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後, 衛生福利部 即設立賑災專戶,兩週便收到11億1千多萬元的善款,顯見社會大眾用捐款展現愛心,並表達對此事故的哀痛。
衛福部除了開設賑災帳戶,更籌組「太魯閣事故案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強調會落實善款監督管理。委員會分別於4月12日以及4月16日召開第一次正式會議與第一次臨時會議,然而,捐款運用基準草案,從原先強調「善款用途至少 1/3 用在罹難者家屬生活扶助,其餘其餘經費用在協助傷者和家屬之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教育資助以及心理重建費用」等專業規畫,短短數日轉變成以現金方式全額撥付。
時代力量於今天召開記者會,為民眾捐款之監督管理與後續使用提出幾項建言,呼籲政府應妥善使用這筆善款,務必讓受難者者及罹難者家屬的生活能獲得最好的照顧與支持。
#勸募公開透明 #民眾安心放心
立法委員 陳椒華呼籲政府務必將善款的使用情形予以公開,主動公布善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的會議紀錄,並依照《#公益勸募條例》定期徵信、依指定用途使用,落實透明公開原則,才能化解外界疑慮,讓民眾安心、放心。此外,對比2018年的普悠瑪列車事故,政府並未發起社會捐款,此次政府卻設置募款專戶,政府應對於何種災難事件設置專戶與否的標準提出說明。
#災後重建資源 #整合銜接管道
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善款多將以現金給付的方式發給罹難者家屬、傷者和目睹乘客身上。然而,時代力量認為政府成立捐款監督委員會,就是希望能匯集各方專業,讓善款能被妥善運用,而非僅有單純執行收付與重分配的功能。目前捐款監督委員會成員,有10 個以上的政府部會單位代表, 邱顯智委員強調,除了納入災民代表,也應廣納更多包含醫學、臨床心理、諮商心理、社工等相關領域公協學會的代表,不僅有助於後續心理治療與重建工作的安排與執行,還可幫助整合專業人力與資源。未來這些關於受難者家屬心理治療及重建的工作,還須由政府主責和整合,以確保受難家屬獲得完善與專業的協助。
#掌握受難者與家屬的需求
面對本次太魯閣事件的悲劇,除了釐清事故真相、清楚究責,找出問題並解決外,罹難者家屬及倖存者的心理創傷以及需求是急需被釐清與給予支持。 王婉諭委員指出,衛福部預計以「#一戶一社工」的陪伴方式提供受難者服務,然而,受難者的戶籍地以台東、新北及台北佔多數,一戶一社工的方式恐會讓原先地方社工人力已相當缺乏的狀況更加嚴峻,中央應儘速與地方政府確認相關人力與資格是否足夠,以提供必要的協助。
關於善款使用,衛福部目前打算以發放現金的方式,但依照捐款總金額多寡直接分配,而非依照家戶需求的作法。受難家庭的情況差異極大,例如有些家庭喪失經濟支柱,需要生活補助;有些喪失親人,子女急需的是教育資助;更有些家人均安,卻需面對漫長的官司訴訟等,唯有藉由政府所提供專業「一戶一社工」的方式,了解各家戶需求後,政府才能提供即時且相對應的援助。再者,一般民眾並不了解該從何處獲得心理重建的資源,在此情況下,受難者及家屬領到撫慰金或相關補助後,恐怕難以找到相應適合的服務,這時就需仰賴衛福部儘速掌握渠等實際狀況與需求,並進行有效銜接,提供後續合適的諮商、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院所的資源管道,並非撥付善款後就了事結束。
時代力量呼籲政府,唯有透過《公益勸募條例》將善款公開透明法制化,才能讓款項的運用更具專業性、讓監督的程序更加清楚,才能真正落實衛福部多次強調的「捐款百分之百用在罹難者家屬、傷者、目睹乘客身上,一毛不留;政府應做的事情,一件不少。」,期盼政府能將社會大眾的每一分愛心都轉化成受難者最適切的援助!
全額撥付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太魯閣事故善款應專業運用
#讓善款發揮最大效益
#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太魯閣事故發生後,政府開啟勸募帳戶,至今國人的善心捐款已高達 10 億元以上。衛福部上週五公布善款運用內容,表示罹難者每人將配發 1500 萬元,並強調「一毛不留」。
然而,實際檢視其中善款運用內容,我們發現還有許多細節應加強,才能讓善款發揮最大效益!
🔴 廣納專業人員意見,協助整合人力與資源!
善款監督管理委員會目前其中的委員,有 10 位以上的政府部會單位代表,仍缺少 #災民代表,在 #社會公正人士的部分只有 5 位學者專家,也稍嫌不足。
因應未來高度專業的心理治療與重建等相關經費的支出和工作,我們建議衛福部,應該 #廣納專業人員的意見,多加邀請包含醫學、臨床心理、諮商心理、社工等相關領域公協學會的代表,他們的參與,將有助於之後心理治療與重建工作的安排與執行,也可以幫助 #整合專業人力與資源,確保受難家屬獲得即時、充分與專業的協助。
🔴 瞭解家屬實際需求,確保並充足地方社工人力!
