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雙語教育不給力,教育團體、地方民代提建言!
昨(9)高閔琳議員與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立委、#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一同召開記者會,公佈前市長韓國瑜、教育局長吳榕峰號稱「四箭齊發、五力全開」的雙語教育政策實施調查結果;指出韓市府的雙語政策只是點狀放煙火作秀、成效不彰,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討並提出相關教育建言。
#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教學部主任何耿旭表示,針對雙語教育發出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一、雙語教育四箭實施率不到四成,比例偏低緩不濟急,對於整體雙語教育品質提升有限。二、雙語教育四箭分向度調查,第一、二箭回信樣本數過少,可能是施行比例過低或實施學校對政策無感;三、總向度調查,同意比例未過半,顯示現今實施學校的雙語教育品質與教育局宣稱成效有極大落差,具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四、高雄市全面實施二班三組雙語差異化教學,正向支持比率76.4%,在六個問題中比例最高。
#教育團體三建言
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李賢能表示,希望透過今天的記者會讓教育局了解基層教師心聲,並提出以下建議:一、應檢討並停止推行原雙語教育政策。二、經費、人力編制要補足,而不是單由學校代課人事費用支應。三、雙語教育應加強「聽與說」的能力,不一定聘請外師才能達到效果,而是善用國內優秀的英語教學人才,與開發好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全面性有「敢聽敢說」的學習機會。
#高閔琳支持雙語教育 #重視城鄉併進
#既有雙語政策應全面調整改善
依據問卷調查報告結果,高閔琳議員指出,儘管非常支持推動雙語教育,但檢視韓市府過去一年在政策執行卻是問題重重;例如:文山高中實施超過十年的雙語教育與雙聯學程竟被韓市府收割為政績;宣稱重視雙語教育,但實際上師資嚴重不足且國小外語教師並沒有開缺,英文教師須同時肩負教學與行政職務等諸多問題。
高閔琳議員要求教育局,一、應針對本市各級學校及家長會實施推動「雙語教育」的全面性調查,盤整目前雙語教包括師資人力不足、教學方法、經費缺額等問題並提出改善計畫。二、雙語教育的推動應城鄉並進,讓偏鄉及非都會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第三,中央政府自2018年開始推動的2030雙語教育計畫,有請地方立委及本市教育局積極爭取相關經費,讓高雄的孩子具備良好外語能力、更有競爭力。
#陳菊市府功不可沒
#環境加速政策落實
許智傑委員表示,文山高中落實雙語教育已久,韓市府若要將此雙語教育收割為政績,更應感謝過去陳菊市府所作的努力,不可抹煞前人的功勞。許立委認為「環境」、「考試」、「經費」是雙語教育的重要指標,應該要讓孩子更容易學習、表現成果,透過社會與學校環境的改變來達成,並強調雙語教學的師資編制、設備、投入經費等都應以全高雄市為思考目標,希望高雄市教育局參考今日記者會意見,以達雙語教育全面落實的目標。
全國教育國內產業總工會理事長劉亞平表示,雙語教育不應淪為嘴砲式教育,政策、經費、人力皆淪為政治口水;認為會講英語不一定會教學,外師不見得比台灣師資好,並強調不應只找幾個學校作為點狀試辦,應全面落實、紮根。
#四箭齊發雞毛令箭
#五力全開很不給力
記者會最後,高閔琳議員、許智傑立法委員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與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共同批評韓國瑜前市府的雙語教育是「四箭齊發、雞毛令箭;五力全開、很不給力」;期待教育局能立即檢討調整政策措施,讓高雄市的雙語教育能更務實,高雄市的孩子才有未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問題]想要到偏鄉當老師但是沒有教程可修... 的評價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PASSION-Teaching & Learning - 教育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台師大首創偏鄉教育學程學生展開實習2019-08-02 IPCF-TITV ... 的評價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偏鄉教育學分學程詢問- 屏東大學板 的評價
- 關於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問]] 想要到偏鄉當老師但是沒有教程可修... ? - 看板 ... 的評價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597
各位年輕女孩、年輕男孩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各位這個人生的重大時刻,跟大家做分享。我想跟大家分享五件事:
第一件事我想談的是,請重拾你們少年的超能力!
