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幾個大法官釋憲案引起社會輿論關心,人們較過往更注意大法官的角色與意見。白色恐怖時期的大法官面貌與民主社會時期有何不同?逐漸激起人們的好奇。
即便大法官的解釋深深影響臺灣社會,我們卻無法知道是誰該負責,討論過程為何?更無法確知是哪些大法官秉持著法律良心,而哪些大法官則被迫服從體制,在做成決定的過程中,是不是有掙扎的時候?因為過去司法院嚴守「#評議祕密」原則,相關討論紀錄未曾對外開放。
這一年來,在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工程的努力下,大法官會議紀錄不僅移歸為政治檔案,且已向全民開放。促成此批檔案公開的過程,以及9號與軍事審判、民主體制相關的大法官解釋檔案研究成果,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輯成《#奉命釋法_大法官與轉型正義》一書。
.
本文記錄《奉命釋法》新書發表會之活動現場,由「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主編 #王鼎棫 主持,負責組隊的 #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劉恆妏,及 #促轉會兼任委員徐偉群,則代表作者群出席發表會,分享檔案研讀、寫作的心得,並強調《奉命釋法》這本書對於歷史與憲政研究的重要性。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79-MAY-05 甘地第四度獲釋 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甘地,在1979年5月5日第四度從監獄獲釋。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tzfa7wkdoh0873eaa3tub5 說到印度,就一定要聊...
「公民不服從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心得] 小心得(民主法治面、經濟面、政治面) - 看板FuMouDiscuss 的評價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Engoo 線上英文- 公民不服從 的評價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基礎公民講堂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心得] 《暴民法》—偽裝成政治哲學的風險管理學 - PTT評價 的評價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4 -紀念漢娜.鄂蘭
自由的本質是什麼樣貌?
邪惡下必然有令人憎惡的面孔?
.
因為自己相當喜愛二戰前後與德國集中營故事的關係,漢娜.鄂蘭的名字一再被提起,讓我對這位20世紀影響力舉足輕重的政治哲學家心生想探究的念頭,也不斷的從她的思想中應證了現今種種概況!
.
✍🏻何謂真自由?
「沒有起而行就沒有真自由!」
鄂蘭想重新建立「政治」與「自由」的關係,她的自由觀有別於無形的思想或其他擁有自由權利的保障,而是去做,自由並非平白擁有,自由與行動永遠是同時同步。她所追求的核心,便是「在真正意義下的政治領域,人們才擁有真正的自由。」
文中提到鄂蘭相當崇尚古希臘城邦—公民能聚集在一起討論的政治經驗,這讓我聯想到不久前的#雲端哲人課程,關於鄂蘭看待時間的三大觀念,也是生命的三種境界:
行動(集體記憶的時間)是優於生產器物(線性時間)與純粹維持生存的勞動(週而復始的循環時間)。看看今日香港,他們所創造的群體行動,已是歷史中不朽的時間紀錄。
我們或許都想像過自由的各種模樣,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自由並非獨角戲,而是群體為了極其罕有的美好事物而一同奮鬥。
.
✍🏻何謂根本的惡?
與公民一同參與行動自由的極度相反,便是「不會思考」,無法理解他人的痛苦。
鄂蘭參與了這場納粹冷血戰犯-艾希曼的世紀大審,然而令她最感到驚訝的事實是,艾希曼是再普通不過的「正常人」。那句辯解的齒輪學說,讓盲目的服從,竟然成為一種美德?
「批判性思考及判斷能力的喪失,可以讓一個無獸性的人做出無數的獸性。」
判斷之所以重要,是它實現了我們人的多元性,並同時尊重其他人的想法,難就難在,主觀性越少,才能越容易與他人溝通並說服他人。這也是為何當鄂蘭闡述艾希曼「平庸的邪惡」理論一出,便遭當時同為猶太族人的千夫所指!他們所期待的是一個如惡魔般、無人性的野獸。然而鄂蘭如此的客觀與理性,卻也為後世帶來最具代表與影響力的觀察。
無法跳出個人世界的價值觀,將是極權主義的溫床。
.
