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簡寫ROE)
權益報酬率=稅後損益÷平均權益總額
權益報酬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經營、獲利能力的一項重要財務比率,又稱為股東權益報酬率,以下簡寫為ROE。
ROE所衡量的是公司對股東權益的運用效率,以稅後損益除以平均權益總額,就能得到ROE,即公司利用一元的權益能創造多少利潤。
權益大致以「股本」、「保留盈餘」、「資本公積」這三項為主,可以理解為股東拿出來的錢、和公司賺來且未發還給股東的部分。因此ROE就能理解為「公司為股東們創造報酬的能力」。
不過,此數值並非愈高愈好,因為當公司的財務槓桿比率升高,也就是公司借的錢變多時,ROE也容易因此提高。
簡單來說,公司的資源(資產)來源有兩個,一為負債、一為權益,當公司的負債比提高,表示公司主要是利用負債為本去賺錢,這時股東權益相對的少,ROE看起來就會拉高。
例如,柴柴公司和月月公司總資產均為100萬,但柴柴公司負債50萬、權益50萬;月月公司負債80萬、權益20萬。當兩家公司稅後利益同樣為5萬時,柴柴公司的ROE為10%,而月月公司ROE為25%。
適當的運用財務槓桿確實能夠創造更高的ROE,但是當景氣不好時,負債部分的利息一樣要付,若期限到了須償還本金,則負擔更大。因此,我們在看到高ROE的時候,也應注意是否是因負債比高而導致ROE高,並比對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再下決斷。
上一篇講ROA的文中有提到,像金融業一類負債比偏高的行業應用ROA衡量、不適合用ROE來衡量。比如,像銀行主要是吸收存戶的存款,再進行放款以創造利益,所以可說是以負債來創造利潤。因此,用以總資產為分母的ROA來衡量會較合理。
在觀察ROE時,應與同行業比較,同時也應比較同家公司的長期趨勢,若能長期穩定成長,則表示其表現穩定。此外,也能與ROA相互比照,若ROA偏低而ROE偏高,則需注意其財務槓桿之風險。
保留盈餘 總資產 在 擁抱巴菲特(邱涵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股災,巴菲特怎麼面對
美股大跌五天了!我們不是巴菲特,很難不動於心。
巴菲特給股東信時時叮嚀我們:明天股票是漲是落沒人知道,下個月也是如此,甚至未來一兩年也是無法預測。他倆也從不預測。所以,我們該做好資產的配置;該低價買進好公司,買進我們信得過公司的股票;不該借錢買股,時時保留足夠的現金,以便股災時逢低買進。他並以歷史經驗提醒我們:波克夏史上股價曾4次腰斬,要我們有心理準備喔!
因此,我來分析三種資產組合的狀態:
第一,持股六到八成,擁有二到四成的現金。好處是股災來時最安心,還有多餘的現金逢低加碼。缺點是過高的現金比拖累大牛市的投資報酬。所以,八成持股兩成現金或許是合宜的比率—波克夏2019年底就差不多是這樣的比率*。
第二,滿持股、無現金、也無融資等短期債務。好處是全然跟上大牛市上漲的腳步,股災來時忍一忍帳面價值的下跌,災後反彈資產還會再創新高;缺點是股災來時不能進一步抄底。當然,前題是買的公司夠好,持股信心足夠—而「持股信心」往往是能不能撐過股災的關鍵因素。
第三,滿持股、又融資買股、融資餘額占比又過大。這是大牛市的大順風車,卻是股災時的致命傷。不斷下跌的股價會逼迫融資保證金,等低於紅線就會融資追繳,造成投資大虧損。
巴菲特在今年股東信中說:「隨著時間流逝,股票的長期表現肯定好過債券。但是,樂觀的期望需附帶警告:明天股票價格可能發生任何可能!有時,股市會大幅下跌,跌幅可能達到50%,甚至更大。但從我去年寫過的《美國順風車》與史密斯先生所描述的《保留盈餘再投資》相結合,將讓股票投資成為不使用借貸資金,並且可以控制自己個人情緒的投資者,得到長期的豐收。」
甚至,我猜這週的股災中,巴菲特又下手買了不少低價股票,他總是樂於股價下跌,低價買進。
在此,我得認錯:這兩年由於「貪心」,我用融資加碼了不少股票,雖自去年底開始ㄧ路償還,但還是剩不少。雖然可以承受整體股票下跌25%,但是,下跌過程也缺乏「豐沛的資金、足夠的信心」不斷加碼的能力。我罪、我罪、我的重罪(天主教痛悔經)。這波股災,相信持股人都跟我一樣「帳面價值」下跌很多。我也打算趁此契機,清償融資,清倉衛星持股,回到「第一種」資產組合狀態,以便「泰然」地面對未來的股災、甚至大熊市。
面對股災我們都帳面損失慘重,文末該說什麼呢?寫一段聖經的話來互勉:
「我們與天主合作的人,也勸你們不要白受天主的恩寵—因為經上說:『在悅納的時候,我俯允了你;在救恩的時日,我幫助了你。』看!如今正是悅納的時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時日。」(格後6:1~2)
