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有機會當創業大賽的評審,給參賽者一些建議;被邀請當評審的人裡面,有很多是事業成功的老闆,或是大企業的高階主管。
在比賽之前,主辦單位會先把每一個參賽者的詳細簡報,寄給我們看,讓我們事先有個準備。
我在收到簡報之後,花了很多時間一份一份研究,我太太看到後問:
「這麼用心看?現場直接給他們意見不就好了?」
我搖搖頭:
「不行,我一定要先做功課,不然現場要是我對參賽者問的問題,是簡報裡已經有寫的話,那會很丟臉;再來,這是對參賽者的尊重。」
再加上比賽是公開的,要我沒做功課在這麼多人面前出醜,我可不幹。
到了比賽當天,和其他評審打了招呼後,我有點傻眼了,因為我發現有些評審根本就沒做功課!
我心想:
「這些人都不擔心比賽的時候,問了什麼蠢問題嗎?」
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些評審在給建議的時候,不是問了簡報裡就已經有寫的問題,就是給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
畢竟每個參賽者的行業都不一樣,沒有做功課了解一下的話,哪有辦法給什麼好建議!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參賽者想要在Youtube上面說書,當網紅帶給觀眾一些知識,結果其中一個評審給的建議是:
「那你可以穿得好笑一點,帶個好笑帽子之類的,來吸引觀眾注意。」
(這評審就是沒做功課的)
聽到這個建議我差點昏倒,實在太膚淺了,又不是每個Youtuber都在搞笑,不同Youtuber的定位不一樣啊!
不過我跟你講一件事,你會非常驚訝,那就是這評審開了一間公司,賺非常、非常多錢,算是有實力的人吧。
(會多加一個“吧”,是因為我跟他不熟,不確定他的成功有沒有運氣因素)
既然是有實戰的人,為什麼會講這種話?
因為他沒有做功課,也沒有去了解參賽者的行業!
之前我就有幾篇文章,提到怎麼分辨對方有沒有實力,判斷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看對方有沒有實戰的成績,如果他真的有賺到錢,再去聽他講。
但是這次的狀況,是評審有實戰成績沒錯,但講出來的話一樣不能聽!
除了沒做功課之外,他是老一輩的人,做傳統產業起家的,對網路的瞭解實在太少了。
像我之前跟著ICON創辦人Scott Watterson學習,我後來創業的時候,就有打電話問他:
「我在網路上賣蛋糕,可以請你給我一些建議嗎?」
他沈默了一會,問了一些問題之後說:
「我對網路不熟,這方面的建議不能給你。」
他的公司是做運動器材的,在美國年營業額幾百億,但是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對著自己不熟悉的網路,亂給一些建議。
如果你有一個事業,身邊一定會有很多人給你建議,這時候你就要好好判斷一下他的建議,到底能不能聽。
首先要分類一下,建議是哪種類型。
第一類建議:和行銷相關
如果對方是給行銷方面的建議,判斷實戰成績是最基本的,他有沒有自己行銷賺到錢過,這是我之前講過很多遍的觀念。
再來要看他給的行銷想法,有考慮到你的特色風格,和客戶類型嗎?
像剛剛創業大賽的例子,那個參賽者看起來就不是一個搞笑的人,而且他要做知識型的影片,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他不應該當小丑搞笑。
可是評審完全不熟Youtube和網紅,他只是憑著印象,就判斷所有成功的網紅都要搞笑作怪!
像我在教網路行銷課,不管學生的產業是什麼,我都會強調一定要了解客戶,然後做好定位,再來想怎麼行銷;而不是什麼都不清楚的狀況下,就辦活動吸引人,結果吸引到的都不是自己的目標客戶。
第二類建議:和產品、服務有關
判斷建議能不能聽的方式,和第一類不一樣,你不需要要求對方有實戰成績,而是要看對方是不是你的目標客戶。
假如你在賣化妝品,結果今天一個從來不化妝的男生,跑過來給你一些產品的建議,你要聽他的嗎?
這個例子太簡單了,你一定在想,笨蛋都知道不該聽他的吧?
那我更進一步,換一個更難的例子,假設你今天在開餐廳,是賣高價位的牛排,結果有人跑來跟你說,牛排不夠好吃,配不上這麼貴的價格,你要聽他的嗎?
類似的例子,你常常看過吧,或是你自己就碰過。
答案不是“要聽”或是“不聽”,是先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在吃高價位的牛排。
有的人從來不吃高級牛排,覺得那都是騙錢的,他當然會覺得你賣太貴;反過來講,對老饕來說,你的牛排價格可能超級划算。
你的高級牛排,是要賣給老饕,還是從來不吃高級牛排的人?
答案是老饕。
那你該聽誰的建議?