特別紀念今天是她第114年冥誕。
這是本入門鄂蘭思想的書,她的理論隨著時間演進,句句驗證了現今詭譎多變的社會。所以為什麼我們直到今天仍需要鄂蘭?她的思想如警鐘,敲響了我們這個新時代仍時有的混沌循環。
-
《漢娜.鄂蘭》- 李建漳
#2020booklist #bookshare #漢娜鄂蘭 #hannaharendt #手繪 #📖 #李建漳 #哲學 #政治 #聯經出版 #好書推薦 #閱讀心得 #畫說有一天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該如何規範人工智慧 (全文)?
#COMPUTEX,這個跟我一樣歲數的電腦資訊展會,我竟然直到今年才首次踏入。
這次受主辦單位之一的 #外貿協會 ( #TAITRA)邀請,在上週三(5/29)來到位於南港展覽館 2 館4樓的「 #SmarTEX」展區參觀,與多家參展公司交流。我雖然自己經營過科技媒體網站,但我不是擅長採訪會展的記者,也不是好的 3C 部落客,因此我抱著「幫自己正在思考的問題取材」的目標,前往這場大型科技會展。
(先說:因此這篇文章不會有太多展覽展位上產品的細節跟照片,請大家見諒。)
而我最近在想的問題,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題是: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該如何規範人工智慧?
或者,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人工智慧該如何規範我們?
自認偏樂觀派的我,其實不希望讓大家覺得「人工智慧的未來真糟糕」,我的個人偏見是:大致來說,我喜歡科技,儘管科技的確會帶來衝擊,但只要我們更願意去思考,就更有機會讓未來往比較好的方向演進。所以談這個議題,目的是要避免要是這樣的狀況真的發生了,我們才懊悔地說「這真糟糕,為何我們沒有早點想到。」
--------------------
關於人工智慧的規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 MIT 媒體實驗室做的一個調查「道德機器」(網址:http://moralmachine.mit.edu/hl/zh)。
在這個網頁裡頭,有許多類似「#電車難題」的情境,需要你來回答。每一個參與者,需要回答 13 個題目,每個題目只有兩個選項。在每一個題目的情況中,都有一輛突然煞車失靈的自動駕駛汽車,而你必須做出選擇,要繼續前進,或是轉彎離開。
例如在某個二選一的情況中,你認為這台自動駕駛車該繼續直衝,撞死一個成人男性,還是轉動方向盤,讓車子撞上另一側的護欄,殺死車上四個人,包括兩名兒童?
在另一個二選一的情況中,這台自動駕駛車上只有一隻貓,若繼續直衝,會撞上護欄,讓貓死於非命,但若自駕車往左彎,貓的性命可保,卻會撞死一位正在違規闖紅燈過馬路的遊民。
類似這樣的二元選擇有很多種變化,例如過馬路的可能是動物、可能是罪犯、可能是醫生,嬰兒,或是這些人的綜合隊伍,他們或許是違規過馬路,或許是遵守交通規則但運氣不好。而車子直衝或轉彎,也隱含了道德選擇。推薦各位都上道德機器的網頁去回答看看,看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覺得實在是逼人太甚,到最後根本就放棄思考(XD)。
這個網頁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不可能對各種狀況產生共識、或得出任何堪稱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個調查也不是要用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未來的自駕車要是真的煞車失靈的時候,該做出什麼行動。然而這個調查提醒我們,當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代理」進入我們的生活,就會產生更多類似的道德難題。
--------------------
舉例來說,若一個 #人工智慧股票交易系統,因為對政治領袖發在社群媒體上的文章產生錯誤的解讀,而決定拋售某一檔股票,造成連鎖反應,讓投資者大賠一筆,這樣的損失該由誰來負責呢?
