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到過斯卡羅嗎?
上周末鎖定公視最新戲劇「斯卡羅」,一口氣看完兩集,非常期待本周末繼續追劇。追劇的同時能進一步認識我們自己的歷史,是一件十分過癮的事。
「斯卡羅」創下公視開台以來的最高收視紀錄,我們除了為台灣的影劇水準又往前推進一步感到高興外,讓人喜悅的是,書寫台灣土地的故事,能得到巨大的迴響與支持。
這段時間,有很多關於「斯卡羅」的討論,有的人執著於歷史的真實性,也有人對於細節進一步的大量考究與探討。「斯卡羅」是由佳龍認識三十多年的老友陳耀昌醫師原著小說《傀儡花》改編而成的戲劇,該部小說得到「台灣文學獎小說經典獎」。不論是小說跟戲劇,都不是歷史文獻,也不是紀錄片,對於戲劇的編排,自有真實的年代與虛構的情節交互穿插,而這也是戲劇精彩的地方,讓人不禁回頭爬梳更多的歷史資料,得到一種原來如此的驚嘆。
經過三十年的解禁,我們艱難地書寫土地上被遺忘的歷史,找尋台灣人的身世。除了歷史、文化與政治工作者外,文學、戲劇、藝術及電影工作者,也用他們的方式,以文字與影像拼湊過去,這是令人感動的力量,相信能一步步喚起屬於土地的共同記憶。
2004年,佳龍在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任內,規劃具民營化活力的公共廣電集團,包括華視公共化與台視民營化,成立原住民電視台和提升客家電視台的影響力,全國區塊化定頻有線電視頻道,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希望公廣集團能免於政治力干擾,成為全民的乾淨媒體。改革並不容易,公視這幾年摸石子過河走出自己的路,也推出了許多精彩的節目,我們要藉此機會感謝公視全體努力製作優良的節目,你們的專業堅持,觀眾都看得見,公視做到了。
在「斯卡羅」的劇情裡,我想像著150年前的台灣,渴望有時光機讓我們看見過去。今天我們的多元文化其實得來一點都不容易。台灣人是誰?我們曾經是誰?現在是誰?未來往哪裡去?這是我們該問的問題。
這個周末期待「斯卡羅」第三、四集的播出,佳龍也邀請大家分享觀後心得。讓我們穿越時空,抵達「斯卡羅」。
謝謝大股頭,謝謝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願祢安息主懷⋯
🔔《斯卡羅》追劇資訊:
🎬公共電視,每週六晚間九點
🎬公視+、LINE TV,每週六晚間十點
🎬Netflix(台灣)、my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08/22起,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日晚間六點,一次上架兩集
🎬08/30起,Taiwan+ 海外地區,一次上架六集;9/4起,每週六與公視同步播出
影像來源:公視粉絲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70的網紅K's journe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人來到立陶宛庫爾斯沙嘴,真的有流浪的感覺!雖然這裡不是我看過最壯觀的沙洲,但一想到這一路風塵僕僕,登高之時,還是覺得太值得了!心中無比激動!而且好喜歡這裡與世隔絕的孤獨感! 在當地人的建議下,決定去立陶宛最西邊的城市-克萊佩達(Klaipėda),出發前才知道這裡還有個世界遺產-庫爾斯沙嘴(C...
