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開始,感恩
命運必懂數113
新居入宅儀式的重要
新的環境,新的氣場,全新的一切。
幸福來自平安,平安來自心平氣和。
星期六我要新居落成,所以分享新居入宅祭祀儀式給大家喔…
每個居住者本身運勢除受屋外環境、居家格局、風水擺設影響外,更與入宅時,相關儀式之步驟及過程息息相關。
為使家運順遂,新屋入宅時,從擇日、淨宅、安香、準備之用品、布置財水、懸掛好采頭、過爐火、開火旺宅至祭拜神明、土地公與地基主等必要程序,應樣樣齊備確實執行。
聚寶盆可在入宅儀式後,擺放於財位,有提升財運之效。
所謂入宅,即正式遷入新居所,又稱「入厝」,入宅首先應配合屋宅方向及居住者之生辰,挑選良辰吉時以執行入宅儀式。
擇日時,入住之居所若為全新落成,應挑選「宜入宅」之日期,若該居所為中古屋,則應挑選「宜移徒」之日期進行入厝。
時辰應選擇午前且相關儀式也需同日同時執行完畢。
儀式前之準備事項,應於入宅前3日起,保持居所全天燈火通明,以象徵家運前途「光明」;入宅前,須廣邀親朋好友共同參與,象徵「聚人氣」、至附近銀行取水裝入水桶且投入各類錢幣作為「財水」、備齊柴(木炭)、米、油、鹽、醬、醋、茶等俗稱「開門7件事」、全新的碗筷、掃把畚箕各1組、於門口燒火爐,最後於大門兩側懸掛白蘿蔔,象徵「好彩頭」。在遷入當天進門時,要入住的人用頭去碰撞「好彩頭」。
1.入宅當天,全家人不可空手進入。應持吉祥物、金錢財物等依序入宅,勿空手。最好也能一邊說吉祥的話。入門後可在新房牆角撒錢幣。
2.大門外四周,可佈置好彩頭、鞭炮、門聯等紅色喜慶之物,以搶吉氣。
3.入宅當天上午拜天上的神,由裡面往外拜。下午拜地基主,由廚房往屋裡拜。上午、下午之拜拜皆需打開窗戶,並亮燈。
4.入宅、安香、安床,可同一天,亦可不同時間。
5.若入宅、安香同一天,則先安香火,再安家具。
6.入宅時必須把米缸裝滿送進廚房,此外,最好屋內的每個抽屜都能放些錢幣,表示帶財入宅。
安床或安香後依序先祭拜祖先、神明再拜土地公與地基主。
家具、衣物等相關物品應於入宅儀式前歸定位,建議可於擇日前先行完成搬遷,以免影響儀式進行,唯獨床舖應待安床時,方可就定位。入宅儀式後,可在住家財位布置聚寶盆、黃水晶、文昌位擺放文昌筆、貴人位放置紫晶洞或於牆面懸掛山水畫、吉祥字句等提升整體家運。
儀式開始前1小時,應先淨宅,入宅時所有參與者應各持上述物品,切勿空手,女主人則需手捧財水進廚房。
入宅後,所有物品歸定位,財水應放置財位,此時女主人須至廚房開伙煮甜湯圓與親朋好友分食,程序完成後,緊接著為安床、安香與祭拜祖先、神明、土地公和地基主。
祭拜土地公時,應準備相關器具、紙錢及5種以上之水果為主供品,於門口向外,由居住者率領一家人上香祈求事業鴻圖大展、闔家健康平安、萬事如意、家運亨通等。
儀式最後則為祭拜地基主,供品則需備齊1人份之飯菜酒食、碗筷杯子、紙錢等相關物品,於廚房朝向客廳或大門,由主事者帶領全家人上香祈求,於焚燒紙錢後,入宅儀式即圓滿完成。
物品/擺放地點
(白蘿蔔/大門兩側)(聚寶盆/財位)(文昌筆/文昌位)
(紫晶洞/貴人位)(山水畫、吉祥字句/樑柱、牆面)
入宅步驟
入宅3日前須使居所燈火通明,準備柴米油鹽醬醋茶、財水、全新的碗筷、掃把畚箕各1組。
一般而言,入宅一定要取「陽時」,即零時至正午以前,只有越搬越亮,沒有越搬越暗的道理。
最好在屋內中宮處點環香72小時,窗戶需打開,以使霉氣離開(轉氣),再擇吉時喬遷。
準備12款家用品,像是鍋碗瓢盆、湯匙、筷子、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貼上紅紙,並放置在主掌財庫的廚房裡,象徵家庭物資充足,有「富足」之意。
入宅的祭拜儀式
上午拜天上的神。應準備:
水果5種:每種3個或5個。拜神用的供果,以象徵「平安、旺來、吉祥」的蘋果、鳳梨、橘子最佳,能招來吉祥宅運。
準備5個蘋果、1顆鳳梨、5粒橘子即可。發粿、紅湯圓、紅龜粿、鮮花、清茶、燭台、香爐。發粿代表「發貴」,亦可用蛋糕代替。紅湯圓表示「團圓」。神像前用茶杯乘之,祖先前用碗乘之。
壽金、大百壽金、福金、刈金。
供拜時由裡往外,需見天。窗戶打開、室內亮燈。
祭拜說詞
1.祭拜「祖先」:(姓氏)家列祖列宗,子孫(姓名)給你們請安,請
保佑我一家大小身體健康,家庭合樂,工作順利。
2.祭拜「天公爐」:玉皇大帝在上,弟子(姓氏)給你請安,請保佑我一家大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3.祭拜「福德正神」:福德正神在上,弟子(姓氏)給你們請安,請保佑我們一家大小平安順利。
傍晚時分拜地基主
祭拜地基主,是入厝不可少的民間宗教儀式之一。地基主和地基婆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住家守護神,也與民間百姓生活上息息相關,主要是因為,這二位小神掌管家中人的身體健康、財富和全家的平安,所以您得先通過地基主和地基婆這一關。所以當您要搬新家前,不得不先打聲招呼,敬請地基眾神保護。
祭拜地基主應準備
1. 小牲禮:雞卷或雞肉1塊、魷魚或小魚、豬肉1塊。
2. 素菜3碗、白飯2碗、筷子2雙(地基主和地基婆要用的)。
3. 茶、酒(3只)、燭台(1對)、香爐(買新的外層貼上紅紙,內要擺放爐灰)。
4. 硬幣2枚(取替擲茭)
5. 拜地基主用的金紙
6.供拜時由廚房往客廳內拜,窗戶打室內亮燈。
將小桌子擺放於廚房裡,最好是瓦斯爐的對角(後陽台也可)。
將上述準備的祭拜物品擺放於桌上。
點香膜拜,呼請地基主及地基婆。
拜拜說詞:眾地基主你們好,我是住在你們地基上的(姓名),今日是新居入宅,這些飯菜、紙錢奉敬,請眾地基主保佑我一家大小身體健康、家庭和樂、生意興隆、事業順利及財源廣進。
將香插放香爐上後,等半柱香燒過後,取2枚硬幣問地基主及地基婆是否已吃飽?
