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鐵籠!還我公投!啟動「公投綁大選」公投
公民投票是一個民主國家中,讓人民參與決策、決定政策方向最直接的方式,過去民進黨就曾主張應該降低公投門檻,打破鳥籠、還權於民。
很可惜的是民進黨全面執政以後,居然完全放棄自己過去的主張,在2019年時主導「公投與大選脫勾」,將直接導致公投投票率下降,公投通過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鴨霸的修法,委屈的就是人民!這次我們將匯聚眾人之力, 江啟臣 擔任領銜人, 羅智強 院長擔任行動執行長,發起「公投綁大選」公投案,讓直接民意,告訴民進黨「沒收公投,也沒收不了民意」,告訴民進黨「沒收公投,民意終將反撲」!
回想2018年大選,高達十案的公投案,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而最後通過七個公投案,也是我國史上第一次有公投案通過。這些象徵著台灣民主進步的光榮時刻,就在民進黨主導修法後,恐怕將會成為絕響。
公投門檻的大幅提高,造成2018年以後,居然只有一個公投案成案,可見這次的修法,不但大幅降低了公民團體發起公投的意願,公投案量的減少,一定會讓國人更缺乏返鄉投票的動力。這種公投根本就是鐵籠公投,完全不符合公投法本身的意義了。
公投是人民發揮公民權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面對民進黨的全面濫權一黨獨大,在野黨的監督力量也被多數暴力給嚴重壓制,所以此時此刻的台灣,更需要人民的力量,來限縮執政黨的權力擴張,所以我們這次發動「還我公投行動」,從即日起開始連署「公投綁大選」公投,打破鐵籠,讓公投權利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希望所有關心台灣民主的朋友,一起來加入連署、推動公投成案。
一步一步把公投討回來:
#下載公投連署書
https://chichen.org/referendum
#參考填寫範例
https://chichen.org/範例
#填寫後,請轉交給「各地方黨部」 或 寄送至
台北市八德路二段232號B1 革命實踐研究院
公投投票率 過 低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但我想告訴全世界:『瑞士才應該學習台灣的民主素養!』
【1月11號🙆♂️!1個拉1個,只要帶身分證就能投票!🎉】
明天就是台灣關鍵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
剛好今年有機會感受台灣的選前氛圍,
也因此想要結合之前觀察過的公投氣氛及這次總統的選前氛圍,跟往年我參加過的瑞士公投選舉做比較,分享我的觀察心得。
近幾乎到了選舉,部分媒體會評論說台灣跟瑞士很像,
有評論說台灣的民主有點在學瑞士,我不同意,我反而覺得兩個國家選舉民主的精神非常不一樣,而且氣氛有很大的差異。
在瑞士,瑞士投票的參與率,很久沒超過一半,在上一次的45%就已經算高,其實我們歷年的公投投票率都大概是在40%,而且瑞士並沒有門檻,在瑞士真正對政治感興趣的人不多。
這禮拜看到很多朋友們很常在聊選舉,不管是咖啡店,教室,公園,甚至是捷運上及社群媒體,我的臉書幾乎無時無刻都有消息。不過,在瑞士我從來沒看過朋友在社群媒體分享政治的新聞,以我的同溫層來說,瑞士的年輕人對於政治感興趣是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大家的反應是,只要你開始聊選舉,就會被定位成一個無聊的人,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完全相反。
