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無藥可救的問題兒童,在發生偏差行為前都是有徵兆的】#精選書摘
一位13歲的男孩,他會偷竊、逃家、逃學,做出所有侵犯他人利益的事情。但你看見他行為裡的怯懦了嗎?一旦受到懲罰或是預見會有壞成績,他就放棄努力;然而他會持續渴望滿足個人利益的需求。
而他的沮喪與錯誤的機械化有關,但當大家都認為他已經無可救藥時,我們應該揭露男孩的錯誤,向他表明如果他想追求生命中的成就,必須付出才能得到。
#個體心理學講座 #阿德勒 #校園 #問題兒童 #行為偏差 #教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
「個體心理學講座」的推薦目錄: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自學個體心理學推薦入門書籍系列
.
花花自學個體心理學即將邁入第三年,這一年是我幾乎沒更新書籍的一年,身份上的轉換與承擔的責任變得更多,我一天當中能夠用來閱讀以及寫作的時間變得非常有限,因為作息與生活習慣大轉變的關係,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並且在最近終於找到一個現階段看起來還算平衡的點。
.
我僅僅花了三天的零碎時間就把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給看完,但各位讀者不用擔心這樣是否會完全沒有吸收,首先我得先碎嘴一下,岸見一郎老師的著作內容重複性真的非常高,87%相似不是開玩笑,有認真去讀他在台灣有被翻譯出來的書籍一定會發現,裡面舉的例子、故事、引言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是大同小異。
.
但這並非是在否定岸見老師的著作,舉一個阿德勒的例子來說,曾經有人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講座中提問:「老師,您講的這些內容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嗎?」,兒阿德勒的回答是:「這些不就是常識嗎?」
.
岸見老師的著作雖然重複性很高,但就如同在觀賞電影或是閱讀一本小說一樣,我們總要全部看完後再重新去回顧,才能夠發現第一次沒注意到的地方,電影或小說的內容並無改變,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體悟。
.
而這也是我非常推薦想要入門個體心理學的讀者朋友們,絕對可以收藏岸見老師每一本著作的原因,每一次閱讀都能夠有新的領受,特別是我們活著的每一天其實都在改變,同樣的內容,不同情境下的解讀其實每一次都是收穫滿滿的。
.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吧!首先跟大家介紹章節分成那些部分。
.
#第一章_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
.
跟之前閱讀過但可能還沒寫出介紹的幾本一樣,岸見老師會在第一章先介紹個體心理學的創辦人阿德勒・阿爾弗雷德的生平,阿德勒的童年與家人的相處、長大後為什麼決定成為一名醫師、又是如何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自己成立全新的心理學會等等。
.
講到心理學,大家都會很快去想到佛洛伊德或是榮格,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當代阿德勒的聲名很可能更甚於佛洛伊德,只是個體心理學(或稱阿德勒心理學)太過理想化,且在實踐上有相當程度上的困難,因此直到百年後的今天,阿德勒理想中的世界仍舊沒有實現。
.
就連阿德勒本人以及跟隨他的後人,當然也包括我在內,都是相當悲觀地認為,阿德勒理想的世界是不可能會實現的。但即便我們認為直到我們生命的盡頭也看不到改變,我們仍舊會持續傳達阿德勒的理念給更多的人,這是阿德勒心理學所教導我們的思想: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唯有先改變自己,才有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進而變得更好。
.
#第二章_勇氣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基
.
許多人會感到疑惑,幸福這麼抽象的詞彙不應該出現在心理學當中,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它既看不到也觸碰不到,幸福也無法量化同時也沒有所謂標準,幸福不該是心理學該探討的,這是哲學的議題了。
.
然而,幸福跟心理學有相關且非常重要。每一個有身心狀況的人,只要問他們這樣的問題就好:「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都不見得有辦法肯定地回答自覺很幸福更何況是飽受身心疾病困擾的人,因此幸福絕對是心理學必須要去了解的課題。
.
阿德勒認為,人會感覺不幸福、人的煩惱都是跟人際關係有關。在這個章節當中幾乎全部都是以親子教養的角度下去撰寫,但即便正在閱讀本文的您膝下沒有子女也不需擔心本書對您不會有幫助,在閱讀這個章節的同時,讀者們可以去回顧自己的成長環境,您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學校的師長以及其他長輩是給您什麼樣的環境。
.