在去年約莫這個時候,我被很要好的朋友蘇明進、楊宜真老師凹。他們夫妻倆希望我能寫一首歌給台灣的孩子。從來沒寫過歌的我,經過一段真的是嘔心瀝血的過程,寫出了一首歌叫「少年的超能力」。少年的超能力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好奇跟夢想。為什麼寫好奇與夢想?因為我人生最痛的事,就是我曾長期失去了好奇跟夢想的能力。
我從小到大,成績都顧的很好。在小的時候我超愛問問題,但約莫在我高中的時候,我開始發現自己失去了好奇心。我不管看到什麼新的東西、沒學過的東西,我第一個反應總是厭煩。我心裡想的是:「我好不容易把這幾科成績都顧好了,現在還要學這個?很煩欸!」我對這世界不只失去了好奇心,我在整個高中、大學、碩士班,都失去了追求成績以外事務的動力(呃...除了追我太太除外),「夢想」對我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坦白說,那樣的日子過得很痛苦。因為每天看到時間流逝,而自己卻完全沒有好奇心去學新的東西(應付考試並不是真的學習),也沒有夢想的動力去做什麼事情。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停留在原地,沒有進步。浪費生命的罪惡感讓我焦慮、讓我想哭,但我不知道怎麼辦。
我的生命,似乎就陷在那了。
直到我出國留學,發現我好多美國同學看到有興趣的事物就一頭栽進去,不像我在乎 GPA 那樣汲汲營營。但他們每天都過的很快樂、很有熱情,整個人都有光!於是我也試著放開,開始花一點時間去探索、去學從來沒碰過的事情。我才發現,學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被逼著學習,是多麽快樂的事!慢慢地,因為我找到了我有熱情的東西,我也比較敢去「夢想」我想做的事情!
好奇與夢想是年輕人最珍貴的能力,同時也是各位面對未來要生存下來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
雖然今天對各位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但我必須跟各位說,各位未來所要面對的世界,其實是非常辛苦的。牛津大學在 2013 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針對 702 種職業去分析,發現有 47% 的工作未來會消失。未來會有哪些新的一大堆工作跑出來?這些新工作需要什麼技能?需要什麼知識?沒有人知道。
各位,你們現在辛苦學的四年的知識跟技能,都是對過去和現在有用的知識。面對未來,如果你沒有好奇心去學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在五年後、十年後,你可能就跟不上這個世界了。
面對未來,對新的事物好奇,學得快、掌握得快的人,才能跟上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才能站在浪頭上。
沒有好奇心跟夢想的人,一輩子都只能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成為老闆的工具人。每天擔心景氣的好壞會不會讓自己失去工作。這樣的人生實在太悲哀了。你真的想這樣過一輩子嗎?
在你即將畢業離開大學的這一天,在未來沒有考試、沒有學分規定之下,我祝福你能重拾你少年時期的超能力:好奇心與夢想!
第二件事我想談的是,我希望你們能有「我能改變這個世界!」的信心
身為台灣的年輕人,我們看到許多台灣的問題。我們都很愛台灣,但也常常感到無力;因為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台灣這許多的問題,不是我們年輕人可以解決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在彰化的南郭國小的小學生,他們發現了社區中有許多東南亞移工、新住民。他們發現了移工們在週末想找外地的同鄉朋友相聚,都要靠火車。但他們看不懂售票機的中文說明,很辛苦。這幾個孩子決定幫移工解決這問題。他們想辦法做出東南亞語言的售票機使用說明,成功地幫助火車站的東南亞朋友們讓他們買到票。孩子們還寫信給台鐵的局長,而且不止一次,鍥而不捨希望能說服台鐵做這件事。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台鐵終於開始在火車站的售票機,附上了東南亞語的售票機使用說明。這些孩子看了好興奮!因為他們真的為這世界作出了改變!
我的好友許芯瑋所創辦的台灣DFC協會,過去這麼多年來,就是在努力推動這樣的概念:希望台灣的孩子從小就有「Yes! I can!」、「我能改變這世界!」的信心!
