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急診檢傷站,兩個老人急匆匆將一個小男孩送來,男孩的臉色蒼白,肚子鼓的很大,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也大不出來已經兩個禮拜,幾乎沒幾滴又深的跟茶一樣顏色的尿,他肚子以下肢體發白無血色,腳趾深紫色至發黑,左邊的小腳趾斷了一截,小男孩很虛弱,頻頻嘔吐,吐得都是酸水,虛弱地連話都說不清楚。
急促的奔跑腳步聲,他的爸爸媽媽衝到病房一進來就責罵男孩貪吃吃壞肚子,怪罪父母怎麼把小男孩照顧成這樣,直到看到小男孩發黑發紫的下肢,以及斷掉的腳趾,才沈默不語。這個醫院每一個角落都好似瀰漫著自責內疚,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小聲聽到小男孩爺爺奶奶啜泣聲,
「要不是妳說我們兩個工作那麼忙,沒時間照顧小孩,讓爸媽來照顧,也許就不會這樣….」
「怎麼又怪我了?不是你說你要專心準備論文,有兒子在會影響你的嗎?」
可悲劇已經發生了,黑掉的雙腳,只能截肢了,責怪誰又有何用呢?
小男孩從出生後就被託付給爺爺奶奶,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少回來看他,電話裡總說因為工作太忙……
男孩只知道爸爸媽媽在好遠的地方,
「我爺爺說:我爸爸媽媽是超人!我爸爸媽媽好厲害的呢!他們要保護地球,有好多好多任務打敗壞人喔!」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個正在念博士班,一個教授助理,實驗研究加寫論文占滿了他們的生活,陪伴但卻沒有留給自己兒子一丁點,合理的無可奈何。一開始每個禮拜都回來看小男孩,但後來有時三個月才回來一次,起初爸媽要離開的時候,小男孩還會喊著爸媽,滿臉依依不捨,「爸爸媽媽,你們要早點回來看我喔!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住啊?」;後來小男孩只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好像爸媽只是客人,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小男孩的照顧自然就落在兩個70多歲老人身上,換尿,餵奶、餵飯,洗沾滿泥的褲子衣服、教著怎麼開口說話,
「哎呀我們小寶的小雞雞露出來了!我們換布布囉,啊!!又尿在我的臉上了!」
「哈哈哈,反正童子尿養生,你多吃可以老當益壯啊!」
爺爺奶奶總是圍著小男孩調侃彼此。
從教小男孩穿衣服、拿湯匙到自己吃飯,從被推著娃娃椅到騎三輪車,磕著碰著冷著熱著,都是爺爺奶奶的無微不至。爺爺奶奶下地幹活,種田種菜養雞鴨豬牛,小男孩總在旁邊當個小跟屁蟲,學得有模有樣,小男孩發燒生病了,爺爺總用祖傳藥水,這組祖傳神藥還真有效,以前的生病總沒留下病根。
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小男孩肚子脹氣嘔吐,喝了祖傳藥水幾個月都沒有好,常常半夜肚子痛到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不知所措,只抱著他一起哭。便秘越發嚴重,大便顏色從暗褐色變到紫黑色,鄰居街坊聽聞小男孩生病,都說小男孩一定是吃了放太久的食物。儘管神藥苦不下嚥,爺爺總是逗著布偶戲,布偶演的有聲有色,為的是博得小男孩臉上的一笑。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小男孩骨瘦如柴,更加皮包骨,骨頭肉眼可見,一下子彷彿滄桑了十歲,而擔心的爺爺奶奶臉上也是憔悴不堪。
以前每次小孫子挑食時,奶奶講故事,一人演三角,學著狗叫貓叫大象叫,學著豬走路、猴子爬樹哄小孫子吃飯。爺爺陪小孫子放風箏,風箏落在地上,被狗叼走了,爺爺追狗時還摔了一跤,
