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蔓延期間的一堂流行病學課
#書來面對EP15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https://supery.pros.si/RM7LP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4.13 - 2020.4.20
👏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提供2⃣️本實體書
►本集語錄:「我們應該體察到,最近這些人畜共通疾病的爆發,還有老舊疾病的再發和蔓延,都是一種更大模式的環節,而且釀成這種模式的禍首正是人類。我們應該體認,這些疫情反映出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並不只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本集重點節錄:
1.病毒的突刺蛋白具有專一性,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跟人類細胞互動狀況不理想。
2.基本再生數R0值維持在1以下:疫情爆發時,受感染者平均會傳染的人數。
3.病毒的寄生法則:不要太快殺死自己賴以為生的宿主,除非已經找到下一個宿主。
4.防疫措施應該先聚焦在超級傳播者。
5.蝙蝠作為宿主具有高度多樣性、古老、群聚數量驚人。
6. 病毒與野生動物宿主已共同演化許多,生態系出現變化才導致病毒溢出。
►本集關鍵字:#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禽流感 #SARS #Ivanovsky #口罩 #突刺蛋白 #RNA病毒 #受體結合區 #西班牙大流感 #愛滋病 #溢出 #人畜共通傳染病 #黃熱病 #天花 #根絕天花運動 #基本再生數 #傳播力 #毒力 #黏液瘤病毒 #FrankFenner #GaetanDugas #HIV #SIV #MichaelWorobey #割傷獵人假說 #JacquesPepin #周作芬 #劉劍倫 #超級傳播者 #衣原體 #CarloUrbani #儲存宿主 #增幅宿主 #吃野味 #立百腦炎 #全境擴散 #亨德拉病毒 #麗莎病毒 #梅南高病毒 #天幕毛蟲 #核多角體病毒
本集推薦書目:
William H. McNeill《瘟疫與人》
Matt Richtel 《免疫解碼》
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23855317768130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
「儲存宿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今周刊- 這次武漢肺炎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 的評價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儲存宿主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儲存宿主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儲存宿主 在 賴靜嫻來賓:吳忠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的評價
儲存宿主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去森林化、氣候變遷、流行病爆發!?】
#流行病與生態危機
#永凍土解凍喚醒了誰
#升溫對人體免疫系統不利
週末來談談環境議題。這篇文章的重點在討論人類活動造成流行病的爆發,除了來自去森林化,氣候變遷也可能扮演了中介的角色。另外大家務必做好防護啊。
▉人類文明擴張與病毒的關係
過去六十年來,現代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便得愈來愈多,從馬堡病毒(1976)、伊波拉(1976)、HIV(1983)、亨德拉(1994)、禽流感(1997)、西尼羅(1999)、SARS(2003)、MERS(2012)到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類似的流行病似乎在這半個世紀數目爆增。有些意見指向人類食用野味所致,像大量病毒儲存宿主的蝙蝠、或SARS疫情爆發期間,在廣州的野味市場找到的許多扮演「增強宿主」的果子狸。
可是像聯合報這篇報導(https://reurl.cc/zy0e0a)就提到,過去人類食用野味的歷史很長,卻沒有這半個世紀以來的人畜流行病爆發的規模。像1994年亨德拉病毒爆發時,最後發現的儲存宿主是狐蝠、增強宿主是馬,從1788年澳洲引進馬以來,澳洲已經具備所有可能造成亨德拉病毒的要素,但澳洲土著在兩百年內也從未出現亨德拉病毒的任何口述歷史。這半個世紀以來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https://reurl.cc/Obd0dD),以及David Quammen的著作《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說法,流行病頻繁爆發來自人類對生態系統帶來的壓力和破壞,同時人類文明的技術與行為,也加快了這些病原體散佈的速度。以下是Quammen的三點分析:
1. 熱帶森林系統在過去半個世紀之內,受到大規模入侵與去森林化,而這個生態區塊也是地球上種類最豐、結構最繁複的體系,住了百萬種以上的動植物,多數都不為科學所知。
2. 這百萬種未知生物中,包括了病毒、細菌、真菌等建立的浩瀚「病毒圈(virosphere)」,它們與共同棲息的宿主們維繫的古老關係,突然被人類文明的擴張給干擾。
3. 當森林被移除,該地的動物減少,龐大的病毒圈失去慣常棲居的宿主,只有面臨一種選擇,找到新宿主。這些微生物並沒有特別拿人類當目標,是我們如此粗暴且突然的出現在它們身邊,成為它們「溢出(spillover)」的無奈選擇。第一型HIV的毒株,原本的前身就是在非洲一處偏遠的森林裡,該森林中看似無害的黑猩猩傳染病,如今卻介入了人類的歷史,奪走三千萬條人命。
▉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公衞災難
除了去森林化,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似乎也有帶來流行病的可能。根據VOX的報導(https://reurl.cc/D1agaj),2016年8月,西伯利亞爆發由炭疽桿菌引起的炭疽病危機,使72人染病,一名12歲男孩死亡。當地的衛生調查結果,指出了這次暴發的來源來自西伯利亞的土壤和地下水,起因是動物屍體內的細菌在凍土層解凍後進入水源中。專家擔心,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造成覆蓋面廣大的永凍土(permafrost)解凍,可能會喚醒土壤內的微生物,這些甦醒的細菌造成的影響除了釋出甲烷、導致暖化的惡性循環外,也有可能帶來未知的流行病爆發。因為永凍土內的細菌或病毒具百萬年以上的歷史,人類身上沒有這麼古老細菌的抗體。
▉升溫對人體免疫系統不利
另外,風傳媒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早在1992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氣候變遷在很多方面都可能影響傳染病的傳播,例如人體是發燒時溫度升高,有可能使病毒的複製能力下降(https://reurl.cc/yy2rr2),但蝙蝠體溫則經常可以升到40.5°C左右,可以攜帶許多病原體。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病毒也會逐漸演化成更適應高溫環境,然而蝙蝠將繼續受到其體溫機制的保護,而它所攜帶的病原體卻更能傷害到人類,因為我們無法單靠自身的升溫機制來殺死耐高溫的病毒。
▉相關連結:
說說的永凍土小知識:https://reurl.cc/rlpgNx
好書推薦:https://reurl.cc/A1xkGK
風傳媒報導:https://reurl.cc/XXoWvR
儲存宿主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森林化、氣候變遷、流行病爆發!?】
#流行病與生態危機
#永凍土解凍喚醒了誰
#升溫對人體免疫系統不利
週末來談談環境議題。這篇文章的重點在討論人類活動造成流行病的爆發,除了來自去森林化,氣候變遷也可能扮演了中介的角色。另外大家務必做好防護啊。
▉人類文明擴張與病毒的關係
過去六十年來,現代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便得愈來愈多,從馬堡病毒(1976)、伊波拉(1976)、HIV(1983)、亨德拉(1994)、禽流感(1997)、西尼羅(1999)、SARS(2003)、MERS(2012)到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類似的流行病似乎在這半個世紀數目爆增。有些意見指向人類食用野味所致,像大量病毒儲存宿主的蝙蝠、或SARS疫情爆發期間,在廣州的野味市場找到的許多扮演「增強宿主」的果子狸。
可是像聯合報這篇報導(https://reurl.cc/zy0e0a)就提到,過去人類食用野味的歷史很長,卻沒有這半個世紀以來的人畜流行病爆發的規模。像1994年亨德拉病毒爆發時,最後發現的儲存宿主是狐蝠、增強宿主是馬,從1788年澳洲引進馬以來,澳洲已經具備所有可能造成亨德拉病毒的要素,但澳洲土著在兩百年內也從未出現亨德拉病毒的任何口述歷史。這半個世紀以來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https://reurl.cc/Obd0dD),以及David Quammen的著作《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說法,流行病頻繁爆發來自人類對生態系統帶來的壓力和破壞,同時人類文明的技術與行為,也加快了這些病原體散佈的速度。以下是Quammen的三點分析:
1. 熱帶森林系統在過去半個世紀之內,受到大規模入侵與去森林化,而這個生態區塊也是地球上種類最豐、結構最繁複的體系,住了百萬種以上的動植物,多數都不為科學所知。
2. 這百萬種未知生物中,包括了病毒、細菌、真菌等建立的浩瀚「病毒圈(virosphere)」,它們與共同棲息的宿主們維繫的古老關係,突然被人類文明的擴張給干擾。
3. 當森林被移除,該地的動物減少,龐大的病毒圈失去慣常棲居的宿主,只有面臨一種選擇,找到新宿主。這些微生物並沒有特別拿人類當目標,是我們如此粗暴且突然的出現在它們身邊,成為它們「溢出(spillover)」的無奈選擇。第一型HIV的毒株,原本的前身就是在非洲一處偏遠的森林裡,該森林中看似無害的黑猩猩傳染病,如今卻介入了人類的歷史,奪走三千萬條人命。
