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觀影閱讀紀錄
這個月破天荒不以某張電影劇照來作代表,而是決定用了一張照片替代,原因其實不是這個月不看電影了,而是關於電影,越想越困惑,所以想來談談這個困惑的過程。
常常聽人家說:人生就像是一場電影,電影就像人生。以前的我頗為贊同這樣的一句話,因為電影中的情境某種程度上呈現了生命中的真實,而人生的轉折某種程度上也就如同電影一般,讓人感到驚奇不已。於是乎人生與電影在人們的討論中似乎成了某種互文,又或者說是某種模糊的統一概念。不過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在觀影當下所面臨的困惑,或許也是某種程度上切割電影與人生的過程。我想以此為戒,並試著將電影與人生互相的瀝出來,重新認識各自的特性,看清楚它們的異同,或許這樣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他們,然後從困局中走出來。
照片是前先日子在東京拍的,地點是在原宿附近,然後在按下快門的當下,我想起了兩件事情。第一是白先勇在《紐約客》中所說的自由,第二是快門是如何殺死時間而留住真實。白先勇說他身在紐約,在人來人往的都市中,突然感受到一股無人理會的自由,但我不禁質疑,人類的本質是否真的疏離,而嚮往這樣的自由,還是這種自由只是某種自以為是的灑脫。但如果站在電影的立場來說,或許這樣的說法會更容易成立一些。希區考克說:「是人都愛偷窺,這是我們的天性」。人們如果要達成窺視的條件,首先便是要先建構起自己與周遭的相對疏離,而藉著這樣的疏離,進而把被觀看的物體凸顯出來,自己則躲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恣意地觀賞。而攝影、電影的發明似乎合理化了這樣窺視的慾望,所以我們喜歡看電影,喜歡拍照,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滿足的我們的窺淫癖,藉由看一些我們熟悉的感到共鳴、或看一些我們得不到的屆此假裝擁有。而也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足,心靈上對於擁有的迫切需求,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所以我們看電影,我們身陷其中。
但如果依循這樣的邏輯看來,或許說電影呈現了真實便會出現些許問題。因為我們與電影之間本質上是疏離的,而既然是疏離的,便代表著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那麼也就是說這些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想像中的真實」其實與真實之間仍有落差。而好的電影與壞的電影在這裡就很輕易的被區分了,因為他們在情感上有所斷裂,而既然不能完全的說服人電影中所呈現的事情為真,那又要如何讓人認同呢。
在過去,攝影所標示的決定性的瞬間能夠信服於人,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相信在快門與光圈的隨機組合中能夠擷取時間的片段,並將這些瞬間留下來。而也因為是「擷取」,所以我們相信這些影像的真實性。但隨著科技的遞嬗、媒體的發展,這樣簡單的信任關心開始被挑戰、關於影像是否真實的議論也一再被提出。因為縱使是擷取,但依然不包含一個整體,而只是片面的呈現。因此在許多紀錄片中看到這樣的討論、如何激進的去衝擊攝影這樣本質上的限制,變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然後我就發現到,過往我對於看電影的困惑,其實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於所接收之影像與情感的真實與否感到懷疑。舉例來說,對於《年少時代》的叨叨絮絮、漫長跨度無法忍受,但看到《我們為什麼溜滑板》時卻感到不已。之所以會這樣的理由,或許是我面對《年少時代》時便假定它是被設計出來的劇情片,為了呈現出某中他想像中的真實而被拍攝出來,至於面對《我們為什麼溜滑板》則是因為他「真實」的影像而被暗示,便較為放鬆的去接納它。
而另一個關於面對劇情片的不信任例子則是在觀看Ted Bundy的紀錄片與改編劇情片時所產生。在紀錄片中因為影片的相對真實性而被說服,面對超乎常理的劇情時因此震驚。然而這樣的震驚到了改編劇情片時卻蕩然無存,因為在熟知邦迪案的來龍去脈的情況下,看到了劇情片片面的呈現,不免更近一步對於該影片的意圖產生質疑。究竟影片的目的只是想要將真實事件進行影像再現轉化,還是想要藉由這些影像的並置而產生某種道德上的結論我並不清楚。而如單就《極端邪惡》一片來看,或需更趨於前者,然而如果是前者的話,那又何必拍這樣一部電影呢?我又不禁思考,然而這或許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叨叨絮絮這麼多,到最後還是沒有一個結論。總之關於電影,看得越多,便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但不管如何
平安喜樂、感恩惜福
下個月再繼續一起看電影吧!