阿德勒將這些環境稱之為『素材』,而每個人的人生型態都與這些素材有關,當然並非在不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會壞掉,阿德勒認為人生是自己選擇的,素材也是,我們眼前有大量的素材,但我們只會選擇跟自己人生型態相符合的。
.
例如我的第一段認真談的感情就是我的前夫,但他卻在我懷孕期間出軌了,出軌程度確切到哪我不清楚,但這樣的打擊讓我在離婚之後的感情中有了陰影。我經常害怕伴侶出軌,因此在過去我的感情態度是屬於非常緊迫盯人的,而不幸地,還真的又被我發現了伴侶與其他異性的曖昧對話內容,這讓我更加肯定男人都是不能夠信任的。
.
『不可以太相信男朋友』這是我面對感情時所選擇的人生型態,而造成這樣的人生型態的則是我所選擇的素材『前夫出軌』、『男朋友跟別人曖昧』,除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之外,我也會特別注意到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類似情形,例如哪個在眾人面前是完美情人的男性私下經常瞞著女友約炮之類的。
.
但明明,鶼鰈情深的例子也大有人在,因為我選擇的人生型態不允許我使用這些素材,因此即便我明白不是每個男人都會跟我的前夫一樣,當我踏入一段新的感情時,我又會自然而然地將伴侶當成是前夫,並且打從心底無法信任他。
.
當我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型態後,我所使用的素材也會跟著改變,而這一個章節除了教導我們如何給孩子盡可能多一點正面的素材之外,也讓我們明白人生型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變得幸福。
.
補充說明一下,給予孩子盡可能多一點的正面素材不一定他將來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正面的人,但是負面素材太多的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就是會有比較高的機會成為較為負面的人;同理如果大部分的選擇都是正面的,那麼變成負面的機會相對就會減少許多,這也是阿德勒非常重視親子教養的主要原因。
.
#第三章_擁有更理想的人際關係
.
在前面一個章節會講到如何幫孩子或是為自己建立勇氣,首先需要的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生中難免遇到挫折,挫折不見得都是些很大的狀況,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例如才剛走進辦公室就被同事取笑襯衫的花色很俗氣,一整天的上班心情都會大受影響。在第二章中會告訴我們如何做好『課題分離』,而這必須先要能夠『認同自己』,也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
而進入第三章開始則是要學習與他人建立橫向關係,因為在上一個章節當中,認同自己很可能會變成過度自負,認為他人能力都不如自己,凡事皆以自我為中心、不是認為他人比自己弱就是將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視為敵人或是競爭對手。
.
幸福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放下競爭的念頭,而這邊所指的競爭不單純只是像學生之間比較誰成績比較好,或是公司裡面那一個員工業績最高。競爭也可能只是覺得自己的身材比某個人差、自己獲得的關注比某個人少,甚至於只是在家中認為手足的能力不如自己等等都是在『縱向關係』才會產生的競爭意識。
.
阿德勒說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在對等的橫向關係,不論對方的年紀、經歷、能力等條件如何,在生命的這一層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也是許多哲學家會說的『每個人出生與死去的時候都是一樣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當人與人之間能夠建立在沒有競爭的橫向關係時,才能夠發自內心的將他人視為夥伴,並且相信他人能夠幫助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
接納自己、信任他人這樣還不夠,第三章的最後一節會提到獲得幸褔的最後一個關鍵,就是懂得貢獻他人。但這並非要人都要有犧牲奉獻那樣的情操,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夠幫助到他人,若要用簡單一句話來說明的話,我會說獲得幸福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第四章_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
.
看完前面三章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不明白個體心理學,甚至認為阿德勒的理論都是在講幹話,光是『人人為我』這句話就很難成立了;眼睛睜開看見的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各種的爾虞我詐,公司裡面搞小團體,回到家還要被長輩拿來跟其他同輩做比較,也難怪阿德勒心理學過一百年了還是沒被發揚光大。
.
在第四章當中最主要就是將前面三章做更詳細的解釋與說明,由於岸見一郎老師本身是哲學家主修希臘哲學,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會有大量以蘇格拉底為基礎來探討個體心理學。當中蘇格拉底之死就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在他的著作當中,幾乎每一本都會寫到為什麼蘇格拉底不願意選擇逃亡而是接受死刑。
.