另一個故事是,成大剛畢業的大學生嚴天浩、陳儷文,他們先是想提升偏鄉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到後來想要改變現在的理化教育,希望讓孩子能知道科學史、科學的發展脈絡。於是他們憑著一股想改變台灣科學教育的熱血,創辦了LIS,開始拍攝一系列的科學影片。曾經他們苦到帳戶只剩一千塊,還有好多夥伴薪水沒發,天浩在路上哭出來。但他們撐過來了,如今全台灣有好多孩子、好多老師在用他們的影片跟教案教理化!
除了DFC、LIS,還有你們中正的學長趙浩宏所創辦的職人雜誌,為了幫助更多孩子了解生涯的選擇而努力。許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都在為了解決台灣的問題而努力。如果南郭國小的小學生都可以有信心為這世界做改變,各位比他們能力更強、更有知識,你們一定也能為自己身邊的世界造成好的改變。請你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Yes! I can!!」、「我能改變這世界!」
第三件事我想要談的是,請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
我們許多人,從小就習慣把自己的人生讓爸媽幫我們做最好的決定。爸媽自然是愛我們的,為我們做出他們覺得最好的決定。但他們覺得最好的決定,不見得真的是最好的。
台灣許多爸媽,對於成功的定義,總是希望孩子能安穩、發大財。但問題是在這個變化這麼快的世界,誰能知道現在發大財的路,以後就一定能發大財嗎?這樣的成功,真的是你要的嗎?
舉個例子,十多年前,許多爸媽都會叫自己孩子去修教育學程,跟孩子說當老師是鐵飯碗最安穩。這些爸媽都沒有想到少子化的趨勢,導致正式教師的工作變少。以至於現在全台灣有好幾萬名的流浪教師,每年只有不到 10% 的人能考得上。曾經有老師跟我說,她考了十三年才考上!想想看那是多麽的煎熬?沒考上的流浪教師只能當代理代課老師,非常辛苦。中小學代課老師鐘點費很多年來都是一堂課 $260 。就算一週教二十堂課,一個月薪水也不過兩萬六,好辛苦!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的看到未來二十年後的趨勢。在大學畢業後決定人生的道路時,請你負責任地自己做決定。請不要再迴避責任,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爸媽替你決定!因為不管做了什麼決定、未來人生好或不好,都是你自己要承擔。把人生交給爸媽幫你決定,不是孝順,而是一種不負責任!
除非你的爸媽很用功,對這世界的變化趨勢比你更了解;如果你發現每次天下、商周、遠見報導的文章對他們來說都是過時的消息了,那他們的話是確實很值得你參考。但如果你每天回家都看到爸媽在看金家好媳婦、從來也沒看過他們用功關心世界趨勢,你不該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爸媽幫你決定。
請你負起責任,自己決定你自己想追求的成功是什麼。如果你容我給你一些建議,我會建議你的成功定義中,不管多或少,都要跟利他有關。因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很苦的時候。如果你的成功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好處,在很苦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放棄;因為在受苦的時候你會認為:「我就不要那些好處就好了嘛,何必那麼苦。」
然而,如果你的成功定義是跟利他、助人有關。在受苦的時候,你會想到自己所幫助的人是多麼需要你,你便會生出更大的力量堅持下去。就好像前面說的DFC、LIS、職人一樣。
所以請你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而你的成功,我會建議你有利他的成分。
第四件我想要談的是,我希望你不要再相信「自己努力就會成功」這件事
我們的教育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從小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以致於孩子長大後,總以為成功是一件操之在己的事。這真是錯的離譜。加上台灣社會所認定的學生的成功,大多是指考上名校。考上名校這種事情,確實是靠自己努力準備就能有成。這樣的人生經驗讓不少學生在出社會前,以為成功只要靠自己努力就行。
這幾年創業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別人願意給我們機會,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努力不過只是得到人家賞識、讓人家願意考慮給我們機會的入門票。如果沒有人願意給機會,成功的可能性大幅減少。不珍惜別人給的機會的人,以後很難再得到機會、很難成功。
但是已經成功的人,總跟人說他一路走來多努力;成功者少有人會願意跟我們說自己是得惠於多少貴人給他的機會,所以才能成功的。以致於大家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事實是:
不努力,我們永遠不可能成功;
但努力,只是讓貴人看到我們的門票;
要成功,努力外還要人家願意給機會;
努力+謙卑+珍惜,才是成功的真正關鍵。
請別再相信:「自己努力就能成功!」這種錯誤的觀念。請你一定要記得,沒人給你機會,你是很難成功的;而人家給你機會,不是理所當然的。別人願意給我們機會是多麽難得的事情,請你一定要謙卑地珍惜別人給我們的機會!
