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之路] #古代國家的起源:大和,為何叫「#大和」? / 李長潔
.
如果你有在奈良搭乘過JR,一定會看到一條路線名作「#大和路線」,一直覺得這條線的名稱與路徑很有意思,像是用某種鐵道的方式,來訴說了日本國家的形成過程。的確,如果你搭乘「大和路線」,便會經過一些對於大和民族建國而言,蠻重要的地區,像是奈良、郡山、生駒等。所以,寫在這次奈良「#大和之路」旅行的前面,我們可以先理解一下,為何日本要叫大和?而大和的概念又是怎麼開始的?在《#萬葉集》裡寫到:
.
去來子等 早日本邊 大伴乃 御津乃濱松 待戀奴良武
.
這段文字是日本遣唐使在中國皇家的宴席上吟詠的歌,史上第一次,「日本」一國號被中國大唐所承認,「日本」正式在國際關係中成立。這些漢字的訓讀中,「日本」讀做「#やまと」(#yamato),也就是「大和」。
.
▓ #大和是一個區域統治體的名稱
.
大和(yamato),指稱奈良一帶的統治政體,やま(yama)是山,と(to)是所。《萬葉集》依照《#日本書紀》中的論述形構,試圖讓日本成為一個具有正式統治力量的國家稱呼,而捨棄《#古事記》裡指稱的大和。所以,在這個時候,「日本」一漢字便被讀為「やまと」(yamato)。
.
▓ #倭是中國人對古代族民的稱呼
.
不過在更早以前,於《山海經》、《論衡》、《漢書》便有「倭」、「倭人」的用語,大家在歷史課本裡面一定也有看過「#漢委奴國王」的印章,不過這時候尚不確定所謂的「#委奴國」,已經是一個政治體,或僅是一個部落之稱。
.
不過,比較可以確定的是,「倭」的一族群,在中國漢代時已經出現。倭,應該是日本民族整體發展的起源。倭可能是「委」的原形,有學者認為是「遙遠曲折」之地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倭」是指某群性質上從順的人;甚至,「倭」是背部弓曲低矮、善於海事的身體特徵(張莉,2013)。不過吉田孝(1997)認為,倭的負面意涵應是遣唐使的外交辭令,一直到奈良時代前期,日本政體都稱自己為「やまと」,寫成「大倭國」,天皇不可能用一個不雅的字眼來代表自己吧。
.
▓ #邪馬臺=やまと?
.
因此,語言學者認為,「やまと」(yamato)的讀音,可以關聯到「#邪馬臺國」,「邪馬」即「yama」(山),是「#依山島爲居」(出自《後漢書》)的意思,主要就是指出由卑彌呼在北九州所統一的倭人國家(張莉,2013)。魏明帝依照前人稱呼慣習,賜「倭」字於卑彌呼,因此當時的「邪馬臺」語音,就成為「倭」的漢字讀音。「やまと」(yamato)的發音起源於此。
.
▓ #日本一詞的出現
.
日本一詞的出現,有政治論述形構與實踐的重要意涵。Benedict Anderson(2006)在「#想像的共同體」裡提出一套國家意識建立的手腕,即透過論述形構達成認同化。《古事記》中,倭變成和,大倭寫做大和,大和就是近畿奈良的區域稱呼,飛鳥時代、奈良時代的政治體大都奠基於此,「大和」也就成為日本國家形成初期的名字,也被認為是一種日本的鄉原。
.
在天武與持統天皇時期,在太陽神話體系的建構下,人們對「日」的意識不斷增加。《日本書紀》更進一步地使用「日本」一國家稱呼,意指「#日出之處」的國家(中國則是「日落之處」)。這樣的變化,一方面企圖擺脫中國的命名話語權,另方面也達到日本國內政治的統合。
-
-
-
#參考文獻:
.
1. 張莉. (2013). 「倭」「倭人」 について. 立命館白川靜記念東洋文字文化研究所紀要, (7), 33-52.
2. 吉田孝. (1997). 日本の誕生 (Vol. 510). 岩波書店.
3. Anderson, B. (2006).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Verso books.
Search
倭是中國人對古代族民的稱呼 在 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 的必吃
株式會社光榮出品的歷史模擬遊戲《三國志系列》,是版主從國中到大學休閒娛樂 ... 「倭」或者「倭國」是日本列島上的民族在古代的稱呼,最早的紀錄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