「爺爺你好笨喔!我跑步都不會跌倒,我不管!今天一定要把我的風箏撿回來,不然我就不回家!」
「好好好,爺爺再給你做一個好不好,還是,你想不想學怎麼做風箏呀?」
「想要!我要學做風箏,這樣我以後只有一百個風箏、一萬個風箏可以玩了!」
其實這祖傳神藥就是去廟裡祈求的符水,幾月來小孫子喝著沒有改善,爺爺就越求越多符混水給小孫子喝,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家裡以前窮的買不起電視,生活就是農活以及些偏方。
好長一段日子,爺爺奶奶儘管不會智慧手機,還是戴著老花眼鏡,找到電話按鍵,給男孩的父母報平安;孫子生病之後,由於知識有限,並沒有把小男孩病情傳達清楚。他們所住的深山幾乎沒幾戶人家,鄰居彼此親近但又住的遙遠,一天小孫子忽然叫不醒了,全身蒼白鐵青的瘮人,爺奶半夜衝到鄰居家,請鄰居幫忙,終送去醫院。
父母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句句數落,每句責怪都像刀一樣紮在爺爺奶奶的心臟上。小男孩診斷出得了胃癌,合併腸子缺血性阻塞,急需開刀並截肢。
「都是我不好!我好笨,我們沒有讀書,我的愚昧無知害了小寶!」爺爺槌著胸口拍著腦袋,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按這心上,低頭不說話,眼淚一滴、两滴、三滴、四滴落在鐵椅及醫院地板上。
數次開大刀的術前術後,爺爺奶奶寸步不離,他們細心的為小男孩擦澡,用棉花棒沾水在嘴唇上,為他換衣服,他們輪流躺在醫院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手術小男孩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同時切掉三分之一的小腸,腿保住了部分,左腳踝以下截肢。在等腸子恢復好的期間,婁管接到小腸裡提供營養,另一個管子直接到大腸,等於他的肚子上有兩個洞,一個是食物進去,另外一個是排洩物出來。兩個月後,小孫子能靠著拐杖下床,但是走路時肚子前的袋子會有摩擦聲,沙沙作響,儘管爺爺奶奶鼓勵,但小孫子還是覺得很丟人,不肯走出病房的門,只是在病房內緩慢走動,復健老師每天來陪他,這兩個造婁管就像他的心結一樣,好難移除。
奶奶開始有了坐骨神經痛,或許是因內疚,每一秒都想陪在小孫子旁,捨不得去看醫生去復健,爺爺給孫子買遙控飛機,在有限空間及高度的病房裡,遙控飛機不上不上著飛著,小孫子終於露出久違的笑。
遙控飛機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打翻了爺爺的安眠藥、心臟藥及胃藥,奶奶的止痛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整包藥袋連同鋁箔包裝的藥都滑了出來。看著面前的藥,小孫子臉上凝固沉思:以前爺爺奶奶身體硬朗,起早貪黑,從不用吃藥,而現在一大堆的藥……他們也為我操碎了心,明明全身都痛,卻願意陪他睡在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好幾個月。 小男孩似乎瞬間長大,每天認真復健,義踝也裝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也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頭髮也白了。他們承擔的我們的苦痛、我們的幼稚、我們的叛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龍城衙前塱道,半條街便有三間豬肉檔,競爭激烈,街頭有以平價豬肉見稱的連鎖店,位於街尾的一間卻突圍而出,經常人頭湧湧。這間新興肉食已有過半世紀歷史,舖位的一半分租給牛肉檔,亦是長龍店。豬肉檔老闆吳光偉,看來四十開外,手瓜起腱,腰腹沒半點贅肉,經常笑容滿面,原來已五十有八。街坊愛稱他為「男神」,或「九...
