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VID-19流行期,為了避免染病或傳播疫情,民眾盡量減少非必要的醫院就診。
在歐美國家,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照護因此受到影響,如停止例行的門診診治、改為遠距電話追蹤等。此外,也觀察到一些危及性命疾病(如心肌梗塞)的患者到院時,都已經發病一段時間了。
高血壓、糖尿病是罹病COVID-19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預後也通常較差。近日中國的報告發現,高血壓COVID-19患者中,有服用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者相較於未服用者,具有較低的死亡率,前者血液IL-6 (促發炎細胞激素之一)濃度也較低。
若停止ACEI或ARB則會導致血壓無法控制或心臟衰竭,使病程惡化。再者,近來發現一些COVID-19患者,可能因為發炎、低血氧、臥床、脫水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機轉,出現血栓併發症,而高血壓本身也會造成高凝血狀態,加重血栓形成。
因此作者強調,所有的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都應持續積極控制。醫療照顧系統,應給予患者適當衛教,使其能在家定期測量血糖、血壓、按時服藥,同時確保藥物供給不虞匱乏。
也要衛教病人危及性命的急症表現,如心肌梗塞的胸痛,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即時尋求醫療幫助,電話諮詢家庭醫師都是可行的方法。
此次疫情帶來全世界社經活動及醫療資源分配相當大的衝擊,然而,在此同時,也是慢性疾病回歸社區照護及提升病人自我照顧能力、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的契機。(「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吳綺容醫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050/ )
📋 Managing hypertens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2020/05/14)+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Sunil K. Nadar, Muzahir H. Tayebjee, Michael Stowasser, et al.
■ Link:
( Nature -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1-020-0356-y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促發炎細胞激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點摘要】:
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是臨床照護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此研究比較康復及死亡的COVID-19患者之全血細胞計數結果,提出臨床上簡易可行的預後預測模型。其中患者發病後淋巴球(lymphocyte)的比例,是評估病情是否惡化的關鍵指標;淋巴球低下 (lymphopenia)可做為COVID-19嚴重度的預測因子。
「預測模型如下」:
1.發病後10-12天,若淋巴球比例 >20%,表示病情將好轉;淋巴球比例 <20%,表示病情嚴重。
2.發病後17-19天,若淋巴球比例 >20%,表示病情好轉中;淋巴球比例介於5%–20%之間,表示病情仍危急,須密切觀察;淋巴球比例<5%,表示病情危殆,死亡率極高,需重症加護照顧。
此外,作者也提出SARS-CoV-2感染患者淋巴球低下的可能原因,不過這些假說仍待實驗證明。
1. 病毒直接感染具ACE2受體的淋巴球,導致其死亡。
2. 病毒直接破壞淋巴器官,如胸腺、脾臟等,此有待病理切片驗證。
3. 病毒引發的促發炎細胞激素釋放,如TNFα、IL-6等,會導致淋巴球凋亡。
4. 感染造成的代謝性失調,如高乳酸血症 (hyperlactic acidemia),會抑制淋巴球的增殖。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吳綺容醫師整理)
📋 Lymphopenia predicts disease severity of COVID-19: a descriptive and predictive study(2020/03/27)+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Li Tan, Qi Wang, Duanyang Zhang, et al.
➥Link: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0-0148-4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促發炎細胞激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點摘要】: Chloroquine (CQ)(氯奎寧)及hydroxychloroquine (HCQ)(羥氯奎寧)兩藥物結構相似,除了可治療瘧疾外,也是治療各種自體免疫疾病常用的疾病進程修飾性抗風濕藥物。
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被認為是COVID-19進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重要致病機轉之一,而近來研究發現CQ可以抑制細胞激素釋放,因此已有許多臨床試驗正進行中,評估CQ於COVID-19的療效。
初步試驗觀察顯示CQ可降低發燒天數、改善電腦斷層肺炎病灶及減緩病情惡化,因此CQ已被列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診療指引中的治療藥物選項。
CQ及HCQ抗病毒機轉推測如下:
1. CQ及HCQ可干擾宿主細胞ACE2的醣基化(glycosylation),進而降低ACE2受體與SARS-CoV-2表面的Spike-protein之間的結合力,減低病毒入侵細胞的機會。
2. CQ及HCQ可增加宿主細胞胞內體(endosome)及溶小體(lysosomes)的PH值,進而干擾病毒進入細胞後與胞內體及溶小體的融合,不利病毒複製。
3. HCQ進入抗原呈獻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後,會抑制抗原處理及與MHC分子形成複合物並呈獻給T細胞的過程(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進而抑制T細胞的活化、CD4+ T細胞表面CD154的表現及B細胞、T細胞細胞激素(如IL-1、IL-6及TNF)的分泌。
4. HCQ會干擾病毒DNA/ RNA與宿主細胞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s)和核酸感受器環GMP-AMP合成酶(cGAS)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促發炎基因(pro-inflammatory genes)的轉錄無法被活化,繼而影響後續type I interferons、IL-1、TNF等促發炎細胞激素的釋放。
綜合而言,CQ及HCQ不只可以阻斷冠狀病毒侵入細胞及複製,也能減弱細胞激素風暴,為治療COVID-19帶來新曙光。此外,兩者為免疫調節劑,不像免疫抑制劑(如methotrexate)會造成免疫抑制,因此預期後續併發感染的風險較低。CQ及HCQ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道症狀,如嘔吐、腹瀉。
然而,若長期使用CQ,會出現如視網膜病變及心肌病變等嚴重的副作用;若孕婦使用CQ,也會影響胎兒發展。相對於CQ,HCQ的抗病毒能力推測與CQ相當,但副作用明顯較低、最高可容忍劑量更高、孕婦亦可服用,因此是更為優先推薦的治療藥物。CQ與HCQ在預防新冠肺炎及減緩疾病惡化的療效正待臨床試驗結果來揭曉。(「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吳綺容醫師整理)
📋 COVID-19: a recommendation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progression(2020/03/20)+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Dan Zhou, Sheng-Ming Dai, Qiang Tong, et al.
➥Link: Oxford Academ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https://academic.oup.com/jac/advance-article/doi/10.1093/jac/dkaa114/5810487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促發炎細胞激素 在 後疫情時代新趨勢!專家謝榮鴻:透過精準營養,避免過度免疫 ... 的必吃
... 在提升免疫力的同時,若無法同步平衡調控 促發炎 激素、 發炎 反應介質及抗氧化系統,就會引發過度免疫反應「 細胞激素 風暴」。#亞洲生技展#潤鴻生技. ... <看更多>
促發炎細胞激素 在 独家康头- 【薑黃4 大功效】 1. 抗發炎各種分子研究已經證實 ... 的必吃
各種分子研究已經證實薑黃素可以抑制促發炎因子,在以脂多醣刺激人類血液的實驗模式中,發現薑黃素可以透過抑制PGE2 合成酶1 的活性來減少促發炎細胞激素PGE2 的生合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