「電影」
箱根山 Mount Hakone (1962)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Memories of Matsuko (2006) ★★★★
名偵探皮卡丘 Pokémon Detective Pikachu (2019)★☆
極端邪惡 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 (2019) ★
你的臉 Your Face (2018) -
大地之歌 Pather Panchali (1955) ★★★★
大河之歌 Aparajito (1956) ★★★★
大樹之歌 Apur Sansar (1959) ★★★★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 Minding the Gap (2018) ★★★★☆
「影集」
冰與火之歌 第八季 The Game of Throne (2019) ★
與殺人魔對話:泰德·邦迪訪談錄 Conversations with A Killer: The Ted Bundy Tapes (2019) ★★★☆
諾曼第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
「書」
人間失格 / 太宰治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 山田宗樹
非軍事區之北 - - 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 / Andrei Lankov
同時也有3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充資訊: 2:20 日本 7/30 東京的單日確診人數為 3300 人 13:40 受訪者後續補充,日本接種疫苗其實也可以網路預約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
信任例子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五月份觀影閱讀紀錄
這個月破天荒不以某張電影劇照來作代表,而是決定用了一張照片替代,原因其實不是這個月不看電影了,而是關於電影,越想越困惑,所以想來談談這個困惑的過程。
常常聽人家說:人生就像是一場電影,電影就像人生。以前的我頗為贊同這樣的一句話,因為電影中的情境某種程度上呈現了生命中的真實,而人生的轉折某種程度上也就如同電影一般,讓人感到驚奇不已。於是乎人生與電影在人們的討論中似乎成了某種互文,又或者說是某種模糊的統一概念。不過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在觀影當下所面臨的困惑,或許也是某種程度上切割電影與人生的過程。我想以此為戒,並試著將電影與人生互相的瀝出來,重新認識各自的特性,看清楚它們的異同,或許這樣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他們,然後從困局中走出來。
照片是前先日子在東京拍的,地點是在原宿附近,然後在按下快門的當下,我想起了兩件事情。第一是白先勇在《紐約客》中所說的自由,第二是快門是如何殺死時間而留住真實。白先勇說他身在紐約,在人來人往的都市中,突然感受到一股無人理會的自由,但我不禁質疑,人類的本質是否真的疏離,而嚮往這樣的自由,還是這種自由只是某種自以為是的灑脫。但如果站在電影的立場來說,或許這樣的說法會更容易成立一些。希區考克說:「是人都愛偷窺,這是我們的天性」。人們如果要達成窺視的條件,首先便是要先建構起自己與周遭的相對疏離,而藉著這樣的疏離,進而把被觀看的物體凸顯出來,自己則躲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恣意地觀賞。而攝影、電影的發明似乎合理化了這樣窺視的慾望,所以我們喜歡看電影,喜歡拍照,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滿足的我們的窺淫癖,藉由看一些我們熟悉的感到共鳴、或看一些我們得不到的屆此假裝擁有。而也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足,心靈上對於擁有的迫切需求,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所以我們看電影,我們身陷其中。
但如果依循這樣的邏輯看來,或許說電影呈現了真實便會出現些許問題。因為我們與電影之間本質上是疏離的,而既然是疏離的,便代表著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那麼也就是說這些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想像中的真實」其實與真實之間仍有落差。而好的電影與壞的電影在這裡就很輕易的被區分了,因為他們在情感上有所斷裂,而既然不能完全的說服人電影中所呈現的事情為真,那又要如何讓人認同呢。
