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醫師專欄]
兒心門診日誌 Day7
💌有你,愛一直都在 -----給爸爸的一封信💌
-----------------------------------
親愛的爸爸:
我不想睡覺 我想等你回來,
可是媽媽說明天要早起,
叫我快去睡覺。
媽媽說因為爸爸要工作所以會比較晚
那如果爸爸不用工作了,
是不是就可以一直陪我呢?
我跟你說喔!
今天婷婷有聽話,
乖乖的把青菜吃光呢!
爸爸有空可以再帶我們去動物園嗎?
想再去看長頸鹿。
婷婷
-----------------------------------
在診間,如果小朋友先進來,
我通常習慣的第一句話是:
「嗨~ 你好,你叫什麼名字啊?」
而下一句往往就是:「今天是誰陪你來啊?」
其實十之八九,連頭也不用抬,
我也可以猜出陪伴的人應該是媽媽。
有時候,陪伴的人多一點,
也不外乎就是媽媽與其他的親友或媽媽與自己的好姐妹等組合,很少會是爸爸與媽媽一同陪著小朋友來
這個現象在診間似乎是個常態
但也有時候,會看到是爸爸單獨陪伴小朋友來看診
而當我正要開口大大稱讚這位暖男爸爸時
通常爸爸就會開口:「今天媽媽生病啦,所以不能來回診,可是我也不太清楚小孩怎麼了,媽媽只說帶來看醫生就知道了。」
頓時我已到嘴邊的讚美只好化為尷尬的微笑
--------------------------------------
媽媽在家中很盡責地把小朋友照顧得很好
因此爸爸常常把自己的角色看得太小了
你們絕對不是媽媽不舒服時才上場的替補投手
而是與媽媽同樣重要的輪值先發主力投手
千萬不要忘記自己在小朋友的生長過程中
其實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
如果身為爸爸的你 在家中是較為嚴肅的角色
那你就是小孩學習紀律與勇氣的楷模
如果身為爸爸的你 在家中是較溫和的存在
而你就是小孩學習體貼與溫柔的範本
爸爸你是撐起小孩世界兩個大柱子的其中之一
需要持續而穩定的給予小孩關心與陪伴
好的依附關係,對於小孩建立自尊與信心有非常大的幫助
而這需要家中的爸爸與媽媽一起的努力
💡請記得:
愛,因為你而存在
孩子,因為有你
生命更加完整。
🔜推薦讀物(暖男爸爸版)
1️⃣我的小小傷口(7冊)爸爸總是不在
Les Petits Bobos de La Vie
作者:Dr. Eric Englebert
出版社:親子天下
2️⃣With My Daddy: A Book of Love and Family
作者: Witek, Jo/ Roussey, Christine (ILT)
原文出版社:Harry N Abrams Inc
#兒心門診日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別邀請到「小梅西」來為我們示範 「佛系守門員」,果然緣份到了自然就能防止對手得分! 【粗大動作】能向前踢球 【精細動作】丟球給他能去捕捉 【語言認知】能指出圖片中物體 【生活自理】能粗略用毛巾擦嘴或手 💡 捕捉球的項目,本片拍攝時,寶皇沒有像平常那麼動態,這個項目比較是寶寶知道要去停住/接住他人丟...
兒心門診日誌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熊醫師專欄
兒心門診日誌 Day6
📕與熊醫師一起念繪本📕
💥你,今天生氣了嗎?💥
無數次的診間裡面,許多爸爸與媽媽們都會提到自己的孩子「很容易」發脾氣,常常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自己的脾氣都很不錯,也提供小孩適合的發展環境,為什麼他們就這麼容易生氣?甚至本來是一同出遊的好心情被小孩子的牛脾氣或是「發作」,弄的家中烏煙瘴氣,一發不可收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是一件沒什麼的小事情,但是小孩卻反應很大嗎?甚至有時候還會想:「我們家那個小的是不是叛逆還是有什麼過動症?怎麼這麼容易暴走?」在我們急著把小孩找出所謂的「病因」前,我們先來了解小孩的世界。
小孩的情緒發展是逐步漸進的,有時候表面的生氣、暴躁、大吼大叫,可能背後其實混雜著許多不一樣的情緒:害怕、失落、擔心、難過或不安,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怎麼了,他們只知道自己不對勁,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讓自己變成這樣?因此這時候需要我們大人在旁邊的幫忙與引導。
1️⃣ 第一要先安撫自己。沒錯先安撫自己,不是安撫小孩。
我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小孩容易生氣不代表你這個爸爸或媽媽沒有做好,更不是代表小孩在故意跟你作對,這只是一個「長大的歷程」,一個小孩開始認識自己怎麼了以及與外界溝通的過程。
2️⃣第二步開始用溫和與堅定的語氣來安撫小孩,這時候如果用更大的聲音或是高八度的聲音希望可以震懾住小孩常常會有反效果。因為當他們在極度生氣與不安時,如果聽到外面的人指責到:「你看你又生氣」、「你怎麼又這樣」,這些都會讓他們覺得更不安,也因此情緒會更難冷靜下來。
3️⃣第三步等到小孩冷靜下來後,開始來幫助小孩知道自己怎麼了,認識自己的情緒,為自己的狀態「命名」,這樣才能去討論如何「處理」或「調解」自己的情緒。帶著小孩回顧剛剛整個事情,讓他們知道到底怎麼了?以及以後除了發脾氣打人丟東西外,還可以怎麼做?
