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re Darling 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Julie Bertuccelli,2018)
Country: France
Score: 7/10
在影壇走紅半世紀的Catherine Deneuve,擁有法國第一美人的稱號。她以《秋水伊人》,《青樓怨婦》、《最後地下鐵》、《印度支那》等部為代表作,也曾獲柏林影展與坎城影展的終身成就獎,在此片中凱薩琳丹妮芙青春不再,依舊風華絕倫。導演Julie Bertuccelli以時空交錯,時而華麗,時而素樸,現實與虛幻過往不斷穿插手法,仿佛走入時光隧道,演譯小鎮豪宅中的愛恨情仇,年華已逝滄桑女人的糾結複雜心境。一屋子的古董珍寶,一家子的分崩離析,一輩子的悔不當初。在時間的彼端,靜靜地瞅著過往自己上演著錐心的必然悲劇!特別喜歡女兒安慰老媽的一幕,看著蝴蝶奮力破蛹而出,一齣新生劇悄然拉開序幕。其實老媽要的不過就是與女兒相聚,好好為人生畫下句點,撫平悔恨,所有過往灰飛烟滅。
凱薩琳丹妮芙女兒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Lessons from Movi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偽裝自己,但在愛的時候請做回真正的你。
You can choose to disguise yourself at any time, but please reveal the true self when you’re in love.
真實 (The Truth), 2020
博客來連結:https://lessons.pros.is/RTRT4
《真實》是一部是枝裕和導演首次跨國製作的電影,不僅在巴黎取景,主要演員與製作團隊都是來自法國,也間接促成了法國的兩大巨星凱薩琳丹妮芙與茱麗葉畢諾許的首次合作,在片中演出一對互相怨懟的母女。
故事敘述Fabienne這位被法國視為國寶巨星的演員即將出版個人回憶錄,書名就叫做《真實》,揭露自己從影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個人的家庭生活。
當然,好大喜功又極度重視形象的Fabienne美化了自己作為母親的角色,甚至也拿走了在生命中很重要,卻在意的人物。這本回憶錄被遠從紐約回到巴黎的女兒Lumir閱讀之後,不平之下數度與母親起了衝突,也因此將母女兩人多年的心結搬上檯面。
這類型的題材,無疑是我們之前多次介紹,編導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的是枝裕和導演,最擅長也是長期聚焦的家庭議題。
在這部電影花絮書《在這樣的雨天》裡,他細細描繪了在過去八年間從一開始自己坐飛機時萌生的故事念頭,到後來遇到相同題材而大幅修改故事核心的經過,以及與女主角凱薩琳丹妮芙多次的擦肩而過、找尋拍攝場景失敗之下,辛苦完成了《真實》這部電影的紀實。
是枝裕和導演再度發揮他細膩卻辛辣的編導功力,將人的真實情感與偽裝表演做了非常具層次化的呈現:除了讓回憶錄的虛假作為導火線,還有一場戲中戲,讓身為編劇的女兒與女主角的母親有了更多的相互理解,卻也讓在螢幕前窺視的觀眾,可以看見兩人和解轉身之後的真實表情,不禁讓我們反思在家庭中,扮演著不同角色的我們,該怎麼在最親密的人面前『揭露多少的真實情感』?
如果你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會在本書中找到許多他在籌備電影的心路歷程與私人筆記,甚至也可以看到更多凱薩琳丹妮芙、茱麗葉畢諾許與伊森霍克私底下作為演員的思考模式與態度⋯不過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導演偷偷叫凱薩琳丹妮芙chain smoker,因為他覺得老是煙不離手的凱薩琳已經不是老菸槍了,不然就不會連演戲,都特別跟導演要求要設定角色可以一直抽菸吧?!
感謝 尖端出版 的贊助,我們準備了2本書要送給大家!