答案還是老饕。
我寫到這邊,很多人會覺得很簡單,可是真的碰到同樣情況的時候,又會陷入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該聽誰的。
我看到很多人在創業的時候,會去問別人關於產品的意見,但是他們問的對象,平常根本就沒在用那類產品啊!
只是因為這些被問的人,是朋友、家人、鄰居,很方便就問了。
特別是給產品建議的人,如果口氣非常有自信,那就更容易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太常見了。
網路上也是,你如過要問和產品有關的問題,最好確定一下回答你的人,平常有沒有在用你那類的產品。
你不如到和產品有關的社團發問,會比較容易碰到目標客戶。
因為在相關社團裡面人,都是因為有在用那類產品的,才會加入嘛!
問題要問目標客戶,道理雖然簡單,可是真的有做的人很少,如果你想要把產品做好,一定要記得這個重點。
p.s. 如果你有做甜點,一定也會拿著自己做的甜點問別人意見,要是對方本來就不常吃甜點,對你的甜點不滿意的話,你也不用太在意了
________________
p.s. 這裡有另外一篇關於網路行銷的訣竅,是PDF的形式,在下面這個連結填寫email之後,這份PDF會寄到你信箱。
未來我的行銷知識、創業經驗,也會寄給你。
連結:
https://baco-street.com/markba
另外,出版社邀請我出了一本書《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裡面寫了我創業這幾年的經驗、行銷訣竅,可以幫助你避開不少歪路,訂購連結在這裡:
https://baco-street.com/MAB
我經營的公司是貝克街巧克力蛋糕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oStreet
貝克街官網:
http://www.bacostreet.com.tw
傳統產業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京都迷訪談計畫(12)-就這樣在京都讀書工作13年了。優雅低調的台灣女孩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無法返京所訂下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就這樣一路延宕發表,到這一篇,終於到了最終篇了,其實這系列的訪談文字,大部分在三月就都全部完成了,但是因為發懶,到了五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天慌地亂的,就這樣都已經進入處暑過的九月了,終於要發表最後一篇,上次就曾經提過了,最後兩篇訪談,我會留給目前住在京都的台灣朋友,上次分享的是對日本傳統與藝術非常專研的厭世京都,最後一位,則是一位已經在京都13年,唸完碩博士論文,也在京都生活工作的低調美女haiyo。
認識haiyo也是因為粉絲團的關係,當時看到她讀的是京都的龍谷大學,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馬上就想到了京都雙壁的作家-萬城目學所寫的小說-鴨川荷爾摩,裡面四個進行荷爾摩比賽的京都大學,其中朱雀組,就是龍谷大學,後來,那陣子還到另一位台灣朋友,她說她準備要去立命館大學念博士,有沒有這麼巧呀,剛好都是鴨川荷爾摩的大學與隊伍,哈!
雖然和haiyo只是網路聯繫的朋友,但是感覺她是位很謙虛低調的女孩,她的博士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感覺很專業,在她的文字裡,更能感受到她是個喜歡享受慢步調的人,真的好適合在京都,她有一年的時間,願意騎上40分鐘的腳踏車去上學,真是令人佩服不已。文章裡的許多問題,她也回答的非常詳盡,果然是做研究的高材生,介紹了很多京都的好店家與散步的地方,還有真正與京都人相處的事,透過haiyo在京都生活的眼光與推薦,或許大家可以進入更悠閒更緩慢的京都,她提到她的夢想是在京都買一間有緣側的老屋(誰不想呢,哈哈),非常期待,也祝她夢想成真,還是非常謝謝haiyo願意參加這個計畫,也期待日後能帶家人在京都與她相聚。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嗎?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您好,我叫haiyo,來到京都已經邁入第13年了。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京都留學。在大學時學的是日文,但因為認為語言僅是一種溝通工具,使我想要利用這個工具再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我在日本的碩博班念的是社會學,主要研究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報紙,社會學系在日本不算太冷門的科系,主要分一般社會學以及社會福祉兩種。而我念的新聞學也是包含一般社會學之內,與台灣的社會學系印象有很大的差異。在漫長的留學期間,一開始在日式餐廳打工,後來開始接觸口譯翻譯以及教學等工作。目前為日企正社員從事翻譯工作。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其實我認識京都是透過一位曾來京都交換留學的大學同學,我記得她結束交換留學時,一邊拿著相機的照片,一邊跟我述說關於京都的美好,讓我對於這座古都有很好的印象。同學當初也笑笑地跟我說,以我這樣慢步調的個性,可能不適合東京大阪那種大城市,京都可能最適合我。沒想到因為這句話,我就待了13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時候吧!那時候家人也希望我回台灣,但是剛好同時博班也錄取了!雖然掙扎但還是想繼續學業。在外國生活的確會遇到很多挫折或是困難,比起求學上的困難,我覺得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比較多。
例如,租房子的時候仍是有不少房東不想租給外國人,要不然就是要日本國籍的連帶保證人,對於保證人還有許多職業年收等等的條件。除了保證人還要繳納預付房租,禮金押金以及火災保險等等,在日本搬一次家就需要花上25~30萬日幣。這個是比辛苦的地方。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嗎?