在過去,攝影所標示的決定性的瞬間能夠信服於人,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相信在快門與光圈的隨機組合中能夠擷取時間的片段,並將這些瞬間留下來。而也因為是「擷取」,所以我們相信這些影像的真實性。但隨著科技的遞嬗、媒體的發展,這樣簡單的信任關心開始被挑戰、關於影像是否真實的議論也一再被提出。因為縱使是擷取,但依然不包含一個整體,而只是片面的呈現。因此在許多紀錄片中看到這樣的討論、如何激進的去衝擊攝影這樣本質上的限制,變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然後我就發現到,過往我對於看電影的困惑,其實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於所接收之影像與情感的真實與否感到懷疑。舉例來說,對於《年少時代》的叨叨絮絮、漫長跨度無法忍受,但看到《我們為什麼溜滑板》時卻感到不已。之所以會這樣的理由,或許是我面對《年少時代》時便假定它是被設計出來的劇情片,為了呈現出某中他想像中的真實而被拍攝出來,至於面對《我們為什麼溜滑板》則是因為他「真實」的影像而被暗示,便較為放鬆的去接納它。
而另一個關於面對劇情片的不信任例子則是在觀看Ted Bundy的紀錄片與改編劇情片時所產生。在紀錄片中因為影片的相對真實性而被說服,面對超乎常理的劇情時因此震驚。然而這樣的震驚到了改編劇情片時卻蕩然無存,因為在熟知邦迪案的來龍去脈的情況下,看到了劇情片片面的呈現,不免更近一步對於該影片的意圖產生質疑。究竟影片的目的只是想要將真實事件進行影像再現轉化,還是想要藉由這些影像的並置而產生某種道德上的結論我並不清楚。而如單就《極端邪惡》一片來看,或需更趨於前者,然而如果是前者的話,那又何必拍這樣一部電影呢?我又不禁思考,然而這或許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叨叨絮絮這麼多,到最後還是沒有一個結論。總之關於電影,看得越多,便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但不管如何
平安喜樂、感恩惜福
下個月再繼續一起看電影吧!
「電影」
箱根山 Mount Hakone (1962)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Memories of Matsuko (2006) ★★★★
名偵探皮卡丘 Pokémon Detective Pikachu (2019)★☆
極端邪惡 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 (2019) ★
你的臉 Your Face (2018) -
大地之歌 Pather Panchali (1955) ★★★★
大河之歌 Aparajito (1956) ★★★★
大樹之歌 Apur Sansar (1959) ★★★★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 Minding the Gap (2018) ★★★★☆
「影集」
冰與火之歌 第八季 The Game of Throne (2019) ★
與殺人魔對話:泰德·邦迪訪談錄 Conversations with A Killer: The Ted Bundy Tapes (2019) ★★★☆
諾曼第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
「書」
人間失格 / 太宰治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 山田宗樹
非軍事區之北 - - 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 / Andrei Lankov
信任例子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補充資訊:
2:20 日本 7/30 東京的單日確診人數為 3300 人
13:40 受訪者後續補充,日本接種疫苗其實也可以網路預約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2020東京奧運 #日本 #線上訪談
各節重點:
00:00前導
00:56 來賓自我介紹
1:10 工作內容跟奧運有關?
2:17 現在日本的疫情狀況如何?
3:22 目前為止已經發佈了 4 次的「緊急狀態」在你看來反覆的原因是什麼?
05:57日本對於口罩這件事情是習慣的嗎
07:34 日本的文書處理數位化較不普及對遠端工作有影響嗎?
08:41 應酬文化在疫情下有什麼變化?
09:26 生活上最大的影響是?
09:55 這一次奧運在哪些層面有受影響?
10:25 日本大部分的民眾對於東奧是否舉辦的態度是?
11:21日本的疫苗現況為何?是否充足?
12:51 你已經打過疫苗了嗎?
14:16 台灣很多人害怕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沒有打疫苗,那日本呢?
15:07 台灣在疫情爆發後對政府有很多不信任,日本呢?
15:55 感覺到政治冷感的例子?
16:50日本會因為疫情發生政治衝突嗎?
18:29 你覺得疫情有為日本帶來什麼改變嗎?
20:07最想臺灣的食物會是什麼
20:27最後有什麼想要跟觀眾分享的嗎
21:59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佑宇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RBJphN7qkE/hqdefault.jpg)
信任例子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馬的郭正亮今天又罵我笨蛋,我說緊急授權不是應該要緊急狀況存在嗎,可是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不缺疫苗啊,既然不缺哪裡有緊急狀況需要授權?