依依不捨黑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完美劇金牌製作萊恩墨菲的「艷放80」 (POSE)今年第三季最終回,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說明好劇能打動人心,果然艾美獎再獲提名,這齣講80年代紐約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族群先驅的故事,華麗、殘酷、溫馨、傷感,幾乎由LGBT 包辦幕前主要演出與幕後製作的這齣美劇,堪稱是深入美國彩虹族群文化與衍進的透視鏡,有如LGBT版的「喜福會」。
三季故事架構主要在於「家庭」與「舞場」。但這裡的家庭並非原生家庭,而是由被原生家庭拋棄的跨性別者 (舊稱人妖與變性人)以「母親」 (Mother)身份自居,收養同樣不被見容原生家庭而流落街頭的性別邊緣淪落者,這些家庭成員相互依持包容、也有爭吵分歧,有「女兒」羽翼漸豐後背叛「母親」出來另組「家庭」、自己做「母親」再收容子女。
「舞場」 (Ball Room)也非一般跳舞池,而是80年代紐約LGBT特有的地下舞場文化,聚集著跨性別、性小眾、邊緣人,隨著每次競賽的主題做特殊妝扮變身,爭奇門艷奪取獎盃 (90年代才演變成對嘴演唱的變裝秀),劇中幾大「家庭」的「母親」帶著子女在「舞場」挖空心思的變裝走秀,拚個你死我活是全劇妝髮服裝設計與視覺享宴的一大看點 (艾美獎技術提名)。
2018年首季有80年代川普時代的初現,象徵金錢的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川普大樓裡,白人上班族迷戀跨性別黑人美女造成的動盪; 下城區同志夜店也有階層之分,跨性別者最被歧視拒絕入內。
2019年第二季從90年瑪丹娜名曲「Vogue」風靡,舞場舌璨蓮花主持人比利波特 (以首季獲艾美獎視帝的黑人同志男星)片頭詞,「The category is: live、work、pose」競賽項目是「生活、工作、姿態」。這裡的「姿態」當然是指LGBT族群要勇敢活著的生命姿態,同時也是包括瑪丹娜Vogue興起的折手舞所擺弄的時尚Pose。
被譽為2021上半年美劇佳作的第三季,在愛滋病恐懼侵襲下兩大家庭與母親開始蛻變,連珠炮罵人不嘴軟氣勢凌駕白人之上的母親始祖Elektra艾麗卡 (多明尼克傑克森)締造財富王國; 善良堅毅的第二代母親Blanca布蘭卡 (MJ羅德里格斯)愛情順遂子女成材,兩位演母親的黑人跨性別女演員都出色,尤其是今年終於贏得艾美獎女主角提名的MJ羅德里格斯,真想讓人鼓掌叫好。
家族最後一場舞會競演,MJ羅德里格斯與比利波特 (今年再度提名艾美視帝)聯手演出對嘴變裝秀,向黑人女歌神黛安娜蘿絲經典靈魂曲「愛比山高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致敬,也唱出這個歷經苦樂起伏的LGBT家族之愛; 以及試驗愛滋新藥露出生命曙光其實另有隱情的比利波特卸妝換上絲質睡袍翩然迎接死亡,都看到讓人熱淚盈眶。
「被奪走的那種自由、還是從沒體會過的自由,那種更糟糕? 」這是劇中角色砥礪勇敢追求愛與人生,很重要的一句對白,看完「艷放80」最大收獲會對LGBT族群有不帶偏見的認知與看法。
依依不捨黑男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為育幼院孩子說故事然後寫出來
#創作原型是我以前學校走廊上的鋼琴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自己很厲害
誕生於大師之手的三樣樂器----鋼琴、小號和小提琴,在同一天住進了維也納的一間樂器行。
樂器行每天人來人往,前來詢問樂器來歷的顧客非常多。樂器們天天聽著這些介紹,開始明白自己的身價原來這麼不平凡。
