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大的教育議題,就是「學測成績公布」了!
相信高三的同學、家長們都已經開始比較各大學科系的落點,準備選填志願。但宜瑾身為教育立委,我更關心:考題的難易度能否更穩定、出題方向必須持續著重思考與應用。
去年大家應該有印象,學測成績公布後,因為數學「太簡單」,滿級分人數大增,外界紛紛批評鑑別度太低,最後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請辭負責。
今年大考中心似乎為了挽救「沒有鑑別度」的罵名,今年各科都偏難,其中數學科差異最大,去年有1萬4489人滿級分,今年只有1558人滿級分,減幅達9成。
難度起伏太大,首當其衝的就是考生。
舉例來說,去年的數學前標(排名前25%)是13級分,今年則是9級分,若學生要參考去年的分數,就要自行換算,非常麻煩且不準確。
大學學測實施至今已27個年頭,理論上,學測的設定應是 #判定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然而學測考題長期以來存在 #難度起伏太大、#社會科太簡單導致自然組學生較吃香、#國文科試題方向變化大 等問題,每年掀起媒體輿論風波,已經偏離「判定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的初衷。
更嚴重的是,理應只作為基本能力篩選的大學學測,被社會輿論過度重視,重視考試成績、忽視個人申請的書審與面試階段,無助於學生的多元學習與探索。
現在社會強調多元思考與自我學習的能力,科技日新月異,考生不能只會「背」,更要學會靈活思考與解決問題,才能因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發展。我個人很肯定學測國文越來越有創意的考試方式,例如今年的「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就跟學生的思考與生活掌控有關,這對學生將來面對人生是有正向幫助的。
大學學測的設計方式,攸關學生能否進入理想的大學、拿到教育資源,這是整體社會發展的大事。
如果大學學測難度刁鑽、注重背誦,那能順利拿到高等教育資源的學生,將會是「擅長刁鑽、很會背書」的學生;或者說,高中老師為了幫助學生進入資源較多的大學,可能會因此訓練學生刁鑽、背書,而不是訓練學生思考。我相信這不是我們社會所樂見的。
相反的,如果學測的考題鼓勵學生思考、並多考一些生活應用題,那麼高中老師的訓練方式,就機會朝向訓練學生思考、應用為主,這樣台灣才能有越來越多懂得思考、發揮創意的年輕人才。
明年就是108課綱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學測考試,相信將會朝向更多元更彈性的出題方向,以符合當前社會潮流與需求。
作為大人的我們,必須克制自己碎念「當初我們考聯考的時候......」的衝動,耐心理解當前年輕人面對的社會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穩穩做就有錢賺的樣子了,他們生在資源很多、變化也很大的時代,必須有更快速更聰敏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的人生。
判定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 在 全台首次揭秘|學習歷程檔案評分輔助系統|揭露「修課紀錄 ... 的必吃
能夠最快速且客觀看出 學生能力 的,就是在校成績單。 ... 在校成績表現這件事目前可以相對客觀展現出你 是否 適合 就讀 該科系我的論點是學習歷程最重要的 ... ... <看更多>
判定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 在 【大學國文改通識-FAQ】 本周五(6/18) 台大即將召開教務會議 的必吃
大學 國文改為選修通識後,學生的寫作、思辨能力如何訓練? ... 並以系所專業判斷決定該類課程是否列為「系定必修」,而非全校一體適用的共同必修。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