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河祭路祭法會】
淡水河河祭、路祭薦拔祈福法會的發心舉辦至今也將近20年了。
今年因疫情影響,考量人流控管安全因素,法會是否舉辦一直至7月底見疫情稍微解封,才經河祭理監事會議決議將往例舉辦三天之淡水河河祭路祭法會,改以一天方式簡單隆重辦理。
在短短時間內靠各方大德的籌畫協助下,前置作業雖繁雜,結合衆人之力,從設置莊嚴法會道場,各項禮佛用品擺設,路祭灑淨社區路線規劃,河祭船隻調動、出船龍供策畫,仰仗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法師們的功德力,超渡眾生離苦得樂,才能順利圓滿這場莊嚴殊勝的淡水河河祭路祭薦拔祈福大法會。
今年法會活動除了由法師頌經持咒佛力加持、社區灑淨、出海做龍供灑淨、更主動結合新北市淡水區關懷弱勢協會、新北市淡水區公所、華山基金會(公館分會)..等辦理
關懷弱勢救濟,於法會結束後捐贈普渡普盒和白米等民生物資,藉由祈福法會、物資救濟等活動,發揮宗教團體公益慈善作為,並弘揚救世濟民精神,鼓勵民眾發揮愛心,
讓社會更美好。更期盼以諸佛菩薩的恩澤和代代傳承之信仰,作為在地堅實的安定與淨化人心的力量。
『阿賢』身為「淡水河河祭路祭協會理事長」在此對促成這次「淡水河河祭路祭法會」所有來幫忙的善心志工大德致上最深的感恩與謝意。沒有您們的出力,莊嚴的道場無法成形,因為大家的團結與協助,今天的法會才能圓滿落幕。
感謝宜蘭孔雀明王寺上慈下傑法師,台北遍智佛學會住持果洽仁波切為今天的這場法會慈悲主法、所有僧團們慈悲誦經持咒。及所有來自全省各地的法師、師兄、師姐、蓮友們護持道場、誦經持咒、莊嚴法會。
感謝新北市政府民政局柯慶忠局長,立法委員洪孟楷,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淡水分局黃南山分局長,淡水區公所巫宗仁區長及同仁,清潔隊劉明媚隊長以及農會呂鈞鴻理事長,高忠總幹事,淡水漁會吳總幹事,淡水一信劉總經理,福容飯店陳總經理等等……所有貴賓對河祭法會的認同與肯定,蒞臨壇場上香禮佛、參加贊普,一起蒙佛菩薩加持、同霑法益。
感謝新北市政府民政局、新北市政府高灘處、新建工程處及淡水區公所、淡水清潔隊的各項行政協助與支援 。
感謝里長聯誼會邱美津會長帶領各里里長共同參與及值夜並派各里志工支援與協助法務。
感謝 #竹圍里李啟源里長帶領竹圍里志工協助法會期間清潔及善後!!
感謝各社團:體育會莊根松理事長及前李逸華理事長帶領的團隊、救國團簡惠娟會長帶領的團隊,感謝你們的支持參與法會防疫、貴賓報到、現場機動支援、普盒擺設..等各項工作,讓法會更加圓滿殊勝。
感謝擔任司儀的里長聯誼會邱美津會長及一信經理陳健郎,暨擔任天女獻供引導的陳李明緣里長及張秀卿大德,讓整場法會進行莊嚴順暢。
感謝長弘航運、金龍餐廳的大力襄助與漁船調度,以及所有參與河祭灑淨的支援船隊高金鵬暨所有船家,使河祭灑淨圓滿完成。
感謝淡水分局,淡水的義警,義消,淡水救難協會…等,全力投入河祭,路祭法會維護交管、安全戒護與醫護。
感謝法船組連日來勞心勞力製作西方船及發心摺蓮花的志工們,沒有你們的發心我們的接引法船無法成行。
感謝各位參與攝影,拍照的救國團總幹事林秋英、淡水三芝保生大帝副總幹事洪精觀、陳奕愷老師為我們拍下了美好回憶。
感謝竹林慈玄宮的鼎力支援,以及關懷弱勢協會的總動員投入各項法務。
感謝咱河祭文化協會各位理監事幹部群暨各機動組,文書組,總務組,採購組,香燈組,壇場佈置組、大寮組……等志工,感謝你們辛苦的策劃、執行與投入,若沒有您們的付出,這場莊嚴殊勝的法會是無法成就的。
相信這一切一切的發心,諸佛菩薩以及所有的眾生,都會感受到我們的願力與發心,保佑我們大眾闔家吉祥,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出入平安。
最後由我和淡水河河路祭文化協會全體理監事暨幹部在此向大家深深一鞠躬,感謝大家的發心、濃情厚誼銘感在心,再次感恩大家、大家辛苦了,功德無量!