#第五章_人生就是對自己負責
.
跟前一章一樣,第五章也是在整合前面所講述的理論,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選擇自己要的人生。許多人會用各種看似合理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自己沒辦法改變,那是因為害怕對於改變生活型態後的不確定性,一但決定改變後就得賭一把會變好或更糟;可以確定的是維持現況雖不如意但還撐得下去且不會變得更糟,相較於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維持現況感覺風險比較低一點,但其實到頭來只是自己沒那麼想改變罷了。
.
這一章當中有些地方看了會覺得有點刺眼、有點針對性,會感覺作者或者提出個體心理學的阿德勒冷血又不食人間煙火,可以選擇的話我當然也想讓自己獲得幸福啊、可以勇敢的話誰會想要遇到事情就逃避?不安慰我就算了,還盡講些落井下石的酸言酸語,跟網路上的鍵盤酸民有什麼兩樣?
.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看《被討厭的勇氣》時的感受, 一般的勵志書籍、心靈雞湯會那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它雖然沒有幫你解決問題,但它讓你感覺舒服,當你不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壓力灌頂的時候,讀點心靈雞湯會感覺自己充滿了正面能量、會感覺人生充滿希望。
.
但是,你還是不會去解決問題,等到你發現問題沒解決、又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時候,再回去看心靈雞湯,又會是同樣的循環,可是最終,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在我第一次看完被討厭的勇氣感覺崩潰後的一段時間,抖M的我決定再重新閱讀一次,而在重新閱讀、思考並且強迫自己去實踐個體心理學後才逐漸明白,個體心理學就是個直接告訴你解決問題方式的心理學,但他不會幫你解決,你只能自己解決,但最難的就是決定自己解決的這一步了。
.
我就是這樣,靠著虐待自己似的強迫實踐個體心理學,於是我就不再需要服用原本被醫生說得吃一輩子的躁鬱症藥物了。
.
以上分享,由於我兩點要幫學生上課的關係本篇先放粉絲頁,錯字可能有點多來不及修改,晚點整理好再放到部落格,謝謝大家!
.
提醒各位,纖益菌本週日截止,下週一就要開汲氣爆氣團購,沒空再處理纖益菌,所以務必務必務必於本週完成填單轉帳回報這些程序,逾期花花真的沒有時間能夠等候,萬分抱歉(跪下擠乳溝
.
這邊看介紹: https://lihi1.com/kyPop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豆爸讀好書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講座
什麼是與母親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呢?其實就是關心母親,將她視為真正的同伴。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講座》
「老師很抱歉,我的小孩不讓我上課,我得請假了⋯⋯」
從2010年我開始成立線上讀書會和社群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類似的訊息。
當下的我可以同理媽媽所遭遇的狀況,因此除了鼓勵之外,也不適合多說什麼。
但我想透過阿德勒的這段文字,邀請夥伴一起反思目前的親子關係。
我們所期待、也是持續努力經營的親子關係,是平等、互相尊重、彼此關心而不過度擔心的。
親子雙方都願意多做一點(或有時候是少做一點)來滿意彼此的「需求和需要」。
當孩子需要媽媽爸爸陪玩時,爸媽可以視自身的心力時間,給予孩子最大值的用心陪伴。
而當媽媽爸爸的身心需要休息時,孩子也願意體諒,給予爸媽時間空間。
這看似「萬得福Wonderful」的境界,其實是可以達到的。
只是它的難度,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的翹翹板,要讓體重不同的雙方維持平衡一樣。
多數時間的親子關係,不是爸媽高、孩子低,就是爸媽低、孩子高。
孩子認為爸媽不支持他,爸媽覺得孩子不體諒他。
然後雙方的「社會關係」就會持續下降,陷入負向循環。
我還記得十年前,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教養模式時,每天最常和綠豆粉圓說的就是:「我想要改變,讓我們有更好的關係,因此需要你們和我一起努力!」
回頭看當年,我提出的就是「同伴」的邀約,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今天。
試著和孩子進行 #非暴力溝通 ,透過「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步驟,讓孩子理解爸媽也有需求要被滿足。
尤其是可以讓親子關係邁向共好的學習成長需求,孩子會願意體諒和支持的呢!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呢,因為我們推出了【人際斷捨離】這門課的季節限定優惠,所以很多朋友就趁這個機會加入了學習。
然而對我們的老學員而言哦,也因為近期的「一天聽一點」都在談相關的主題,所以很多人都跟我說,再給他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凡是學過的東西,溫習蠻重要的!