延伸閱讀:〈AI 機器人害我投資賠錢,我能告他嗎?〉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0447-ai-robot-made-me-invest-money-can-i-sue-him
舉例來說,若一個 #人工智慧戀愛配對系統,推薦了一位居心不良的對象給另一個使用者,最後使用者被騙財騙色了,誰會受到最多的指責呢?誰「#與惡的距離」最近呢?
再舉一例來說,如果用於門禁或 ATM 的臉部辨識 AI 系統出問題,太過嚴格以至於讓使用者開不了門、領不到錢,或是太過寬鬆使歹徒得以利用,那該怎麼定義問題的範圍,用理性的方式來解決呢?
臉部辨識作為服務升級的關鍵,從智慧零售到智慧家居到智慧服務,都少不了這項技術的身影,也是人工智慧使預測平價化的代表。只要你拿著這一兩年出的新手機,想必也不會陌生。例如我這次參訪的 #訊連科技(CyberLink)展場主打「FaceMe」AI 臉部辨識引擎,他們提供 SDK 與多家科技廠商合作,包括 #宏碁雲端、#奇景光電、#微程式、#凌群、#達碩 等。我也拜訪了同在 SmarTEX 展出的達碩智慧科技,了解他們使用這套臉部辨識引擎,針對銀髮照護、社區管理、企業差勤管理等不同情境設計的解決方案。即使在我與訊連跟達碩的主管談話時,他們自謙還不是目前領先的廠商,但他們的服務也已經非常成熟,可見這樣的軟硬體整合套裝將持續普及到各地,而台灣中堅企業將成為關鍵推手。
美中貿易戰,加上美國可能逐步針對有侵犯人權之虞的監控科技施加圍堵禁令(如 #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商湯科技 等),突顯出台灣提供類似服務的企業所能提供的安全價值,但即使如此,這項科技本身還是帶給社會其他挑戰。訊連科技的連啟民協理跟我說,臉部辨識的準確性不是 0與1 的取捨,他們的 SDK 能夠針對不同情境,讓配合的廠商自行調整精度,掌控風險,例如從一般社區門禁的萬分之一調到 ATM 的十萬分之一,同時使用邊緣運算技術(Edge Computing),讓資料不用都到雲端,降低反應時間及資安疑慮。
我在展場也與 #康訊科技 及 #訊舟科技 兩家公司進行交流。康訊從圖資起家,以地理定位技術切入車載系統設備,扎根台灣30多年來,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車隊管理服務商,不管是共享汽機車、物流公司、校園巴士、救護車、消防車都是他們服務的客戶。他們提供的設備就像車上的黑盒子,可以完全掌握車輛的狀況,如透過監測引擎啟動狀態,可以知道司機是否過勞;透過監測燃料消耗情況,可以知道是否有偷油的情形發生。而全球客戶累積的數據也成為重要的資產,可以協助物流業者優化路線。
訊舟作為老牌網通公司,這次展出許多產品,我認為最亮眼的就是他們與中研院陳伶志博士合作推出的「空氣盒子」,我雖然早就知道空氣盒子,卻是第一次看到並且從訊舟的角度聽這個已經是公民科技典範的故事,目前在全台已經有 4,000 多台設備上線,密集監測空氣品質,累積的數據也已經可以做到空品預測。
另外,這次在 SmarTEX,科技部推動的 #GLORIA 國際產學聯盟現場展出 67 項前瞻技術,我也與聯盟中的幾所大學交流,例如 #中國醫藥大學 推出能夠判讀骨齡、癌症等資訊的 AI,節省醫師判讀時間,加速診斷。#國立交通大學 伍紹勳博士則與 #新光醫療團隊 合作,用像是貼在東尼史塔克胸口的智慧貼片,只用3導程就能正確模擬專業醫療設施12導程的ECG心電圖信號,大幅改善病患的行動自由,也顯著降低成本。而具有超過 2,000 例達文西手術經歷的 #臺北醫學大學劉偉民醫師團隊,則在擁有大量醫師第一視角錄影的基礎上,推出手術教學平台,包括 VR 手術直播拍攝,與虛擬手術教學模擬系統。
從訊連、達碩、康訊、訊舟到這三個來自學界的醫療技術案例,可見都與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辨識判讀、虛擬模型建置有關,儘管我相信在台灣醫療與科技、工程多重優勢下,他們都前景可期,但該問的仍然要問:要是出了差錯,怎麼辦?誰負責?各團隊對此問題顯然也都深思熟慮過。而我將他們給我的回答整理,加入我對「人工智慧如何規範」這個問題的答案。
--------------------
#以自駕車為例思考