成功這件事,從來就不是操之在己的~
最後一件事,我想談的是,請不要放棄我們的家。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我曾經很喜歡美國的生活跟環境。但我知道,它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家。曾經有段時間,我每兩週就要跑去一個七八十公里遠的地方吃飯,就因為那邊有個台灣人餐廳有賣鹹酥雞。那鹹酥雞如果二師兄吃到,可能馬上吐出來,被他家巷口屌打。但對於思鄉的我,那簡直是美味。前陣子二師兄寫過,對嘉義人最殘酷的懲罰,就是讓他吃乾掉的雞肉飯。但我跟各位報告,那碗乾掉的雞肉飯,在國外會有許多台灣人搶著吃。
在美國,即使我很努力融入美國人,背著各球隊勝負的數字、練習喝啤酒、看許多電視節目找話題,但在白人、黑人、拉丁人的圈子裡,人家就是不會把我們當作自己人。我很努力很努力,才會有一兩個美國人把我當朋友。跟他們一起看球賽聽他們罵人我一點 fu 也沒有,但現在聽館長那句我就整個 fu 都來了。我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不只是人家不把我當自己人,其實連我自己也做不到把他們當自己人。
而每次跟台灣人一起,大家總是在談台灣的事。我很清楚的知道,那裡不會是我的家,因為在那邊即使可以生活的很富足,我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我的阿嬤、我的爸爸媽媽、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都不在那,在台灣。
在美國那幾年,我看著我爸媽年紀大了,每年為了看孫子都要飛十幾個小時轉兩班飛機才到。我看了實在很不忍心。台大生科系林盈仲教授曾說過,原本打定主意留在美國的他,後來決定回台灣的關鍵,是因為每年去美國看他一次的媽媽說,「在我死之前,只能再看你二十次嗎?」
那正是我的感覺!那也是為什麼我一畢業就決定回台灣。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如果我們不把它搞好,我就沒有家了!不管它有什麼問題、有什麼不夠好的地方、有什麼不喜歡的人,都請你千萬不要放棄它。如果你也變成那些只會在國外天天罵台灣爛、沒前途,不願意帶資源給台灣,卻常常回來用台灣好處的那種人,我會很難過。
請你千萬不要變成這樣的人,請你從身邊找到你可以努力的目標,繼續努力讓台灣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一起加油!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如果不把它搞好,以後就沒希望了!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我在「少年的超能力」所寫的歌詞:
好奇,使我們對世界充滿熱情
夢想,給我們天天努力的能量
許多大人被咒語封印
眼睛失去光芒
每日聽人指令
變成渾渾噩噩的 Zombie
一輩子就這樣過去
啊!別把我變成一樣的 Zombie
我對這世界充滿好奇!
啊!別把我變成分數的奴隸
我還有許多夢想追尋!
記住發光的自己
保有少年的超能力
只要好奇跟夢想不被封印
你就是全世界最獨特的自己
祝福2019畢業的所有大學生,都能重拾好奇心與夢想,相信自己能改變這世界,負起責任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並努力、謙卑地珍惜別人給你的機會。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主展館 Main Exhibition——新式教育】展。區。介。紹(3)
除了抽象的知識可以有更多元的汲取方式,
開發不同面向的認知與了解,
當然也是新式教育的核心之一。
就像是身體、動手實做等等,
都可以是學習的內容方法。
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令人驚艷的創意吧!