「分享觀後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溫蒂漢堡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K's journe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AJ 談電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看板movie - [普雷] 咒觀後心得分享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觀後心得分享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分享對台劇《我願意》的觀後心得&講下劇中所探討的議題 的評價
- 關於分享觀後心得 在 #雷格殺福順Kill Boksoon觀後心得劇情分享 -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分享觀後心得 在 溫蒂漢堡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超級變變變之「1964年50個靜態項目圖標」/
昨晚就一直看到朋友分享觀後心得,已經退了MOD無緣第一手看轉播,還好今天愛爾達YT頻道有上傳這組表演,還沒看過的旅粉們,我把連結放在留言處,一起回味超級變變變。
#2020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台灣選手加油
分享觀後心得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真的想知道這幾年妳到底發生多麼不幸的事讓妳變成這樣」
●快下載新聞雲App掌握大小事:http://goo.gl/sJmzjp
分享觀後心得 在 K's journe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個人來到立陶宛庫爾斯沙嘴,真的有流浪的感覺!雖然這裡不是我看過最壯觀的沙洲,但一想到這一路風塵僕僕,登高之時,還是覺得太值得了!心中無比激動!而且好喜歡這裡與世隔絕的孤獨感!
在當地人的建議下,決定去立陶宛最西邊的城市-克萊佩達(Klaipėda),出發前才知道這裡還有個世界遺產-庫爾斯沙嘴(Curonian spit)。只是想看到這座沙洲沒那麼容易,先搭渡輪再轉公車,來到小鎮後必須徒步穿越一整片森林,走到懷疑人生時還得爬上小山丘,才終於見到沙洲真面目!
因交通較複雜,第一次走訪波羅的海三國的旅人通常不會特別安排,除非像我一樣太閒🤣
後來轉移陣地,在公路上奔跑,冒著趕不上公車的風險也要先去海邊看「波羅的海」。沿途還擔心會不會有野生動物突然跑出來...現在回想,那天還真是精彩呢!歡迎收看我的流浪影片!可以和我分享觀後心得喔XD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y-vbrUZpAw/hqdefault.jpg)
分享觀後心得 在 AJ 談電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無雷快評」為 AJ 談電影新的系列,這個系列的影評不會劇透!我們會選一部近期上映的電影,簡短地分享觀後心得,所以有看過沒看過的朋友都可以放心觀賞我們「無雷影評」的影片噢~
今天選了 Yorgos Lanthimos (尤格藍西莫) 的最新電影《真寵》來作為我們這個「無雷影評」系列的第一部影片!這部片入圍今年10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
快來聽聽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無雷影評吧
---------------------------------
如果想認識更多電影,歡迎關注: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jxcinesteampun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jxcinesteampunk/
---------------------------------
*無侵犯版權之意,所有使用片段版權屬於各自電影公司以及YouTube頻道所有者。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tended.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respective film owners.
*音樂 Music:
Viola d'amore Concerto in A minor by Antonio Vivaldi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pxdORl1oSk/hqdefault.jpg)
分享觀後心得 在 #觀後心得分享 - Explore | Facebook 的必吃
我覺得這部作品不單單只是講關於同性交往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帶我們看著生活日常的各種情分,我們該如何去做去解決去理解,去選擇做出相對應的事。… See more. ... <看更多>
分享觀後心得 在 分享對台劇《我願意》的觀後心得&講下劇中所探討的議題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近年台灣劇集有不同類型主題,最近看了一部以邪教為題的劇集《我願意》(∩▽∩)這部劇除了邪教主題外,還有不同值得觀眾反思人生的議題,所以想推介給 ... ... <看更多>
分享觀後心得 在 看板movie - [普雷] 咒觀後心得分享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部看完滿五味雜陳有點不知道該從哪裡寫起
有一個很特別的觀眾現象 我想先問板眾們:
我看完的那一場開燈後,
幾乎所有觀眾都坐在位子上久久不起身,
你們看的場次也是這樣嗎?
這種場面不太常見
我先猜想是《咒》太恐怖
觀眾需要時間沉澱才不散場
確實
以恐怖程度來說,這部營造得很好
事件的堆疊、音效的採用、道具的細節都很到位
也避免用過多的jump scare等爛梗
以近乎滿場的觀眾來看
我想多數人很喜歡這樣類型的恐怖片
不過我想從不一樣的角度切入
-以下言論與風向不符 僅供參考
對我來說
一部好電影的定義是講一個好故事
好的恐怖電影=講一個恐怖的 好故事
好的愛情電影=講一個浪漫的 好故事
以此類推
所以,
《咒》把恐怖元素拔除之後,剩下什麼?
