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首辦七縣市線上論壇】
深化區域合作 擘劃中部發展願景
「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在 盧秀燕 巿長號召下首辦七縣市線上論壇,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就是要把餅做大,七縣市已共同達成81項合作成果,解決民眾許多事情,讓七縣市互相合作,創造共榮共享。特別謝謝 遠見雜誌 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在他的引導下,針對 #永續環境、#永續企業等等,不斷將正能量及最新的價值觀推展到全國。
這是一個嶄新的跨域治理時代,七縣市首長的共同目標就是如何讓民眾有好的生活,所以要透過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來解決民眾問題。譬如在空汙處理上,彰化縣除了與七縣市一起努力來降低煤炭使用量以外,也做了相關的空汙監控,使彰化縣空氣品質良好(AQI<100)天數達94% ,PM2.5降載到16.5微克,創下歷史新低。七縣市共同合作,確實讓縣市都能有更好的發展,並讓鄉親更有感。希望未來我們七縣市首長共同繼續努力。
「2021中臺灣區域治理論壇」是由臺中市政府主辦,邀請中部七縣市的地方首長、官員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區域合作的經驗、成果及未來治理課題等,論壇因疫情因素採線上直播方式辦理。相關資訊請詳見網站
( https://event.gvm.com.tw/202108_tcnm/index.html )或網路請搜尋關鍵字:「2021共創新時代.擘劃中台灣」。
臺中市 盧秀燕市長、新竹縣 楊文科縣長、苗栗縣 徐耀昌加油讚 縣長、南投縣 林明溱 縣長、雲林縣 張麗善縣長、嘉義市 黃敏惠市長
價值共創理論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日想聊聊 跨界知識社群 Crossoverlearning 的成立與發展,這幾個月對外演講時,很常會碰到 想走自媒體、個人品牌,如何自我打造社群的問題,正好在《斜槓複利》的課程裡,也針對 #個人商業 提到了社群、人脈、市場等不同議題。
我認為「社群經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團體文化營造、價值觀維運。
以「跨界」而言,一年多來採用付費訂閱制,大多訂閱服務的留存率為35%-45%,而跨界有96%,每次分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驚訝。
要如何維持組織價值觀與文化營造呢?我的建議是,設計一套機制,讓成員從被動轉為主動,並對組織有認同感與榮譽,其中包含參與者的角色轉型與當責,也就是說,讓成員參與營運及自主成長,同時增加組織人力、提高組織認同感,就能加深黏著度,甚至讓他們 #對這個組織上癮。
這套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用戶體驗,讓他們從陌生客到老顧客,以心理學和神經學家的角度切入來說,大腦裡有一種賀爾蒙名為「多巴胺」(Dopamine),能操控我們的「想要」和「喜歡」。有很多證據顯示,多巴胺能帶來愉悅感,而愉悅感就能讓成員對於社群產生黏著度。
實際上該怎麼做呢?