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艾希莫夫,在1942 年的短篇小說 Runaround 以及後來的機器人系列裡頭,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很多人可能都會背了,這三原則分別是: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以及第三,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參考:Three Laws of Robotic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e_Laws_of_Robotics
這三原則聽起來很周密,但其實並非如此,而且也不太現實。以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案例吧,自動駕駛汽車是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最受關注的領域,而且因為許多國家政府正在積極制訂法規,自駕車的自動化程度,跟依據自動化程度而制定的責任歸屬,也比較清楚,值得用來舉一反三,幫助我們思考,人工智慧要是進入到每一個領域,會帶來多少該仔細考量的變化。
那麼,到底什麼是自動駕駛汽車呢?你可能聽過什麼 Level 3,Level 5 的,那指的是自動駕駛的自動化程度分級,我們可以用這張表來簡單呈現:
這個分級定義,是由國際汽車工程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所提出的,已經獲得廣泛的共識。從第零級到第五級,共有六個層級。第零級的自動駕駛就是毫無自動化,一直到第二級,都還是以駕駛員為主,機器提供輔助。
但從第三級開始,負責開車的就是機器了。人類駕駛頂多在緊急狀態作為備用選項。第四級之後,就連緊急狀態也是由機器來應對,人類就從駕駛這件事基本退場了。到第五級的情況,就像是有一個超級人工智慧在負責開車,相信到時候,超級人工智慧也不會只用在車上。
目前已經有幾家汽車公司宣稱自己的自駕車達到了第三級,例如 #奧迪、#特斯拉、#現代汽車 等,大部分車廠也都表示在 2020 年就會推出第三級的自駕車。Google 旗下的 Waymo 以及台灣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ARTC 則表示都已經有第四級自駕車的技術能力。
日本政府非常積極地花工夫在自動駕駛的規範上,日本的「投資未來委員會」在 2018 年底,便提出了已經研擬多年的自動駕駛汽車指導原則。根據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透過採取具體步驟,建立法律框架,讓日本成為率先制定國家級規範的國家。首要處理的就是第三級自動化情況下的監督跟法律方向。我們就來看看,在自駕車的規則上,日本是怎麼想的?
日本的規則是,通常來說車主需要對車輛自主運行時發生的事故負責,並且由政府規定的汽車保險公司承保。如果車輛系統有明顯的缺陷,該負責的就是汽車製造商。強制性保險這一步確定了之後,保險公司也就能夠制定方案,讓車主選擇,要保哪一種。
另外,為了釐清事故的原因,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完整記錄位置、轉向、人工智慧系統操作狀態的信息,也就是說,得要有像是飛機黑盒子這樣的裝置。
那如果遇到新型態科技犯罪者或駭客呢?只要車主有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例如更新車輛系統或維護保養,那麼若是因為駭客攻擊或入侵造成損害,就視同汽車被偷走了。
除了這幾個大方向以外,還有不少問題待解決。因為剛剛說的都只是民事責任,財產相關的規範,但還沒有碰觸到刑事責任,如果真的因為自駕車的缺陷而造成傷亡,除了車主以外,程式開發者,汽車製造商該負起哪些連帶的責任呢?若不能盡快釐清,程式開發者跟汽車製造商就難以決定是否該正式推出產品。
另外,自動駕駛的操作條件、例如速度限制,運作的時間長短,天氣狀況也都得考量,就像各種已經存在的汽車安全規範一樣,人工智慧控制系統的標準、對網路攻擊抵禦的強度,也都得一一制定。
--------------------
而以自動駕駛為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該怎樣規範其他人工智慧的應用情境。歸納我這次到 SmarTEX 參訪交流的心得,我想比起艾希莫夫的機器人三原則,我們該建立的思考原則其實是這四個:
#面對此時此刻的人工智慧該有的思考原則