────────────────────
▌B17・六書堂數位學習・LIOSHUTAN
WUWOW 大英文天團
# 平台 # 教材 # 語言 # 線上英文學習
挖翻泥土,種下教育的希望種子,夢想,從台灣這塊土地開始。我們相信更有效率的學習會讓台灣變得更好。藉由使用者的學習表現,建立巨大的數據模型,並以獨家開發的行動學習系統,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教學服務。
▌B18・亮語・Shining Life
亮語
# 培育 # 閱讀 # 文化 # 自學共學
以教育為己任的社會企業,亦為獨立教育團體。 視「好老師」為教育核心,透過「生活讀寫、營隊體驗、書刊發行、設計展覽、產學合作」等方式打造學習舞台,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態度與能力,至今已陪伴數千位孩子成長。
▌B19・漁光素養學習基地・Learning in Yuguang
核心素養養成基地-漁光經驗分享
# 偏鄉 # 平台 # 108課綱 # 漁光志工假期
我們應用多元智能的觀點,透過體驗實作,發展每個孩子的優勢能力,長久以來,我們以勞動為課程主軸,用課本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高品質的產出,讓孩子體驗自立更生的甘苦,歡迎您帶著孩子,加入小校素養教學的行列!
▌B20・CodingBar・CodingBar
Coding Bar
# 平台 # 教材 # 程式 # 程式新風格
我們致力於程式教育的普及化,希望透過程式教育,培養新世代獨立思考、創意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有趣、方便、個人化的方式,顛覆只有工程師要學程式的觀念,打造一個新的程式學習體驗。
▌B21・Skyrock Projects・Skyrock Projects
Skyrock Projects
# 科學 # 程式 # 設計 # spclub
Skyrock是孩子們學習編碼,製作和想像技術可能性的地方。 Skyrock在天母、大直以及大安的三個台北分校為4至16歲的學生提供科學,技術和工程課程。所有課程皆由經驗豐富的科技與科學專業教師以中英文授課。
▌B22・道能實驗教育・Dao Neng Academy
DNA2 親子平方 共同成長協會
# 培育 # 科技 # 108課綱 # 整合教育
「台灣最高學府」——看我們怎麼在商場頂樓開學校。
道能實教以「體智能」為核心,強調身體的重要性,以整合教育的方式陪伴孩子去探索世界,架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協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有能力去完成。
▌B23・台北史代納・Taipei Steiner
台北史代納 Taipei Steiner -城市裡的華德福學校
# 藝術 # 教材 # 培育 # 台北史代納
臺北市史代納實驗教育機構致力為臺灣教育寫下不同風景,經過10年努力,我們逐步實現一年級至十二年級之辦學目標。誠心盼望史代納精神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光發熱,也讓更多孩子享受華德福教育的滋養。
────────────────────
【 雜學校 亞洲最大教育創新博覽會 】
展覽時間 | 2019/11/28 (四) ── 2019/12/01 (日)
展覽地點 | 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售票網址 | https://www.accupass.com/go/2019zashare
活動網站 | 2019.zashare.org
#展區介紹第三彈 #新式教育in主展館 #東2ABCD
#潮越你的想像
#人生變裝秀 #LifeDragShow
#ZASHARE #DareToBe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有不少交集,但不能畫上等號。所有學校都有不同狀況的「弱勢學生」,補足他們的欠缺,使其獲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平等」或更多「發展潛能」的機會,才是補救教學的核心精神與基本態度。
「教育弱勢」與「經濟弱勢」、「文化不利」密切相關,但卻非「能力弱勢」或「態度不利」。所以可以從根本上「補救」,如芬蘭的作法,及早把每一個接受國民教育者的「學習落差」降到最低。補救教學即是「以人為的力量,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作者簡介:王淑俐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任
●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政治大學等兼任教授
●國家文官學院、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職訓局、各大醫院等講座
曾任
●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授及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世新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2004年,辭去專職成為「自由的教育工作者」
●2018年,創「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以扶助教育弱勢為終身志業
授課範圍
