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與惡的交會|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時,文物搶救的重點之一就是收藏在院內、據信為耶穌受難時所戴的棘冠。然而棘冠原先並非放在聖母院,而是放在距離不遠、美得令人屏息的聖禮拜堂。聖禮拜堂位處法國最高法院建築群內,台灣人熟知的拉法葉艦案就是在此審理。同樣在最高法院內的,則是有「斷頭台等待廳」惡名、關押過法國王后的巴黎古監獄。聖與惡的近距離交會,著實是巴黎值得探訪的地點。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從塞納河北岸經過西堤島時,必定會看到這座有著中世紀城塔、猶如堡壘般的建築。這座佔去西堤島近三分之一面積的龐大建築群就是法國最高法院。它的前身是中世紀宮殿西堤宮,曾是法國的統治核心。但在王室遷移到羅浮宮後,這裡改為行政機關所用,並將部分建築改建成監獄。
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從凡爾賽宮被押回巴黎,並先後在不同地點監禁,最終以「囚犯280號」的身份被轉移至巴黎古監獄。期間她受到嚴密監視,毫無隱私可言。她最終被革命法庭宣判觸犯叛國罪等三項罪名,並於數小時後迅速在協和廣場的斷頭台處決。
十九世紀波旁王朝復辟後,路易十八將當初王后瑪麗安東妮的囚房改建成她的紀念教堂,並繼續將巴黎古監獄作為關押高價值犯人(如未來的拿破崙三世)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1914),巴黎古監獄才不再作為監獄,並小區域對大眾開放。
▌聖禮拜堂 Sainte-Chapelle
同樣對外開放的,還有被譽為是法式歌德建築經典的聖禮拜堂。這座規模不大的前王家禮拜堂,是十三世紀路易九世為了十字軍帶回的耶穌受難棘冠,而專門興建的。因此與其說是教堂,聖禮拜堂似乎更像是棘冠的容器。
聖禮拜堂面積不大,卻有三面環繞的高聳大面彩繪玻璃,唯一沒有彩繪玻璃的大門一面,上方也有扇不小的玫瑰窗。而少數不是彩繪玻璃的地方如拱頂、支柱,也被繪以豐富的色彩,以襯映彩繪玻璃。更顯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受到破壞,大多數的彩繪玻璃都還是13世紀的原件,感動了八百年來的數代人。
我第一次造訪聖禮拜堂時,即便有一半的彩繪玻璃正在進行修復,我依然對聖禮拜堂的美讚嘆不已。兩年後修復工程結束,我又再次造訪聖禮拜堂。即便已經知道會看到怎樣的場景,但當我從狹小陰暗的迴旋樓梯出來,三面環繞的彩繪玻璃映入眼簾時,仍然是震撼不已,終身難忘。
陰暗沈重的地牢到色彩炫目的禮拜堂,猶如從地獄來到天堂。聖與惡的距離,其實可以只有咫尺之遙。來到巴黎造訪西堤島時,很建議購買聯票兩處一起參觀。
▌景點都是遊客該怎麼拍
我最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為什麼一些熱門景點像是博物館、教堂與宮殿,他們去的時候都是滿滿遊客,而我卻拍得到空景。事實上,只要掌握幾個簡單原則,一般人也可以不用透過特殊管道,就能拍攝到空景。
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詳細闡述這些方法,以及如果沒有空景,該如何利用遊客人群,來幫助你拍出同樣出色、有故事性的照片。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凡爾賽 玫瑰 拿破崙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時尚的養成】
你會有「法式設計為何能代表時尚」的想法嗎?法國人的時尚品味和優雅的格調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說到法國,或許你想起的是華麗的宮殿中,王公貴族們頂著誇張的髮型翩翩起舞。的確要了解法國為何能夠登上時尚頂端,很需要先了解其中曾經流行於宮廷的奢華可愛洛可可主義(Rococo)。
法國的現代設計是基於法國悠久的宮廷傳統,從前的設計是為富裕的上流社會所提供的服務,洛可可之後的法國經歷了法國大革命與兩次歐洲工業革命,法國設計走入一般民眾生活中。
#緣起宮廷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是法文中Rocaille和coquilles的合體;Rocaille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裝飾品,而coquilles則是指貝殼。因此,洛可可主義不但承襲了巴洛克特有的華麗風格,還加入了自然界的曲線與貝殼般的光澤。在1730至1770年間流行於上流社會,甚至傳播到英國,奧地利,德國,巴伐利亞和俄羅斯等歐洲國家。
#有趣最重要
許多洛可可式繪畫都具有精緻而又輕鬆的主題,主要來自龐巴度夫人的奢華作風。做為國王路易十五的情人,她會陪同路易露營,打獵,主動舉辦晚宴,並編排誇張有趣的戲劇討路易歡心。厭倦僵硬的巴洛克風格,追求「好玩」的龐巴度夫人極愛自然花朵,鮮豔配色與不對襯的設計。
#跟風追隨