PS1. 別問我此時該買該賣、買啥賣啥,這永遠不是別人能告訴你的。
PS2. 這一個月內,波克夏(BRK.B)從高點$230.08跌至$199.68,最多跌了13.2%;從2/21(上週五)收盤價$229.33,跌至2/28(本週五)收盤價$206.34,跌了10.0%。
S&P 500指數從最高3393.52點跌至2855.84點,最多跌了15.8%;從2/21(上週五)收盤3,337.75點,跌至2/28(本週五)收盤2,954.22點,跌了11.5%。
道瓊指數從最高29,568.57點跌至24,681.01點,最多跌了16.5%。
去年大家都在討論S&P 500和道瓊的高漲、高報酬率,如今股災時,它們的跌幅也遠大於波克夏。波克夏的集團和控股內容,讓它耐跌。
* 波克夏2019年底資產負債表上,總資產 818b;純現金 64b,占7.8%;約當現金+國債券+應收帳款131b,占16.1%;再加固定收益證券150b,占18.4%,約兩成資金。這裡未計入它的保險浮存金。
保留盈餘 總資產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朋友對近日的崩盤很焦慮,不斷來私訊詢問。
針對美國的經濟我近日已經花了兩三週寫一篇文章探討,但尚未完工。
不過一年半前我曾寫了篇「未來二年增加現金持有比例會較佳」的文章,建議可以逐步增加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yyutdxsk)
我自己身體力行,所以雖然不認為這週的美股慘跌(可謂08年金融風暴以來最慘)是整個熊市的正式開端,但就算是,也是準備好銀彈等待入場時機。
回過頭來針對正在著手的文章,就貼出一小部分當做預告如下:
「.....2020年2月股神巴菲特(W. Buffett)在年度財務報告股東信中起筆就提及:1924年的經濟學家Edgar Lawrence Smith本想寫書證明「通貨膨脹時期股票表現優於債券;反之通縮時期債券會優於股票(Going in, he planned to argue that stocks would perform better than bonds during inflationary periods and that bonds would deliver superior returns during deflationary times. That seemed sensible enough. But Smith was in for a shock.)」,但研究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如果具備正確通貨膨脹觀念就會知道通貨膨脹時期股票表現不見得會優於債券,反之亦然。
單純以「股票vs.債券」是錯誤的切入點,庖丁解牛的關鍵在於股票背後的企業是何種貨幣身分。
而且,「xxxxxx」才是財富移轉主因,這是說我們有可能預先判斷哪些公司在通膨或通縮時期會有更好的股票表現。不容易,但不是做不到。這點xxxxxx在1959年的研究指出了經濟學上的可能性。
接著,巴菲特又繼續引述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長期以往,一家堅實企業的資產真實價值會複利增長,不同於支付給股東的股利。(Over a period of years, the real value of the property of a sound industrial is increasing at compound interest, quite apart from the dividends paid out to the shareholders.)」
同樣地,如果正確理解經濟學與通貨膨脹概念,就能理解「企業保留盈餘的複利效應」之力量是怎麼從兩個方向而來匯聚交互作用,並經過怎樣的機制反應到股價。......」
保留盈餘 總資產 在 雷浩斯價值投資網- 高登報酬率裡面的G就是保留盈餘成長率 的必吃
保留盈餘 在股東權益內會使淨值增加,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假設負債沒增加,當股東權益增加的時候,總資產也同步增加。 而ROE = 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當保留盈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