情緒管理、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情愛溝通、心理學、領導與溝通、補救教學、生涯輔導、綜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親職教育、性別教育、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課程設計、溝通與激勵、教育心理學
著作
我可以教得更精彩、開始自豪,當老師、教師說話技巧、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踐、情緒與壓力管理、職場溝通的10堂講座、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職涯發展做準備、與時間賽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好父母的12堂課等50本以上
作者簡介:詹永名
學歷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任
●台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輔導主任
●因偏鄉孩子一鍋壞掉的泡麵,致力於改善偏鄉教育環境至今20年
曾獲
●2014年被教育部評選為補教教學成功案例,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激起台灣一股熱血教師風潮
●第三屆菁師獎、第三屆星雲教育獎、台東縣特殊優良教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MEycnT4XYg/hqdefault.jpg)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口頭質詢─
▶東部地區有許多學校規模小,又因少子化及人口外流衍生許多相關問題,一方面有裁併校的相關爭議、另一方面教師們因為人力不足,所以除了一般教學責任以及額外的行政工作,還須肩負其他像是父母不在孩童身邊的家庭教育問題。本席認為評鑑工作應朝化整為零方向進行,減緩偏鄉老師教學以外的行政責任。此外,過去夜光天使計畫本意良好,但因裁併校使學校離家距離遙遠,這些小孩下課後參加學校課後輔導,如果沒有專車、校車接送回家,也許就降低參加課後輔導的意願,也因此本席認為,學校和社區或者是 NGO 以及家庭,彼此之間要產生互補的關係。偏鄉的家庭結構特殊,而過去整個教育部的資源還是著重於正規教育,也就是學校附設的相關計畫。如果在整體資源有限的情形之下能夠做一些調整,讓學校老師所背負的責任有所調整,另一方面鼓勵一些有立案或者是有意願來從事社區型、部落型,或者是在偏鄉地區從事輔助型的、陪同小孩成長的工作的 NGO 或宗教團體。
▶偏鄉私立幼兒園幾乎不可能存在,除非它有宗教團體的支持,因為這沒有什麼利益可言,所以很多相關責任也在小學附設幼兒園的系統裡面。幼兒園相關交通工具的法規相當嚴謹,包括針對陪同人員的訓練,然而基於資源很有限,而載送兒童和使用的交通工具,相關規範又有所不同,所以須使用不同的車子、不同的規格、不同的人做接送工作。而且也因為裁併校之後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交通工具又是更迫切需要的,如果幼兒園不去載的話,諸多家庭可能就會放棄讓孩童到幼兒園就學的機會,甚至有可能衍生孩童午餐或與照顧問題。應思考相關法規適度鬆綁的可行性,或是做整體的規劃,譬如補助其他的公共交通設施來積極解決。畢竟偏鄉孩童就學的權利對於他整個人生經歷會有很大的影響。
部長:在偏鄉教育會加以一些輔助措施,方便接受學前教育。
▶12年國教架構裡包含免試入學及高中照戶籍地就地就學方式,惟有些地方學校與學校距離相當遠而且品質差距也相當大,以花蓮為例,花蓮中學、花女到玉里高中之間,也就是所謂要繼續升學而非職業的這些學校,距離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學校承接的資源落差也差異相當大,讓想升學的孩子選擇變得有限,這些學校本身條件的均值化也很關鍵,玉里高中曾提出要與東華大學來作併校,成為東大附中的提案都無任何進展,希望能針對這些問題更積極的看待來解決。
部長:玉里跟東華大學程序會提供書面資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ydTOpWtT8U/hqdefault.jpg)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PASSION-Teaching & Learning - 教育網站 的必吃
PASSION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一直秉持著為偏鄉培育優質教師的初衷,誠如翠君老師所言:「種子一把撒出去,你永遠不會知道哪一棵會長出樹,像種菜一樣不知道哪一棵會長 ... ... <看更多>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台師大首創偏鄉教育學程學生展開實習2019-08-02 IPCF-TITV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師大學生將英文句型和音樂結合,讓 偏鄉 一群小六升七年級的學生們,更能吸收課程內容。有感於 偏鄉教師 流動率高、課外輔導資源不易取得,希望協助提升 ... ... <看更多>
偏鄉教師教育學程 在 [問題]想要到偏鄉當老師但是沒有教程可修... 的必吃
大家好~目前我是電機系大三的學生
第一次來這個版上 懇請各位老師有耐心地看完
不好意思 版面可能比較亂請見諒 (因為有很多話想說)
自己的夢想是畢業以後到偏鄉教書
但我讀的是普通大學 學校沒有師培中心 也沒有教育學程
目前得知師培法經修法後改為:「先通過檢定再實習」
但對象好像也還是限於「師培生」
自己也考慮過很多種可能性 像是是否要轉學?或考上有教育學程的研究所?