這些喜好的轉變也反應在當時畫作,建築,室內擺設,家具與瓷器,連同凡爾賽宮都被她重新布置成為洛可可風格的代表建築。當時所有的王公貴族們皆將龐巴度夫人的喜愛當作一種流行,群起跟風形成一種代表「上流社會」品味與時尚的標誌。
#發展至極的箇中翹楚
將洛可可風格推致頂端,無限誇張化的代表藝術家是法蘭索瓦布雪(François Boucher),他曾在路易十五宮廷中擔任首席畫師,同時是龐巴度夫人最為賞識的畫家。受文藝復興時期的啟發,作品以強調場景的複雜性而聞名,其畫面精緻細膩,優雅浮誇,連天空在他筆下都充滿層次,而雲朵更顯情緒化。
#向外延伸
18世紀時受到中國影響,洛可可風格融合了東方風格。除此之外,其華麗設計大多受到自然界的啟發,如貝殼,海浪,藤蔓,葉子,玫瑰…。「好玩」精神將這些自然界的作品表現出不對稱性和戲劇性的造型,跳脫巴洛克的僵硬,成為有趣且叛逆的存在。
為了能夠在上流社會中展現地位,當時的貴族除繪畫外,還會請藝術家製作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品,大膽挑戰古典藝術的各種美學法則。因此「有錢人就是任性,任性才夠時尚」的既定印象也由此展開。
18世紀時洛可可風格更蔓延至德國與西班牙貴族,並與當地風格融合。英國更視洛可可風格為「法國品味」,在銀器、陶瓷等裝飾品上大量學習。這股華麗可愛洛可可風,直至拿破崙崛起,被輕奢路線的新古典風格為之取代。
#BeautiMode #洛可可 #法式時尚 #宮廷美學
凡爾賽 玫瑰 拿破崙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座】聖與惡的交會 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時,文物搶救的重點之一就是收藏在院內、據信為耶穌受難時所戴的棘冠。然而棘冠原先並非放在聖母院,而是放在距離不遠、美得令人屏息的聖禮拜堂。聖禮拜堂位處法國最高法院建築群內,台灣人熟知的拉法葉艦案就是在此審理。同樣在最高法院內的,則是有「斷頭台等待廳」惡名、關押過法國王后的巴黎古監獄。聖與惡的近距離交會,著實是巴黎值得探訪的地點。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從塞納河北岸經過西堤島時,必定會看到這座有著中世紀城塔、猶如堡壘般的建築。這座佔去西堤島近三分之一面積的龐大建築群就是法國最高法院。它的前身是中世紀宮殿西堤宮,曾是法國的統治核心。但在王室遷移到羅浮宮後,這裡改為行政機關所用,並將部分建築改建成監獄。
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從凡爾賽宮被押回巴黎,並先後在不同地點監禁,最終以「囚犯280號」的身份被轉移至巴黎古監獄。期間她受到嚴密監視,毫無隱私可言。她最終被革命法庭宣判觸犯叛國罪等三項罪名,並於數小時後迅速在協和廣場的斷頭台處決。
十九世紀波旁王朝復辟後,路易十八將當初王后瑪麗安東妮的囚房改建成她的紀念教堂,並繼續將巴黎古監獄作為關押高價值犯人(如未來的拿破崙三世)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1914),巴黎古監獄才不再作為監獄,並小區域對大眾開放。
▌聖禮拜堂 Sainte-Chapelle
同樣對外開放的,還有被譽為是法式歌德建築經典的聖禮拜堂。這座規模不大的前王家禮拜堂,是十三世紀路易九世為了十字軍帶回的耶穌受難棘冠,而專門興建的。因此與其說是教堂,聖禮拜堂似乎更像是棘冠的容器。
聖禮拜堂面積不大,卻有三面環繞的高聳大面彩繪玻璃,唯一沒有彩繪玻璃的大門一面,上方也有扇不小的玫瑰窗。而少數不是彩繪玻璃的地方如拱頂、支柱,也被繪以豐富的色彩,以襯映彩繪玻璃。更顯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受到破壞,大多數的彩繪玻璃都還是13世紀的原件,感動了八百年來的數代人。
我第一次造訪聖禮拜堂時,即便有一半的彩繪玻璃正在進行修復,我依然對聖禮拜堂的美讚嘆不已。兩年後修復工程結束,我又再次造訪聖禮拜堂。即便已經知道會看到怎樣的場景,但當我從狹小陰暗的迴旋樓梯出來,三面環繞的彩繪玻璃映入眼簾時,仍然是震撼不已,終身難忘。
陰暗沈重的地牢到色彩炫目的禮拜堂,猶如從地獄來到天堂。聖與惡的距離,其實可以只有咫尺之遙。來到巴黎造訪西堤島時,很建議購買聯票兩處一起參觀。
▌講座資訊
本週我有兩堂講座噢,資訊如下:
Nikon School 歐洲城市拍攝技巧
地點:新竹相機王
時間:7/6 (一) 19:00~21:00
內容:歐洲拍攝行程怎麼規劃?歐洲拍攝安全嗎?歐洲常見場景與對應拍攝方式。去歐洲要帶哪些鏡頭?要帶腳架嗎?如果只能跟團或參加導覽,時間很緊迫怎麼辦?
攝視度 旅遊攝影經驗分享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0樓之10 攝視度共享空間
時間:7/11 (六) 14:00~16:00
內容:怎麼規劃攝影行程?怎麼樣的旅行方式適合我?如何選擇器材?怎麼設定相機?旅行攝影有什麼禁忌?旅程中怎麼保護昂貴器材?
詳細資訊與報名連結請參考留言~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