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響力閱讀-母親節系列 ]覺醒媽媽的心理課
#心理劇 #精神分析觀點
#媽媽有愛也有愛正是完整的人
「下決心不再打小孩,但只要他不聽話,又會忍不住動手……」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難道會害他嗎?」
「要是孩子跟他爸爸一樣,怎麼辦?」
「我這麼用心在教養小孩,為什麼會變這樣?」
以上這些話語,你是否感到熟悉呢?
明明已經全心全力愛著孩子,卻只換來孩子的厭惡、逃避甚至反抗;種種狀況讓你身心俱疲、焦慮不安,卻只能茫然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尹宇相醫師透過30多年來的診療經驗,在診療的過程中協助無數的母親發現自己的「投射」對孩子的影響。投射簡單來說就像是投影機的概念,也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或問題丟給別人,並且認為是別人的,單純的投射就是所謂的歸因「是你害我的」「是你造成的」這類型的,或者自己不喜歡某個小孩,就覺得小孩一直找碴,其實是自己討厭孩子,所以一直找孩子碴。
父母若能夠開始辨識自己的有色眼鏡,就能慢慢調整濾鏡的顏色,但有些濾鏡,是在自己的潛意識中!
他提及,佛洛伊德提及我們人有自我、超我、本我的三個我,自責這種自我數落的行為,本身就是超我在數落自我的作用。
然而,當現實中自己吼叫、怒罵孩子、動手打人的行為,常是被超我媽媽數落「你這樣還配當媽媽嗎?」「小孩遲早會被你毀掉~」當超我過多的自責和焦慮產生,就會更壓抑,於是造成下一輪的惡性循環,感到自己都快分裂了!書中提到健康的超我能夠幫助我們自我成長,但不健康的超我則是會拿苛責、完美,讓內在慾望過度被壓抑,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常陷入不完美的擔憂中!
而在父母心理面的孩子,和外面真實的孩子,一但落差太大,超我就會發揮作用是「我的孩子消失了,現在剩下的只是劣等品」這樣極端的想法,於是更加苛責和要求孩子,其實是內心過不去的坎,而造成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滿和指責造成眼前孩子只剩奇怪!另一種被動的超我則是「害怕別人怎麼看」如果不跟別人一樣,別人會不會覺得我不盡力等等的心理狀態...。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還有一則故事,有一名育有三歲孩子的國小老師,上一秒很愛小孩,下一秒卻揍小孩,醫師以心理劇的方式進行親子教養的透析和看見,他協助這名無助的母親了解到他的「火大」背後的「潛意識」作用,他提及這兩次動手都跟婆婆有關,她在第一次懷孕的時候,婆婆說沒考上公職不准跟我兒子結婚,因為壓力過大不幸流產了!考上公職後,雖然順利懷上孩子,但潛意識中對於失去第一個孩子一直懷抱愧疚和攻擊,他的前意識對婆婆咆哮「你害死了我的孩子,哪有資格疼我兒子」巴不得直接惡言相向,現實中卻不斷忍住。在心理劇的宣洩後,他理解自己真實感受到的憤怒、對孩子的愧疚、對自己保護不了孩子感到罪惡和後悔(p.33)劇結束一個月後,主角主動與醫師聯繫,先前對孩子的殘暴行為意外的停止了,對婆婆的憤恨也緩解,與家人之間心連心的感受,讓他們重拾親密。
對於愛,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前意識的模糊空間裡面,值得去探詢,這本書提點父母要多「留白」別因外界督促亂了身為父母的腳步,提倡「一度法則」提醒我們在改變時,需要耐性的漸進式修正,做不到不要苛責,但要敏覺到「又來了」,日積月累的覺察後,每天一度,180天半年後也許就做到一百八十度了!
最後,書中也提到許多母親認為自己的個性可能會毀掉孩子、每天在想怎麼樣才能不吼不叫、認為自己有缺陷「媽媽有傷痕一定對小孩有影響」、或是「0-3歲一定要由媽媽陪」這些想法等的問題點,並指出,母愛不是不良品,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供外界買單的商品,內心常懷內疚的媽媽、害怕犯錯的媽媽、擔憂孩子很可憐自己沒資格的母親,需要對這些想法按下「暫停鍵II」,針對有方向的覺察,#領略自己內心各種層次的風景,就有機會先將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媽媽的內在本就有各項本色,#底氣足,#養育有愛有設限,遇到阻礙也努力更正和學習,誰沒有傷痛過,誰沒有從傷痛中懷抱生存模式過日子,對 #生活覺醒,但不是警覺; #對孩子理解取代誤解,更不用擔心因一時怒氣就毀掉孩子,孩子也是我們生命的夥伴,透過我們的蛻變,這些捱過歲月的痕跡,都是我們跨越傷痛奮力去愛的家庭記憶,這些跨越更值得被珍惜和呵護!
這個世代的父母,讓我們一起攜手 #領略自己的不足後,但 #也瞧見自己奮力蛻變的可愛!
