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停電 815李世光部長下台 513總統道歉 誰來負責?」
高雄興達電廠4部機組昨天(13)下午2點37分無預警跳機,造成全台大停電。造成約400萬戶、1139萬戶次受影響,又逢國內遭受疫情嚴峻的挑戰,台灣正陷入缺水、缺電、缺疫苗的困境,但蔡英文總統的「中央廚房」竟然發哽圖,意圖洗腦國人說台灣不缺電,只是跳電,還要國人不要陷入中共的「認知作戰」圈套。
國民黨團今(14)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蔡政府台灣正面三缺的困境,還在大作哽圖洗腦國人,無預警停電突襲國人,還需要中共打過來嗎?錯誤的政策、無能的政府,靠著意識形態治國,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就押個2025非核家園時間表,屆時關掉所有核電廠,哪來足夠的電?根本就是欺騙社會、欺騙國人。
國民黨團要求經濟部長王美花必須下台,蔡英文總統、行政院蘇貞昌必須向國人有所交代、負責!
書記長鄭麗文表示,國民黨的立場很清楚,支持非核家園必須要完整的配套措施,完善的替代能源方案與可行性,必須100%讓電源供應正常運作無虞。但是昨午的大跳電、大停電,全民遭到蔡政府的突襲,讓各行各業措手不及,造成程度不一的各種損失,街頭號誌停擺、受困商辦大樓電梯內、餐廳無法營業,尤其在疫情嚴峻的當下,無疑雪上加霜。這是人禍,不是天災,現在才5月,接下來的酷暑將長達5個月之久,昨午的停電讓全民「剉咧等」,蔡英文總統口中的台灣不缺電神話,就此破滅、破功!
鄭麗文指出,台電調度處長對外說,原預測5月中旬尖峰負載約3,500萬千瓦,但昨為3,670萬千瓦,高出170萬千瓦,剛好林口電廠3號機、麥寮電廠3號機及核3廠1號機都在歲修,缺水也讓水力發電減少80萬瓩,鄭麗文嚴厲質問蔡政府,這樣哪裡不缺電?
鄭麗文痛斥,只有第三世界才會缺電,台灣卻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就是因為錯誤政策、因為政府無能、一再用大內宣謊言粉飾太平、不面對問題,一再置全民於缺電危險中,台灣這樣缺水、缺電、缺疫苗,難怪被《經濟學人》封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還需要阿共仔打過來嗎?台灣自己問題這麼多,每天被自己人偷襲、突襲!
鄭麗文質疑,昨天跳電所有損失台電要賠,蔡政府忘記台電是百分之百國營事業,是人民出的錢,不到4年前大潭電廠跳電,時任部長李世光下台一鞠躬,民進黨信誓旦旦保證不缺電,會檢討供需不平衡,結果咧?民進黨就是意識形態治國,什麼配套都沒有就押2025非核家園時間表,到時候所有核電廠關掉,哪來足夠的電?騙肖吔、欺騙社會,根本就缺電!
鄭麗文指出,4年前815跳電,蔡英文還說要供電分流,當時的經濟部長李世光道歉下台。4年後的513再度全台大跳電,蔡英文當年的承諾呢?供電狀況改善了嗎?根本就是全面惡化,國民黨團強烈要求王美花下台,民進黨政府必須全面承擔、負責,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數倍,敬告民進黨政府不要只顧分贓、不顧難看的吃相,蔡英文、蘇貞昌請給全民一個交代!