為什麼硬要這個時候硬要通過
我跟你講阿宅你這個就不懂了
我又不懂了糟糕
我跟你講
因為當初衛福部對高端做了採購合約
他有一個但書 對
EUA通過之後才能啟動
就是說之前
你的資金不能用
所以我跟你講那個合約
就是這個合約要啟動
你EUA要通過
那是高端急啊關我屁事
所以我說為什麼要這個時候過嘛
裡面有人在配合他
因為他只要過了
那這個合約就可以到銀行貸款
直接把錢領出來
因為這是國家的合同
那他錢領出來要幹嘛去買乖乖嗎
因為他沒錢了
他當然沒錢他本來股本就不夠
然後第二個當然也包括股價一定漲停
我跟你講今天台康台耀國光高端全部漲停
然後聯亞漲29%
所以我跟你講就是基本上
你要從金融面去理解這件事
就是他怎麼那麼急呀
那第一個就是有人要退場
資金從股市退場
那第二個就是這個公司真的沒錢了
那沒錢了 不是看起來
你給他過了萬一他倒了怎麼辦
不會啦
881乘以500萬是40億 怎麼倒
不是啊
但是他如果真的認真要做三期
他如果認真要做三期錢不夠
真正的挑戰是在哪裡
比如說我們這一波AZ打完大概八月中
那平均現在AZ一天大概打到
十六萬到二十幾萬之間
那你如果高端啟用那一天
那結果打得人突然低於五萬呢
那就當然跑啊廢話 要我我也跑啊
阿宅我跟你講
那個時候才是見真章的時刻
就是表示人民的信任到哪裡嘛對不對
就沒有信任啊
那因為它的瑕疵太多嘛
比如說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就是
你明明二期完全解盲是十月二十八號
是 因為要過兩百九十天 我如果沒記錯
就將近六個月
你完全解盲還沒完
那表示副作用還有實際的療效
你都不確知
長期觀察沒看到
結果你就急著在七月二十號就急著讓他過
那是什麼意思啊
而且他通過之後
就可以立即開始製造
他EUA是緊急授權可以開始製造
我跟你講今天柯P講一句話是蠻對的
他說可以允許製造
不等於可以允許接種
對對對不一樣
我覺得柯P講這句話真的是對
那為什麼我要讓你試
我為什麼要當白老鼠
因為他後面規定有個很鳥
我跟你講第一個
我要按部就班罵因為這東西實在太多了
我們有二十一個委員
藏頭不露臉名字比劃生辰八字都不知道
他什麼領域專業你也不知道
他姓什麼你也不知道
他長什麼樣你不知道
他在會場講了什麼話你也不知道
通通都不知道的狀況之下 過了
就怕被噹嘛
你如果有專業你怕被噹個屁
阿宅我再講另外一點
國民黨不是開了一個記者會
公佈了食藥署裡面流出來一些文件
那就講到高端的 本來在六月
有三個時間點的製造成品
那有百分之八十二不合格嘛對不對
這個居然跟緊急授權也沒有關係
因為緊急授權只看他的臨床數據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是不是高於AZ
他的標準就是這樣
那至於我製成的品質優不優良
他不管 你知不知道
他只看數字
這個完全是一個很北爛的東西
全世界哪有這種事
你讓他緊急授權是指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夠了嘛 對不對
可是你怎麼可以允許
這個製作的良率這麼低的公司
然後就放心讓他來製造疫苗來讓我們打
而且你不是說
我已經不是良率的問題
是你今天看到的所有數據
是沒辦法證明他真的有抵抗力的
它的T細胞反應到底怎麼樣
我跟你講沒有錯因為中和抗體大概跟B比較連繫
那T細胞怎麼作用不知道
就是因為會產生保護作用
有B細胞跟T細胞
那T細胞通常都是要體內要觀察
它的實際作用才會知道
就是有看過工作細胞的都知道
T細胞是對抗病毒的時候主要作戰能力
也就是在台灣幼稚園到小學生都看得懂
所以為什麼要做三期就這原因
因為要打到人體裡面要做觀察
而且量要夠大 是
要做三、四萬人
那他現在的問題就在這
所以今天路透社發了一個新聞講的很坦白
他說他的臨床實驗沒做完
然後他用的詞是efficacy data
not available
就efficacy就是效力效能效價
連這個最重要的數字都沒有
他就直接這樣寫
然後說可是台灣的衛福部說這樣
他的文章這樣寫
我這樣講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很誇張
我們再告訴大家
聯亞跟高端是二階中期解盲
但並沒有二階臨床完成
二階臨床還沒有完成
你就申請EUA還過了
陳時中真的很荒謬
還拿去跟全世界其他比
