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的推薦目錄: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有聽過 #曾成德老師 導覽介紹《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一定知道曾老師提到的展覽六面向:Practice, People, Place, Pedagogy, Publication, Potency,當中的 #People 也是下周六的專題系列講座要談論的主題。
在AA前院長Alvin Boyarsky的帶領下,透過各式出版與展覽的教學計畫使AA倫敦建築聯盟成為年輕建築師對話與合作的平台,也因為這樣的平台,AA倫敦建築聯盟成為了建構這些建築師的情誼所在。本講座特別邀請台灣重要建築平台與計劃的參與者共同分享過去的工作經歷,在這樣的歷程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同一個時空間產生聚變,進而衍生出緊密的連結。
🔸活動日期:2021年10月2日(六)14:00-16:00
🔸直播平台: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共同主辦: 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主持人: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實構築季刊總編輯)
🔹與談人:
🎤吳宜晏(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賴⼈碩(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
🔸注意事項:
1. 活動將於忠泰講廳直播進行,為避免群聚並落實社交距離,不開放現場觀眾參與。
2. 講座影片結束後仍將保留於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
3.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之權利,活動一切更動將以忠泰美術館官網與Facebook粉絲專頁公告為主。
💡曾成德老師導覽影片👉https://youtu.be/fotH4tgIAS8
💡預約參觀連結:https://tinybot.cc/jutbooking/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21.05.08 SAT – 12.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覽太深奧看不懂?我們找最Pro的來介紹!#曾成德老師 (a.k.a本展展覽顧問)於上周的導覽直播中,直接告訴大家展覽怎麼看,還有許多藏書分享!小編都幫大家畫好重點囉~~
導覽直播影片(剪輯版)👉https://youtu.be/fotH4tgIAS8
💡預約參觀連結:https://tinybot.cc/jutbooking/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21.05.08 SAT – 12.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代人愛扭蛋,古代皇帝也愛珍玩。
一起來看看皇帝的多寶格與裡頭的精巧玩意,還有驚人的「收納術」!
・故宮首次打造帝景藝術為主的戶外美術館,本次策展主題——藝術方舟。
・故宮南院的兒童創意中心是特色亮點之一。期許讓孩子透過遊戲互動,輕鬆認識藝術文化。
・故宮南院的建築本身就是亮點,由姚仁喜大師以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手法為意象設計。
・故宮的數位化成果有目共睹,希望透過數位化方式,讓民眾多感「體驗國寶」。
兒童 美術館 導 覽 在 Amy & Coco魯蛋妹日常生活記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年的夏夜開館邀請您參加
【朱銘美術館20歲生日派對 同一個星空下的我們】
7/6-8/31每周六18:00~21:00免費入館
【夜秀-聲光饗宴20歲生日派對】
今年延續去年觀眾對光雕的喜愛,再次力邀光雕師-徐志銘,為20歲生日派對設計獨一無二的派對光雕秀。
★聲光饗宴夜秀-築起希望積木19:00~21:00 地點:服務中心
★狂歡一夏-美術館20歲生日派對光雕秀19:10~19:15 地點:太極廣場
【夜遊-玩樂體驗派對】
邀請觀眾欣賞完光雕秀後由晤出團故事王國/台北愛樂少年弦樂團帶領大家一起舞動、搖擺,歡慶美術館20歲。於園區更有吃、穿、住、行、玩五大遊戲實驗室及藝術家工作坊,讓大家能暢遊美術館一整夜。
★狂歡一夏-美術館20歲生日派對19:00~19:50 地點:太極廣場
★活實驗-遊戲中的風景•體驗活動 18:00~20:00地點:全園區
【夜訪-深度導覽】
由專業的導覽人員為您導覽解說,一起看透展覽的秘密。
★《偶然與巧合》18:10~18:30 地點:第一展覽室
★《看透展覽的秘密》19:40~20:00 地點:美術館本館二樓
*進入本館參觀酌收50元入場費
【夜宿-美術館夜未眠】
2天1夜包含導覽、課程體驗及夜宿美術館等一連串活動。
【第一梯7/6~7/7】→6/10中午12點開始報名
【第二梯7/20~21】→6/24中午12點開始報名
【第三梯8/3~4】 →7/8 中午12點開始報名
【第四梯8/17~18】→7/22中午12點開始報名
報名訊息:台灣迪卡儂 http://t.cn/AiC4DHq3
【夏夜開館免費接駁車】
金山市區等候地點:金山區藝文暨老人活動中心大樓前站牌
金山市區 → 美術館 :始班車17:15末班車:20:00
美術館 → 金山市區 :始班車18:30末班車:21:15
班次:約每20分鐘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