【活動辦法】
1. 按讚此篇文章
2. 在5/17(週日) 23:59之前,在此篇下方留言並標記 (Tag) 一位朋友:『我們來讀:《在這樣的雨天》』
3. 我們會在5/18(週一)抽出2名讀者,每人可得一本書
艾瑪
Alby
4. 得獎名單會於5/18公布在這裡並私訊中獎者,恕不另行公告
5. 寄送地點限台澎金馬
<心得>
凱薩琳丹妮芙女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末贈書
「儘管如此,時隔一年的今天才發現,我之所以會有股強烈的執念,無論如何都想把這部電影當成一首讚歌,大概是因為想利用這股執著去對抗自己失去希林這位電影創作夥伴的失落感吧。獻給希林 —— 若是這麼說,大概會被取笑,『別講那種難為情的話啦。』我自己也覺得在心情上可能確實有點不同,但若問起最希望讓誰看到這部電影的話,希林毫無疑問會是我第一個提起的名字吧。
若能實現這個心願,我想再次和希林一起吃個壽司。『欸,丹妮芙怎麼樣啊?』當她有點不懷好意地問起時,我會像是『就在等妳這句話』一樣,跟她說起拍片現場的大小趣事。」
─ ─《在這樣的雨天:圍繞是枝裕和的《真實》二三事》
這是一本影迷讀起來極為過癮的書,若身為是枝裕和影迷讀起來只會更過癮,日前才上映的《真實》正是其不同於過往所有作品的第一部非日語且沒有一位日本演員參與演出的電影,語言與文化隔閡對一位土生土長的日本導演來說無疑是生涯一大挑戰。
和許多人一樣,在閱讀此書以前,天真以為《真實》為導演近幾年才開始向外尋求的創作突破,沒想到卻是早在 15 年前便開始構思。《在這樣的雨天》為《真實》最初的名字,原意是透過舞台劇型式呈現,由樹木希林演出一名遲暮之年的女演員面對生涯晚期的故事,協調、籌備等前置作業的時間橫跨了《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比海還深》、《第三次殺人》與抱得金棕櫚而歸的《小偷家族》等,與多部備受讚譽的佳片同步進行。
與其說這本書是為電影劇情解密,不如視《在這樣的雨天:圍繞是枝裕和的《真實》二三事》為一把鑰匙,透過是枝裕和此位創作者的視角看待一部困難重重的外語片如何生成的珍貴點滴和心境轉折,凱薩琳丹妮芙、茱麗葉畢諾許、伊森霍克這群夢幻演員們的工作態度,加上師出有名的攝影、製片、服裝美術設計等日法聯軍的幕後團隊,從溝通協調、當地法規、文化衝突到工作模式都讓這部電影到真正開拍前都看似窒礙難行。彷彿最格格不入的外來者就是導演本人,但從其文字也足以看出,他也是那位不帶成見和批判,隨和敦厚,懂得含蓄表達個人喜好,凡事親力親為,並願意先行予以尊重和信任的好脾氣核心人物,才得以讓整項計畫得以在異地取得資金並順利運轉。
「我希望把《真實》拍成一部輕快的電影。一部觀眾看完後很輕鬆,雖然留有一絲苦味,卻能對修補關係這件事感受到希望的電影。」
那一張張漾起笑容的合照,圖文相襯的可愛手稿,還有不假他人之手寫給伊森霍克的幾封親筆信,都讓人處處感受到是枝裕和待人的真誠與開放,時而化身專業人員,時而化身貪吃遊客,時而化身真實影迷,真正窺見了他的內心風景後相信誰都會由內而外愛上這位毫無架子的導演。
由衷喜歡他願意真正了解自己的共事夥伴,將目光落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瑣事,足以向樹木希林訴說的瑣事:像他樂於推薦所有日本舊識的一間美味可麗餅店;像在法國拍片後才深深愛上的一道簡單甜點「漂浮之島」;像他在巴黎吃到那些不願稱作壽司的壽司與不願稱作拉麵的拉麵;像他佩服攝影師的豐富經驗與清晰想法,並帶著「如何承接法國電影史」的明確理由拍攝每一幕;像從認識一個人價值觀的方式,解讀凱薩琳丹妮芙近年 #MeToo 運動引發的爭議;像伊森霍克穿著聖誕節時女兒送給自己的襯衫,滿心歡喜和大家說明這件衣服的由來;像電影中茱麗葉畢諾許多年後首度回到家裡的一幕,那一瞬間的詮釋令人懾服,那是瞬間控制整場戲的強大力量,強烈的眼神,犀利的抗辯,好像隱約讓導演理解到李歐卡霍在《新橋戀人》中蓋住她一隻眼睛的心情。
全書讀起來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間一段由導演長期合作的製片福間美由紀所親筆記錄的另一個視角,呼應著片中畫面,也呼應著此群在法國度過這一段難忘時光的混血大家族,《真實》之於我的意義,從讀完此書後也寫下了全然不同的註解。
「這部片處處鑲著楓葉的印象。秋天,在感受冬日降臨的真切腳步聲中,凝望著來時路與終點。若說《小偷家族》裡一個個的角色是深海裡的小魚,《真實》裡的人或許就是一片片小葉子,化成各自的顏色,隨季節變化,閃耀著光輝,風吹雨淋,時而與身旁的葉子交疊,時而飛舞,直到某天凋零、飄落。」
——
非常感謝 尖端EYE書坊 提供兩本贈書以供抽獎,活動依然延續老規矩,無須分享或召喚朋友,於下方留言處回應即可,閒來無事可以自由參與,自由作答,僅限台灣地區,於 2020 年的 5 月 6 日周三晚間 12:00 截止,抽出兩位獲得是枝裕和此本《在這樣的雨天:圍繞是枝裕和的《真實》二三事》的幸運兒。
一、你喜歡的是枝裕和電影,不限一部。
二、麻煩推薦我關於母女之間的故事,不限類型,電影或小說皆可。
(三、喜歡也當然歡迎佛系轉發。)
凱薩琳丹妮芙女兒 在 金馬影展TGHFF - 週末要去哪裡玩耍?!再次以輕快的《小情 ... 的必吃
... 二部曲,更加入法國超級影后凱薩琳丹妮芙,和親生女兒琪雅拉馬斯楚安尼(Chiara Mastroianni)飾演一對萬人迷的母女檔,詮釋兩代女性在面對愛情多角習題時的抉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