最後也希望藉由此次法會在佛前迴向:祈求諸佛菩薩慈悲保佑全球疫情早日平息,病毒遠離,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與眾生,和平安康。阿彌陀佛!
#感謝本次法會所有功德無量贊助大德,#贊助法會光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
傳蓮法師道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佛教四大名山】
居台近年,我也環台多次。台灣中部動輒都是三千公呎以上的大山,萬綠叢中,最搶眼的建築,往往都是紅墻綠瓦的寺廟,或巨大的彌勒佛雕像、釋迦牟尼佛像。果然是「世間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戰後台灣人口增加,慢慢形成所謂的「四大名山」: 東部慈濟、南部佛光、中部中台以及北部法鼓。
香港「三大名剎」寶蓮禪寺、青山禪院及凌雲寺都是指一間實體的寺廟,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也是指四座大山。而「台灣四大名山」指的「名山」,泛指佛教道場,並非限於一座真正的大山。四大名山的信眾之多、影響力之大、分支機構眾多、經營媒體包括電視台/報紙,似乎在兩岸三地的佛教道場之中, 遙遙領先。四大名山的發源地剛好分布於台灣北、中、南、東,影響遍及全台大城小鎮,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四大佛教組織。其信徒約占全台一半人口之強。
這四間道場的成立時間均為戰後。東部代表為釋證嚴法師於1966年於花蓮縣新城鄉創立的慈濟,全名是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在台灣有7所及印尼一所慈濟醫院。南部代表為次年星雲法師於高雄市大樹區創立的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200餘座別院或分院道場。北部代為法鼓山,1989年於新北市金山區創立,開山住持為聖嚴法師。最年輕的是2001年於南投縣埔里鎮創立的中台山,開山住持為惟覺法師。上期介紹的靈鷲山,雖然規模龐大,並不屬於四大名山。
台灣四大名山雖不及中國大陸四大名山歷史悠久,但時代風格也截然不同。有的強調禪淨雙修、有的更不再強調宗派之分、推廣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社會救助事業等等,四大名山已經擺脫了傳統漢傳大乘佛教僧侶結廬在山中的出世思想,而深入社會人羣,皆以「佛法生活化」為宣教重點。例如,今年佛光山及慈濟就積極購買數量龐大、困難重重的新冠疫苗,這在其他地方的佛教團體實在難以想像。
四大教團除慈濟外,都屬禪宗。其中佛光山、中台山繼承臨濟宗、法鼓山同時繼承臨濟宗與曹洞宗。
@溫暖人間 574期
傳蓮法師道場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安住本來「光」耀聖山 - 靈鷲山啟建21天水陸閉關法會
[記者姜志剛/新北報導]為兼顧防疫與各界期待,靈鷲山第28屆水陸空大法會首度回歸福隆總本山舉辦,昨(20日)晚在聖山寺啟建水月道場,以2分鐘「千年水陸,光耀聖山」光雕秀閃亮開場,為21天的線上閉關法筵勝會揭開序幕。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與地方、宮廟代表共同點亮平安燈,祈願疫情消弭、風調雨順、經濟繁榮、地球平安,形成心靈安定的一股正能量。
明天(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靈鷲山水陸法會一直是安定人心的重要力量,不僅是一場佛教傳統法會,更是穿越時空,利益冥陽兩界,愛與和解的心靈勝會。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反覆,全台處於二級警戒狀態,遂改變往年舉辦的天數、地點、形式,將千年古老儀軌結合線上科技,由全山法師線上領眾,連續21天嚴謹攝心閉關修法。
今年水陸法會以「安住本來、疫息心安~溯本源、回本心、行本願」為核心主軸,普利有情,在磁場殊勝的聖山寺遵循古法,如法如儀舉行,並透過「安其心、入其心、攝其心」的完整修學規劃,引領信眾在線上閉關法會中攝心入法,不只超薦祖先、拔度先人,為自身增福延壽,也利益一切眾生。
20日福隆陽光普照,晚間清風徐徐,高空圓月相伴,晚間7點開始的啟壇點燈暨貢寮區宮廟聯合祈福聖典,在金佛殿外的舞台區進行,全體法師及貴賓手捧蓮花燈進場,以「祈福啟燈,遍照大千」為主題,隨著光雕秀的光影及變化,與代表地、水、火、風、空5大元素的五輪塔,及靈鷲山的寺徽相互輝映,鐘鼓齊鳴,莊嚴殊勝,聖山寺變身為東北角最璀璨的夜明珠。