首席副書記長陳玉珍表示,昨午無預警大停電,讓許多公司行號電腦資料儲存流失、交通號誌失靈、民眾受困電梯間,甚至手機都暫時收不到訊號,而當民眾生活作息受到嚴重影響的當下,蔡政府的「中央廚房」不忘做哽圖,強調絕對不是缺電,只是「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意圖帶風向強調不缺電,只是跳電,洗腦民眾,讓民眾「相信政府、相信黨」、粉飾太平,民進黨副秘書長還呼籲民眾不要陷入中國「認知作戰」、不要相信假訊息。
陳玉珍痛批,真實的無預警停電,還會有什麼陰謀論?關「認知作戰」什麼事?陳玉珍指出,一個輸電配電系統出了狀況就導致全國輪流大停電,這是相當嚴重的國安危機,在蔡政府的施政下現在台灣缺水、缺電、缺疫苗,不缺的是滿街的「慶記」、黑道和詐騙集團,難道連人民最基本的安居樂業,蔡政府吝於給人民嗎?蔡政府除了會最做哽圖、洗腦國人,是把台灣人民當作笨蛋嗎?
來自台中選區藍委楊瓊瓔沉重的表示,當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後,看到的就是「騙、騙、騙」,在昨天下午大停電之前,台電的備轉容量呈現綠燈的10.01%。造成停電的興達電廠只占全國的總發電量為3.8%,為什麼電廠出狀況會導致全台跳電?到底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不是總統、部長出面道歉就了事,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全國民眾。
楊瓊瓔強烈質疑,台電官網上顯示的每日備轉容量上的數字都是「假的」,4年前815大停電時,備轉容量為3%,燈號顯示紅燈,然而513當天從早開始,備轉容量率都亮的都是大綠燈,又怎會造成全台大跳電、大停電?難道是台電在做假?請問蔡政府,當年815大停電之後,說好的分散式供電輸送系統在哪裡?
楊瓊瓔感嘆地表示,中部人用水已經是供5停2,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也在台中燒好、燒滿,被迫用肺發電,反而還要遭到跳電、停電之苦,台中45萬戶遭到停電的損失蔡政府怎麼賠償?
供需不平衡英文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13)日,國家發布警級警報,於2021年5月13日14點37分興達電廠因事故全廠停機,目前系統供電能力不足,目前系統供電能力不足,預計5月13日三點開始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台電會盡全力搶修,並於查明原因後向各界報告。政府已經掌握狀況,請國人同胞鎮定,不必驚慌,也請民眾勿相信並傳遞坊間未經證實的假訊息。
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高雄興達電廠因為電網事故造成部分機組停機,導致全國不同地區有停電的情形,政府已經初步掌握相關狀況,正在緊急修復處理。
台電公司通知,因興達電廠事故全廠停機,目前系統供電能力不足,預計5月13日時開始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倘屬於「C或D」組別者,將自15:00起兩組別輪流停電一小時,直至修復為止。
C組:15:00-16:00
D組:16:00-17:00
C組:17:00-18:00
....兩組替換輪流。
而若查詢電費單非C、D組別,此次停電不受影響。
今日停電時,正好遇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也導致直播中斷。
官方資料顯示,興達發電廠位於高雄市永安區與茄萣區交界,成立於民國69年12月,因應南台灣工業發展及電力供需平衡,於建置四部燃煤機組,五部複循環機組,兼具低成本及低碳環保發電方式的電廠。興達電廠主要以燃煤發電,1年要燒掉600萬噸燃煤,目前裝置燃煤機組四部及複循環機組五部,總容量430萬瓩,年發電量超過200億度,供應全台灣近七分之一的電力。
若突然遇到停電、跳電時該怎麼辦?第一時間民眾可以先檢查台電有無發出紙本的停電通知單,通常會註明停電事由、停電時間,提前告知住戶;或利用以下資訊平台即時查詢停電問題。
📞台電客服專線1911
台電客服中心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服務項目包括供電線路設備維修、停復電查詢、電費及業務查詢、受理用電申請等;1911為免付費(公共電話除外),通話時間限制5分鐘。