這一天,一位高貴的婦人身邊跟著一位穿西裝的少年一起走進來。原來,這位少年入選參加明年的世界青少年音樂大賽,媽媽想要選一把最好的小提琴給他。
經過老闆的介紹與試音,少年決定買下這把擁有名家血統的小提琴。小號恭喜小提琴擁有了主人,鋼琴卻一臉愁苦。
「朋友,你為什麼不開心呢?」小提琴問鋼琴。
「想到我們就要分開了,心裡很難過。」鋼琴悶悶的回答。
「大家都會有不同的主人,我們可以相約五十年後,看看誰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王啊!」小號這樣提議,大家也都同意五十年後再相聚。
過了幾天,一位穿著大禮服的女士走進來,她需要一把小號作為禮物。原來,在軍中負責吹號角的王子,在他的結婚大典中,要表演一段節目獻給他的新娘。婦人是王子的姑媽,她想要送給王子一個鑲滿寶石的小號,讓當天的表演受到眾人的矚目。
小號多麼希望自己能夠被看中。就在此時,老闆將小號從櫥窗取下來。
「這是出自奧地利最棒的工匠之手,他的音色渾厚甜美,圓潤自然,中高低音各有不同的層次變化。吹奏時瞬間的爆發力夠,弱音時的聲音又像針掉下來那樣清晰。」老闆卯足了勁介紹這把小號,貴婦開心的把小號帶走。
小號離開前,鋼琴依依不捨的要他不要忘了五十年後再相聚的約定。
某一天,一位父親帶著小女孩走進來。小女孩想要一架鋼琴,她很大方的告訴老闆:「我要學鋼琴,我要彈很多很多好聽的曲子,讓音符在我家飄來飄去!」鋼琴覺得小女孩說話的樣子,自信中帶著快樂,它默默祈禱自己能跟著她回家,多麼希望小女孩成為它的主人。
小女孩像是發現甚麼一般,突然叫了一聲,跑到鋼琴面前。「我要這架鋼琴,瞧,它的黑是這樣的明亮,像鏡子一樣把我照得好清楚啊!」鋼琴聽到小女孩這麼說,差點也跟著叫出來。
鋼琴來到小主人的家,被擺放在客廳中央,客廳裡除了鋼琴以外,並沒有其他的家具。小女孩好愛這架鋼琴,每天總是坐在鋼琴前彈奏好幾個小時。臥病在床的媽媽,天天聽著小女孩快樂的彈琴,病情漸漸好轉。
小女孩長大成為學校的音樂老師,這架黑得發亮的鋼琴與女孩相伴,直到她退休。她心想:我要讓這架鋼琴代替我繼續陪伴學校的孩子,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禮物了。於是,她決定把這架陪伴她五十年的鋼琴送給學校。
這架老鋼琴外型不再黑亮,但終究是出自名家之手,有著不同凡響的生命力,敲出來的聲音依舊清脆。校長決定把它擺在走廊,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摸摸它。
鋼琴好高興,因為每到下課,總有孩子過來它的身邊一起玩鋼琴。偶爾它也會想起過去的老朋友,心想著大家現在過得如何。
小號在那次的婚禮之後,被收進了倉庫。現在,它只能每一日陷入當年那一場王子與公主的豪華婚禮回憶中。
小提琴的主人在那次的音樂大賽贏得了冠軍,三十年後成了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因此這把提琴被名人堂收進博物館。小提琴從此每天在櫥窗裡被人參觀拍照。他覺得日子很無趣,巴望著有新主人帶它到處演奏。
這一天,校長帶著客人導覽校園,鋼琴聽到世界知名男高音要來學校做公益演唱,它實在是太高興了,因為演出的廣場就在它的正前方,它可以好好的一起聆聽一場國際級的音樂會。
終於盼到了演出的日子,校園裡來了好多工作人員,架舞台、燈光,從貨車上把樂器箱小心翼翼的搬下來。鋼琴很激動,它總是會想起當年在樂器行的老朋友們,並且想起它們五十年後再相聚的盟約。
彩排時間,演奏家各自拿出樂器試音。這時響起了小號聲,一聽就知道不平凡,「這是我的朋友啊,沒錯,我不會忘記這個圓潤渾厚、具爆發力又輕巧的高音,只有我出生的樂器行才能做出這樣的聲音。」