世界上其他的Moderna Pfizer
Johnson & Johnson然後AZ阿斯特捷利康
都是在三期期中報告已經解盲才申請EUA
他們天差地遠好嗎
而且我還是要講美國這個
我一定要唸一下美國的FDA
都會說他的諮詢委員是經過仔細篩選
有排除掉任何存在利益衝突的人士
以便公眾科學界能夠更了解的
更清楚了解新冠疫苗
FDA官網是把這十八個成員
全部列出來有一個席次從缺
他列出來這些人的背景是
德州休士頓大學醫學院博士
傳染病學教授Hana El Sahly
其他成員有臨床研究、兒科專業
免疫與呼吸疾病病理學
還有行業代表Head of Medical Affairs副總裁
還有FDA的生物製品評估研究中心負責人
聯邦政府指定科學顧問
我講到這裡我就問
請問那二十一個人開會的人是誰
阿亮你知道嗎
不知道
我們就這樣講
而且到底是誰投反對票也不知道
連會議紀錄都沒有連錄音錄影都沒有
阿宅我跟你講一點更離譜的
你記不記得昨天食藥署的吳秀梅
她本來怎麼講
她說十八個人只有一票反對
有一票說要補件對不對
那其他都是同意
那今天改口今天說什麼你知道嗎
今天說十五個人是有條件同意
結果我去查什麼叫有條件 兩個條件
第一個每月都要交安全監測報告
第二個
第二個是一年之後要交出保護效益報告書
可是等等等等等等等
我光聽到這裡我就覺得不太爽
你就快昏倒了
你的保護效益
報告書是奠基於中華民國台灣
這些沒有選擇的國民 來當你的白老鼠
在不情願的狀況下接受注射
我問你一下
假設你就開打了 開打了
假設第一個月第二個月這樣下來
有一堆人打了高端嘛
然後他又確診假設有這種狀況
那他的保護效益就會被質疑
那當然 那你要不要喊停
以AZ的狀況我們都死了那麼多人也不喊停
調查應該是不會停 是嘛
他就要一年之後才要他提保護效益報告
那如果說你明明打一個月打兩個月
然後你明明打了之後還確診
那你不用停下來停打
來檢驗一下你的保護效益嗎
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知道
這個問題多核心啊
那我們一定要試完一年
才可以看他的保護效力報告
我們這樣講
這什麼邏輯啊
這個網友講的對
三期的受測者
在所謂的各藥廠的三期臨床裡面是拿錢的
我不但有保險
我還要跟你拿錢
一個人所有成本加一加夯不啷噹大概3萬美金左右
那可能我實際拿到手上也許一萬五
因為還要分給醫生 還要給醫生還有護理師
那現在他在台灣是我中華民國
不只免費 是我政府花錢買的
我們花錢買的東西打自己身上
然後給你做報告然後拿去賣給國外
結果你這樣講好了
高端今天又宣布一個好消息
說我們在巴拉圭找到了一千個人做第三期臨床
這個怎麼叫第三期 笑死人
第三期還有一千人的喔
第三期是三萬到四萬
而且你知道他的內容嗎
他說那一千個也是一樣
一半打高端一半打AZ
這個哪裡是第三期
我跟你講這個狀況就完全的
把台灣的狀況
我不知道他在那邊花了多少錢
你把台灣這種不合理的狀況
搬到國外去的時候
我最後還是要講一件事情
你知道那些人
那十五個人說都要交報告的那些人
我只問一件事情
請問阿亮
如果國會要調查這二十一個人是誰
衛福部可不可以
食藥署可不可以保密為由不公開
今天阿中不是講了嗎
說他要提供去識別化的那個審議的過程
我跟你講我就問一件事情
你說我們網友這個仔細想一想
你是中華民國國民
國家要決定有一樣東西
可不可以打到你身上
結果他決定的過程
是叫二十一個沒有臉不知道名字
連他聲音是什麼都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利益糾葛
而且阿宅我嚴重懷疑這二十一個
可能都打了AZ或莫德納
對啊 不然這二十一個人要不要全打高端
他也不可能
那結果我們在一個不公開不透明的黑箱裡面
決定了中華民國的國民要花多少錢
買這個五百萬劑的疫苗
然後打到我們身上
那你看這個東西到底對不對
我就問阿亮一件事情
你政治學博士
請問什麼時候憲法高度的監督
立法監督行政權力怎麼會低於民法
沒這回事
我們所有的機密預算
都必須在立法院開機密會議
來審查 那對不起疫苗採購不是機密採購
這個是主計處的定義
對主計處已經講了
所以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而且還沒完
他連著二十一個人資料公佈都要去識別化
我就問一件事情
這二十一個人如果是專家