心道法師念誦平安祈願文,與貢寮區長鍾耀磊、新北市議員林裔綺伉儷、新北警分局瑞芳分副局長黃建中、慈仁宮主委吳清同、福正宮主委簡豐榮、東興宮代表、地方多名里長等共同啟燈,象徵慧燈破諸闇,光明護平安,為一切有情眾生帶來光明與希望,齊為台灣、世界、人類祈安祝禱,回向全球災劫平息,期盼這份正念能量,相應人間善願,在無限生命的旅程中,種下美善的記憶體。
心道法師說,感恩在這樣莊嚴的壇城,凝聚善業,為台灣、世界、人類祈福。但曾幾何時,人類的行為顛覆了生態,大火燒林、洪水來犯、地球無法呼吸、海洋變成了血海,人心離開清淨純善,走向五毒慾望,不分貧富、強國弱國,都逃不過災劫疫情的摧殘。祈請諸佛菩薩加持,讓源頭造作者看見苦果,徹底反省,讓地球免於毁壞,人類也能共同覺醒,發現內心愛的光明。
「佛慈廣大,感應無差。」晚間10點灑淨儀式後,開啟水陸法會清淨無染的莊嚴神聖空間,正式為2021年線上水陸閉關法會拉開序幕。線上的全球靈鷲人穿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三寶同心、同願、同聚,虔誠體驗身心清淨的法喜,感受無量慈悲的共振、共鳴。
此外,配合政府防疫規定,法會事先申請獲得核准,期間嚴謹執行防疫規範,參加者皆持快篩陰性證明,並配合量體溫、酒精消毒、戴口罩、實聯登記等防疫措施。公共區域由專人每2個小時以次氯酸水或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希望高標準防疫,圓滿今年法會。
靈鷲山第28屆水陸空大法會啟壇開幕影片https://youtu.be/G4suOLNL4Js
照片與圖說
圖說,20日晚間10點灑淨儀式後,開啟水陸法會清淨無染的莊嚴神聖空間。(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傳蓮法師道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佐山和尚。1928年,受法於順德寶林寺禪宗大德翹芬和尚,承傳臨濟宗派系為第四十四世。1929年,法師更為眾所推許住持寶林寺。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1935年,於荃灣芙蓉山開創佔地七萬餘呎的南天竺寺。茂蕊法師常禮請各大德到寺中講經說法,南天竺寺亦逐漸成為香港名剎之一。茂蕊法師慷慨利人,對香港佛教事業貢獻良多。1946年,法師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52年更將芙蓉山土地一萬四千餘呎贈予定西法師,建立東林念佛堂。又撥地數千呎建成太虛大師舍利塔於南天竺寺附近。 1952年聯合眾支持成立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地區總會,多屆被選為副董事長,1972年繼筏可大和尚後擔任董事長,至圓寂為止。茂蕊法師曾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在曼谷、金邊、鹿野苑、可倫坡等地舉行之世佛友誼大會。在香港各佛教社團中身兼多職,均全力以赴。茂蕊法師於1976年5月26日在香港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 太虛大師舍利塔及菩提樹:太虛大師為民國肇建以來,倡導佛教革新之高僧之一。,因受時代思潮的激發,故主革除教內積弊,以弘教護國,興國救世為己任。大師青年時閱經、閉關,嘗歷經三次悟境,亟為主張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且致力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首先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漢藏教理院,為培植僧材而提倡僧教育。次辦海潮音、佛化報、佛化新青年等雜誌以弘揚佛法。後更著手組織世界佛學苑,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並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留學,研究藏文、梵文、巴厘文以通達各該教派之佛法。且主導大乘八宗平等共弘,更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大師與支那內學院歐陽漸、熊十力有法義之諍辯。平素更反對用進化論之歷史考證法研究佛法。為反對日本學者考證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等為偽書,當作評大乘起信論考證、佛法總抉擇談,力主法相必宗唯識,並為起信論辯護。