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貴動畫到大玩桌遊~ 酷!!
☆☆☆☆☆☆ 台灣桌遊登上國際舞台 ☆☆☆☆☆☆
△
《大玩桌遊》社長 史萊姆楊~專訪
▽
=======================
★
記:『能跟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學習經歷嗎?』
楊:『我以前學習背景主要是美術,研究所接觸多媒體科技,我第一家接觸的業界公司是春水堂科技,之後則在『猴戲』、『洛可可』分別服務過一段時間,鑑於一些原因,方才轉戰桌遊業,創立『大玩桌遊』公司,另外在這段期間,一直在大學擔任講師的工作。』
★
記:『當時是怎麼跟春水堂科技公司合作的呢?』
楊:『那時是大三有個機緣過去工讀。』
★
記:『阿貴的flash影片,您主要是設計或是連同腳本一起進行呢?』
楊:『我負責設計人物,大概的性格及草圖,至於腳本劇情等部分則沒有太多的參與,當時因為白天需要顧及課業,後來跟公司談好,一周兩次到公司幫忙人物設計等工作,主要是以晚間為主。』
★
記:『楊大的桌遊在國外非常暢銷,除日本、波蘭外還有那些國家呢?能分享當時選擇這些國家外展的心路歷程嗎?』
楊:『我們目前的產品,在東歐如愛沙尼亞等國,以及德國的桌遊展場都看得到,雖然未必比得上國際知名的桌遊,但產品能見度的確逐年成長。會選擇這些國家輸出的原因,除了台灣本地的內需市場不足以外,也存在一種推廣桌遊文化的理想,過去台灣的既定思維在文化上是習於被動輸入,早年用的日本貨、歐美貨也都予人高級品的印象,久而久之消費者心態上便產生了『外國貨』等同『高級』的聯結。事實上從國外輸入的產品大多經過篩選,以我們在日本的生活經驗來看,當地其實也一樣存在劣質產品,只是不會拿劣質品輸出罷了,為了翻轉國產品給人的形象、拓展國產遊戲的世界觀及能見度,也可以說是市場考量以外的原因。』
★
記:『楊嫂閃閃近日出版的《桌遊人》雜誌內容很用心,在如此忙碌的狀態下,怎麼會想到要作這件事呢?』
楊:『在投入製作的過程,我們就已經很清楚,這會是個不可能賺什麼錢的活動,只是鑑於台灣的確需要一本能更深入介紹這樣文化的刊物,相信這件事很重要,所以就是一股傻勁的去做。』
★
記:『想藉由《桌遊人》改變那些觀念呢?』
楊:『在台灣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玩樂這事本身常被大人們當成是奢侈品,也往往是被家長禁止的事項,但我們想改變大家『對玩樂的偏見』,一般的學習活動多是被動的接受指令,在遊戲中玩家卻是會為了求勝而主動去求知,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更具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藉由主動思考及多元的選擇,讓玩家能在心中建構更多樣的尺,透過遊戲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在現實的世界中,選擇往往比努力來得更重要,懂得如何取捨進退,正是遊戲潛在的教育意義。』
★
記:『楊大是何時開始接觸桌遊?玩了那些遊戲?是否為之感動?』
楊:『第一次接觸桌遊大約是31歲,當時接了現任同事的原公司的插畫案,就被同事邀請來一起玩,那是一塊競標房地產的桌遊,發現玩家的真實互動感覺很好,之後接觸到《Bang!!》跟《風聲》,更為桌遊的遊戲性、娛樂性所吸引,慢慢也嘗試像《卡卡頌》等德國遊戲,發現它比一般的遊戲型式更迂迴且曲線,思考也更接近多軌思維,這時才知道桌遊原來能夠同時兼具極高的深度與魅力。』
★
記:『楊大當時的工作是大學講師,也從事過動畫業,主要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開始桌遊設計?』
楊:『主要是對數位內容產業的環境感到灰心,這類產業主要有PC-game、網遊、手遊等。早期許多動畫業的人才因為台灣內需市場跟勞動環境欠佳,便導往PC-game公司,然而到了後期的網遊、手遊,因為對動畫跟精美的設計需求已沒有那麼高,用既定模式的遊戲介面就有快錢可賺,所以好的人才容易被速成培訓的新人所取代,而手遊跟網遊的獲利也不甚穩定,多數遊戲是取決少部份台戰的喜好,多數平民玩家仍是不會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這樣的M型化現象,使遊戲廠商在本該重視的遊戲品質及遊戲經驗外,更容易費神在如何讓玩家不斷掏錢。
而桌遊由於是實體,傳遞速度較網遊、手遊來得慢,相對的,產品的生命週期也長,不會有因為新遊戲出來而迅速被淘汰的情形,而為了實體遊戲付錢,能讓生產供給回歸最單純的買賣,市場的競爭也會更重視產品本質。台灣過去的消費習慣很重視CP值,總是喜歡便宜免費的產品,所以商人也重視薄利多銷,容易忽略『知識與專業應該是有價的』,於是很容易賺完一票後就不太能持續下去;日本人在產品製造上,跟眼前利潤相較大多較重視『名聲與口碑』,所以不會拘於眼前小利,也教育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綜上所述,桌遊產業至少較有機會出現『良性循環』,而不會淪於曇花一現或無意義的紅海競爭。』