為什麼不敢堂堂正正的面對大家
你今天做了一個決定
然後你說不好意思
我不能露臉我不方便
然後陳時中還說
我怕他們不能暢所欲言
這是國家的政策你說不能暢所欲言
你以為是在酒店叫小姐
你不能暢所欲言不好意思
而且如果是獨步全球的台灣創新
你不是應該要很驕傲嗎
對啊你講出來啊
你到時候告訴全世界
中華民國台灣的高端疫苗用的是
immuno-bridging就是免疫橋接
就是我就是我李秉穎弄的
我叫全世界給我一個諾貝爾獎
就不敢啊
你講到這四個字才令人火大
他說日本也在搞免疫橋接
那到底是怎麼樣
今天風傳媒登了一篇文章
他說日本人家也做非劣性的比較
非劣性比較不等於免疫橋接
他等於是設定一個疫苗來做比較
比如說高端比AZ
人家日本人就很老實
比如說第一三共製藥
因為他是要做mRNA
那他就老老實實的去對比
輝瑞就BNT或者是莫德納
那請問你高端不是做次蛋白疫苗嗎
你為什麼不去對比Novavax呢
你應該要比同級疫苗
你做的是腺病毒就比AZ
為什麼去對比AZ這種腺病毒疫苗呢
我們還是要講
但是之前不是有側翼講說
沒有啊他們做的是類似
我們的免疫橋接的非劣性實驗
我先這樣講
non-inferiority原來都是
大部分是在藥學裡面
藥學裡面的概念就是
舊藥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或是比較貴
那我今天做了一個新藥
我必須要證明我的新藥
並不比它inferior
就是並沒有比它劣等
也就是我證明我的效能在它以上
那我就有必要做這個新藥
病患就有可以考慮買我的藥
我也許比較便宜也許比較沒有副作用
所以non-inferiority是要經過臨床實驗
不是單純數據在比
你也許中間會有拿抗體或是數據在比
但是你要做non-inferiority
你可以去看藥學的研究報告
都要做臨床
我問過陳秀熙教授
這個如果要做的準
高端要比AZ他說要做十三萬
要做這麼多
樣本要做到十三萬
根本不可能
我們姑且不要講十三萬你做不到
那你為什麼選AZ呢
你是選那個比較好吃的 最差的
因為這個邏輯我再幫阿亮解釋一下
我跟你講我們的網友在我們的教育之下
大概已經變成全世界
國民對疫苗的常識平均了解率已經最高了
AZ目前來講在第一劑第二劑的注射來講
相對它的efficacy是在所有疫苗裡面比較低的
所以你今天Novavax可以超過九成
次蛋白Novavax系列可以超過九成的時候
你高端也做次蛋白 為什麼你的
我們就算高端做的是non-inferiority
就是不比它藥劣的非劣性實驗的時候
為什麼不挑Novavax
你為什麼不挑比較高的你要挑一個AZ
那AZ我們還是要講
各位我對AZ都沒有特別的意見
但它就是一個比較早期的
人類對抗新冠病毒最早的一個武器
最早的武器一定不夠完美
可是現在有個狀況是你拿這個東西來比
而且我們要特別講
我再唸一遍
Daiichi Sankyo's next trial is
expected to test non-inferiority
meaning that the goal is to show
the company's new treatment matches or
outperforms those made by Pfizer and Moderna
also mRNA shots
in terms of efficacy
Details of the study are being ironed
out with the health ministry
就是他還在跟厚生勞動省在討論要怎麼做
但是他們講的很明白
我今天做mRNA我的efficacy就一定是跟mRNA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IWsEw2AucU/hqdefault.jpg)
信任例子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第二: 核心價值 -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誰優先? 》
Business is about making tough choices. 上一集就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誰是你首要顧客?
