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 膽結石的危險族群】
很多人是做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出現?通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先將可能的原因整理出來,讓大家回憶看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這些NG行為,以免石頭越長越大。
除了年紀大和女性這兩個危險因子之外,以下族群要特別留意,得到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常常腹痛的話,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1️⃣高油脂飲食
有近80%的膽結石是膽固醇結石,石頭是黃色的,主要的成分是「膽固醇」,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油和脂肪,會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形成結石。所以結石是油脂食物吃太多,不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是得腎結石。
2️⃣缺乏運動、日常活動量少的人
我最常遇的職業是會計,他們必須長時間做著辦公,整天下來缺乏活動會使得腸胃蠕動變差,膽囊也跟著不收縮。另外運動會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是膽酸的前驅物,膽酸合成增加可以減少膽固醇結石形成。運動還會誘發身體釋放神經賀爾蒙,促使膽囊收縮排空膽汁。有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5小時,就會增加結石發生的機率,所以坐太久的朋友,要找時間站起來動一動!
3️⃣三餐不定時的人
長時間禁食(沒吃東西,兩餐隔太久),沒有食物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就無法啟動「膽囊收縮素」分泌,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會促使小腸分泌膽囊收縮素,通知膽囊排出膽汁,這樣才能消化食物!如果太久沒有吃東西,膽汁淤積在膽囊內,結石會容易形成。所以工作太忙碌,三餐不定時的人,例如銷售員,警消,媒體從業人員,醫護⋯等,自己要找時間吃東西喔!
4️⃣懷孕、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
最近我才遇到一位37歲的媽媽,沒有三高,身材也標準,但是膽結石已經有三公分,他是生完雙胞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統計起來,懷孕會增加膽結石的機率,因為雌激素會減少膽鹽的分泌,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黃體素則會造成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懷孕的時候,大約有30 %的孕婦有膽沙,2%有膽結石。在生產完之後,60%-70%的膽沙會消失,20%-30%的膽結石會消失。懷孕時或生產完後,常常上腹痛要小心是膽結石出現了!
5️⃣體重迅速下降
特別在減重手術後會發生,這是因為卡路里攝取減少促使膽汁淤積,脂肪的溶解也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所以瘦太快的時候,也要小心膽結石出現。
6️⃣肥胖
肥胖的人膽固醇合成的量較多,分泌至膽汁中的量也多。特別肥胖的女性,得到膽結石的機率可以高達七倍,而且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男性的話機率就小一點。
7️⃣糖尿病和有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
血中胰島素上升會促使肝臟接收膽固醇,進一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另外會減少膽酸的分泌。
8️⃣血脂肪異常
多數的研究發現血脂肪異常跟膽結石有關,例如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非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不過還是會看到有些人血脂肪都正常,但仍然有膽結石。
9️⃣肝硬化
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色素結石(石頭是黑色的),有15%有膽固醇結石。因為肝臟代謝異常的關係,膽汁中的膽色素增加,膽酸分泌減少,膽囊的蠕動變差造成。
🔟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紅血球溶血會導致膽色素增加,膽色素增加會形成色素結石。
1️⃣1️⃣膽道發炎
在膽道中有細菌感染容易造成色素結石形成(顏色是棕色的)。十二指腸有憩室也容易有色素結石產生。
1️⃣2️⃣發炎性腸炎
克隆氏症患者,常合併小腸末端病灶,影響膽酸的吸收,得到膽結石會高兩到三倍。
1️⃣3️⃣脊椎損傷
機率高兩倍,原因不明,可能跟膽囊收縮調控有關。
1️⃣4️⃣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同時有膽結石的比率較高,有多1.5倍。兩者也許沒有直接因果關係,我想應該是跟少活動和飲食有關。
1️⃣5️⃣使用特定藥物
特定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全靜脈營養注等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率。
1️⃣6️⃣膽結石家族史
有些家族不只一位成員有膽結石,可能跟家族的飲食習慣有關,或是遺傳性肝臟酵素缺損,使膽酸合成不足所致。
㊙️之後我會在將「膽結石形成的機轉」和「膽結石患者的注意事項」跟大家說(我一次寫不完😅)。真的沒空我就拍影片好了。
歡迎自由分享喔!