所謂的組織價值觀與文化營造,包含了成員進入社群的第一印象,初次體驗。
很多KOL會有自己固定的手勢、對粉絲有固定的暱稱,比方說阿滴英文的粉絲一律都是小滴,這就是一種;而社群也會打造一套固定的歡迎或加入方式,取得歸屬感與認同感,像是社群固定範本的自我介紹,實體活動迎接新成員時,可能會有在胸口貼名牌、引導領取飲料、主動喊出新成員的名字等不同方式⋯⋯這些貼心的服務與態度,都容易讓陌生用戶對初次接觸的社群產生好感。
產生好感之後,還要讓用戶從陌生積累出信任,並且針對不同用戶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接觸方式,讓他們的黏著度越來越高。
我稱它為 #五點攻陷:
首先是「接觸點」:針對陌生客戶的接觸,陌生用戶對你的第一印象。
第二是「進入點」:接觸過後,如何讓用戶進入社群場域呢?比方說進入到私密社團,產生互動行為,包含線上的自我介紹、留言、按讚、分享心得。如果沒有私密社團的場域,則可以使用Email或簡訊等單面向的活動通知、電子報,讓用戶可以透過文字的接觸,對群體有初步的認知。
第三是「深入點」:實體活動的出席、分享、交流,或者是近期比較熱門的遠距線上活動,透過實際的互動、用戶參與活動、發言等,了解組織的運作。
第四個是「連接點」:經歷接觸、進入、深入三個階段之後,用戶就可以開始不再限制於社群交流,而是運用社群的力量,進入到用戶的私領域,也就是LINE、臉書等不同的社交軟體,將用戶加入群體內所屬的社群,並熱情歡迎。
最後一個是「黏著點」:進入到用戶私人領域時,就幾乎等於價值觀相等。一群價值觀相等的人在一起時,很容易再共創,或者是生活上有不同的交流。比如說,可能會突破社群的界線,互相出遊,或者一起運動,在社群之外有更多非社群的私人連結。
當用戶完成五點攻陷體驗後,就會讓他對於這個社群的信賴度提高、增嘉黏著度、增高參與動力跟參與次數也會隨之提升;前面章節我們提過認知不和諧理論,也就是對使用者來說,認知跟行為是要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他不是改變行為就是改變認知。
也就是說,當他越認同你的社群,他就會對社群有更高的互動。但當然,用戶也會因為組織不再能滿足他的需求,而漸漸流失,這就要看長期如何黏著。
不過,假設發生價值觀不相符合而用戶離開時,其實也不必強求,因為人都是會改變的,不是目標用戶的人離開也未嘗不是好事。但對於擁有同樣價值觀的用戶而言,社群透過制度建立、文化營造,用凝聚力來守護初心,還是很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堅持這些細瑣的規則!
完整內容:《斜槓複利:個人商業獲利時代》,請點留言處
早鳥販售期:10/11 前,於1號課堂APP領取400元折價券,30堂課只要800元!
結帳輸入:「斜槓讓你複利」同樣享有早鳥價
Pic:為了直播活動不出錯,和團隊教學如何安全使用麥克風
價值共創理論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讀〗媒介匯流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表達 | 《數位語藝 - 理論與實踐》| 從Aristotle到Manovich | 視覺文化、社群媒體、電玩遊戲、公共表達、廣告宣傳、跨界展演 // 李長潔 📓
.
偽學術的長潔,想起那一年的夏天,由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班的秦琍琍教授召集,定期和蔡鴻濱等幾位語藝學者一同讀書會,進而展開合作撰寫《數位語藝》的計畫。我們穿越希臘古典語藝與羅馬全人教育,歷經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直到現代 / 後現代語藝批評,最後在數位的領域裡探索。
.
就這樣,想了兩個夏天,在充足的思考與實務後,對數位時代的語藝有更深刻的體認,秦老師決定邀請各位作者,形成《數位語藝》一書。
.
■ #一個新領域的探索
.
《數位語藝 - 理論與實踐》(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出版),算是一本兼具理路深度與議題新穎的趨勢性作品。在秦琍琍對「數位語藝」的定調與詮釋後,由世新大學口傳系的胡全威教授重新開啟整個「語藝傳統」。
.
■ #重新看待我們的表達
.
接著是,世新大學口傳系李佩霖教授,深探數位化下「口語表達」的關鍵價值。中國池州學院沈孟湄教授,建立了「數位表演藝術」的語藝批評。秦琍琍教授則再談視覺文化與「視覺語藝」的交錯。
.
■ #新媒介中的語藝與批評
.
後半,崑山科大公廣系費翠教授,連續用共創意義與符號行動,重申「公關語藝」與「廣告語藝」在當代的重要性。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的李長潔教授,則藉由「過程語藝」與「邀請語藝」延伸討論兩個新媒介:電子遊戲與社群媒體。
.
■ #如何公共
.
最終停在「公共溝通」,承接著全書的重量,李佩霖辯證著數位公共領域那種,既孤立且碎片,又強調互動與參與的弔詭科技溝通情景。虛實交融間,人作為語藝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後,那究竟代表著語藝學將邁向何處?
.
歡迎大家一同來探索。
|
#買書網站支援在留言區
#五南圖書出版
#新書上架
價值共創理論 在 價值共創社群- vcc 的必吃
價值共創 社群- vcc. 75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College & universi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