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的學問怎不如福澤諭吉管用|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作者:程萬軍
晚清中國,在學問上聲望最高的官員,既不是科舉落榜生袁世凱,也不是一生沒留下一本像樣著述的李鴻章,而是準狀元郎、官至總督的清流領袖張之洞。
政見上,此人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品性上,清廉自律。學問上,著述頗豐。在很多讀書人心目中,是官學雙豐、時代大師級人物。
就政治派別而言,張之洞總體屬於晚清洋務派,他主持的南方,搞洋務比李鴻章主持的北方早。其理論水平也高於李鴻章。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大多干吏,理論不成體系,而洋務派中唯一像模像樣的文字東西,是張之洞作品《勸學篇》。
《勸學篇》主要寫了什麼?其中心思想可用書中一語概括——「中體西用」。何謂「中體西用」?張之洞在《勸學篇》闡述得比較清楚,即:在中國傳統政體政教不變的情況下,引入西方先進技術實現強國。
具體說來,什麼是「中體」?那就是帝制儒教。堅持中國兩千年封建君主制,堅持傳統國家核心價值觀孔子儒教。而「西用」呢?則主要指歐美「火器」,堅船利炮,先進的軍事裝備。
張之洞的《勸學篇》,為他在國內圈了大量的粉絲。其中不乏一些學術達人。比如,張之洞帳下有個幕僚名喚辜鴻銘,是個翻譯家,精通多門外語,號稱學貫中西,但卻是「中體」的堅定維護者。後來清廷被推翻後,他堅持不剪辮,以「小辮學者」著稱。
辜鴻銘喜歡辯論,可謂張之洞手下的「首席辯士」。作為能言善辯的「文化怪傑」、香帥的擁躉,辜鴻銘不遺餘力地為「中體西用」之「洞見」鼓吹,留下了不少辯論「佳話」,其中一宗甚是辛辣——
公元1898年,卸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造訪清國,南下拜會張之洞,香帥令辜鴻銘隨同出席,並令辜將他的成就——儒教經典教材《論語》英譯本送給伊藤博文。張之洞和辜鴻銘本以為,收到此禮的日本客人會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料率直的伊藤博文卻對辜鴻銘一通搶白:
「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
喜歡辯論的辜鴻銘並不感到難堪,順勢反彈: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聽了,一時無言以對。
這段舌戰辜鴻銘引以為得意的辯論勝例。伊藤博文雖然縱橫天下,可辯才不及辜鴻銘。從形式看,的確是辜鴻銘佔據了上風。但從本質上分析,辜鴻銘的辯詞,卻是明顯的詭辯。把孔子之教與「三三得九」的算術混為一談,有典型的張冠李戴、驢唇不對馬嘴之嫌。儒教不是自然科學,甚至不是社會科學,除了發揮教義的作用外,充其量只是教育學的龍鱗。如何跟「三三得九」相提並論?如果說孔子的理論是永恆的,那麼堅持孔子理論兩千年的中國應該長盛不衰才是,怎麼被放棄儒教的蕞爾小國打得潰不成軍呢?!