▉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公衞災難
除了去森林化,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似乎也有帶來流行病的可能。根據VOX的報導(https://reurl.cc/D1agaj),2016年8月,西伯利亞爆發由炭疽桿菌引起的炭疽病危機,使72人染病,一名12歲男孩死亡。當地的衛生調查結果,指出了這次暴發的來源來自西伯利亞的土壤和地下水,起因是動物屍體內的細菌在凍土層解凍後進入水源中。專家擔心,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造成覆蓋面廣大的永凍土(permafrost)解凍,可能會喚醒土壤內的微生物,這些甦醒的細菌造成的影響除了釋出甲烷、導致暖化的惡性循環外,也有可能帶來未知的流行病爆發。因為永凍土內的細菌或病毒具百萬年以上的歷史,人類身上沒有這麼古老細菌的抗體。
▉升溫對人體免疫系統不利
另外,風傳媒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早在1992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氣候變遷在很多方面都可能影響傳染病的傳播,例如人體是發燒時溫度升高,有可能使病毒的複製能力下降(https://reurl.cc/yy2rr2),但蝙蝠體溫則經常可以升到40.5°C左右,可以攜帶許多病原體。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病毒也會逐漸演化成更適應高溫環境,然而蝙蝠將繼續受到其體溫機制的保護,而它所攜帶的病原體卻更能傷害到人類,因為我們無法單靠自身的升溫機制來殺死耐高溫的病毒。
▉相關連結:
說說的永凍土小知識:https://reurl.cc/rlpgNx
好書推薦:https://reurl.cc/A1xkGK
風傳媒報導:https://reurl.cc/XXoWvR
儲存宿主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23855317768130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一本。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4.13 - 2020.4.20
👏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提供2⃣️本實體書
-
►本集語錄:「我們應該體察到,最近這些人畜共通疾病的爆發,還有老舊疾病的再發和蔓延,都是一種更大模式的環節,而且釀成這種模式的禍首正是人類。我們應該體認,這些疫情反映出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並不只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本集重點節錄:
1.病毒的突刺蛋白具有專一性,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跟人類細胞互動狀況不理想。
2.基本再生數R0值維持在1以下:疫情爆發時,受感染者平均會傳染的人數。
3.病毒的寄生法則:不要太快殺死自己賴以為生的宿主,除非已經找到下一個宿主。
4.防疫措施應該先聚焦在超級傳播者。
5.蝙蝠作為宿主具有高度多樣性、古老、群聚數量驚人。
6.病毒與野生動物宿主已共同演化許久,生態系出現變化才導致病毒溢出。
-
►本集關鍵字:#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人畜共通傳染病 #禽流感 #SARS #Ivanovsky #口罩 #突刺蛋白 #RNA病毒 #受體結合區 #西班牙大流感 #愛滋病 #溢出 #黃熱病 #天花 #根絕天花運動 #基本再生數 #傳播力 #毒力 #黏液瘤病毒 #FrankFenner #GaetanDugas #HIV #SIV #MichaelWorobey #割傷獵人假說 #JacquesPepin #周作芬 #劉劍倫 #超級傳播者 #衣原體 #CarloUrbani #儲存宿主 #增幅宿主 #吃野味 #立百腦炎 #全境擴散 #亨德拉病毒 #麗莎病毒 #梅南高病毒 #天幕毛蟲 #核多角體病毒
-
本集推薦書目:
William H. McNeill《瘟疫與人》
Matt Richtel 《免疫解碼》
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
儲存宿主 在 賴靜嫻來賓:吳忠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的必吃
這次武漢肺炎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但是推測最終的 儲存宿主 是蝙蝠,跟2003年的SARS一樣,中間宿主已經確認是果子貍,但是 儲存宿主 是來自於菊 ... ... <看更多>
儲存宿主 在 今周刊- 這次武漢肺炎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 的必吃
這次武漢肺炎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但是推測最終的儲存宿主是蝙蝠。為什麼近年出現的新興疾病大多是來自於原本存在自然界的生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