第一,#釐清主控權。整項任務中,是人類還是機器掌握主控權?能否以清楚的層級概念來劃分人類或機器的掌控程度?就像自駕車這樣呢?另外,在關鍵決策點,人類有沒有介入,是否被要求介入?這些都必須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來一個一個釐清。
第二,#損害管理與風險溝通。在發生意外的時候,擁有者、使用者、設計者、販售者、維修者等角色,是否已經明白可能要負的對應責任?這些責任的政府主管機關與相關的法律有哪些?其實每一樣新的科技進入我們的生活,都會有一段學習曲線,我們不太可能在了解所有問題、解開所有疑慮之後才採用新技術,而是必須妥善跟每一個角色溝通風險。
第三,#數據紀錄透明化。為了忠實檢討意外發生的原因,人工智慧系統需要持續紀錄運作狀況,以及感測器所收集到的各種資訊。並且要確保訓練人工智慧的資料也是可受檢驗的,避免造成系統化的偏見。另外也同等重要的是,收集數據的單位,像是企業、保險公司或政府,有義務證明,收集這些資訊,是必要且適當的。例如飛機上機長跟駕駛員的通話可以收集,但車內的通話該不該收集呢?商店內的顧客對話該不該收集呢?
第四,#系統思維。任何意外發生,都要了解,系統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告知風險機率跟可能的狀況類型。以「不責難」的出發點,來面對後續的檢討,才能讓各角色更願意把系統中的臭蟲或不當行為揪出來,最終的目標是讓這個能夠便利更多人、拯救更多人的系統,越來越好。就像醫療一樣,如果每次只要有病人在手術中過世了,醫生都要被告到賠上身家,那還會有醫生願意繼續替病人動手術嗎?當醫療行為中有越來越多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介入,診斷疾病、決定麻醉份量、甚至用機械手動手術,我們就不得不分配信任給更多的角色。
從 COMPUTEX 的 SmarTEX 展區上琳瑯滿目結合了人工智慧的技術,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已經,也即將進入每一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層面,過去的規範將無法適用,而且即使訂出新規範,也會很快過時。我們不可能完全理解我們部署的人工智慧系統的風險。當前的機器學習運行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沒有人真正知道機器是如何做出決策,通常連開發人員也不知道。這些系統還會持續從環境中學習並更新他們的函式,這使研究人員更難控制和理解決策過程,在這樣缺乏透明度,也就是常說的黑盒子問題籠罩下,要建立道德準則跟規範,當然就極為困難。
然而若不要大驚小怪,將人工智慧與人肉智慧對等來看,人類花了幾千年建立起的道德準則,同樣漏洞百出,我們卻也習慣了。人類專家有的偏見跟偏誤更是問題層出不窮,而我們也是一直倚賴這樣有缺陷的專家系統在運作。此刻的人工智慧浪潮,正給了我們機會跟動力,檢視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想法,我認為以上的四原則,更有助於我們迎向已經到來的未來世界,而開發出這些技術,推出產品與服務的企業,若都能夠率先思考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所期待的。就如同我在這次 COMPUTEX SmarTEX 展區上看見的一樣。
--------------------
最後,我雖然只逛了整個 COMPUTEX 的一部份,但很感謝外貿協會,讓我能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與廠商對話跟採訪,非常有收穫。幾乎每一家我逛的展位,都跟數據、AI(起碼是機器學習)有關,並將其結合硬體,整合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方案,雖然我沒有資格替他們的產品背書,但我覺得深入談過之後,他們都對自己的產品與服務非常有自信,或許並非市場的領先者,也已經看見該切入的定位與成長的路徑。
今年的 COMPUTEX 展會已經結束,不過以後若有機會前往類似會展活動,很推薦大家跟我一樣帶著問題意識去逛逛,跟這些未來世界的打造者聊聊,畢竟我們得住在裡面。
--------------------
Medium 版:http://bit.ly/2HLuT8p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79-MAY-05 甘地第四度獲釋