那平時在小孩沒有生氣的時候(是冷靜的時候喔~),如何增進他對自己情緒的認知呢?下面推薦爸爸媽媽有些繪本可以跟小孩子一起唸,一起認識什麼是生氣。
✔️推薦繪本:
生氣的雅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76896
菲菲生氣了 – 非常非常的生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57059
愛生氣的安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56203
#兒心門診日誌
#熊醫師專欄
兒心門診日誌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熊醫師專欄
兒心門診日誌 Day6
📕與熊醫師一起念繪本📕
💥你,今天生氣了嗎?💥
無數次的診間裡面,許多爸爸與媽媽們都會提到自己的孩子「很容易」發脾氣,常常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自己的脾氣都很不錯,也提供小孩適合的發展環境,為什麼他們就這麼容易生氣?甚至本來是一同出遊的好心情被小孩子的牛脾氣或是「發作」,弄的家中烏煙瘴氣,一發不可收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是一件沒什麼的小事情,但是小孩卻反應很大嗎?甚至有時候還會想:「我們家那個小的是不是叛逆還是有什麼過動症?怎麼這麼容易暴走?」在我們急著把小孩找出所謂的「病因」前,我們先來了解小孩的世界。
小孩的情緒發展是逐步漸進的,有時候表面的生氣、暴躁、大吼大叫,可能背後其實混雜著許多不一樣的情緒:害怕、失落、擔心、難過或不安,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怎麼了,他們只知道自己不對勁,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讓自己變成這樣?因此這時候需要我們大人在旁邊的幫忙與引導。
1️⃣ 第一要先安撫自己。沒錯先安撫自己,不是安撫小孩。
我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小孩容易生氣不代表你這個爸爸或媽媽沒有做好,更不是代表小孩在故意跟你作對,這只是一個「長大的歷程」,一個小孩開始認識自己怎麼了以及與外界溝通的過程。
2️⃣第二步開始用溫和與堅定的語氣來安撫小孩,這時候如果用更大的聲音或是高八度的聲音希望可以震懾住小孩常常會有反效果。因為當他們在極度生氣與不安時,如果聽到外面的人指責到:「你看你又生氣」、「你怎麼又這樣」,這些都會讓他們覺得更不安,也因此情緒會更難冷靜下來。
3️⃣第三步等到小孩冷靜下來後,開始來幫助小孩知道自己怎麼了,認識自己的情緒,為自己的狀態「命名」,這樣才能去討論如何「處理」或「調解」自己的情緒。帶著小孩回顧剛剛整個事情,讓他們知道到底怎麼了?以及以後除了發脾氣打人丟東西外,還可以怎麼做?
那平時在小孩沒有生氣的時候(是冷靜的時候喔~),如何增進他對自己情緒的認知呢?下面推薦爸爸媽媽有些繪本可以跟小孩子一起唸,一起認識什麼是生氣。
✔️推薦繪本:
生氣的雅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76896
菲菲生氣了 – 非常非常的生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57059
愛生氣的安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56203
#兒心門診日誌
#熊醫師專欄
兒心門診日誌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別邀請到「小梅西」來為我們示範 「佛系守門員」,果然緣份到了自然就能防止對手得分!
【粗大動作】能向前踢球
【精細動作】丟球給他能去捕捉
【語言認知】能指出圖片中物體
【生活自理】能粗略用毛巾擦嘴或手
💡 捕捉球的項目,本片拍攝時,寶皇沒有像平常那麼動態,這個項目比較是寶寶知道要去停住/接住他人丟過來的球(尚沒有立即接到沒關係),會是比較動態的過程。
💡 18個月之後的發展里程碑,大部分發展檢測表會以18-24個月來列出,所以拍攝項目是依寶皇現階段發展出18-24個月內的項目,但也符合由簡而難的發展順序。
💡發展里程碑皆有緩衝期,當月尚未熟練該技能,皆尚有時間發展(依項目可抓3-6個月),可持續在生活中帶領練習,並記得等待給予寶寶時間反應與表現。若有疑慮建議尋求兒童復健科門診或早期療育聯合門診等專業評估協助。
#影片中寶皇1y8m29d
================================
訂閱按讚我們的平台,育兒知識不漏看!
📺食尚夫妻Youtube: https://goo.gl/eH5GBR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曼曼職能治療師曾任職於兒童發展中心並為知名兒童發展促進活動的講師並受邀於各大親子網站擔任駐站專家與作家。與湯姆哥和寶皇藉由插畫、照片、影片、心智圖等,提供最實用的寶寶發展促進活動、寶寶玩具、感覺統合、育兒知識、婦幼用品、生活等小撇步分享,期盼能夠促進家庭教養的親子關係,讓爸媽育兒更簡單。
兒心門診日誌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的必吃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131463 likes · 5218 talking about ... 在有兒童急診醫師常駐的急診室,急救新生兒時,不會有選錯blade 的問題,但劇中金師傅所在的石垣醫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