張之洞、辜鴻銘的「學問」到底管不管用,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甲午戰爭爆發前,身為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對大清戰勝日本非常樂觀,「小日本、窮日本」是他的日本觀。為此,他曾向急於求戰的光緒皇帝提出不戰而勝之計:「只要我們召回公使禁止對日貿易,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國,就會陷入窮境。用不了一年,他們就會不戰自亂。所以我們強化海禁就夠了。」
事後證明,張之洞之計,就是個笑話。
有人評價張之洞是個巧宦,勸學也不過是投機、中庸之道的左右逢源。而依我看來,張之洞的勸學更像東施效顰。因為在他之前,早有一位日本學者出版了同名書作《勸學篇》,二人「撞書」了。
不過,卻不存在抄襲問題,而只是暴露水平問題。因為日本的這本勸學,不僅對東方國家學西方之本釐清,而且還把東方「人的近代化」說得通透。
這位日本作者,就是被譽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現行日本最高面值紙幣:一萬日元上的老人頭——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比張之洞大兩歲。出身士族。與張之洞不同,福澤諭吉雖是一位士人,卻不是士大夫,他一生沒任什麼官職,但這卻成為露臉的事。因為這正是他想要新士人生:獨立。
福澤諭吉的初學是漢學。他的父親便是一位不算出名的漢學家。福澤諭吉出生時,父親剛剛得到了一部名為《上諭條例》的漢籍,於是給他起名「諭吉」。福澤諭吉家學淵源,少年時除了《史記》《漢書》《戰國策》之外,曾經讀過十一遍《左傳》。但最終他對漢學卻「恩將仇報」。自青年時代開始學習「蘭學」起,他就對漢學產生了疑慮,尤其25歲時遊歷歐美之後,就成為徹底的西學者。
1885年,五十歲的福澤先於張之洞十年,發表了著名的《勸學篇》,見識之深刻後者望塵莫及。
比如對民權的認識,張之洞認為萬萬使不得:「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為聖人,中國所以為中國,實在於此。故知君臣之綱,則民權之說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綱,則父子同罪、免喪廢祀之說不可行也;知夫婦之綱,則男女平權之說不可行也。」
而福澤諭吉則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人生來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沒有上下之別的。就這些人的基本權利而論,則是完全平等,毫無區別的。所謂基本權利,就是人人重視其生命、維護其財產和珍視名譽。」
還有對做官的態度,張之洞以為是青雲之志,而福澤諭吉則認為,要緊的不是依附政府,而是個人獨立:「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這是福澤諭吉《勸學篇》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國人以為,福澤諭吉是主張日本對外侵略的理論家,殊不知他對日本的首要貢獻,不是擴張,而是「獨立」二字。
福澤發表《勸學篇》時的日本雖處維新之中,但依然存有東方傳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飛黃騰達做個一官半職,在這種情況下,有機會做大官的福澤卻不願做官,就是要給年輕人打個樣,「做獨立的榜樣」。
福澤諭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種情況猶如蒼蠅麇集在腐食上一樣。人人都認為不依賴政府就沒有發跡的機會,因而就毫無自身獨立的想法。他認定一個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而強民的標誌,是國民具有獨立之心。
福澤諭吉把東方「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歸結為孔子儒教的遺害。所謂「青雲之志」就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官場迷信,他希望日本年輕人能從這種迷惑走出,懂得文明獨立的本義。顯然,福澤諭吉對傳統儒教是持排斥態度的。他稱儒學系東方近代化的桎梏,是「脫離實際的學問」。世上的事物千千萬萬,教師不可能將它們全部傳授給學生,因此,發展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所謂能力,即研究和處理事物的能力。而能力不是單一的,它包括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想像能力。這些是獨立的人與獨立的國家最需要的有用東西,而落伍的儒學是提供不了的、無用的。福澤諭吉主張日本拋棄漢學與儒教傳統,全面接受西洋文明。他說,「陳腐的漢學如果盤踞在晚輩頭腦裡,那麼西洋文明就很難傳入我國。」他眼中的近代文明和實用知識就是洋學,即西方科學。他大力提倡學習的西洋科學,與張之洞不同,其科學含義並不侷限於科技,而是涵蓋社會科學,相比數理化,福澤對法學、社會學等西學更為推崇。
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在近代日本影響巨大,受他影響,明治政府維新過程中明確提出「和魂洋才」的標誌性口號。即日本精神、西洋才幹。這個「洋才」包括政制、法制、上層建築方方面面。
堅決不做官、做獨立榜樣的福澤諭吉將著書辦學辦報視為自己三大事業。如今有著「亞洲第一私立學府」之稱的日本慶應大學,就是他在1858年時創辦。現在日本發行量很大的報紙《產經新聞》,也是由他在1882年創辦的《時事新報》合併而來的。
福澤諭吉的辦學宗旨是「獨立」。慶應大學的校訓是「獨立自尊、筆比劍強」。