📌台電官網「停電查詢及通報」
民眾可以上台電官網使用「停電查詢及通報」,可以查詢停電、通報停電、案件查詢。停電查詢,輸入地址或電號,就可查詢是否停電及相關復電情形;停電通報,透過地址或電號、聯絡資訊及說明,即可通報台電某處發生停電及成立報案案件;案件查詢,透過「案件代號」可查詢案件的最新處理進度。
📎來源:台電
台電官網的「停電查詢及通報」,可以查詢停電、通報停電、案件查詢,無論是筆電、手機都方便操作。
⚠️跳電處理步驟
若碰到跳電問題,根據台電電力粉絲團說明:
先找出原因來源,例如是否正好使用高耗電電器在同一迴路上,或插頭沒插好快脫落等問題。
找出家中總配電箱,因為裡面的「無熔絲開關」,當用電過載時會發揮保護作用而跳脫,只要移除過多高耗電電器,把開關重新開啟,先切到OFF再切到ON,就能正常供電。
若是頻繁跳電,就要找專業合格水電師傅來檢查。
📎來源:台電電力粉絲團Facebook
👉🏻停電應變處理:
停電後應先拔掉易損壞的電器插頭,包括冷氣機、電冰箱、微波爐、電腦等,可預防電器因復電後瞬間高壓而損壞。
停電當下,記得先將筆電重要檔案儲存關閉,以免重要檔案遺失。
若工作上無法承擔停電、跳電風險,建議平常可準備UPS不斷電系統,當斷電時可以靠UPS短暫供電,做為電力備援使用。
隨身準備行動電源,停電時就能派上用場,即時幫手機充電,避免與外界亂絕聯繫。
👉🏻參考網站:https://reurl.cc/Kxm7Em
供需不平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紐約時報2021轉捩點專欄: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2020全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都體驗了這輩子以來最為嚴峻的社會性挑戰,也讓人們放慢腳步、拉高視野,進一步思索個人、社會、全球之間緊密互聯的生命共同體意義。 時值年末,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推出了 「轉捩點Turning Point 2021」年度特別企劃系列專欄,邀集國際專家共同探討2020世界變局下的幾大關鍵轉捩點,以及未來更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我受邀撰文,在這篇 「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 |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的文章中,首度提出了AI新經濟時代將導致失業潮難題的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R :Relearn 二次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近年來,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已經接管了部分常規性、重複性工作。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安全保障及降本提效的需求迫切,為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落地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竭力避免人和人直接產生接觸,類似餐飲外賣、快遞流通、遠程醫療都提供了無人接觸的新形態服務 模式。 但疫情趨於穩定後,大多數人仍然迫不及待地重拾和他人碰面開會、熱鬧聚餐的美好接觸。
當人類社會大步邁往「AI新經濟」的同時,2020這一年,我們都上了一堂人性本質的必修課。
我在1983年開啟了AI生涯,在當年提交美國卡內基· 梅隆大學博士學位的申請書上我寫著:「AI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AI將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里。」
某個角度看,當年的我或許錯了,但某些方面,22歲的我可能說中了!