全靜脈營養併發症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91116.胰臟炎的併發症及治療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純醫分享第234篇
胰臟第5篇
@本文
胰臟炎會產生局部性或全身性的併發症
局部的併發症包括胰臟偽囊腫,胰臟壞死和感染性胰臟壞死。
胰臟偽囊腫形成大約發生在四分之一的急性胰臟炎患者身上
,原本胰臟細胞能分泌含有消化酵素的胰液,讓它進入胰管內,再流向十二指腸,但當急性胰臟炎發作並破壞胰管構造後形成囊腫,胰液聚在非胰管裡,就被稱為偽囊腫。
這些囊腫如果太大,一般來講直徑超過6公分就很難自動消失
,這個時候就必須用外科的引流方式,如果放著不處理因為太大,有可能會持續的肚子痛,甚至如果有囊腫太大甚至於會破掉,導致腹腔內出血感染引起後續的併發症。
另外急性胰臟炎可能胰臟的細胞部份壞死,胰臟離腸胃又很近,隨時會導致腸胃裡面的細菌入侵,引起感染性的胰臟壞死,這個時候就可能引起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包括敗血症或者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危險影響到生命,有些甚至於會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的併發症,像是肋膜間的積水,讓肺臟擴張不全
引起呼吸急性強迫症候群。
有時胰臟發炎會影響附近的胃,腎臟,大腸,脾靜脈造成腎臟失能,胃腸道出血,大腸炎,脾靜脈栓塞等多重器官問題,這個會有一定比例的死亡率。
4.繼發性的糖尿病,由於多多少少的胰島細胞會被破壞,影響血糖的控制,有些病人會形成繼發性的糖尿病。
急性胰臟炎的治療如下
1.暫時禁食
因為食物會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液,導致更嚴重的自體消化。
2.插胃管或者減壓機,抽取胰液減輕其對胰臟的刺激。
3.靜脈注射補充營養。
4.止痛劑的使用。
5.外科手術。
6.抗生素治療。
如果順利出院之後平常的飲食還是要注意,避免吃油炸的東西,食物的選擇要均衡,少量多餐,若長期使用低油飲食者要注意補充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
全靜脈營養併發症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血鎂-UpToDate
#teaching #mg
在所有臨床檢驗的離子裡面,鎂是最少被醫生注意到的,甚至血鎂這個檢驗項目經常會被健保局核刪。
血鎂的 60% 是游離的,10% 與陰離子結合,30% 與蛋白質結合。只有游離的鎂具有生物活性,但是大部分的血鎂濃度只有測定鎂總量(正常值 1.7-2.7 mg/dL)。而且大部分的鎂在細胞內,也能在細胞內外移動 ,因此血鎂不一定能代表身體的鎂含量。
鎂是人體中第四多的陽離子(最多的是鈣、鉀、鈉),也是細胞內第二多的陽離子(僅次於鉀)。50-65% 在骨骼,20% 在肌肉內,只有 1% 的鎂在細胞外液。
鎂(口服 MgO,靜脈注射 MgSO4)的用途:抗酸劑、緩瀉劑、灌腸、磷結合劑(降低血磷)。
高血鎂佔住院病人的 10-15% (主要是有腎臟病者),大部分的高血鎂都是輕微的(2.7-4.8 mg/dL),但是某些使用含鎂藥物的病人血鎂可能會大於 4.8 mg/dL:急性腎傷害(AKI)、慢性腎臟病(CKD)、洗腎、胃腸疾病者。而靜脈注射 MgSO4 者的血鎂平均是 6-8.4 mg/dL。
高血鎂的原因:使用含鎂的藥物、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機能低下症、鋰鹽中毒、DKA、腫瘤溶解症候群、家族性低尿鈣性高血鈣。
高血鎂的併發症:低血鈣、高血鉀。
高血鎂的症狀:
4.8-7.2 mg/dL:噁心、臉紅、頭痛、嗜睡、DTR 下降。
7.2-12 mg/dL:低血鈣(因為 PTH 下降)、沒有 DTR、低血壓、緩脈、心電圖異常。
> 12 mg/dL:肌肉麻痺、呼吸衰竭、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跳停止。
高血鎂的預防:AKI、CKD、洗腎病人避免使用含鎂的藥物,靜脈注射含鎂藥物或營養補充者每天測定血鎂濃度。
高血鎂的治療:停用含鎂的藥物、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 furosemide、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