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成長小說《尋找無限的盡頭》】
『你同時是火焰與熄滅火焰的水,同時是敘述者、主角和配角,同時是說故事的人和被說的故事,同時屬於某人又屬於自己。』
推理?愛情?哲學?很難定義《尋找無限的盡頭》之小說類型,故我自行定義為「成長小說」,因其包含上述一切,更真情流露地敘述一位罹患重度身心症的少女如何度過難熬青春期,奮力痛苦地在親情、友情、愛情與受囚自我間尋找平衡,而且還插入追尋逃跑詐欺犯(不是貴婦奈奈)的推理支線。
我必須老實說,閱讀《尋找無限的盡頭》的初期感覺有些難受,它不是一個樣板式的輕薄勵志故事,它是名作家約翰‧葛林(曾著有《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半自傳小說,文字沉甸甸之沉重氛圍,遠勝於整本書拿在手上的重量。
女主角艾沙是位罹患焦慮症、恐慌症、與強迫症的女孩,自有記憶開始,這些病症便與其為伍。由於作者的切身經驗,發病崩潰之際大量的無標點疊句和重複詞語,真實再現艾沙腦中控制不住的奔騰侵入性、反芻性思想,以及永遠找不到盡頭,越陷越緊的螺旋性思考。
《尋找無限的盡頭》用字遣詞強烈到能引發讀者產生相同頻率的波長,隨之不小心跌入書中世界。我看完試讀本後,曾詢問罹患類似身心症的朋友有沒有興趣看看?她讀了半小時,便淚流滿面,顫抖著說:「這就是我的恐懼!我無法以言語和文字表達的心情!」
「侵入性思考」亦常見於一般人,例如有時站在高處,我會突然迸發:「跳下去會怎樣?」的念頭,然而念頭轉瞬即逝,我不想自殺,僅僅好奇可能性,隨後一如往常過生活。
患者則會搭上「跳下去會怎樣?」這輛巴士,該想法獲得主宰權,排擠其他所有思緒,成為唯一能夠擁有的念頭。像艾沙極度恐懼細菌控制她的身體和大腦,害怕體內細菌主宰自身命運,甚而無法駕駛自我意識,覺得人生是別人寫成的故事,缺乏與現實世界的連結感,日常生活彷彿是另一個自己透過朦朧螢幕觀看的電影。
在這樣糾結的情況下,艾沙與童年舊識戴維斯「有計畫的」重逢,同樣受傷的兩人似受驚(不是受精)(喂喂)小動物般,小心翼翼地試探、接觸對方,最終落入情網。但這不是迪士尼的美好童話,公主與王子相遇後沒有從此幸福快樂的結局。艾沙深愛戴維斯,一度以為這份愛能成為救贖,焦慮症、恐慌症、和強迫症這三個頑皮的小東西卻橫亙在彼此之間,艾沙只能在遠處愛他,戴維斯渴求近距離的愛。
所以《尋找無限的盡頭》帶給讀者什麼?深切的痛楚嗎?不,太多人的真實人生已滿目瘡痍,我們不需要在背上插更多把刀,化身豪豬苟活於世。
詭異的是,我非常喜歡《尋找無限的盡頭》這部小說,感受著艾沙的痛與愛,好奇後續發展,迫切想知道故事結尾,書中各具特色的人物不帶一般俗套小說的陳腐氣息,大量論述「自我存在與否?」之迷離章節似一場存在主義的精采辯論。
正如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所言:「日積月累保存在記憶中的,是所有這一系列並不准確的表述,其中唯獨沒有我們的真實感受,對我們而言,這些表述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生活,就是現實;正是從這些有違真實的表述中,產生了一種所謂“真實”的藝術」
也許本書無法帶給讀者心滿意足的美好結局,就像書中所言:「每個人都希望我給他們這樣的故事─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虛弱走向堅強,從破碎走向完整。我也想要這樣的故事。」但艾沙終於理解,螺旋越往內越緊,從另一個觀點看螺旋,則有不同面貌,若螺旋往外繞,也會無限地變大。
人生崩解後可以再重建,即使你的大腦告訴你沒希望,希望仍舊存在─獻給所有的讀者和陷在螺旋中的病友。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尋找無限的盡頭》:人生,就是要學會適時的放過自己。』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12/08(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12/09(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尋找無限的盡頭 #約翰葛林 #TurtlesAllTheWayDown #JohnGreen #尖端出版 #比爾蓋茲盛讚 #紐約時報暢銷榜TOP10 #亞馬遜網站暢銷榜TOP10 #售出35國版權 #由福斯影業買下電影版權 #囊括各大書籍獎項 #2017年最佳選書 #普立茲獎得主 #愛倫坡獎得主 #泰唔士報百大最有影響力人士 #富比士百大名人 #著作於全球銷售逾5千萬冊
★尖端出版:https://reurl.cc/73O7l
★博客來:https://reurl.cc/1oD1p
★誠品:https://reurl.cc/bnM9r
★金石堂:https://reurl.cc/emqDR
★城邦讀書花園:https://goo.gl/WiYEU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陳彥婷Tiffa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懷孕知識補給站】男女都該看! 想拍不同的懷孕主題,同樣也給大家補充知識 我們一般接收到的知識就是 『34歲即為高齡產婦!一定要做羊膜穿刺』 我收到一系列的自費表單才發現原來產檢項目這麼多!!! 所以大家才會說.....生小孩真的很花錢 從產檢一路到生下來全部都是錢!!! 🌱自費產檢好貴!我要...