「我要怎麼讓小號知道我在這裡呢?」鋼琴左顧右盼,希望有人來彈鋼琴。遠處走來一對父女,小女孩掙開爸爸的手,搖頭晃腦地往前跑,「希望是她、希望是她」,它多麼希望小女孩可以看上這架走廊上的老鋼琴。
「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當我們同在一起,其快樂無比⋯⋯」小女孩開心的坐在鋼琴前唱歌,有模有樣從高音到低音,二手交替敲打著鍵盤。「爸爸你看,我會彈鋼琴了!」雖然鋼琴旋律完全不對,小女孩大聲唱歌的模樣,把那些正在試音的演奏家都逗樂了。
「這是我的朋友啊,沒錯,我不會忘記這個高音區沒有機械雜聲、低音區富有層次的鋼琴聲,只有我出生的樂器行才能做出這樣的聲音啊!」小號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帶著手上的樂器走向走廊上這架鋼琴,「呵呵,真是意外,這架鋼琴看起來老舊,聲音卻是如此具有穿透力,不愧是名琴啊!」
「我們可以來個合奏嗎?我彈鋼琴。」原來,音樂系畢業的爸爸,帶著家人來聽男高音的演唱會,「可以讓我的女兒唱歌嗎?」「沒問題,她將來一定會是個演唱家。」所有的人放下手邊的樂器、工作,聆聽這一場走廊上的音樂會。
鋼琴、小號、小提琴,三個一起誕生的好朋友,沒有想到有再見的一天。他們想起了當年的約定,50年後誰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王?
「你們可以跟著演奏家演出,接受大家的掌聲,而我又破又舊,每天在走廊上看著孩子們放學又上學,我沒有什麼願望,只希望能讓每一個孩子有機會接觸樂器、愛上音樂,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小號跟小提琴,各自述說這些年的遭遇以及失落,「若不是男高音大師的世界巡迴公益演出,我們不會有機會出來,更沒有機會見到彼此。看到你每天都有孩子在身邊圍繞,你才是最受歡迎的樂器之王!」
演唱會結束之後,鋼琴、小號、小提琴再一次的分別,這一次,他們約定,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發揮自己的價值,留給世界更多的美好!
#期許明年的今天把這個故事畫出來
依依不捨黑男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九龍城衙前塱道,半條街便有三間豬肉檔,競爭激烈,街頭有以平價豬肉見稱的連鎖店,位於街尾的一間卻突圍而出,經常人頭湧湧。這間新興肉食已有過半世紀歷史,舖位的一半分租給牛肉檔,亦是長龍店。豬肉檔老闆吳光偉,看來四十開外,手瓜起腱,腰腹沒半點贅肉,經常笑容滿面,原來已五十有八。街坊愛稱他為「男神」,或「九龍城黎明」。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212/2S2RYTGHCGNPZAGIKH2NWH6F7U/
九龍城有兩間老字號豆腐廠,一間叫公和,另一間叫義香,後者是家庭式經營。義香只此一家沒有分店,至今仍維持老格局,前舖後工場,多年來除了地板曾翻新,其餘亦是如半世紀前的模樣,沒冷氣,卡座格局,還有那燒焦味道的豆花香。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對兄妹,一個在工場製作豆腐,一個主力在樓面,一生只做一份職業,貢獻了大半生青春。他們自置物業,沒有租金和經營壓力,日上三竿才開門,每日只出產四五板豆腐,只做門市,豆腐、豆漿差不多15年無加價,將賺到的餘錢買心頭好,一個愛Rolex,一個愛Hermès。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105/NUVYWKPKW4IE7FYOH36K2YKHJ4/