讓他們回去再次溫習【人際斷捨離】的時候,他們都告訴我,其實讓他們想到的,不只是關係上面的議題,更是一種全面的、人生的自我價值的重新定位。
怎麼說呢?我們的老學員常告訴我,其實有時候,那些人就是長在我們的生命裡,而且呢,一時半刻你也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切割。
但至少在心理上,我們可以拉出一段距離;我們可以讓自己相信自己的價值,並不是建立在他人,或他人的反應,更不是建立在他人的嘴巴裡。
我每次聽到這樣的分享回饋,我都覺得很感動,因為這正是我們推出【人際斷捨離】這門課,一個很重要的目的。
它並不是要你跟任何人切八段,因為呢,有很多關係,你是沒有辦法真正的切八段;反過來說真正的你要去做到切八段,它一定是比較健康的嗎?
反而我們應該要的態度,就像是面對陽光一樣,如果陽光真的太大,至少我們要做到防曬,至少我們要做到戴上太陽眼鏡;而不是一直討論怎麼樣把太陽消滅。
你想想看,當太陽被消滅了,那請問對地球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其實有很多關係都像是這樣的存在,它會有讓你辛苦的部分,可是它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怎麼樣去調整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找到自己的價值跟定位,這就是關鍵中的關鍵了!
然而談到價值跟定位啊,其實它還蠻呼應,我最近在一個網站,叫做「換日線」這個網站上面,看到的一篇專欄文章,我個人非常有感哦!
這個專欄文章的標題,叫做「你是筆電還是筆電包?」,副標題是「不依附他人,當自己人生的主角」。
其實呢,回顧我自己使用電腦的經驗,除了我人生當中第1台286的桌機之外,那如果比較年輕的朋友,你大概不知道286指的是什麼,那自己去查吧!我也不想要多解釋,因為解釋多傷心,好像我很老一樣。
除了那一台286的電腦之外,我從那之後所有的每一台電腦,都是筆記型電腦,那你只要有跟我同樣的經驗就會知道,其實筆記型電腦,它的設計就是為了我們攜帶方便,可是它畢竟是3C產品。
所以呢,它在移動的過程當中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伴隨著筆電這樣的產品,它應運而生的周邊商品,就是筆電包。
那這一篇文章呢,就用這樣的隱喻來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到底是那台筆電還是筆電包?
只要你有用筆電,你可能都會買一個保護它的筆電包,筆電包有些是功能導向,有些是視覺系導向的哦,可是呢,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筆電變得越來越輕薄。
像我自己使用的MAC的電腦,一台13寸的螢幕,這樣的電腦非常的輕,所以呢,它可以很容易的被塞進一般的。
不管是後背包啊、公事包啊,甚至於大一點的女性的那種手提包裡面,都可以放進去;而這些背包、公事包、手提包裡面都有很多的夾層,在夾層裡面都有軟墊可以保護筆電。
所以因為這樣子筆電包這個產品,就慢慢的被時代淘汰了,然而筆電包這個產品為什麼會被淘汰,是因為它的價值,其實是依附在別的產品上面,是依附在筆記型電腦上面。
所以你想想看筆電包的生產設計,它的大小厚度,其實都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它只能跟著瞬息萬變的筆電市場走,一直到市場不再需要它,這讓你想到什麼,其實現在手機殼不也是這樣嗎?
可是呢,當你面對特別是面對自己,不管是職場價值,還是生命價值的時候,你究竟是筆電,還是筆電包呢?
在這篇文章裡面就點出,所謂當一個筆電包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核心價值依附在另外一個個體上面,並且完全仰賴這個個體,然而當這個依附的個體改變,或者消失了,那麼它的價值也會從此消失!