今集我會同你探討第二個策略問題: 核心價值 - 你是把公司股東、顧客、或員工利益行先?
How do your core values prioritize company shareholders, emoloyees and cuatomers? Who come FIRST? 當有衝突,邊個利益行先?
根據哈佛教授 Bob Simons 呢本書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冇話對唔與錯。 但搞唔清楚就一定錯。三選其一,你揀邊個行先?
(1) 公司/股東 (Shareholders) 行先? 李嘉誠就最出名股東行先。佢退休前最後一次主持長和系股東會,被問及一個出色的企業家最重要是什麼,李嘉誠話:「最重要忠誠為股東爭取正常收入,為股東設想,投資有前途項目,派息要合理,將股東利益排第一。」 我諗你咁多年都聽唔少佢講話股東利益排第一。 因此,好多人都話同長實做生意唔簡單, 甚至乎有時畀人感覺 (no offense) 賺到盡, 一蚊一毫都同你計,why? 因為股東利益行先,佢又啱喎。 但做善事? 李嘉誠本人捐幾十幾百億佢就好疏爽,因為唔關股東事。
Core value (核心價值)係股東行先,即係公司利益行先,成日話為公司著想,即係等於話為公司股東著想。 因此好多上市公司, 甚至乎初創企業,都會有 employee stock option,希望員工同公司利益一致。 希望佢哋由朝到晚都諗住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為公司 = 為自己增值。
根據呢本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AIG (AIA 母公司)、Citigroup、Pfizer 輝瑞藥業都係出名 shareholders 行先的公司,也是好成功的公司。做生意就係先講賺錢, 天公地道。
(2) 有啲公司嘅 Core Value 就係顧客行先 Customers First。例如,Johnson & Johnson 強生,係1943年就 craft 咗呢個 Credo (教義) :
We believe our first responsibility is to the patients, doctors and nurses, to mothers and fathers and all others who use our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are responsible to our employees who work with u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are responsible to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live and work and to the world community as well....
Our final responsibility is to our stockholders. Business must make a sound profit....
When we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 the stockholders should realize a fair return.
Johnson & Johnson 的核心價值 core value 係顧客行先、員工第二、community 社群圈子第三、股東利益排第四。
我相信好多公司都係「話」顧客行先, 但有冇寫到好似強生咁清楚呢? 當然我相信更加多嘅公司,就係口講一套,做另一套。 口講顧客行先, 實質上遇到任何金錢利益,就縮數,公司/股東利益行先。
例如你開間茶餐廳, 有啲食材就嚟到期, 喺掉同唔掉的邊緣, 又唔會食死人,但又未必係最靚料,咁你會點? Be honest! ..... 公司賺少啲都揼?你就係顧客行先。 側側膊,唔多覺照用,慳番啲成本? 你就係公司行先。 無話對與錯, 最緊要搞清楚。你知啫,但係全公司同事知唔知? 能唔能夠全部人都言行一致?
(3) 如果我問你,有 covid 肺炎前, 某航空公司嘅股價喺呢道, 現在估計應該係邊? 如果我同你講仲高過肺炎之前,你會唔會信? 肺炎前係每股USD57,依家? USD62,高咗近10%。 佢就係美國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 記住呢個係全球最多人染病嘅美國喎,有排都未走出疫情。佢就係出晒名 Employee First 嘅公司。Yes! The airline puts employee happiness above customet satisfaction. 員工開心,更重要過顧客滿意程度。
Southwest ranks employees first, customers second, and shareholders third. 員工第一、顧客第二、公司/股東第三。
你有無坐過Southwest Airlines 嘅飛機? 搭飛機通常最悶嘅就係一開始嘅 Safety Annoucement 安全提示。 但如果喺 Southwest? 你會聽有人講 jokes .... 有人 Rap!
呢啲講笑、唱歌、跳舞冇得迫。 員工開心,佢哋就自然會做。 你上網睇到會更多更多其他搞笑例子。
Southwest company blog says: "We believe that if we treat our employees right, they will treat our customers right, and in turn that results in increased business and profits that make everyone happy."