#方言文化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
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isbn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
#自序:《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謝謝你翻開這本書,不論是因為什麼而吸引你,我都感謝有這樣的一份連結,在你我之間。
活在這世上,並不容易。
這人生裡,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除了生離、死別,還會發生更多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事情。
比如,跟你算友好的人,忽然某一天之後,對你冷淡抽離。
比如,原本要和你談合作計畫的人,突然音訊全無,沒有下文,也沒有任何告知。
又比如,曾經讓你對愛、理想、希望深信不疑的人,卻是最徹底摧毀你對愛、理想、希望有所相信的人,甚至把你對人的信任感也一併帶走了。
這些人、這些事,你不是每一件事都會記住,但不知道為什麼,你卻留下了一個失魂落魄的自己,失意落寞、疲憊沮喪,然後充滿對活著的怨懟,對這世間的不滿。
你常狐疑,究竟是自己錯了?還是世界錯了?是自己病了?還是世界病了?
如果說是這世界錯了,為什麼大家都表現得一切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好爭論或有意見的?他們總是說:「別想太多啊!不就過日子嗎?」不然就說:「你那麼認真做什麼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彷彿是在指控你的堅持代表你不夠圓融、不夠體貼。
若你想:「應該是我病了吧?」可你又覺得這世界的荒誕和離譜那麼明顯,生病的,體質不良的,應該是這世界啊!似乎沒有一個人看起來是真正幸福快樂的。
應付這個世界,搞定自己和別人,真的太難了。越是想看清楚這世界的規則,就越難找到萬無一失的規則。越是想讓別人滿意和沒意見,別人的不滿意和意見就越多。每天夜晚躺在床上,覺得自己像支烤架上的玉蜀黍翻來覆去,焦慮難眠。想著昨天、想著明天,都有著難以控制的不安感,好像該努力拚到什麼地位,卻又覺得做不到什麼地位,心中總是不知道自己這個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
有好多的不情願,即使有些剎那間的快樂,那些快樂也極度短暫,短到用力回想也好像想不起來。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以一種宿命的方式,在這世上消磨自己。每一天,自己在老去的歷程受各種束縛和壓迫,被迫做些為了生存不得不承受的事,即使這些事情你一點兒都不情願面對和承擔。
你的存在,本來就值得尊敬
難道我們人生一回就是為了在消磨中、疲倦中,不斷地耗損自己?
難道當我們努力趕上世界的節奏時,只能害怕和焦慮自己成為最落後的那一個人?
活在這世界,為了順應這世界的社會制度和各種生存需求,我們成為了一個個泡在恐懼和不安缸裡的人。各種無明的怕,纏繞我們的身心和魂魄,招來各種疾病: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癌症、自律神經失調、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失調、荷爾蒙失調、新陳代謝失調……。
如果,你尚且心疼自己,仍願意為自己求生,那麼,為了找回健康,請痛定思痛地調整自己。無論是改變生活態度,還是改變過往的慣性——習慣把委屈和不平往肚裡吞,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習慣漠視自己要自己忍耐,或是習慣強迫自己硬扛硬撐——願這本書都能支持你,讓你擁有內心堅定的力量,讓你安穩及天經地義地對自己說:「愛自己無罪」、「我值得心疼自己」、「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這些對自己存在的信任和尊敬,要來自你對自己的認同與接納,好藉此讓你建立合宜的關係界線及心理界限,才能真正用友善、關懷的方式,好好善待自己。
在這一本書裡,有我長期觀察及探討華人社會大家普遍過得很辛苦及疲憊的現象,以及人我關係界線和心理界限混亂而缺乏建立的情況。書中「人際關係界線」所使用的「界線」,是指一種範圍和距離,意謂在關係中的兩人或多人之間所需要的個體空間和關係距離,是根據關係遠近親疏和個人狀態來調動的,具彈性伸縮的特性。
另外,「個體或心理界限」所使用的「界限」則是指個體內在的空間,能維護、保障自主權和獨立權的防護線,有底線之意。在這條線以內的地方,是禁止他人介入或干涉的,具有隱私保障的範圍。個體界限或心理界限的存在,保障個人的情緒感受、觀點思維和行動選擇,讓主體能充分知覺,進行自我的決定。
在人生的各種關係中、各種情境中,人際關係界線是建立在維護彼此的意願上,既能彼此尊重,也能創造平等,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完整的存在,不是依附著誰,任由人支配和剝奪,也不強行控制著誰,操弄及剝削他人。
但能夠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且好好維護,才能真正做好區辨人我關係之間各自該承擔的責任,不過度地承擔別人,把別人的人生攬在自己身上。否則的話,就會一味迴避自己的生命課題,忽略了自己最應該做到也是真正能做到的,就是要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活出完整的自我。
我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視角及觀點:從我們如何在人際互動中失守界線談起,覺察人際關係中被破壞及侵犯界限的情況,進而意識讓人我界線失守的關係陷阱,再到修復治療我們的內在,最後,為自己建立真正有力量的個體界限。
希望這一本書在你努力積極地迎向世界時,能夠陪著你找到生命的內在秩序與安穩的主體感,導引你有機會創造你想要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時刻享有歲月靜好中的風平浪靜。
你知道的,在這個越是複雜的世界生存,你越是需要擁有內在清晰的個體界限才好。並且越早學會,越好。
#04/23 凌晨🕛搶先預購,04/27 全面推出
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