比如說吧,在工作裡面,如果你只學用自己公司的某個特定的系統,那麼是不是到哪一天這個系統換了,或者是你換了一家公司,這個技能就完全沒有任何的價值。
可是如果你只會某個公司的某個專案的某個程序,那麼哪一天,這個專案改變了客戶消失了,你的專長也就會消失了!
這裡特別危險的就是,我們把自己的價值,依附在某個特定的範圍,某個特定的人,或者是某個特定的任務。
這樣子就會讓我們,沒有辦法去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模式;甚至於是面對很多事物的應變準則,一直到哪一天整個環境變了,你的價值就會跟著被消滅。
所以你可以想想看,假設在你的生命裡面,你的所有的喜怒哀樂,你看待自己的價值是依賴他人。
比如說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會把自己生命的價值,或隱或顯的建立在,他要證明給他的父母親看,或者她希望成為父母親心中的好孩子!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其實你就很容易變成那個筆電包,這並不是父母親的錯;尤其是當你已經邁入了成年的階段,這裡面的關鍵在於第一個,父母親的期待,是你認為父母親對你有期待,還是你有真正跟他們核對過他們的期待?
而第二個,如果你真的核對過他們的期待,那麼你有沒有去區辨他們的期待,是建立在他們的時空背景,還是適合你此時此刻的時空背景?
而第三個,如果他們的期待,並不符合你現在的時代,或者是你的主客觀因素的要求,那麼你能不能在心裡去畫出一個界限、一個最起碼的界限,叫做什麼叫做「孝順」的定義?
孝順,並不是讓你活成一個不符合時宜的人,而且也不快樂的人;孝順是找到適合自己快樂的方法,並且交給時間,讓父母親感覺到你很認真的,而且很圓滿的,在自己的生命軌道裡面前進。
所以呢,在這裡哦你就發現了,我們要斷捨離的並不是斷捨離親子關係呀!而是要把心中那個把自己的價值,依附在他人的認定,或他人的標準,儘管那個他人是你的父母親。
你要把這個信念斷捨離掉,因為你如果沒有把它斷捨離掉,就算你百分之百的按照父母親的期待,去過你的日子,請問你會快樂嗎?
然而回到一個更原本的源頭,如果你一直不快樂下去,你的人生會活成什麼樣子?而你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很糟糕,這時候對父母親的意義跟角度而言,這算孝順嗎?
孝順是要把自己搞慘,還是要把自己搞好呢?那更不要說很多人,在感情裡面的受傷跟挫折了!
你想想看,多少人談了感情之後就沒有自己,也就是說他因為進入一段感情,把自己所有的價值的認定,都依附在另外一個人,或者是另外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上面。
再衍生來看,在教養的議題裡面,為什麼有很多的父母親,很認真的把自己全部的身心、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可是孩子跟他的關係,和孩子的表現,始終是讓他很傷心又挫折的?
你知道嗎?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他們不夠用心,在於他們太用心,他們用心到他們的生命裡只剩下孩子,而沒有他自己!
所以我們常說小孩的成長是透過模仿而來的,他們見證了自己的父母親,活出一個沒有自己的生命,那麼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只會衍生出兩種結果,一種結果就是它全然的模仿父母親。
再不然另外一個結果就是,他對父母親這樣的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叛逆,然而不管是這兩個極端的哪一個極端,我相信親子關係遲早會出問題的。
所以呢,我們回身來看,你在面對自己人生當中,不管是關係還是生涯的哪一個層面哪一個議題,其實真正需要斷捨離的,並不是誰或者是哪個環境,哪個工作,而是你要先從斷捨離自己心中的「信念」!
什麼樣的信念呢?就是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他者;甚至於是別人說的話,你的價值並不是這樣子被建立的,想一想,你要當筆電,還是要當筆電包呢?
或許你要讓自己變成是一個獨立自主,像筆電般的存在,那麼第一步,你可以開始學會跟那些傷害自己的信念,進行斷捨離的工作。
而我們推出的【人際斷捨離】這一門線上課程,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希望你能夠趁著季節限定的優惠,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打開小鈴鐺,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我們的【人際斷捨離】季節限定的優惠,即將在3月13號的晚上12點就結束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請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期盼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當中,你會不會也有一種挫折感,就是為什麼自己最親近的人,總是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如果對方是陌生人也就算了,偏偏在一起生活了那麼久,而對方卻完全掌握不到,你的每一句話背後的意思。
如果你有這樣「挫折感」的話,那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個很重要的研究。
這個研究呢,是芝加哥大學的薩維斯基教授。他想知道我們在傳遞訊息的時候,面對於熟悉的對象,和陌生的對象,這兩者之間的傳遞效果,是不是真的會有差異?