他的辦報方針依然是「獨立」。「獨立不羈、不偏不倚」是《時事新報》公佈於眾的辦報精神。福澤諭吉說:「凡與此精神不悖者,無論是現任政府、諸多政黨、各工商企業、各學者團體,不論對方是誰,我們都將其作為朋友相助。若是違背此精神者,亦不問誰,皆作為敵人而排斥之。」
日本維新時代,教育家、報人福澤諭吉發揮了點石成金作用,用他的書、學校和報紙,催生了一批「近飛日本」的青年精英。他與日本政治家一道改變了日本。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杯水,政治家改變的是杯子的形狀,而他改變的,則是水質。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光緒帝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Re: [問題] 為什麼光緒不硬幹?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光緒皇帝、光緒帝評價、光緒帝長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問卦] 光緒皇帝是不是蠻衰小的?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光緒帝評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光緒帝評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慈禧太后是怎麽折磨光緒帝的?毫無尊嚴,比傀儡皇帝都不如 的評價
- 關於光緒帝評價 在 《解密光绪》第二集亲政| CCTV纪录 - YouTube 的評價
光緒帝評價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朝最後一位皇太后,不僅死後極盡哀榮,當時不論是媒體還是社會都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包括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民國上將閻錫山等人🙆♂️這位不得慈禧和光緒帝喜愛的太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光緒帝評價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革命尚未成功》
今天是十月十日,雙十節。
1911年,孫中山先生就在今日,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民主共和。
所以,今年亦是中華民國第108年。
五、六十年代,香港很多報章,在報頭上,都印上這個民國年號,像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快報、香港時報、萬人日報……
那是一個浪漫的年代。國土淪共,國人避秦四散,書劍飄零。大家有一個共同理念,中華文化一脈,不能斷於這代。只要中華文化不死,中華民族總有復興的一天。
大家緊守崗位,保護這點文化血脈。
這亦是“大學”開宗明義所說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做一個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就有肩負這個時代的責任。
貧困的年代,高遠的理想。
當年,中山先生為什麼要革命呢?
歷史,有歷史的規律。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百多年前,西歐主導世界,帝國列強,對當時的大清帝國,虎視眈眈。
有見識的中國人,都知道歷史走到一個關鍵時刻。
康有為向光緒寫了兩篇文章:
“波蘭瓜分記”,“印度滅亡記”。
大家看到,當年的局勢,中國只有兩個結局──不是被瓜分,就是滅亡。
所以,有志之士,奔走營謀,救國之道。
康有為認為,救國只有維新;孫中山認為,救國唯有革命。
戊戌維新,百日夭折。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六君子斬殺於菜市口。
中山先生十次革命,終於在1911辛亥年,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這時,主導世界的西歐列強,亦發生了內變。德國和奧地利,挑戰英法的領導地位,遂展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國戰敗,要退出世界舞台,巴黎和會上,其在中國山東青島的權益,竟不是交還中國,而是轉交日本。
中國人才如夢初醒,國際社會,不將中國當作主權國,只視為帝國列強口中的肥肉。德國戰敗了,要將在中國的權益吐出來,交給新的帝國接手。
由巴黎和會開始,日本已訂定侵華國策。
甲午戰爭,是試驗明治維新後的國力;巴黎和會,是決定滅亡中國的目標。
巴黎和會,列強對中國的態度,喚醒了當時的愛國青年,遂於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門集會示威,提出:「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口號。
這就是著名的五四運動。
中山先生領導的,始終是南方革命,北方仍是軍閥混戰。
天下大亂,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在上海成立。
再發展成今日局面的歷史,大家都耳熟能詳。
四九年,蔣介石敗走台灣,毛澤東的中共立國。
七十年過去,如何檢定兩岸政權的得失?
春秋史筆,評價政權得失,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治下的生民,是否安居樂業。
領導人的功過,完全決定於是否國泰民安。
今日兩岸分治,台灣、大陸,那一個社會,更適合你家人生活,孩子成長?