-先拆解恐怖的部分-
1. 無用的恐怖元素:
- 子彈蟑螂+冰箱打開打翻牛奶+玩電燈+叫電梯+沖馬桶
這5分鐘除了單純要嚇你以外有什麼作用?
- 工作時包包掉出一堆蠶寶寶
不多花一點畫面描寫對工作影響有多深,那觀眾除了覺得噁心以外有沒有其他資訊?
- 阿清嫂被附身衝過來
除了jump scare外要幹嘛?
-再拆解故事的部分-
2. 人物扁平
- 阿東:除了「你內射」外,沒有任何刻畫
- 啟明:劇情推動工具人
他明明就「覺得媽媽很奇怪」,
卻為了一個「想知道養大孩子是什麼感覺」而死
這當中的轉折有那麼多能描寫的,卻草草死去
- 朵朵:無辜的小天使
開場一個健康快樂的天使,後來病痛纏身甚至父母雙亡,
沒有任何心態上的黑化/怨言嗎?
唯二作用就是講出兩句關鍵
「媽媽以前是不是怕怪物所以拋下我?」改變若男
「但她是我媽媽呀」改變啟明
剩下戲份不重要
- 若男:妳是真黑還是假黑?
如果一開始要犧牲女兒自保,那怎麼不演出腹黑感?
如果後面在不知道什麼時間愛上了女兒,那怎麼不拍出母愛爆發的前後差距?
女主角的演技只有詮釋出創傷症候群&我是受害者,所以要嘛演技太差不然就是導演卡戲
份
3. 佛母的刻畫智障到超乎常理的地步
好 這邊我花篇幅解釋
本片唯一的反派,擁有極其強大的法力/魔力
導演卻選擇…把祂刻畫成一個純粹的邪惡
首先
世上一切都是有因果的,不管人鬼神魔都一樣
記得這件事,一切都有因果
佛母有法力,據電影說是雲南人拜祂(獻祭品
後來台灣陳氏繼續拜
所以對佛母來說
不對陳氏宗親好的話,祂就會失去祭品,進而失去法力
Q: 請問陳氏宗親在劇中看起來過得好嗎?
再來,
如果真的喜歡朵朵希望她來佛母身邊
那不是要對若男還有朵朵好,而不是帶給他們病痛嗎?
如果回答 佛母只有邪惡只有詛咒
那陳氏還拜祂幹嘛?
那祂還會喜歡小孩喔?
那祂喜歡的小孩被霸凌了還不會出手喔?
最後
佛母攻擊力高到太不合現實
只要不合祂意就可以拔槍/ 撞頭/吞熱玻璃
那祢當玉皇大帝/耶穌/阿拉是智障都不會來治你?
這個的意思就好比你今天有槍
跟你一樣姓陳的宗親都得聽你的,惹怒你的通通槍斃
你說這是家務事警察不准來管,警察就不會管你嗎?當然不是嘛
現實中最多就是聽到有人進到一個空間後被附身,講些冤屈之類的
哪有像佛母這樣違反自由意志,遠端遙控撞頭的?