因此呢,他設計了一個實驗的情境。薩維斯基教授請了24對,結婚超過十年以上的夫妻,參加實驗。他把每兩對夫妻形成一組,一起進行測試。
因此呢,在同一隊裡面會有熟悉的伴侶,也會有陌生人。然後呢,這一組四個人,他們必須要試著分辨,其中一個人所說出的「模糊敘述」,背後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這些「模糊敘述」,都是從我們日常對話當中擷取出來的。比如說,其中有一個人就說:「你在忙些什麼啊?」這是我們平常都會說的話嘛!
那另外三個人,就要由四個選項當中,去選出這個敘述者,他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這四個選項,分別是:第一個「遲到了,在抱怨。」第二個「對某人的生活感覺到有興趣。」第三個「對於即將要到來的約會內容,感覺到好奇。」最後一個「懷疑某個人可能不忠於自己。」
除了要從這四個選項當中,選出一個來推測這一句,叫做「你在忙些什麼?」他的背後的意思是什麼之外。
還要那一個說出「你在忙些什麼?」這句話的人,去評估其他的人,是不是能猜中自己心思的信心。信心越高就代表,對方能夠越理解他的意思。
結果發現了喔,對於那種「模糊敘述」的理解程度,在伴侶之間,和在陌生人之間,其實是一樣的。
意思就是說喔,彼此之間不管親密與否,其實並不會影響溝通的時候,的訊息接收程度,而產生更好的結果。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敘述者,就是說出「你在忙什麼?」這句話的人,他所填寫的信心程度當中;他們都傾向於自己的伴侶,能夠更瞭解自己的表達。然而,實驗結果卻不是如此。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敘述者「高估」了伴侶的理解能力。而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裡面叫做「親密溝通偏誤」。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都會先假設,跟自己親近的人,應該要懂自己的意思。但是不好意思哦,在這個實驗裡面,你講同樣模糊的話,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跟你最親近的人,聽不懂就是聽不懂。
然而,在你真實生活當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挫折感?也就是在這個實驗當中,呈現的一樣。因為你都預期、你都期待對方要聽得懂,可是對方…再說一次,他聽不懂就是聽不懂。
所以,你仔細想想,真的能夠改變這個狀況的,是你再花更大的力氣,去責怪你的伴侶,為什麼耳背、為什麼心思這麼不細膩?還是你需要回頭問自己,我如何把我的話,說得更清楚一些呢?
我在「人際溝通」的教學裡面,我常常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然而,我都帶給我的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做不管你面對的是誰?多陌生或多親近,其實你必須都要有一個體認,那就是「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
不管眼前的人是誰?是你的伴侶、是你的父母、是你的孩子。不管你覺得你跟他們有多麼的靠近;當你說的模模糊糊,你又要求對方,能夠精準的掌握到你的意思。
然後,還因為對方掌握不到,而感覺到生氣。這時候你在為難誰呢?你不妨可以想一想喔。所以,期盼你能夠收下這句話,叫做「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關於今天的內容,談到「說清楚」的部分,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們在5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能夠有效的,去辨識出對方的情緒,和對方的狀態;並且給予適當回應。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在面對到很多的溝通情境當中,發現跟他人的連線,或者是說清楚的部分,都有一點障礙的話。
那麼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我很期待,能夠在5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11.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自己,平常每一天的情緒,是怎樣起伏變化的?或者是如果以每週為單位,你從禮拜一、禮拜二,一直到禮拜六、禮拜天;你的情緒,如果要畫出一個曲線,它大概會長成什麼樣子?
那為什麼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最近讀到一個研究,真是太有趣了!在這邊給你分享哦。有兩位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學家,分別是麥肯.梅西,跟史考特.高德。
他們花了兩年的時間,收集了84個國家,大概有240萬名Twitter的用戶,他們所張貼的Twitter的貼文,總共大概有五億則以上。他們希望從這些資料當中,去衡量人們的情緒,尤其是那些「正向的感受」。
比如說像熱情啊、信心啊這些部分;和「負向的感受」,憤怒啊、消沉啊、愧疚啊。那這些「正向」跟「負向」的感受,是怎麼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你聽到這邊,你一定會很好奇,開什麼玩笑!五億則貼文,他要怎樣去一個一個分析?
