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Girl 控制,電影結束那一刻我差點鼓掌,精彩啊!
尋人啟示錄:為何 Gone Girl [既不存在, 又處處都在?]
一部劃庸俗時代電影照見Kidult 如何成為惡夢
文 林奕華
香港譯作<失蹤罪>,台灣譯作<控制>,其實Gone Girl更重要的謎面,是 「我是誰?」
這是一部Zeitgeist電影(同名原著是暢銷書),因它如實反映這時代男男女女的一種通病:自己不想長大,卻希望伴侶成熟。爱情 , 婚姻,一般由家家酒式的「兩情相悅」開始,但當遊戲的高潮過去,也就是現實照進了fantasy ,虛榮心再不能當飯吃,那些為取悅對象而戴上的面具不得不拿下來時,彼此都會驚訝於眼前人竟是由想像製造。( 但还是偏執的拒絕承認這是水仙花效应.)
自我價值的不保,在婚姻/ 愛情問題中,一般對被認為是情感脆弱的[女性]造成的打擊和傷害比男性來得大 - (如果[很受傷]而崩潰的是男性, 就會被歸咎不夠男子漢 - [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丈夫何患無妻] ) -- 像,第三者的條件直接造成她被放在比較的天秤上。自我挫敗感遂凌駕了其他導至婚姻/爱情失守的原因,即便明明雙輸的局面,在被比輸下去的人眼中,反不如自己是輸家和輸得慘烈來得苦大仇深。
原因?當然與這個人有幾自我中心有關。
如果不是一個Me Me Me的人,婚姻/愛情出現狀況,就如身體出了毛病。最應做的事,不是怨天尤人,什至把恐懼,抗拒,憤怒,全部宣洩在診症的醫生身上。相反的做法是,to seek second opinion,確診後平心靜氣從詳計議,接受醫病也要從認識病因開始,再按步就班落實自救。
但Amy的選擇不是醫病,而是成為「病」:不是針對婚姻/愛情問題的癥狀对症下薬,而是要把婚姻中的另一方摧毀 - 絞盡腦汁,要他身敗名裂。千謊百計,為的不是愛,是贏。
美其名是報復和雪恥,但自我感覺良好總是短暫的,它帶來更長遠的惡果,是兩敗俱傷。
表面上足智多謀,步步著了先機的Amy是再「主動」也沒有 - 有覌眾對電影中段己把她的布局拆穿不以為然,我則認為,所謂「拆局」,實際是第二個布局的「建立」:由她改裝易容,遇刼,不得不求助一個多年避之則吉的stalker,到身陷豪宅囹圄,每一步,都是讓觀眾見証,現實中Amy的處境什至人格多麼「被動」, 所以才會Desperate至此。
「被動」,反映在她對事物的認知,完全是照夲宣科有樣學樣( i.e The Talented Mr. Ripley ? )。即便見縫插針插贜嫁禍,也是集各家偵探小說與網絡案例之大成。乍看如犯罪天才,但當瞞天過海不再只是閉門造車,卻是需要被放到生活中接受試煉:染髮,增肥,戴了眼鏡,自稱Nancy的她,好容易就被如假包換的Bad Girl Greta冷眼看穿。而這,又是和她的「目中無人」不無關係 - 誰叫她在待人接物(尤其與不同階層)上低能如小學雞(把口水吐在批評電視上的自己的Greta的汽水裹),身處陌生環境本來該有的觀人於微,小心謹慎,因她心態上的倨傲全交白卷,反讓不是靠「裝」,而是踏踏實實「活」在真實中的「生存者」們看見有機可乘,她腰纒的巨款不搶白不搶:裝假的人必然身有屎 , 那來膽量報警?
Amy 的「惡向膽邊生」,無非是把自己逼至絶境的抄襲行為 - 真有創意才華,早就海闊天高,別有懷抱,何須一次又一次的「有眼無珠」,「送羊入虎口」?怪只能怪,由從小被父母「剽竊」了她的成長史,販賣作「文創產品」, 也是Cliche模範的Amazing Amy 開始,她的人生,己只是一種「概念股票」,注定經歷[ 為他人而活 ]的無數易手,自己的價值, 總之不能自己說了算。
問題是,Amy 並沒有真的愛自由。她沒有愛任何人,事,物的能力,因為愛的本質是要求自已最多,也自己付出最多。在父母以把賺錢放在人生第一位的影響下,她早被她擁有的條件掏空,儘管她有各種身份名牌的光環罩頂,那也没有讓她成為「名牌」:人生經驗於她,大不過主觀投射,「走馬看花到此一遊」的習以為常,使她的世界再大,也大不過如針孔般的心眼。
就算殺人脫身,回歸丈夫身邊令他乖乖屈服,睜著眼睛以謊言騙倒法律,那個沸沸揚揚的「贏家Amy」,亦注定一步比一步被動的走進死胡同:愈是以媒體甜心愛情模楷的姿態活在大眾目光下,她愈是一個對外滿咀口號,對內滿腹計算,然而驅殼內沒有多少靈魂,眼睛裏沒有多少情感的一腳踢「真人秀編導演」。
而走上媒體設下的型像擂台,結果就是,與真實的自己從此絕緣。
都因為「好勝」,「愛贏」,就是要達到別人認同的「勝」與「贏」的標準,而非超越自我中心背後的沒有自信,自卑,自恨。例如,不再東風壓倒西風,不把自己性格,背景,歷史上的「失敗」,投射在你死我亡的戰略战場上,卻是換個角度,或轉身,或放手,或放眼更遠未來.
婚姻/愛情於Amy不是不重要,但,那是一種只以她個人出發的「夢幻婚姻」,即是,不給予彼此雙方的磨合,並要求對方成為自己希望他能成為的人。而悲劇正正就是在於,Amy一方面怨恨丈夫(及男人們)自私地要求太太為他(們)的需求被「量身訂造」(The Cool Girl Speech ),可與此同時,她何嘗不也是不惜一切,要將丈夫打造成幻想中百份百的那一個「他」?
女人被男人程式化配套化,男人又被女人配套化程式化。部份人不能接受一部荷里活電影讓一對「不值得同情」的男女主角落得雙輸收場,也許只是他們還未能從現實很多的例子中看見Kidult世代在處理人生難題時的尶尬:改變,從來都是由成長開始,但當不想成長才是潛藏議程( Hidden Agenda),像Amy那樣法寶盡出希望取得的「改變」( 逃離vs回歸),則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偽命題 - 要他人為「很有自我地沒有自我」的自己無條件埋單。
兩敗俱傷作文 在 倒霉先生| 第一季| EP 50 | 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 - YouTube 的必吃

倒霉先生开播啦~每集一个成语小故事,带大家领略成语的魅力~欢迎订阅 ... ... <看更多>
兩敗俱傷作文 在 陳蒂國文.作文教學團隊 - Facebook 的必吃
作文 教學團隊, 台北市。 ... 陳蒂國文作文,不同於傳統強調記憶、背誦、翻譯、大量題庫操演的傳統國文補習班;陳蒂國文作文,以獨創的邏輯、 ... 高中更是兩敗俱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