侵入性思考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失戀花園講座筆記 ]
.
分手後,要如何去面對和舊情人的關係?正所謂打鐵趁熱,趕快把昨天講座的心得整理下來以免忘記。
.
關於再見以後的再見,中心主旨只有一個:#最好的方式是離開,但如果你無法離開那個有他的環境,請聽從你的心,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
可以跟他聯絡嗎?在辦公室見到他要打招呼嗎?理智上都知道不要跟他再有瓜葛比較好,但是情緒上面就還是很在意他⋯⋯其實,只要不會把自己陷入險境或違反法律,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
#有些時候蠢夠了就會醒了;但你如果一直阻止自己做蠢事,許多無限的想像就會一直跑出來。
.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 #矛盾意象法:如果你一直以來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情,卻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許可以試試看做「相反」的事情。
.
當你身邊的朋友都告訴你說不要想他、下個會更好、不值得為這個爛人停留的時候,你也告訴自己不要想,可是越這樣跟自己說,就越沒有辦法不想。這種「侵入性思考」最弔詭(intrusive thoughts)的地方在於,當你告訴自己不要想他的時候,你已經「先」想過一遍了。
.
當你很想他,但卻要自己不要想的時候;當你很想挽回,但身邊的人都不支持的時候,你越是「阻止」自己去做這些事情,它們就會越鮮明的出現在你的腦袋裡。因為,雖然你和他形式上是分開了,但感情上卻仍在一起,大腦的催產素(oxytocin)仍把他當作重要的依戀,所以他的一舉一動,仍然會牽動你的心情。與其千方百計地阻止自己,不如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的再把剩下沒有結束的愛去「完形」。
.
或許你會問,如果和他聯絡,會不會繼續糾纏不清?好不容易走出來了,他卻又來干擾自己的生活,我還要讓自己跌進去嗎?
.
皓宜老師舉了兩個例子:「先前我一個學生,雖然已經跟前男友分手多年,但心裡還是有一塊惦著他,猶豫是不是要打給他的前男友,最後他下定決心在課堂上開擴音撥電話過去。電話響了很久,對方很尷尬的接了起來,大家都屏息以待,支支吾吾當中,他們說好找一天一起吃飯。沒想到這通電話,讓他終於認清了,對方並不是值得他等待的人。也讓他有勇氣,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另一個女孩,已經分手了好多年,她的前男友卻在結婚前一天打電話約她見面,他希望可以在單身的最後一天不要留下遺憾。她心裡當然是百感交集,也擔心這個見面,會不會有不可收拾的後果。不過她最後還是去了,我以為下次會有什麼勁爆的劇情,沒想到下次我就看到她牽著另外一個男生的手來找我,她說,那一次與前男友的會面,讓她更確定自己真正要的男生是什麼樣子——不會是前男友的樣子。」
.
#再見以後的再見
.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放手去做」都可以換的一個「開悟」的結局。所以,如果你跟他分開以後還得見面,在公司或者是學校老是遇到,那麼上策就是離開。換公司或者學校是換往往都是最佳解。
.
可是,如果你因為某些緣故而無法離開,那你可能就要考量「是什麼」讓自己沒辦法離開。
.
1.現實因素:你有一些規劃和想法,或者是要存錢,你不得不待在這間公司、還在這個學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選擇這條路有你的理由,當然就得承擔每天必須見面的尷尬辛苦。
.
2. 情緒因素:說穿了,其實是你還放不下他。你理智上面知道這個人繼續瞎混下去沒什麼用,但就是心裡過不去。這時除了前面所說的「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之外,還有一個你必須要注意到的重要事情:眼前這個你放不下的人,他的行為或外表,是否勾動了你早年一些未竟的議題?他是否有哪一點像你的爸媽?總是踩你的痛點,然後讓你有罪惡感嗎[1]?與其去想該如何繼續和他相處、兩個人還有沒有機會、見面會不會尷尬,不如回頭去處理那個你被「勾動」的議題。
.
#處理情緒的三個方法
.
講了那麼多,實際上可以怎麼做呢?老師分享很多方法,我腦袋有限,記得的只有這三個:
.
1.口紅療法:「她來找我聊的那一天,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像個鬼一樣。離開之前,我送給她一枝口紅。我跟她說,每天早上起來你就坐在鏡子前面化妝擦口紅,一邊跟自己說:我會越來越美,我是值得被愛的。幾個月後,她再來找我,她說她在口紅用完的那一天,也開始認識了新的對象⋯⋯」,其實這就是心理學江湖上盛傳的「裝假成真術」[2],一開始你會覺得很假,不過假久了,就會變真的。
.