所以呢,他們自然不是用這種人力、手工的方法,他們是把這些貼文,丟進一個電腦分析程式裡面,而這個程式的英文縮寫叫做LIWC.。中文的翻譯叫做「語文探索與字詞計算」這樣的程式。
這樣的程式,能夠幫助這些研究者,去分析、評估每一個字所傳遞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於是啊,梅西跟高德,他們的研究結果,就刊登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裡面。
而結果是什麼呢?他們發現喔,人在清醒的時候,有一個非常一致的模式;一般而言,那些正面的情緒,會在上午開始攀升,然後到了下午急遽下降,到傍晚再稍微回升一些。
不管這些發文的人,是北美洲的人士、亞洲的人士、穆斯林、無神論者、黑人
、白人,或棕色皮膚的人,他們都沒有區別,大概都是這個模式。於是呢,在他們的研究結論裡面就寫哦,類似的時間作用模式,橫跨迥然不同的文化和地理位置。
然後,他們進一步也發現,在星期一或星期四的貼文,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基本上週間的日子差別不大,到了週末會有一些差異。這個差異來自於「正向的感受」,通常會在禮拜六和禮拜天稍微高一點,可能是因為放假,大家比較放輕鬆。
然後,上午的高峰期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開始的時間,大概會比週間晚兩個小時。這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在周六、周日,都睡得比較晚的原因;但是整個曲線的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當我讀完這個研究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迴盪著,每一次我在教學的現場當中,就會遇到很多人,皺著眉頭跟我說:「人啊,真的好難懂喔!」、「我真的搞不懂人到底怎麼了?」。
那其實在這些挫折感,跟緊皺的眉頭背後,他沒有先瞭解一個人,只要他身為人類,會有的一些「共同模式」;就像今天分享的這個研究一樣,這是大多數人的「共同模式」。
當你先從這種大多數、大樣本的「共同模式」瞭解起之後。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以此作為背景,抽絲剝繭,回到每一個個人,跟每一個個案的個別差異。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所有的動物跟植物的研究裡面,你一定要先知道,這個動物跟植物長在哪裡,而這個環境、背景是如何?
這個環境、背景當中的動、植物族群,有什麼樣的「共同性」跟「變化」?接下來他們的差異,他們個別、個體,在各自不同環境底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跟效果?
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去做細部的區分。甚至於你才能夠去分辨,哪些訊號是值得你研究的;而哪些訊號,他可能只是某個時空底下的特殊個案,如此而已。所以,當你聽到這邊,如果你還是覺得「人很難懂」的話,那或許真的有必要,你要幫自己安排一個,真正去學習「人的模式」。
而「人的模式」就如同今天所分享的這個研究,是從情緒狀態跟每天的週期性,作為研究的開始。那其實只要是人類,當他的情緒有所變化的時候,在他的臉上、在他的表情,都有相對應的「變化模組」。
你也可以把這個視作為「共同的模式」,當你先從這裡瞭解起,自然你對人的判斷,就能夠慢慢的依此而前進。
其實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在『人際回應力』的這一門課,最主要的就是讓你學會,怎樣有效的「辨識」別人的情緒,透過正確的辨識別人的情緒,進而給予最適當的人際回應。
所以,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下來,我真的深刻覺得,人並沒有你我覺得的「難懂」,但是,你一定要先懂「他的模式」是什麼,只要是人類都會有這樣的「共通性」。
就好像是你看只要是魚類,只要是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共同性」。先從這裡瞭解起,那麼你就會慢慢的明白,這千變萬化的背後,它的根本脈落跟原因,到底是什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當中提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今年的最後一期,是在12月12號開課,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了你;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攜手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YouTube 的必吃
介紹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的學說重點,啟發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 撒哇 講座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擁抱我與妳的內在冰山—薩提爾對話模式工作坊. ... <看更多>
個體心理學講座 在 #個體心理學講座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फेसबुक 的必吃
explore #個體心理學講座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