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甘地,在1979年5月5日第四度從監獄獲釋。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tzfa7wkdoh0873eaa3tub5
說到印度,就一定要聊到甘地這個偉人;他是印度國父、印度民族啟蒙的代表,也是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帶領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並且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進行了一場偉大的獨立運動。
這段歷史可以回朔到1880年代,19歲的甘地留學英國學習法律,並受到許多西方文化影響,融合了印度宗教的思想,開始對殖民政權產生質疑。
他在1893年開始在南非工作,看到了南非當地居民在政治上的迫害;面對同樣是英國殖民政權的打壓,萌生了為印度爭取獨立的想法,而在一戰後參與了印度當時以爭取獨立的國大黨(國民大會)的政治運動,並以公民不服從、不合作,甚至是絕食抗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獲得了世界關注。
也因為他是獨立派的領袖代表,英國印度政府多次以不同罪名逮捕他入獄;分別在1922年、1930年、1933年以及1944年四度入獄,最後是在1944年的5月5日第四度出獄。
就在多年爭取後,印度最終在1947年8月15日正式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大英帝國最終也轉型成為大英國協。而甘地本人也在隔年的1948年1月30日,被一位印度教的激進分子槍殺,終年78歲。
有關甘地的電影,就不得不提到1982年這部非常經典的《甘地》;由英國的印度裔演員 班金斯利飾演甘地,也讓他因此聲名大噪,奪下了第5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導演 李察艾登堡祿也奪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本片同時也獲得了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在內等八個獎項,另外也入圍了最佳配樂、最佳化妝以及最佳音效三項。
這麼經典的電影怎麼可以不看呢?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Engoo 線上英文- 公民不服從 的必吃
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不服從是現代憲政體制的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可以確保人民主權的核心價值,使專制獨裁的執政者能受到壓制。 ... <看更多>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基礎公民講堂 - YouTube 的必吃
【基礎公民講堂#4】民主Q&A-台灣民主化歷程簡介『學習筆記ep41』. 我的學習筆記 ... 【公民思辨系列#4】暴民還是公民不服從?!從香港反送中談暴力與 ... ... <看更多>
公民不服從心得 在 [心得] 小心得(民主法治面、經濟面、政治面) - 看板FuMouDiscuss 的必吃
同步發表在 FB https://goo.gl/YYLWdv
以下全文
從學生占領立院的那天起,服貿議題才引起我的注意,開始從各個不同的觀點與面向
去研究這個議題,以下想就民主法治、經濟、政治三個方面來分享一點心得(全都是
個人主觀觀點,不喜勿看)。
[民主法治面]
這幾天看下來有個問題讓我想了很久,從小我認知的法律常識,知道佔領立院行動肯
定是違法的,小至破壞毀損公物,大至暴力衝突、侮辱國旗、妨害公務,要抓要判刑
根本辦不完。
但我好奇佔領立院行動如果是不合法的,為什麼那麼多學生會是非不分的去支持,難
道現在學生的法律常識與法治教育有這麼失敗?
我好奇佔領立院行動如果是不合法的,為什麼那麼多的法律人會無視法律的支持這個
行動、這麼多律師願意站出來組成律師團,義務的幫這個公民運動付出?
我好奇佔領立院行動如果是不合法的,為什麼民間噓寒問暖、出人出力的民眾,會遠
遠多過破壞、滲透、譴責、反對的民眾?
我好奇為什麼江宜樺教授寫的文章,會完全打現在江宜樺部長的臉,這麼多大專院校
,就屬台大政治系譴責的最兇最嚴厲?