在九龍城街市有26個魚檔,其中一檔近門口的叫沛記,有一個烏黑曲髮、背部微彎的婆婆做生招牌,她叫鄧麗芳,街坊都叫她做芳姐。她今年已經八十有七,仍然健步如飛,精靈得很。今年8月31日宣布榮休,臨別秋波,連熟客蔡瀾都專誠過來找芳姐拍照道別。芳姐16歲入行,坐鎮魚檔71年,退休亦是依依不捨。「我最不捨得是這裏的街坊和客人,但就算不捨得終須有日要離開,兒子說不想我做到90歲,難道要睡在張床上才不做嗎?」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903/577EV5OO6VDYTJODSBC6PUP7G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街市 #九龍城 #Rolex #Hermès #蔡瀾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依依不捨黑男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九龍城街市有26個魚檔,其中一檔近門口的叫沛記,有一個烏黑曲髮、背部微彎的婆婆做生招牌,她叫鄧麗芳,街坊都叫她做芳姐。她今年已經八十有七,仍然健步如飛,精靈得很。今年8月31日宣布榮休,臨別秋波,連熟客蔡瀾都專誠過來找芳姐拍照道別。芳姐16歲入行,坐鎮魚檔71年,退休亦是依依不捨。「我最不捨得是這裏的街坊和客人,但就算不捨得終須有日要離開,兒子說不想我做到90歲,難道要睡在張床上才不做嗎?」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蔡瀾 #九龍城 #九龍城街市 #魚檔 #芳姐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依依不捨黑男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就是犯賤。總要在快失去時,才懂珍惜。說的是於3月底告別,之後拆卸重建的銅鑼灣怡東酒店。她並非文華、半島的頂級酒店,但就是有種叫人喜歡的親切感。最喜歡其Dickens Bar,傳統英式酒吧,不扮嘢,公餘去喝杯英國啤酒,那暢快感無與倫比。
2樓這間中菜廳,反而是近年摘星後才留意。驟眼看裝修半點不豪華,但踏在地氈上,那輕、軟的觸感,以及枱與枱之間的距離感,都是高級酒店中菜特有的貴氣。看餐牌,價錢酒店級,但水準亦一樣酒店級,所以好公道。
叉燒,酒店級中菜定選黑豬,配上汁醬,但精髓不在此,而是叉燒燒烤前經拍鬆,食落鬆化。駌鴦菌,一樣是菇包,餡料好香冬菇味,但汁醬不會弄濕外皮,有功架。另一樣是冬菇釀蝦膠,有鮮味又彈牙,中間還有炸金菇,三重美味。最真材實料是這個花膠湯,湯清味甘,因為落足料。湯中有花膠、松茸、海螺,騙不了人。
美味的,還有這個得獎菜,像把山水畫搬到餐桌上。金魚食落像魚皮餃,外皮煙韌。山是羊肚菌,本身矜貴,但原粒煮過後無甚味道。反而切碎炒蛋更香濃,比現在近乎氾濫的黑松露,用羊肚菌更顯品味。
這蝦球超彈牙,但坦白說,懂把蝦肉汆水自然爽口。最欣賞是廚師用了青花椒及鮮百合,吃來清、甜、鮮、麻,味道比一般玻璃蝦球有層次。
至於這道香葱蟹肉帶子燴飯,很有心思。飯給青葱染成翠綠色,但帶子、蟹肉及燴飯,味道很淡。
這一頓未必樣樣100分,就像每一頓飯一樣。但告別在即,依依不捨,臨別前值得再去一回。
記者、攝影:關廣恩
怡東軒
地址:銅鑼灣告士打道281號香港怡東酒店2樓
電話:2837 6790
營業時間:即日起至30/3;星期一至六12nn-2:30pm,6pm-10:30pm;星期日10:30am-3pm,6pm-10:30pm
詳情: http://bit.ly/2BChAnv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