第二個事情是成本。
在瑞士,真正去投票所投票的人很少,
早在公投三個禮拜前,選民就會收到所有候選人的信,而附上的另外一封信已經貼有郵票,只要把想投的人放進去並簽名,就能夠順利完成。
我們的民主制度是想要把投票動作的成本拉到零,增進行動的機會。
但是我發現在台灣很不一樣,當我聽到有一些學生從北部到屏東當天來回就為了投票,心裡很感動也很震撼。
我在想,如果瑞士政府沒有把投票的成本(時間和金錢)降到最低,基本上沒有人會願意投票。
第三個點是投票的複雜性。
朋友們都知道瑞士是直接民主的國家,
擁有將近200年的民主制度。
從2個大黨剛開始,很多黨開始分派,到後來每個黨的立場越來越複雜,所以選舉的時候會有相當多小黨,不過其實具有代表性在國會只有六個大黨,也因此,其實在瑞士你要了解每一個黨推行的政策和願景,有很高的門檻的時間成本。
第四點,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是核心議題。
台灣在聊選舉的時候,言論的軸線總是最後回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
但是在瑞士每個人在意的議題相當分歧,而不會因為年齡或是其他社會標籤有顯著差異。比如:核能,年金,最低薪資。其實每一個人會因為關注的點不同選擇投不同的政黨。而在瑞士聊選舉主題比較多元。
第五點,瑞士人的立場比較委婉。
如果你問瑞士人想投什麼黨派,他基本上不會告訴你,也很難透過她的年紀,性別或是職業猜。瑞士人在調查很多瑞士人不想投什麼黨,其實沒有底的。有時候不是非黑即白。
不過,台灣人立場很明顯,
從我的經驗中,訪問過不同鄰居,朋友,學生,計程車司機,咖啡店老闆,甚至是室友。針對這次的選舉,大家都不避諱的大聲講出來立場。
第六點,台灣人政治立場比較兩極。
我的觀察是,在台灣的政治意識型態比較嚴重一點。好像比較少人會改變意見,很多時候是因為家庭的因素,也或者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投這個黨派,感覺在台灣沒有很多人因為看了辯論會而換了想投的候選人
(也可能是因為辯論會對辨別沒有幫助😂)。
我也觀察到,因為比較容易感受到互相看不起另外一邊的看法, 舉個例子,我在台中時,感受到台中年紀大的人對於某位候選人的說法聽起來反而是種仇恨, 也聽過不管對方陣營怎麼說,都是該候選人的問題。
第七點,代溝的差異。
在這次的選舉,基本上知道對方的年紀可以猜到政治立場。不過,在瑞士,反而很多保守黨都是年輕人,這可能跟不從族群在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不同以及臉書演算法的關係,促使同溫層的溝通始終在同溫層。
第八點,群眾壓力。
以這次的選舉來講,我觀察過周遭的朋友很會動員投票,這樣的社會同儕的影響確實也很有效,不過我在瑞士完全不會特別跟朋友討論起這樣的話題,對方如果說他沒有要去投票,我們可能就只是輕描淡寫過去。
小結論,我真心從這次的台灣選舉佩服台灣人的民主精神。就算瑞士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民主,但台灣能夠在短短將近三十年內培養出這麼高的民主素養,很讓人驚訝。
心理學告訴我們,用『選民』二字能夠讓人們意識到手中的『權力』,
我想告訴台灣朋友們,請珍惜自己手中可貴的『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訴諸行動。
最後,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我反而想告訴瑞士記者:『但我覺得瑞士人反而應該學台灣!』
台灣我愛你💋💋!謝謝這一刻寶貴的一課。
#杰宇的法文邂逅
#身分證就能投票
#意識到自己選民的力量
👋👋謝謝Grace協助文字潤飾!