以上三點拆解完,
《咒》對我來說是為恐怖而恐怖的電影,
恐怖做到滿,故事不及格
吐槽結束,未來展望
回歸現實
《咒》有一個很大的突破是:恐怖恐出新高度
像視覺殘留的新嘗試就讓人印象深刻
這件事的重要性在於:
看看票房、看看假日無虛席的電影院
代表恐怖國片終於抓到大眾口味了
只要把恐怖元素疊滿,故事講得不好是其次
這對台灣電影來說很重要
因為我們目前就不是好萊塢,沒辦法把所有細節處理到好
先求有票房,再來慢慢改善
最後我想強調
這部片我並沒有給它負評
因為它算是恐怖國片裡第一個抓到大眾口味的
它就像漫威宇宙的第一部開山始祖一樣
(應該是鋼鐵人吧)
可以預期未來台灣5-10年的恐怖片宇宙
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以上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22.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8544395.A.98A.html
但在我看的當下只覺得太浮誇
以前真的會因為被噓而不敢講出逆風的言論
但後來覺得忠於自己更重要
講出內心實話所得到的回應往往也會更能激發出火花
以上我通通都還沒提呢
我來回答你
好萊塢做到的最厲害的地方在於
一個畫面講不止一件事
例如《小丑 》背景牆面的顏色有多幽暗/粉紅,暗示了他現在的精神狀態有多糟/好
《魔戒》在宰相迪耐瑟聽歌吃飯的時候,一場仗已經打完了
《世界末日》一句Made in Taiwan,就知道品質多爛
看出來了嗎?
好萊塢可以用非常精簡的方式講故事,
時間不夠用是因為國片的功力還不到家,
一次只能講一個資訊,故事自然沒有細節
「電影跟現實,是不是要用不同角度來看?」
我覺得不是
現實是電影的基礎
如果真的想演一個跟現實不同的環境
比如妖魔橫行
那故事可以設定在古代/ 中國偏鄉之類的
要這麼貼近現實,卻要觀眾不拿實際經驗帶入
這雙標大概跟《玩命關頭》都沒人中彈一樣
整篇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中心思想沒被你認同
噓 callme76 : #1YEzRNxq (movie),看到佛母,就想貼這篇 03/29 21:30
你好
不好意思跟你說一件事
板上的《咒》文我是全部爬完了,
覺得都沒看到跟我想法相近的才發的
那篇我也看了兩次
我滿認同他的
但跟我這篇沒什麼抵觸吧?
那我就跟你討論吧
哪邊解釋你不滿意的你說說看
好電影=好故事,這個是我的定義
好的恐怖電影=有恐怖元素的好故事
元素是加分,但主體是故事
大法師的經典在於撇除恐怖之餘,講了很多人的內心糾葛
神父即使全心信神,信仰仍然不敵惡靈的絕望
小女孩的演技
媽媽在用盡一切方法後,決定犧牲自己保護女兒的決心
人性的刻畫,是好故事的關鍵
戀夏500日是用愛情元素,來包裝一個男孩的成長
如何在非她不可的一箱情願裡慢慢長大,好看
你把我的重點放在元素,你搞錯了
我的重點始終是故事
片單推薦
恐怖元素:入侵腦細胞、沈默之丘、火線追緝令
浪漫元素:戀夏500日、007皇家夜總會、婚姻故事
共感那段我絕對支持
因為熟悉場景而害怕,這是很棒的恐怖元素
我猜我能抓到你的意思了:
電影跟現實不同,所以還是要有所區分,
別太鑽牛角尖,對吧?
我看電影唯一在乎的前提,叫做「因果」
因為這世界所有事都有因果
-為什麼你會花時間跟我辯論?
因為你想告訴我電影要有想像力,不要侷限在現實的定義
-為什麼我會花時間發文?因為沒有半篇文跟我看到的角度一樣我覺得很可惜
現實裡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有動機
今天我接受你說的了,你就不會繼續推文
今天有人比我早發了,這篇文章就不會出現
如果電影沒有因果,
佛母殺人只是因為導演爽
啟明想當爸爸的原因只是編劇爽
那這種電影有什麼好看的?
現實裡就是不會發生,
這電影對我就沒有啟發或幫助
最後
超英炸城市炸地球是一回事
它還是有符合因果邏輯的
妳完美的解釋了一切耶(跪
那我只想問你一個問題
這些都是你在看的當下就理出來的頭緒嗎?
※ 編輯: Hey2 (223.137.122.104 臺灣), 03/30/2022 00:48: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