自己真的認真思考了非常久的時間
也問過身邊很多人的經驗和意見
像是幾個爸媽是教師的同學、或就讀師範體系大學的朋友
大部分聽到的回答 都是說 現在的趨勢都是要有教師證 修完教育學程
但是 自己真的很不想要再重考 我想先以電機系畢業再說
算是多別人一項專業吧 (而且也已經重考過一年)
考研究所的話 有同學說 要當老師的話研究所都是要讀「純科系」較多
像是數學系、物理系…之類的
如果這個資訊正確的話 以我來說真的很困難
除了自己不是這些純科系外
也因認為自己對「研究」這個領域真的沒有興趣! (像是現在電機系的專題我就已經快受
不了了)
之前也有去聽過TFT(Teach For Taiwan)的說明會,對他們的計畫非常有興趣
那時聽說 偏鄉學校的老師有些在參與完兩年的計畫後 會繼續留在原學校任職 而他們也
並沒有教師證
不知道這個資訊是否正確?
如果是的話,比例是不是也很低呢?
我很確定自己的志向是到偏鄉小學任教 而且不想放棄這個夢想
大學兩年多的時間
雖然校內沒有教育學程 沒有史懷哲計畫
但我積極參加各種營隊到偏鄉服務
也參加數位學伴計畫線上教學、編寫ppt講義
去過其他育幼院陪伴孩子們
也固定會去某基金會帶課後輔導
也曾經是課輔團活動的負責人
做了這麼多事情 是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
雖然知道現在的老師供過於求
我還是想要試試看
我想要到偏鄉當老師
我想在畢業後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到偏鄉或部落
只是這個教師證的問題真的讓我有非常非常大的疑問
因此 如果板上有剛好了解偏鄉小學近況的老師
是否能給予我一點相關的資訊呢?
另外 也懇請其他老師指點或建議
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或管道可以讓我更接近這個夢想呢?
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教~謝謝~
-------------------------------------------------
12/9 17:14
剛剛發現好像文章已被版主結案
不好意思 如有違反板規 還請版主提醒 下次會多注意...
真的很謝謝各位老師的回覆
沒有想到才經過半天的時間 就得到了那麼多寶貴的建議 真的很感謝
請問:中教的意思是 教國中生嗎?
我比較想要教偏鄉國小的學生
而自己對「偏鄉」的定義
大致上就是教育部公布之「教育優先區」的幾所學校
一個年級不超過一班的學校
之前也有問過TFT教師的錄取率 同樣在10%以內
身邊的同學90%都在準備考研 但是自己真的對電機沒有興趣
所以不打算要考電機所了 這對我來說真的很痛苦
而有幾位老師建議考其他系所 像是數理教育研究所、科學研究所...等等
但是自己真的不知道這些系所是研究什麼@@
我會再做好功課 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再決定!
只是目前比較憂心的
是之後自己大四的生活該如何安排
如前面提到的 我們系上的學生大四幾乎每個都在準備電機所的考試了
而我當然也想好好利用自己大四寶貴的時間充實自己
準備將來可能要考的教師檢定或三招 (也算是做好萬一TFT沒上的準備)
不知道各位老師是否可以分享或提供「對於自己大學期間該如何準備」的建議呢?
以及其他相關科系的研究所主要是在研究什麼呢?
真的很謝謝每個人的回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5.119.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81218986.A.B6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