公投投票率 過 低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但我想告訴全世界:『瑞士才應該學習台灣的民主素養!』
【1月11號🙆♂️!1個拉1個,只要帶身分證就能投票!🎉】
明天就是台灣關鍵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
剛好今年有機會感受台灣的選前氛圍,
也因此想要結合之前觀察過的公投氣氛及這次總統的選前氛圍,跟往年我參加過的瑞士公投選舉做比較,分享我的觀察心得。
近幾乎到了選舉,部分媒體會評論說台灣跟瑞士很像,
有評論說台灣的民主有點在學瑞士,我不同意,我反而覺得兩個國家選舉民主的精神非常不一樣,而且氣氛有很大的差異。
在瑞士,瑞士投票的參與率,很久沒超過一半,在上一次的45%就已經算高,其實我們歷年的公投投票率都大概是在40%,而且瑞士並沒有門檻,在瑞士真正對政治感興趣的人不多。
這禮拜看到很多朋友們很常在聊選舉,不管是咖啡店,教室,公園,甚至是捷運上及社群媒體,我的臉書幾乎無時無刻都有消息。不過,在瑞士我從來沒看過朋友在社群媒體分享政治的新聞,以我的同溫層來說,瑞士的年輕人對於政治感興趣是件非常稀有的事情。
大家的反應是,只要你開始聊選舉,就會被定位成一個無聊的人,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完全相反。
第二個事情是成本。
在瑞士,真正去投票所投票的人很少,
早在公投三個禮拜前,選民就會收到所有候選人的信,而附上的另外一封信已經貼有郵票,只要把想投的人放進去並簽名,就能夠順利完成。
我們的民主制度是想要把投票動作的成本拉到零,增進行動的機會。
但是我發現在台灣很不一樣,當我聽到有一些學生從北部到屏東當天來回就為了投票,心裡很感動也很震撼。
我在想,如果瑞士政府沒有把投票的成本(時間和金錢)降到最低,基本上沒有人會願意投票。
第三個點是投票的複雜性。
朋友們都知道瑞士是直接民主的國家,
擁有將近200年的民主制度。
從2個大黨剛開始,很多黨開始分派,到後來每個黨的立場越來越複雜,所以選舉的時候會有相當多小黨,不過其實具有代表性在國會只有六個大黨,也因此,其實在瑞士你要了解每一個黨推行的政策和願景,有很高的門檻的時間成本。
第四點,台灣跟中國的關係是核心議題。
台灣在聊選舉的時候,言論的軸線總是最後回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
但是在瑞士每個人在意的議題相當分歧,而不會因為年齡或是其他社會標籤有顯著差異。比如:核能,年金,最低薪資。其實每一個人會因為關注的點不同選擇投不同的政黨。而在瑞士聊選舉主題比較多元。
第五點,瑞士人的立場比較委婉。
如果你問瑞士人想投什麼黨派,他基本上不會告訴你,也很難透過她的年紀,性別或是職業猜。瑞士人在調查很多瑞士人不想投什麼黨,其實沒有底的。有時候不是非黑即白。
不過,台灣人立場很明顯,
從我的經驗中,訪問過不同鄰居,朋友,學生,計程車司機,咖啡店老闆,甚至是室友。針對這次的選舉,大家都不避諱的大聲講出來立場。
第六點,台灣人政治立場比較兩極。
我的觀察是,在台灣的政治意識型態比較嚴重一點。好像比較少人會改變意見,很多時候是因為家庭的因素,也或者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投這個黨派,感覺在台灣沒有很多人因為看了辯論會而換了想投的候選人
(也可能是因為辯論會對辨別沒有幫助😂)。
我也觀察到,因為比較容易感受到互相看不起另外一邊的看法, 舉個例子,我在台中時,感受到台中年紀大的人對於某位候選人的說法聽起來反而是種仇恨, 也聽過不管對方陣營怎麼說,都是該候選人的問題。
第七點,代溝的差異。
在這次的選舉,基本上知道對方的年紀可以猜到政治立場。不過,在瑞士,反而很多保守黨都是年輕人,這可能跟不從族群在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不同以及臉書演算法的關係,促使同溫層的溝通始終在同溫層。
第八點,群眾壓力。
以這次的選舉來講,我觀察過周遭的朋友很會動員投票,這樣的社會同儕的影響確實也很有效,不過我在瑞士完全不會特別跟朋友討論起這樣的話題,對方如果說他沒有要去投票,我們可能就只是輕描淡寫過去。
小結論,我真心從這次的台灣選舉佩服台灣人的民主精神。就算瑞士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民主,但台灣能夠在短短將近三十年內培養出這麼高的民主素養,很讓人驚訝。
心理學告訴我們,用『選民』二字能夠讓人們意識到手中的『權力』,
我想告訴台灣朋友們,請珍惜自己手中可貴的『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訴諸行動。
最後,台灣記者說:『台灣人應該學瑞士』
我反而想告訴瑞士記者:『但我覺得瑞士人反而應該學台灣!』
台灣我愛你💋💋!謝謝這一刻寶貴的一課。
#杰宇的法文邂逅
#身分證就能投票
#意識到自己選民的力量
👋👋謝謝Grace協助文字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