對於失去至親、身心靈遭遇嚴重創傷的倖存者與家屬,他們的實際需求,急需被釐清與給予支持。對此,衛福部表示已啟動社工輔導機制,將以 #一戶一社工 方式來陪伴相關民眾,也希望透過社工人力來統整需求,轉達給監督管理委員會。
然而,據衛福部統計,受難者主要的戶籍地依序為台東、新北及台北,針對此次「一戶一社工」的陪伴方式,恐怕會讓原先地方社工人力已相當缺乏的狀況更加嚴峻,因此,我們希望衛福部應該儘速與地方政府 #確認相關人力與資格是否足夠,甚至有無需要中央支援的地方。
🔴 立即協調災難心理衛生專業人力與資源,並有效與家屬銜接
針對衛福部決策大轉彎,改變原先強調的專業規畫,改成 #全額撥付,我們不禁感到困惑,這樣依照捐款總金額多寡直接分配,而非依照家戶需求的作法,與原先藉由「一戶一社工」了解各家戶需求的做法,實在有所矛盾。
衛福部目前是否確實 #掌握罹難者遺屬及傷者的需求?
舉例而言,究竟有多少受難者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家庭背後又有多少受扶養人失去照顧,其中有多少為未成年人、高齡者或身心障礙者,因而有更多特殊的照顧需求?
這些需求應該要先釐清,才能給予家屬最直接、貼切的支援。
🔴 現金給付難評估成效,應直接給予合適的資源管道銜接!
衛福部目前打算以 #發放現金 的方式,提供心理重建的相關資源,由受難者及家屬自行尋找合適的諮商、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院所。但,要如何能確保受難者及家屬後續能找到相應適合的服務呢、如何獲得心理重建的資源與管道?
因此,我們希望衛福部儘速掌握受難者與家屬的狀況與需求,並有效進行銜接,提供後續合適的諮商、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院所的資源管道,而不是撥付善款後就了事結束。未來,衛福部也應該提出災難心理衛生專業培訓的中長期規劃,正視與解決台灣這部分的不足。
事故後湧入的大筆善款,顯見國人與此次台鐵事故受難者同感悲痛,政府更應該要妥善使用這筆善款,讓傷者、事故家屬,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與支持,並且,也應將相關使用情形 #公開化、#透明化,讓這些愛心,都能妥善幫助到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
全額撥付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變幻莫測】特朗普心思難捉摸 停擺結束之時仍遠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願意與民主黨達成怎樣的協定來重新開放政府,即便是特朗普最親信的顧問也存在著不同看法,凸顯出在化解邊境安全資金僵局方面,談判人員面臨著困難局面。
在週二,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人對他可能在談判中做出什麼讓步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方面稱,如果不提供特朗普要求修牆所需要的全部57億美元資金,特朗普不會接受任何協定。另一方面則表示,如果民主黨人作出讓步,特朗普願意接受削減建牆撥款的協議。
上述不同說法也印證民主黨人的抱怨,他們表示不可能與特朗普進行談判,因為特朗普和他的代表之間就存在分歧並且隨時都會改變提議。有這種抱怨的並不僅是民主黨。特朗普在去年12月突然改變主意,拒絕了共和黨領導的參議院通過的一項支出法案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Mitch McConnell在政府關閉的頭幾周一直保持沉默。
參議院採取行動旨在重新開放政府的最初跡象發生在週二,當天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聯邦議員McConnell和少數黨領袖、紐約州民主黨聯邦議員舒默同意就不同的議案進行投票,以便在上個月資金耗盡導致政府部分關閉後首次結束兩黨對峙局面。
美國國會將在週四舉行兩項投票:一項是針對特朗普的、包含57億美元邊境牆資金的計畫;另一項是民主黨提出的方案,該方案提出聯邦政府恢復運轉直到2月8日,同時雙方就如何更好地保護邊境尋求共識。
然而,特朗普已經威脅要否決任何不全額撥付邊境牆資金的議案。民主黨可能有足夠票數否決特朗普提出的議案,同時民主黨的方案需要贏得13名共和黨人以及每一位民主黨議員的支持。
週三,特朗普似乎專注於說服共和黨接受他的邊境牆計畫。他在推文中寫道:「建牆,犯罪將會下降!這是共和黨兩年內的新主題,直到邊境牆(現在正在建造)完成。使用它並祈禱!。」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對57億美元修牆資金的立場一直堅定,沒有公開暗示他願意接受一個較低的金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一項他認為是認真打破僵局的方案之前,特朗普不會作出額外讓步。
該人士透露,除非一直在向特朗普提供建議的國土安全部官員認同,否則特朗普不會同意降低他的要求。撰文:Justin Sink、Jennifer Jacobs、Laura Litvan、Steven T. Dennis
#特朗普 #捉摸 #停擺 #結束 #美國 #邊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