Employees come first 嘅理念,令到Southwest Airlines 每兩秒鐘就收到一份 job application, 每100個人申請,只有兩個人能夠成功獲取錄。2% acceptance rate, 好多傳媒都話去 Southwest 返工仲難過入哈佛! 有好嘅人才,就自然有好嘅服務,有好嘅業績。 亦都因為咁Southest Airlines 一間公司嘅市值,曾經係等於美國所有其他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Delta, Continental, UA etc)加埋嘅總和,都唔夠佢一間公司值錢。
你唔好以為Southwest Airlines 淨係員工開心喎,根據權威市場研究公司 J.D.Power 2020 survey,Southwest Airlines 嘅顧客滿意程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都係全美國最高,both long and short-haul. 長短途都贏曬!
但老實說,坊間有幾多間公司會大聲講話員工行先? 間間都話顧客行先? 但諗真啲,係唔係真呢? 轉一轉個優先次序, 會唔會有另一番景象呢?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 係你嘅核心價值邊個行先? 冇話對與錯。 但最緊要搞清楚, 萬一互相有衝突,你會揀邊個先? 係咪全公司上下同事、顧客、股東、合作伙伴都知? 你是否言行一致?
因為錄呢條片,我都問咗自己好多問題。我自己盛滙商舖基金係邊個行先? 我老婆答案即刻答我: 「你梗係員工行先啦! 因為嗰次點點點.... 」
Yes. 我自己商舖基金係員工行先 Employee First 嘅公司。因為我成日都同同事們講:
「錢賺唔晒,最緊要大家 happy!」...
「唔鐘意賺嗰個人嘅錢,就冇賺!」...
「我哋人少少,賺多啲,遠遠好過人多多,個個賺少啲! 大家都想養家活兒,搵到、洗到、身體好!」
我相信只要能夠建立一個好嘅 culture 企業文化, 大家同事們自然會作出個啱嘅決定,買舖賣舖,有條好嘅 team,真係好難輸。 因此,老實說,如果有邊個客唔妥我嘅員工,我通常都會「唔妥」返佢 - 當然呢個要建基於你哋員工嘅信任。
To me ....「顧客不是永遠對的!」 選擇適當的顧客,長遠回報會更佳, 對你選擇嗰班顧客回報都會更佳。我係道都好幸運地同你講,我商舖基金由2016年成立以來加入的同事們,公司基本上係冇人走過。Turnover 近乎零! 你對人點,人就自然對你點! As said ... 錢賺唔晒,最緊要大家同事們Happy! 人客/公司自然賺錢。
你呢? Who comes first in your business? Company/Shareholders, Customers, Employees? 你公司嘅核心價值,邊個是優先? 無論你揀邊個都好,係唔會同你選擇嘅Primary Customers (首要顧客)有衝突, 只會更加強化你服務佢哋嘅能力及提升你競爭力。 最緊要搞清楚 WHO COMES FIRST!
有興趣聽多啲,就來我五月份星期六嘅早餐會啦! 呢兩集同你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同埋 Who comes first? Company/Shareholders, Customers or Employees?
下一集同你,What Critical Performance Variables Are You Tracking? 追數? 你應該最追幾條數?
。。。。。
五月份早餐分享會 Topic: The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by Harvard Professor Robert Simons
哈佛分享: 七條做生意策略問題
2012至2014間,我連續三年在哈佛上了 Robert Simons 的堂,畢生受用。我自己成間商舖基金公司都是建基於這本書。
有興趣 sign up la ? 每次限四位 (包括我)。 人多傾唔到計。
5月1日或8日或15日,星期六早上9時開始,約三小時。地點中環。
對象: 管理層/生意經營者/創業者,連我限4位。
有興趣參加的話,請 whatsapp 你的名片給 Suki (我助手) (+852) 5566 1335。
大家交流做生意最重要的幾條問題。
我唔係靠呢行搵食,免費,我請食早餐 ? Be friends ..... 有機會到時見你。李根興 Edwin
www.edwinlee.com.hk
聯絡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1143
。。。。。。。。。。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各大書局也有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Htr47wQY0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