起床洗漱後開始泡咖啡做早餐。是的!日本沒有美而美也沒有永和豆漿那種早餐店,基本上早上都是自己煮。像我這樣慢步調的人,還是無法像一般日本人選擇不吃或是在便利商店抓個麵包飯糰果腹。目前即使已經成為社會人,我還是寧願早起兩小時慢慢地吃早餐享受早晨。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這題蠻難的。如果要說的話就是來京都的第一年,什麼都不太知道,聽留學生的學長姐說京都都是用腳踏車代步的。所以我就騎了一年腳踏車上學,單程就要40分鐘,至今想想真的十分青春。但也因如此,我比很多人知道京都的小路,沒有紅燈就可以一路向北或向南的捷徑。往往這種道路是樸實卻很有味道的。
以前有很長的時間在圖書館,常常都是唸到關門。有一次身心俱疲出了圖書館要騎車回家,停車場滿地的黃色銀杏葉,像是絨毛地毯一樣,非常的美。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流出淚來,可能是身心太累,突然看到這樣的美景,內心突然非常感動。現在想想真的蠻浮誇的。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我覺得是京都人的性格吧!我想大家都有聽過京都人很難相處,講話也不好好說,總是拐彎抹角的。我覺得這蠻真實的,也真真切切感覺到。因為在京都的時間長,同時期的留學生朋友也各自發展,目前我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以在地京都人為主。
這樣說吧!老京都人是無意識覺得優越於其他地區的人。這種與生俱來的優雅以及自信到現在還能感受到的。我與熟識的老京都人朋友曾聊過這個話題,我也蠻直接問說為什麼你們京都人這麼難相處?他笑著說,是啊!他也這麼覺得!他接著說,他從小被奶奶教導絕對不能給人帶來困惑以及麻煩。所以,即使是多年的鄰居,掃門前的地時也是絕對不能越界。這樣的教育之下,對於還不熟悉的友人更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不失禮儀的作法。
這樣的想法是深植老京都人的生活,所以衍生出許多場面話。常見的例子如:京都人覺得你說話太過冗長,會說你這錶真好真漂亮。實際意思是請你注意時間。或是你在京都人家作客,京都人問你要不要吃茶泡飯?其實是想要讓你回家等等。
有人會說京都人陰陽怪氣,話都吞在肚子,不好好說。依我看來,這是他們慣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吧!其實在熟識之後,京都人也是會付出真心來交往的。只是他們真的很慢熱很慢熱,到他們真心認同你的時候,這份友情也會長長久久。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櫻花跟楓葉的季節。比起其他城市,京都的櫻花與楓葉更有一種雅致。即使在京都多年,看過的櫻花楓葉太多太多,但還是在這兩個季節裡,讓我有一種「京都にいて良かった!(身在京都真好!)」的深刻感受。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騎腳踏車吧!京都市真的不大,若真的有時間我會建議可以租借電動腳踏車慢慢自己探險。京都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你會看到什麼風景。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街景,也會讓你感受到京都的美好。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我喜歡兩個區域,一是目前居住的四條烏丸區域。一是四條大宮周圍。烏丸區域大部分的人認為是銀行與辦公大樓的集中地,但其實也是祇園祭舉辦地點。周圍也有很多傳統產業的店鋪,可以享受在都會中感覺傳統的優雅。另一個區域是四條大宮,以前阪急電鐵還沒有烏丸跟河原町站時,四條大宮便是最終站,所以附近聚集了很多很道地的店家。很多都是觀光客比較難知道的在地店家,這個區域算是京都市中心的下町,所以其實對外國人都是蠻和善的。直到今天還是很常到這一帶與朋友聚餐。這裡很京都,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京都,而是很容易親近的京都。
訪談文章一樣非常長,haiyo因為回答的都很詳盡,也介紹很多好店與好地方,所以這裡就不全文貼出了,歡迎想看的朋友,繼續點留言的訪談文章詳讀喔!照片用了大家最想念的京都銀杏地毯,我想很多人都曾經被不經意遇見的銀杏與楓葉地毯打動過吧!
傳統產業 例子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3 Partners的數據表示,做空ARKK基金的比例又創了近期高點,看出大家對於ARK的信心持續下滑。
大家對於各領域偶像崇拜,往往是表現好的時候信心滿滿,表現差的時候信心全失棄如敝屣!