若硬幣是2正或2反時,代表地基主和地基婆還沒吃飽,稍待一會=兒,再重複一次,直到硬幣1正1反。
當硬幣1正1反,就可燒金紙錢(若住樓上的住家,可將金爐取到一樓大門,燃燒金紙。入宅儀式即完成。撒財水於全屋內。
入宅後要注意些什麼?
1.在新居入宅的2個星期裡,最好多找一些好福運的親朋好友,到家中拜訪,旺旺家中的人氣,也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福氣。
晚上可在陰暗處、玄關及大門,點上小明燈,代表家中光明無限、溫暖家運。
2.全家發財
準備一些硬幣大約數拾枚,在入厝的吉日、吉時,踏入門內時,將硬幣灑下屋內的每一個角落,口中唸著雙腳踏入門,錢財跟著來。
紅色喜氣
食物:油、米、碗、筷各取一樣貼上紅紙取家中成員,各一件衣物象徵性貼上紅色紙,再將掃把或吸塵器也貼上,代表可以不愁吃穿、不愁用,全家沾滿喜氣
入厝當天要打開全部的室內燈,並準備6樣全新的廚房用品,包括6副碗筷、裝8分滿的米桶、掃帚與畚箕等,都要貼上紅紙或繫上紅緞帶,能引來新的好氣場。
搬家前1星期先淨宅
不管新搬進的地方是中古屋或新成屋,最好在搬家前的1個禮拜,就要做好淨宅儀式,預防工程進行時產生不好的氣場殘留家中。可事先準備半碗米、半碗鹽,到住家附近的大廟主爐繞3圈、過香火(主爐為寺廟擺放在室內中最大的香爐),過香火時心中須默念自己名字,告訴神明將要搬家;
淨宅當日選中午11時至1時,將門窗全部打開,依家中的邊緣線沿路灑淨,邊灑邊說:「鹽山米山,請你帶走。」待家中各角落灑完後,再等半小時清掃乾淨,活化家中氣場。
擺脫舊有的生活模式與習慣!並且能帶來迅速的正能量與好運氣。
成長,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它含著酸、甜、苦、辣。但成長代表著進步,任何階段的成長,都應值得歡呼,而那過程中的痛苦,就是鑄造成長的酵素,帶來喜悅的成果,先苦後樂,就是成長的代價,但願人人都能面對無窮的煩惱,迎向喜悅的陽光。
其實讓心情好的方式有許多,換個專屬於自己的好屋宅,好環境,好運連連來,讓心情變好,多想一些比較實際的事情吧,這樣的話也就不會經常改變自己的心情了。
如果說心情可以改變一個人,那我是相信的。還有許多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所以恭喜自己,有個全新的生活。
也祝福所有新居落成的人,跟我一樣美夢成真,平安喜樂。
「入厝土地公供品」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轉運達人依玲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只拜土地公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只拜土地公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拜土地公要準備什麼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拜土地公要準備什麼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簡易入宅拜拜、入厝時間、入厝前禁忌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日Vlog】從早拜土地公開始忙到晚上party失憶了啦! 的評價
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拜土地公要準備什麼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必吃
搬家入厝入宅的注意事項,從挑選吉日、除穢灑淨、拜土地公與地基主、帶路... 入宅當天要準備祭祀供品,上午至附近土地公廟拜土地公,稟報全家姓名及 ... ... <看更多>
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簡易入宅拜拜、入厝時間、入厝前禁忌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必吃
1. 開門七寶:柴、米、油、鹽、醬、醋、茶。 · 2. 銅板、硬幣: · 3. 廚房吉祥物: · 4. 拜拜供品:拜地基主和拜土地公供品金紙。 · 5. 食物:湯圓和糖。 · 6. ... <看更多>
入厝土地公供品 在 入厝拜土地公要準備什麼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必吃
搬家入厝入宅的注意事項,從挑選吉日、除穢灑淨、拜土地公與地基主、帶路... 入宅當天要準備祭祀供品,上午至附近土地公廟拜土地公,稟報全家姓名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