大師並弘化於英、法、德、荷、比、美各國,為中國僧人赴歐美傳播佛教之始,自此聲望日隆,國內有視之為佛教救星者,日人尊之為「民國佛教界之盟主」,時人更將其歸屬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大師終其一生,不祇是著作等身,而無時無刻無不為國、為教、為眾生奔波服務,以至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六年(一九四七)三月十七日,捨報上生內院,圓寂在上海玉佛寺,四眾無不哀悼,荼毗後得心臟不壞,各色舍利三百餘顆,足徵大師悲願宏深,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至於禮佛、聖人及祖師舍利之旨趣,與禮拜佛成道之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皆同,即欲結下見佛聞法之殊勝因緣而速成菩提之意。大師的舍利,除於雪竇寺建塔安奉外,另由武昌、蓉城、西安、開封、廈門、檳城、泰國、香港等地信眾,分迎請舍利,建塔供奉。香港的建塔基地,由當時南天竺寺住持和尚茂蕊老法師捐獻(茂蕊、覺光、優曇等三位長老簽字)位於下芙蓉山之陽,南天竺寺之右前方,莊嚴藏式的舍利寶塔,於西元一九五七年竣工。
• 東林念佛堂位於荃灣芙蓉山上,叢林茂密,環境清幽,乃專修淨土之十方選賢道場。念佛堂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 (1895~1962) 始建於1952年,當時荃灣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師將其東園菜地捐出,由定西法師初建淨室,名東林淨舍。是追法東晉廬山,並得各方善信集資,由南華學佛院多位學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溝,蓽路藍縷,修建淨室,初名「東林淨舍」。豈料同年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建築沖毀逮半,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翌年 (1953),修建大雄寶殿 (今極樂寶殿),改淨舍為「東林念佛堂」。1962年正式獲政府批准,成立「東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濟濤、聖懷、了一、永惺、聖照、智開、達成、洗麈、淨真、玅境法師、馬工廣居士等,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備案,是為佛教團體機構之始,開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期間,永惺法師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並於1970年開創「佛教東林安老院」。進入山門後,正面為安老院,右側拾階而上為新大雄寶殿;殿高兩層,乃仿浙江奉化雪竇寺大殿風格興建,殿宇巍峨,飛簷畫楝,氣派不凡,於1998年12月26日落成開光。樓下一層為「大悲殿」,供奉千手觀音。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及觀音菩薩,左右十八羅漢。大悲殿後,過小庭園,花香四溢。極樂寶殿前石階旁立蓮花柱,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左右護法伽藍。寶殿右旁為「延壽堂」,樓上為「觀音閣」。左旁為淨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奉印光大師舍利塔。樓上為「藏經樓」,藏經頗豐,有『清刻大字龍藏經』共七千二百卷,另有『頻伽大藏』等多部佛經。「延壽堂」後尚有「法輪殿」,同為收藏經寶之所。 現時東林念佛堂的僧眾,專修淨土,為十方比丘之選賢道場。常設法會有:彌勒菩薩聖誕、觀音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聖誕、盂蘭法會、大勢至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聖誕、藥師如來聖誕及阿隬陀佛聖誕等。
傳蓮法師道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是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幼兒院、佛教志蓮中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此外,志蓮淨苑亦定期舉行法會。院址位於香港九龍上元嶺志蓮道五號,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志蓮淨苑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由於大量難民隨著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藝術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整個殿堂南、東、西邊設三個大門,分別是「山門」、「東門」及「西門」。整體建築佈局為「三進三重門一院」:
• 第一進(闊66米,深36米):山門/蓮池/長明燈/長廊/天王殿/鐘樓/鼓樓
• 第二進:大雄殿/客堂/藥師殿/祖堂/觀音殿/臥佛殿/淨土經變圖
• 第三進:葦公紀念堂/五觀堂/法堂/藏經樓/方丈室/念佛堂
• 一院:萬佛塔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小部份的建築手法亦採日本「和樣」形式。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為配合‘志蓮’的古樸設計,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其中更有兩棵羅漢松是由湖南移植來港二千年以上,大大小小的樹木姿態各異、妙趣橫生。而整個寺院內的木窗,亦以獨特設計,窗內的木條以菱型擺放,據悉亦能阻隔雨水的進入,卻無損涼風飄送入內。無論看植物、建築、古園林設計,亦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在護理安老方面,經五年重建和擴建,志蓮護理安老院成為全港最大的護理安老院,共可容納三百五十多位長者。並有日間護理中心及物理治療中心。可見志蓮淨苑在弘法利生各方面,均積極投入,蓬勃開展。1982年得到董事會主席王澤長積極支持,又開辦了達一萬平方英尺的志蓮圖書館,現時館內藏有佛學、哲學、建築及藝術書籍四萬餘冊,並公開提供圖書借閱、期刊閱覽及佛學資料查詢等服務。
傳蓮法師道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是香港一座大型佛寺,位於新界大埔區汀角及船灣附近的洞梓,佔地46,764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達5,100平方米。2003年12月,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擔任社長、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擔任名譽顧問的香港正覺蓮社提出了發展慈山寺的計劃。有關項目主要為了傳揚佛教,提供靜修環境為目的,並且保證不會作為骨灰龕或者發展成為旅遊發展項目。計劃曾經引起環境保護團體以及部份區內居民的關注,例如需要砍伐山林,並且擔心區內唯一出入的道路汀角路不能夠應付其落成後所增加的交通流量,惟經過覺光法師及工程設計人員在區議會及城市規劃委員會解說後,此計劃獲民政事務局及規劃署同意,於2006年6月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2008年7月,香港政府以7,121萬港元撥地予正覺蓮社修築慈山寺及觀音像,土地有效期達50年。慈山寺於2014年竣工,2015年4月啟用。慈山寺分三個區域,中間是寺殿、僧寮和觀音像則分別座落在兩旁。慈山寺採取了低調建築、顏色、材料及比例都配合自然環境,以求營造修行氣氛;當中大雄寶殿的建築比例乃依從唐朝佛寺,屋頂不高,尺度配合八仙嶺的高度。在大雄寶殿前,大庭院的青銅燈籠則參照了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的作品。 慈山寺的設施包括:
• 一座76米高(相當於約25層樓)的戶外青銅、合金觀音像: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
• 一座佔地約1,027平方米樓高18米的大雄寶殿: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佛頂有金蓮花華蓋。佛像後的空間有大幅壁畫,取材自敦煌石窟,又擺放了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的《心經》。
• 一座佔地約333平方米的觀音殿
• 三座佔地共約1,350平方米的僧寮,樓高兩層,一樓有5間房,全部均設有獨立洗手間。
• 110個私家車停泊位和13個旅遊巴士停泊位
《梁皇寶懺》乃中國早期及流傳最久之一部懺法,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素有「懺中之王」之稱。梁武帝為超度其死墮蟒身之皇后郗氏,特請寶誌禪師並及衆僧所製之慈悲道場懺法。慈山寺於2017年清明思親之期,於農曆三月初五至三月十一日一連七天,頂禮慈悲梁皇寶懺,清明節入夕設放三大士吉祥瑜伽燄口。仗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安樂。延生壇內現在眷屬增福延壽,消災免難。蓮池壇內各姓先靈,往生淨土,同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