2.日夜錠療法: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失戀歸失戀,還是有正經事要做。工作的時候總不能一直想著他的事,該怎麼辦?如果你時不時會想到他、看到他,有上面那些侵入性思考,影響到你的工作等等,白天可以利用一些分心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或者是數一數周遭有那些顏色),不過還是得讓情緒有可以宣洩的空間。晚上,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放聲大哭、或是拚命去想他。就像伏冒日夜錠一樣,白天的你可以一直ㄍ一ㄥ著,但晚上一定要有機會允許自己悲傷。
.
3.浴室的水不用錢療法:那麼,要在哪裡哭泣呢?如果你跟家人一起住,又不好在他們面前哭。因為他們的關心有些時候反而是壓力。浴室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反正一邊哭眼淚隨著淋浴的水流到腳底,悲傷也會跟著流入排水孔裡。老師也說,她曾經一個人到海邊哭了10個小時,總之,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悲傷的空間。我之前也聽過一個方法,就是把對對方的怨恨用錄音帶來錄下來燒掉,當這些情緒被完整地宣洩之後,通常你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
#下雨的夜
最後,老師讓大家練習一個小活動。#指導語:請回想你們分手當天的那個晚上,如果下起雨,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拿一張紙把它畫下來,不可以畫火柴人噢。(如果你也想練習,現在先隨便找一張紙把它畫下來)
.
好了嗎,要說明了哦!
.
其實這是一個投射測驗[3],你的雨有多大,象徵分開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和壓力有多大;畫裡面的人如果有撐傘,代表他有保護傘去面對分手這件事情;如果他眼睛是睜開的,表示他願意去正視這件事,如果他眼睛閉起來,或者是看地上,或許他並不想要去面對分手。你可以問問看自己,那把傘是什麼?有什麼在分開之後可以保護你?如果你寧可讓自己淋雨,(跟我畫的圖一樣)帥到分手,有沒有可能可以不要那麼帥?
.
其實,就像 紅鯨魚 的研究一樣,分手之後沒有什麼是一定可以做或一定不能做的事。只是,當你已經很痛苦的時候,不要還在內心當中樹立另外一個敵人,自己和自己打架。如果你過去壓抑情緒的方式都沒有用,嘗試讓你的感覺自然地出現,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
#註解
[1]對於那些你無法放下、無法拒絕他需求的人,請參考《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一書。
[2]關於「裝假成真」到底有沒有效,目前還在爭論當中,如果你想知道支持派的說法,以及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撕掉勵志書》、《姿勢決定你是誰》二書。
[3]以前我總覺得投射測驗的信效度很低,正面反面解釋都可以。例如,如果畫面上只有一滴雨,就代表分手的壓力很小嗎也?有可能畫面呈現出那種蕭瑟的感覺更讓人難以忍受啊(佛洛伊德可能就會說:你故意畫這麼少的雨,一定是在阻抗)。不過,後來我發現它有一點像是有探索的過程,大家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小遊戲來玩,重要的並不是這個測驗解釋了什麼,而是你自己如何去說明這張圖上面的東西。當你為解釋保留更多的彈性,或許可以會看到更多你沒有發現的東西。
--
#本文連結 http://ppt.cc/Qdquf
侵入性思考 在 陳彥婷Tiffa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懷孕知識補給站】男女都該看!
想拍不同的懷孕主題,同樣也給大家補充知識
我們一般接收到的知識就是
『34歲即為高齡產婦!一定要做羊膜穿刺』
我收到一系列的自費表單才發現原來產檢項目這麼多!!!
所以大家才會說.....生小孩真的很花錢
從產檢一路到生下來全部都是錢!!!
🌱自費產檢好貴!我要做嗎?
其實說真的,我拿到表單也思考兩個禮拜🤣
3萬塊是一個項目喔!不是所有項目的加總!
然後再包含其他自己勾選的弓漿蟲、D3檢查、第一期blablabla
當天產檢直接.....6萬塊!(尖叫)
但.....不檢查心又很不安
那倒不如檢查看個報告了解狀況,思考越多壓力越大,寶寶才不健康!
🌱我才26歲!我要做羊膜穿刺嗎?
我當初也問醫生這個問題(畢竟自己為年輕就是本錢)
其實羊膜穿刺也不是我想做就可以做
還要等週數到、報告的評估等等等
從懷孕10週開始就可以做非侵入性的染色體基因檢測(貴爆!)
可以拿到這個報告再來評估是否要做羊膜穿刺
👉🏻低風險:當然不用 / 👉🏻高風險:當然需要
🌱一切媽媽自己決定
要檢查什麼?要不要花這個錢?
全部都由媽媽自己決定(老公的討論也很重要)
我是一個不想要讓自己睡也睡不著整天擔心的人
所以寧可花錢檢查,有報告有心安
所以你問我,我該做嗎?
我不能幫你回答,因為這是自己該決定的事
不該由外人替你做決定,一切只要你不後悔就好。
以上。
不管你現在是幾歲、什麼身份都該了解。
💡追蹤我們的IG看更多生活
彥婷:thetiffanychen
巨人:qwe821122
五寶 : hey_giveme5
#彥婷巨人 #自費產檢有需要嗎 #生產要花多少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jMacWV9G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