我開始閱讀江教授的打臉文、江教授當年研究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政治思想,以及相關的文獻。
直到我注意到了「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這個名詞,wiki上查到的定義
是:「發現某一條或某部分法律、行政指令是不合理時,主動拒絕遵守政府或強權的若
干法律、要求或命令,而不訴諸於暴力,這是非暴力抗議的一項主要策略。」
進一步的解釋,我想可以參考清大彭明輝的文章 《「公民不服從」的核心精神》
(https://mhperng.blogspot.tw/2013/08/blog-post_26.html)
摘錄幾個核心概念:
1.「公民不服從」的倡導者與參予者往往是在爭取「他人」的人權保障,而不必然是爭
取跟自身有關的利益、福祉。(「良知」的作用顯現於此)也因此,「公民不服從」截
然不同於搶劫的暴徒或小偷,也不是「特定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
2.「公民不服從」本質上是一種激進的遊說過程:它企圖以少數人的共識去改變多數人
的共識,因此她經常會用較激進的方式去喚醒多數人對議題的關注,並且強迫多數人對
既有法律、制度、社會秩序的正當性進行省思。
3.「公民不服從」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新的社會共識,因此她完全吻合(consistent)民
主政治的精神與制度,可以被視為一種較極端的「共識形成過程」,是因為既有體制失
能而不得已的救濟手段。
4.「公民不服對」法律的服從與不服從是具有選擇性的,而非無條件地認同所有既有法
律。
「他必須為犯法付出代價」的說法是錯誤,當「公民不服從」違法並入獄時,入獄的
目的是要突顯既有法律與社會秩序的荒誕性,是要突顯「不服從」的正當性,而非凸顯
對既有法律的尊重;是要癱瘓不合理的制度,而非尊重或強化不合理的制度。
5.「公民不服從」的過程中若有「意圖之外的暴力發生」,並無損於公民不服從的正當
性,頂多只是影響其遊說的成效。
6.「公民不服從」不是嘉年華會,不是少數人自爽或彼此取暖的過程,她是高度具有針
對性,高度具有創意的社會共識自我調節過程。她的所有手段是為了突顯既有法律、制
度與秩序的不合理處,以高度的創意讓原本大家看不見的「不合理」變成清晰到無可迴
避,不得不立即設法一起去面對,一起去解決。
這幾個概念可以說服我佔領立院的手段是必要及具有正當性:
1.學生這個職業本身沒有任何商業利害關係,還沒正式出社會就業,所以服貿議題上也
無法代表任何因此獲益或因此不利的產業,這符合公民不服從運動的精神(「工讀生」
本身應該不算一個產業吧?)。
2.佔領立院行動的訴求,符合「企圖以少數人的共識去改變多數人的共識」並且「建立
新的社會共識」,所以可以視為「吻合民主政治的精神與制度」
3.從學生訴求與關切屬於憲法層次的普遍性原則來看,「他必須為犯法付出代價」的說
法是錯誤,除非他的行為與憲法抵觸,否則刑法或集會遊行法等法律,不適用來制裁學
生。
4.隨著馬江的談話與聲明的言不及義,學生的訴求也從反單一法案的程序問題,逐漸轉
變為對整體政府運作的不信任,訴求的內容也越來越針對現有制度的改革。
[經濟面]
看完服貿協議的主條文與附件後,開始瘋狂查詢一堆經濟學相關的名詞,感覺服貿協議
的總有些盲點。
自由貿易 不代表 公平貿易
自由競爭 不代表 公平競爭
這次對大陸開放的產業,幾乎都允許「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
據點,提供相關服務。」,而且幾乎不附任何但書,簡單說就是「完全開放」,這會導
致「自由貿易」與「自由競爭」,但這不能代表公平競爭、公平貿易。
我認為公平競爭或公平貿易的前提,是貿易協議簽訂的兩個經濟體,在經濟實力、競爭
力上必須旗鼓相當,不能有太過明顯的落差,對等的兩方就各自的優勢劣勢,作彼此的
交換(土地資源換取人力、人力換取技術、技術換取人力資源),目的是簽訂的雙方取得
雙贏局面,對其他的經濟體造成相對的優勢。
以自由貿易的角度來看,這個兩岸服貿協議是正確且合理的,但是在這個公平競爭的前
提下,這個兩岸服貿協議本身我認為是不恰當的,兩岸經濟實力的落差過大,自由貿易
的結果無疑是經濟弱勢的一方被完完全全的吃掉,一點都不剩,而且這個過程還是不可
逆的。
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支持服貿的多半是台商、跨國企業、金融業,因為這幾個產業在
大經濟體吃掉小經濟體的過程中,資產資金甚至人力,是可以兩岸間轉來轉去,是受影
響最小的一群,甚至還大有獲利的空間。
至於留在台灣無法逃走的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只能乖乖接受劣幣驅逐良幣的下場,這不
是政府撥個幾百億幾兆預算去扶持去保護、或是建立嚴格審查機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大陸做生意一堆潛規則的誰跟你照規矩來...