★
記:『可以聊聊近年的桌遊發展嗎?如年齡層、人口、消費型態、跨界結合等變化』
楊:『人口當然是逐年增加,近年來年齡層很明顯是更擴散的,原因一部分是由於教育單位與社工的協助,使中小學生及高齡玩家的比例顯著增加。而那些本是消費主力的30-40歲一代,則大致是維持持平。消費型態上的改變,如許多桌遊店原本的主要獲利來源是玩家在店面消費的時數,這兩三年桌遊產品的銷售量及利潤則有顯著上升。於產品型態上,跨文化的小品遊戲頗受好評,例如插畫家溫蒂妮跟柯P合作的《翻桌吧!溫蒂妮小姐》,也是一種跨域結合。』
★
記:『《美麗島風雲》系列也是類似的情況嗎?』
楊:『對,大致上台灣對政治的投入感高,會覺得有收藏價值。』
★
記:『對於新加入的桌遊設計者,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楊:『首先設計的遊戲必須符合受眾的需求,不應該只是因一時跟風興起去作,而目前圈內投入遊戲設計的人不少,但有能力發行出版的公司卻很有限,就像船長比船多,加上台灣內需市場小,有資源者即使有能力發行自家產品,往往也傾向以代理的方式來獲得穩健的利益,加上僅以桌遊設計能達到自給自足的設計者在世上寥寥無幾,所以個人是覺得從事桌遊相關的產業非常好,但若想僅以設計桌遊維生,恐怕不太實際。』
★
記:『就國家或社會大眾來看,楊大覺得有哪些幫忙這類文化的方向?』
楊:『台灣近年的投票文化已經日趨成熟,我想『為產品專業付費』的文化,跟投票文化有些類似,在選舉時,我們可能會因為有人出錢跟我們買票,而因一時的利益放棄自己的選擇,於是賄選的文化越來越盛,造成許多不適任者把權,並產生全民低薪等社會問題,眼前雖然得到利益,卻很可能讓環境變得污煙瘴氣。
在桌遊的展覽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現象,例如有收取門票的場合通常更有買氣,然而為了增加能見度,許多展覽仍舊是免費入場,這樣人事成本、場地及清潔費用,大多是轉嫁給小公司吸收,長期下來並不利於發展。
簡言之,受眾願意為內容及服務付費是需要教育的,讓相關產業公司能夠賺錢,也才能作出更有價值的貢獻。某些人看來不過是幾張紙、幾塊積木的東西,卻是投入許多人事成本及時間才能夠誕生,如果得不到實質價值的回應,產業及文化也勢將衰敗。』
★
記:『產品設計前,是先決定受眾嗎?是的話,通常是以什麼條件為優先?』
楊:『通常是由結論往回推,看誰願意玩(買),分析這樣的市場,受眾能負擔的價格,想辦法打中需求,這部分我也是從作中學,並多請教在銷售方面更專業的各路前輩,也因為這些前輩的分享,讓我能把視野抽高、把格局慢慢作大。』
★
記:『政府在這類領域曾有過哪些補助或幫忙呢?』
楊:『早期有拿過教育部的『創業-u start』,這類經費需要先經過比賽審核才有補助,不過經費下來後,即使很節約,仍然很快就用完了。』
★
記:『跟完全未接觸過桌遊的受眾族群,桌遊業者會如何介紹桌遊產品呢?』
楊:『已經有接觸過桌遊的族群,只要先讓他們願意坐下來,實際帶他們玩玩看即可,但對於不曾接觸過桌遊的族群,可能多少要改變『遊戲有害無用』的觀念。有些同業可能會說:『這樣孩子就不會沉溺於3C上』、『研究顯示對智力發展有益』等等,會需要作這種說明,其實是台灣民眾對遊戲的誤解仍舊相當大。』
★
記:『想請楊大跟我們介紹近期設計的作品』
楊:『最近我們推出的作品是《金魚撈撈》,設計架構是由《大鍋炒》的設計者授權,並將主題及美術部分再翻新,使其符合台日等地撈金魚的生活經驗,同時需要體感跟策略的一款小品遊戲,入門門檻不高,很適合親子同樂。』
★
記:『除了自家公司的傑作外,你覺得在不同面向上,你特別喜歡帶那些桌遊產品?』
楊:『我收集很多版本的《卡卡頌》,最近則迷上《五大部落》,也常常跟朋友玩《鐵道任務》,近年來我比較傾向不那麼玩家取向的遊戲,有適當的運氣成份,玩起來反而會更有趣。』
記:『謝謝楊大今天幫我們做的詳盡介紹,也祝大玩桌遊及《桌遊人》都能銷售長紅~♪』
=======================
♫
幫『文化台灣』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ref=tn_tnmn
♫
幫《桌遊人》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BoardGamerTaiwan/?fref=ts
♫
來看《大玩桌遊》產品:
https://www.facebook.com/bigfunboardgame/?fref=ts
♫
《金魚撈撈》宣傳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bigfunboardgame/videos/960826237311771/