為政不在多言,主要是上行下效,這也是“論語”反覆叮嚀的領袖之風。
大陸今天,民風之壞,在於國富民窮。
國富民窮,在於公義不彰。
公義不彰,在於一黨專政。
一黨專政,致使上層貪瀆腐化,民間百姓於水火。
歷史上吏治之敗,莫如今日之大陸。
中國歷史上,凡否定中華文化的政權動亂,都不及百年。
洪秀全、楊秀清的起兵,以聖經為據,自稱天父之子,以解放農民、婦女為號,得一時之勢。但史家只稱太平天國為洪楊之亂。
中共否定中華文化,意圖斬斷國人文化的根脈,愚民以便於管治,亦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只能作一逆流。
國父遺囑,有“革命尚未成功”一語,今日雙十讀來,頗有暮鼓晨鐘之意。
光緒帝評價 在 光緒皇帝、光緒帝評價、光緒帝長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光緒皇帝在光绪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的討論與評價 ... ᡨᡳᠶᠠᠨ,穆麟德:Dzai Tiyan),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第11位,也是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同時是中國最後 ... ... <看更多>
光緒帝評價 在 [問卦] 光緒皇帝是不是蠻衰小的? - PTT評價 的必吃
光緒皇帝清朝倒數第二任皇帝當時接棒的時候中國爛到有剩任列強宰割想要變法圖強還有個老阿罵慈禧太后在 ... genheit03/07 00:36光緒帝其實很像漢獻帝. ... <看更多>
光緒帝評價 在 Re: [問題] 為什麼光緒不硬幹?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YueBuqun (岳不群)》之銘言:
: 滿清王朝中
: 我覺得光緒是最可憐的
他一點都不可憐 身為一個禍國憤青 還得到古今中外的給予正面評價 黑鍋都慈禧揹去了
他會得到悲慘的待遇 一半是活該 一半是咎由自取 怪不得別人
: 戊戌政變那一年 他為什麼不乾脆硬幹
: 雖然朝中保守派力量龐大 但我就不相信支持光緒哥的一個都沒有!
: 但總有人支持他吧 他畢竟是皇帝啊! 康哥就很喜歡他啊!
為什麼袁世凱不理他 朝中大臣也都成了"后黨" 這一切都是康聖人搞出來的飛機
而會放任康sir這個嘴砲搞飛機 追根究柢還是光緒這個憤青自己的問題
在百日維新期間 光緒頒發了兩百四十幾道改革命令 平均一天兩件 每件都要速辦
這樣做完全滿足了他快速改革的妄想 光緒潛意識以為改革可以靠嘴砲一下就自動完成
之所以不能完成 都是「積習相沿 因循玩解 意存觀望 置若罔聞」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任何一個待過官僚體系的人都知道 上面的豬頭瘋狂的亂發命令
不論那些命令原本的用意是好是壞 都只會讓行政體系全面癱瘓 中樞與末稍分離
光緒顯然沒有這種常識...就跟任何一個憤青一樣缺乏實務上的常識
另外 改革的每件事都茲事體大 譬如說當時的中國要興新學 得從翻譯基礎數學課本開始
這種從零開始重練 是要怎麼快得起來? 人才從哪來? 錢從哪來? 光緒都不管
他只覺得 我是皇帝 我說了算...他沒有硬起來嗎? 他夠硬啦! 就是太硬了才搞砸一切
當然 他的這種觀念 是康sir這個嘴砲給他的 康在謝恩摺中告訴光緒說 改革小變也不行
非大變 全變 驟變不可 所以要光緒以雷霆萬鈞之力 所施無不匹靡 使天下移風
這樣改革就成啦! <---- 這對憤青來說實在聽起來太順耳了 怪不得龍心大悅
那康sir提供的辦法是啥哩 答案是「御門誓眾」...就是大有為的光緒皇帝 率領朝臣
到乾清門前集體宣誓改革 這樣改革的阻力就沒了...哇靠 是"精神力量"XD
幸好光緒還沒腦殘到信這套
但光緒發現 湖南開了省學堂與南學會 開礦 行船 湖南能辦到 其他省當然也可以
他不管這些事都是長久以來慢慢積累起來的 只覺得其他省「藉詞拖延」
於是兩江總督劉坤一 和 兩廣總督譚鐘鱗 就被光緒嚴重警告...這兩個是"保守派"?
康有為認為只要不同意他的立即改革論 都是守舊派 這樣一來滿朝全成了守舊派
事實上呢? 當時連真正守舊到不行的徐桐都上書要求改革 哪來的守舊派
不過康SIR不管 他建議光緒 要學趙武靈王罷了公叔成 學秦孝公罷了甘龍
學彼得大帝 把近衛大臣給宰了...哇靠!
而康SIR第一個要對付的人 就是報自己的老鼠冤 他彈劾許應騤反改革
理由是許反對經濟特科 腹誹朝政 且對新政多方阻撓
許向光緒答覆道 經濟特科本來就是他和李鴻章等人議準覆陳的 怎麼可能阻撓
並且指出新政不干禮部的事 他根本無權阻撓與否 並羅列數十年講求西法的事跡
結果 光緒給了他一個警告了事
只要康有為看不順眼就叫反改革 這事一傳開 還有哪個幹實事的人不討厭康嘴砲?