憲法規定人民有盡納稅、服兵役、受教育等義務(十九至二十一條),同時第十五條也規
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當這個國家打算通過一個無法保障
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的條約,我認為這是違憲的行為。
所以不同的立場下,是否通過服貿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1.我個人反對服貿,我是自私的,我不想要跟打不贏的敵人競爭,服貿讓我看不到我的
未來。
2.以總統的觀點,我認為也不該接受服貿,這會危害到國家的存亡。
3.不過有個情況下我是支持服貿的:如果我是上帝的話,畢竟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這完全符合自然演化法則。
[政治面]
政黨政治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施政的效率高、行政權與立法權的溝通成本低、政策實
施連貫延續性高,國家施政利於長期規劃,但是缺點是當這個獨大的政黨全面的腐化後
,即使缺乏民意基礎,在野黨仍然無法抗衡。
世界上兩黨制(兩黨皆不過半)的國家中,大多數的政黨組成,通常是分別代表改革派與
保守派、或者是偏向資方與勞方的性質,但是台灣是很特殊的情況,在政治與歷史的因
素下,兩黨分別以「統一」與「獨立」為主要價值,這在世界各國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國
家的政黨,當然沒必要以獨立為核心價值)。
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改革派與保守派有談判的空間;資方與勞方有協商的籌碼,但是統跟獨之間沒有緩衝空
間,沒有今天宣布獨立,明天換你統一這樣的玩法,獨立一半或統一一半的選項並不存
在,別的國家的政治傾向呈常態分佈,中間選民站大多數;但台灣的人民政治傾向被迫
選邊站,呈現兩端高,中央低的分佈。統的聽不進獨的建議,獨的不接受統的方案,這
兩黨在核心價值上根本就完全水火不容。
這個背景下的民意機關,立法院的代議制度會變成什麼情形呢?
議案的過關永遠是較多席次的政黨那邊贏,若還是過半優勢的話,那選舉後的接下來四
年就不用玩了。黨意永遠凌駕民意之上,誰跑票就黨紀處分,在野黨永遠不可能翻身,
提的議案永遠不可能過關,反對的議案永遠無法阻擋,就好像 ECFA 的強渡關山;就好
像現在的服貿議題一樣。這樣的制度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就算是民進黨過半,同樣的
問題一樣會發生、一樣的無解。
今天學生衝進了立法院,癱瘓議事的同時,給了現行制度踩煞車的機會,他們要求立法
建立監督機制、他們要求委員不要再被黨意操控,企圖使這個注定要再敗壞兩年的代議
制度有所改變,他們或許最後沒辦法改變現況,但是他們給了全國人民一個看清楚問題
的機會,給了大家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他們給了我們這個禮拜重新學習,廣聽各方聲
音的機會,也給了改變台灣未來的機會。
[結語]
以上是我這個禮拜來的所見所得的一些體會,我的認知不見得百分百正確,你可以不認
同我的看法,但請務必不要放棄思考,請你建立自己的看法不要盲從,不要放棄這個難
得的停看聽的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6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5942150.A.9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