但是就投資領域來說,如果你沒有自己的進出依據,選擇相信某個人的投資策略的話,最好的方式是從一而終
我很喜歡葛林布雷的話:一個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不是一直有用,甚至經常沒用。」堅持到底的使用這套方法,市場終究有一天會站到你這邊。
當然你如果有自己的進出依據,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來做靈活的調整。但是你也會發現在這些決策下的核心思想往往都是一樣的,他可以幫助你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讓每個進出養成紀律。
最近我看了《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到Mohnish Pabrai的例子,Pabrai也是知名的價值投資人,有人問他如何把一百萬變成十億?他的答案之一是:拼命複製
Pabrai複製巴菲特的方法不是新聞,透過能力圈、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好的公司來進行投資組合的篩選他引用蒙格的話:採取一個簡單的想法,認真看待他。他把他當人生的準則,也套用在投資上,並且持續!堅持!創造優異的報酬。
如果你認為你的所有條件允許,且你的思考邏輯傾向於這樣的思考,藉由先模仿,再創造出自己的原則就是專屬於你的投資哲學。而面對到ARK也是一樣,市場上從來沒有新鮮的事,投資是對自己負責,而不要讓別人為你負責。
講那麼多只是想說剛看完ARK的影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重點和心得
每個月看Cathie Wood的總結,也順便對應自己近期的觀察和操作,有沒有需要調整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1. 5500億基礎建設法案
包括建設道路、鐵路及電動車充電站、與撤換水管管線等計畫支出。但其中也包括了對於加密貨幣的徵稅討論,ARK認為對於金融創新會是負面的影響。
2. Taper是好事,先減少購債
表示經濟處於強健的復甦到路上,財政和貨幣政策提供支持。
3 . 失業率降低至5.4%
在這次的非農就業數據中顯示勞動市場相當強勁,消除ARK在上個月提出的疑慮,household數據增加100萬。
平均工時月增0.4%,較去年同期成長4.2%,不過這個數字低於CPI的增速5.4%,也就是工資的上升速度低於物價,購買力下滑。物價的飆漲主要是供應鏈短缺的問題,影響到價格上升速度相當快
4. 需求問題大過供給
但是目前的數據看來,需求上升的速度趨緩反而是主要觀察重點,房屋和汽車都是。美國auto sales七月達1475萬台(預期是1540萬台),這個數字在四月的時候達到高峰,下滑約20%。
Magna(MGA)的電話會議中,分析師問到公司是否驚訝通用汽車(GM)修改他們的盈利預期,因為GM在上周的財報會議中雖然提到了對於電動車的投資與供應鏈問題,仍提高了他們的全年獲利預期,不過股價當日下跌8%,表示市場是不買帳的。
二手車的價格過去八個禮拜下跌,汽車貸款的金額也下降,告訴我們汽車需求趨緩的跡象更大於供應鏈短缺。新屋銷售、成屋銷售的數字也是自高峰回落,木材價格與原物料價格自高峰回落,價格是供需決定的,也可以作為產業的領先指標,自五月高點下跌65-70%,油價在上個禮拜也歷經近期最大週跌幅。
5. 消費轉往服務
存貨下降,消費上升表現強勁,但可以思考存貨在極低水平之後呢?
Clorox(CLX)上週公佈財報,大幅低於預期,居家股高點下跌。Zoom(ZM)、Teladoc(TDOC)等成長股,在過去幾週股價表現分歧。每次有強勁的數據,市場就會覺得不利於成長股,但ARK不認為成長是不好的,而是生產力提升是有利於整體經濟。
例如電動車的成本持續下降帶動普及,傳統車廠無法追上Tesla,尤其是電池技術的發展,另外公司的資本配置用途也無法全力支援傳統產業的創新。
6. 牛市仍在持續當中
資金將從其他市場(中國)流入,因為政府的制裁事件,自去年11月起的馬雲到現在的滴滴,線上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可能會抑制中國經濟,也會壓抑投資者的信心。
債券市場看到更多通縮,目前公債殖利率仍處於相當低的水準,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創新的推動,但不會創造通膨,也不需要升息抑制。
影片連結放留言
傳統產業 例子 在 你的工作會消失?數位轉型浪潮來臨傳統產業陷困境 - YouTube 的必吃

消失行業#數位# 傳產 #電台#職場#AI○訂閱【TVBS選新聞】您在乎的事TVBS幫您選 https://pse.is/3c4lrn○訂閱【TVBSNEWS】最新資訊馬上 ... ... <看更多>
傳統產業 例子 在 傳統產業的定義是什麼啊? - 工作板 - Dcard 的必吃
我一直有這個疑問,我的認知裡傳統產業大概是製造業那類的,農林漁牧等等。但是前幾天面試一家公司,算是貿易公司,做國外行銷貿易,也有寫到他們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