於是原本與康私交甚篤的御史文悌看不下去 上章彈劾康有為 結果光緒大怒 將他罷官
文悌於是請托慈禧表親禮部尚書懷塔布找慈禧說項 但慈禧表示尊重帝權 不干預
接著 王照上書請求光緒陪慈禧遊歷日本 並將改革之名歸於慈禧
懷塔布覺得這建議太白目 留中不發 光緒知道後大怒 一口氣革職禮部六為堂官
同時破格提拔王照 賞三品頂戴 四品京堂候補
接著康有為提出了新官制...這裡先把時間往後轉 在後來袁世凱在慈禧的授意下
也提出過新官制 所以慈禧是反對新官制的嗎? 顯然不是 不過再考慮另一件事
就是袁世凱一提出新官制 就被認為是要篡位 那麼康有為此時會被人怎麼看?
更別說康黨自己都不諱言此舉其實就是要奪權 但是人家袁世凱有兵有錢糧都差點翻船
康黨一票嘴砲憤青能成啥事
當光緒把新官制問題丟下軍機處 軍機處立即堵死 說不能執行 於是光緒火了
這時就出現了軍機四章京 光緒反正不能任命一二品官員 沒差 他架空他們就好了
任命一票三四品官員來幹事
這個時候 光緒夠不夠硬 夠不夠自主 夠不夠強勢 夠不夠有機會? 夠了
但是他是自己搞砸的 怪不得別人 光緒這樣惡搞 所有人只好想辦法凹慈禧出來管事
所以全都成了"后黨" 最後被說成都是"保守派"
到這個時候估計慈禧也終於發現任光緒這樣亂玩國家會倒掉 所以大概訓斥了他一頓
光緒說起來是個挺孝順的人 並不敢真的反對慈禧 於是寫了密詔 想請大家想辦法
修補他和慈禧的關係 他只信任楊銳 請他把密詔攜出 四章京一起幫他想辦法
這時候 不論慈禧 或是光緒 都沒有什麼政變的意思 慈禧不過是念他個兩句
而光緒被念了以後 想修補跟慈禧之間的關係 並且急於要康有為趕緊滾出北京
很不幸的 事情一傳到康嘴砲手上就變了樣 他斷然決定發動軍事政變
首先 他篡改了密詔 把內容改成了光緒要康有為找人設法相救...原詔根本沒提到康sir
然後康有為決定利用袁世凱的兵力
為什麼會決定要利用袁的兵力 原來康有為曾派人向袁試探 其結果 當時康黨正當紅
袁世凱自然百般迎合 於是康有為就認為袁世凱是可用之人 接著 康上書建議光緒召見袁
袁世凱當時是個苦哈哈的下層小官 自然是滿心歡喜 盡量表現出忠君愛國的樣子
接著 光緒給他從外官升成京官 袁世凱於是照禮數寫了封感謝函給康有為
寫「赴湯蹈火 在所不辭」...不過他想都沒想到康有為會把這種客套話給當真了
正如辜鴻銘向張之洞形容的 康sir的作為 「愛國主義是惡棍的最後避難所」
他把自己失去權力 甚至掉腦袋的危險 昇華成是要去救皇上 然後就斷然決定幹大事了
不過在禍事要發生之前 他自己就先開溜了
最倒楣的還是袁世凱 他莫名其妙被塞了一封"誅榮祿 兵圍頤和園"的偽詔
就算他想幹 他手下的三千人 哪能打得過數萬人 康黨真是愛說笑
更別說袁世凱是榮祿提拔的 跟自己恩人過不去? 在官場上 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一起倒楣的當然是光緒 他根本不知道的狀況下自己就成了政變的主謀
: 為什麼不一不做二不休 玩大一點 強勢一點呢?
: 難道他真的一輩子完全都沒有機會嗎?
: 真令人感慨
其實光緒是非常有機會的 就是遇人不淑 碰上了一個只會嘴砲
卻老是想"不一不做二不休 玩大一點"的康sir
但事發後 他不恨慈禧 也不恨榮祿 更不恨康梁 單恨袁世凱一個人
只能說 袁世凱這人總是走挨罵的衰運 而光緒真的是活該了
--
gps.wolflord.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2.18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