 ③「比一般的長笛課還好玩」
3:50 ④「讓長笛變得更有趣了」
3:13 ⑤「演奏的曲子讓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很有共鳴」
3:18 ⑥「學完後節奏性、律動感和音樂的表達變得更好」
3:26 ⑦「上完後氣變足肺活量變多了!」
▬▬▬▬▬▬▬▬▬▬▬▬▬▬▬▬▬▬
精彩影片回顧
- The Pink Panther [Beatbox Flute Trio] 頑皮豹 長笛重奏
https://youtu.be/RuTIu3BJ4P0
- Shakira - Try Everything (Zootopia) - Beatbox Flute Cover | 長笛玩家 feat. 孩童絕技長笛團
https://youtu.be/_BiKIcAhab8
- Ariana Grande - POV - flute duet
https://youtu.be/-ojdcI3-v5A
- Eminem - Rap God - Flute cover
https://youtu.be/YxJJyHDDhm8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Flute cover
https://youtu.be/m6374PHM-_o
- 循環換氣怎麼做?長笛教學10分鐘解密 所有管樂都通用的「循環呼吸」秘訣免費大公開
https://youtu.be/9FGNXhdoryc
- 【長笛四重奏全部自己吹】一人樂團,Beatbox flute “Mission Incredible” one man band at home
https://youtu.be/AgeBH34FpK4
- Beatbox flute《Beat Beats》flute duo 長笛二重奏 | 長笛玩家工作室
https://youtu.be/-2Sb_yn79-c
- 最好玩的跨界長笛演奏、最完整的長笛教學|長笛玩家工作室
https://youtu.be/X2XaKjhv1sE
▬▬▬▬▬▬▬▬▬▬▬▬▬▬▬▬▬▬▬▬▬▬▬▬▬▬▬▬
CONNECT WITH ME ON SOCIAL MEDIA
#長笛玩家工作室 #FluteGamerStudio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FluteGamer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rflute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flutegamer
▸ Website: https://myrflute.com
▸ TikTok: https://tiktok.com/@flutegamer (NOT my main account)
▸ E-mail: flutegamer@myrflute.com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感想- 電影板 的必吃
心得有點雷真的有雷! 不想被劇透就左轉出去~~ # # # # # 以下正文~~ 「如果你給我的,跟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 <看更多>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11.25 信義威秀包場- YouTube. 刻在你 ... 的必吃
桃竹苗區威秀影城訂於9/30日上映《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紫羅蘭永恆花園電影版》、《遺落夢境》新片。. 東區~ 巨城威秀~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感想~ ... ... <看更多>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感想 在 [好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微感想- 看板movie 的必吃
這是我第一次二刷的電影
第一次跟第二次看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
第一次看覺得心中很壓抑,看完很悶,會一直回想一直回想
第二次隨著兩位主角滿滿的情緒,流了好多眼淚,心裡已經不悶了,一種釋懷的感覺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以下是個人淺見
這整部戲除了片尾彩蛋,從頭到尾都是以中年阿漢的視角下去拍攝的
不管是年輕的阿漢還是中年的阿漢,心裡很明白Birdy也很愛他
「我曾經以為這個世界為我而轉,不知為何卻變成外人了」
「勉強別人的感情是不對的」
「我知道他也很在乎我」
兩人互相愛慕的情意是不需要言語的,只要一個眼神就可以心靈相通
但阿漢無法理解Birdy為何這樣對待他,卻也只能默默接受了
「海水一直漲,我好幾次希望這就是世界末日」
阿漢知道他們倆已經無法回到過去
的確,之後再也沒見面,這就表示阿漢從一開始的抗拒跟執著,最後也只能接受了
很多人說第一次看不懂
因為如果沒有經歷過故事,根本無法以中年阿漢的視角去欣賞這部電影
只有看過一次,事後慢慢回想,或者再去看一次的人,才會有原來如此的感受
這也是為何第一次看跟已經經歷過故事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也有很多人說為何不刪掉中年戲份
因為這是中年阿漢的視角,刪掉中年戲份才突兀
最明顯的一幕就是
中年阿漢打電話,另一頭接起電話的是年輕的Birdy
阿漢的記憶還停留在年輕時的他
有人說為何不以Birdy的視角多加一點戲份
因為如果加入了Birdy視角
那麼就會搶走阿漢的回憶
放在片尾彩蛋才是最適合的
有人說剪輯的很亂
一直插入神父的劇情很出戲
因為這部影片是以中年阿漢的回憶呈現的
人的回憶本來就不一定是連貫的
插入其他的片段也沒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整部片除了是中年阿漢的回憶
我想或許也是導演的回憶
所以才會以中年阿漢的視角下去呈現
我想導演應該也不希望這部愛情劇到最後變成推理劇
所以其實在中年劇情裡的台詞
早已給出了所有的解答
「早知道愛男人是與生俱來的,那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也害了他,他媽的!」
班班早就知道Birdy喜歡阿漢,勉強了別人的感情,也勉強了自己的感情
「我媽一直問我你過得怎麼樣」
「那你怎麼回答」
「我說管他去死」
阿漢的母親明明白白的知道
她的兒子一直愛著Birdy
過了30年了,還是一直愛著
「當時為何不說出口」
「當時被知道是同性戀會死欸」
不管是年輕的阿漢還是中年的阿漢一直都知道Birdy愛過自己
「那你現在總算可以說出口了吧!」
「我當時真的很愛你」
就算已經知道答案,但是從Birdy口中親自說出,還是震撼了阿漢
「你住哪裡?」
「這裡」
Birdy一臉失落,怎麼這麼快就到了
「要上去喝杯咖啡嗎?」
「不了」
Birdy猶豫了,但他還是說出通關密語
「晚安」
「晚安」
*****************
我不是背台詞達人,有所出入請鞭小力一點
最後 最後
我想說兩位演員真的演的很棒,浴室的戲,電話亭的戲,都可以感受到很滿很滿的情緒,
愛你們!
我不是追星族的,我對明星一點也沒興趣
我知道電影是電影,人生是人生,
就讓我對你們的愛,留在電影裡
*****************
還有最後
我想點一首歌,來印證這部電影就是個回憶
美麗的故事總有個結局 我的就是失去了你
但是我好想告訴你 想告訴你 你就是我最美的遭遇
在大雨的夜裡 多希望美麗的夢永遠不會醒
雖然明知無法讓你回心轉意
故事總要繼續下去 就算雨下個不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02.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02421766.A.737.html
只有二刷和看ptt其他人的感想
我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也發表過
但這單純是我自己的感想
還有樓上momocco大說的
小說才是中年阿漢的回憶視角
這點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如果沒有中年戲
或許我就不會有這麼多感觸了
如果沒有中年戲
或許導演就不會這樣剪輯了
誰知道呢?
※ 編輯: whippy (223.139.102.195 臺灣), 10/12/2020 06:02: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