♫
『文化台灣』訪傳統弓箭: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posts/203813166618082
♫
駱以軍的『台灣本土小說』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posts/219846225014776
♫
春水堂阿貴日本網站:
http://www.aniplex.co.jp/unco/unco.html
#文化
#桌遊
#桌上遊戲
#春水堂
#阿貴
#大玩桌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榆芩牙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隱適美、透明陶瓷矯正器大評比 隱形牙套分析|林榆芩醫師 矯正時為了美觀, 許多人會考慮#隱適美 或 #透明陶瓷矯正器, 來降低滿口鋼牙的印象。 不過隱適美及透明陶瓷矯正器, 兩種最隱形的矯正器, 實際上有什麼不同?又該如何選擇呢? 列出一下幾點討論: 1.美觀性 2.矯正機制 3.優缺點的比...
傳統弓 價格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隱適美、透明陶瓷矯正器大評比 隱形牙套分析|林榆芩醫師
矯正時為了美觀,
許多人會考慮#隱適美 或 #透明陶瓷矯正器,
來降低滿口鋼牙的印象。
不過隱適美及透明陶瓷矯正器,
兩種最隱形的矯正器,
實際上有什麼不同?又該如何選擇呢?
列出一下幾點討論:
1.美觀性
2.矯正機制
3.優缺點的比較
4.價位差別
5.是否影響矯正時間
💡影片重點
0:32 美觀性
2:42 矯正機制
4:49 清潔方便性
5:27 成敗關鍵
6:43 矯正速度
9:40 醫師建議
✏️相關文章
暴牙矯正讓您有好看下巴輪廓
https://follow-heart.com/tra_chi
二次矯正費用和效果值不值得
https://follow-heart.com/tra_pri
我需矯正牙齒?牙套美女怎來的
https://follow-heart.com/tra_beu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tra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tra_ig
#戴蒙矯正器 #牙齒矯正 #牙套
傳統弓 價格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們與DAIWA(台灣大和)的第一個聯名企劃案,主要在推廣一些DAIWA在台灣上市的一些新產品。這次測試了2樣新產品-分別是...
BALLISTIC ĹT3000D CXH JAPAN 這顆日本專為台灣釣友設計的捲線器及
JIGCASTER light 96ml這把竿,這組小組的裝備較適合淡水作釣,唯淡水魚種就 黑鱸 卷仔 比較大型而已..巧的是在7月接這樣種case海邊又沒什麼魚...經討論後就來挑戰海釣池(金禾海釣池)的大型魚 龍虎斑
龍虎斑(珍珠龍膽):
龍虎斑是「龍膽石斑」和「老虎斑」成功交配出來的,是台灣養殖魚業的驕傲,雖然價格比一般傳統石斑高,但其魚皮富含膠質口感極加,肉質特別鮮甜,營養價值高,相當受饕客們喜愛。
這麼好吃...當然要來挑戰一下了
團隊:69J團
我們的臉書(FB)社團:
台灣69J釣魚俱樂部(Taiwan 69J Fishing Club)
簡介:我們是一群熱愛釣魚(岸拋&船釣)的同好,並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一群人所組成的一個團體,舉凡-岸拋鐵板,船釣,浮游磯釣,沉底釣,桶石斑,龍蝦,花枝,軟絲..以及路亞假餌釣-包括:硬餌(ハードルアー),軟餌(軟蟲)(ソフトルアー),米諾(ミノー),波扒/POPPING(ポッパー), 鉛筆/PEN(ペンシルベイト),顫泳/VIB(バイブレーション),亮片/SPOON(スプーン),鐵板/JIGGING(メタルジグ),木蝦(エギ),微鐵,水球&弓角....都是我們喜愛的釣遊方式,當然欣賞大自然的水族世界都是我們熱衷的活動,還有...
趕海(赶海)的找找海鮮,挖挖貝類,抓抓螃蟹式的自給自足...一直是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表現,我們將它融入我們的釣魚活動。
人生.....夫復何求啊!
音樂:
NCS: Music Without Limitations
NCS Spotify: http://spoti.fi/NCS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ncs.io/sarv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