AI程式和演算法在不少任務上已經能夠仿效、甚至超越人腦的表現,如果AI在功能上取代機械式的重複工作,促使人們解放身心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我們將進一步重拾人類社會獨有的情感和人性光芒。
人工智慧對重複性工作的衝擊已然揭開序幕,和人類雇員相比,AI的本領更強大、成本更低廉。 即使某些工作由於短期因素被迫臨時取代,長期來說也大概率將一去不復返。 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經濟增長效益的同時,也正掀起前所未有失業潮。 我在「AI新世界」一書中預計,到了2033 年,約 40% 的工作將被AI和自動化取代。
AI新經濟革命的浪潮已然來臨,隨之而來的工作消亡問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性挑戰。
AI將取代數百萬計的工作,AI未來會成為人類的工具甚至同事,在迎接2021年的當下,我提出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 R:Relearn 二次 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二次學習 Relearn
我們應該發出嚴正警告,喚醒那些正踩在失業懸崖邊緣的人們,鼓勵他們主動出擊,重新學習。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人類的技能是AI學不會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創造力、社交技巧、複雜工藝、還有仰賴人工操作AI工具的崗位。 我們可以逐步幫助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能,積極投入「二次學習」,為AI新經濟下的新型工作場景做好準備。
職業培訓機構需要儘快重設課程,增加AI時代可持續就業的培訓科目;政府可為這些培訓提供獎勵和補貼,企業應當參考類似Amazon亞馬遜的職業選擇計劃 (Career Choice program) 方案,為每位時薪制員工花上四年的時間和經費,補貼個人職業再造所需的培訓專案,幫助員工報考如飛機維修技師、電腦輔助設計師、醫療護理師等職業所需的職業證照。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財富增長與壽命延長,「銀髮看護」方向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社會剛需,其重要性與需求量都會水漲船高。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要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醫護人員需求的缺口高達 1800 萬人。 過去,這類關懷型職業往往被重視度欠佳、薪酬也普遍偏低,但往後,這些「以人為本」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AI 新經濟運行的基石,也值得更多人考慮通過二次學習來投入。
為了進一步平衡人力供需失衡,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把目前義工服務類型的工作調整為全職薪酬工作,諸如捐血中心人員、動物保育員、夏令營老師、心理諮商師等。 可預見的是,自動化時代一旦到來,社會將需要大批義工為失業人員提供熱線諮詢,輔導人們解決職場轉換的疑難雜症,排解心理壓力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這些義工也應當獲得合理的報酬和認可。
▎二次定義 Recalibrate
在整體社會邁向AI新經濟的轉型期,有不少職業需要重新定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
我們都經歷了資訊革命,短短幾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 AI時代則進一步催生各行各業的智慧化高級解決方案:AI能海量計算量化任務的最優解,AI能測算不同條件下的沙盤推演, AI能協助不同行業的職務優化流程,代勞日常重複事務。 我認為,很難有單一通用型的AI工具。AI必須針對各個產業提供高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舉凡藥物分子研發、行銷廣告策劃、新聞資訊核實等任務,都能透過客製化的AI 工具來實現。
當我們採用「二次定義」的方案,充分把以人為本的人性特質,和AI善於優化的技術優勢深度結合起來,許多工作職業將被重塑,不少新興崗位也將隨之而來。
AI和人類各展所長、分工協作,AI能既智慧又敏捷地承擔起各種重複性任務,從業者的時間就能花在需要溫暖、創意、策略的人文層面工作,發揮1+1 > 2 的縱效。 舉例來說,人們生病了仍然最為信任人類醫生,醫師用著專業AI醫療診斷工具,快速準確地為患者計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於是能勻出更充裕的時間和病人深入探討病情, 撫慰他們的心靈。醫生的職業角色將被二次定義為「關愛型醫生」。
正如在大陸,移動互聯網催生了滴滴司機、美團小哥等職業,AI的崛起也將創造出漸露雛形的新工作。 目前已經有AI工程師、資訊科學家、數據標註員、機器人維修師等AI時代的新職業,我們應時刻關注AI新經濟進程中湧現出的新興崗位,確保就業大眾掌握情況 ,輔以培訓。
▎二次復興 Renaissance
中國歷史上有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元曲,濫觞於義大利的歐洲文藝復興則誕生了輝煌的文學、音樂、建築和雕塑,數百年後仍為人讚頌(譯注:Renaissance一詞即為文藝復興)。AI新經濟將能激蕩出怎樣的人文復興? 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AI新經濟時代將改寫職場規劃的固有模式。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為人類代勞了重複性事務,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傳統意義的工作形態,我們工作與生活兩者將如何重新平衡? 我們每週的工作時程表是不是能更加個人化? 如今的退休等同於個人生產力終止,但往後是不是能開展截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AI新經濟時代將促成一套全新的社會契約。 AI將人類從重複工作釋放出來,我們的時間空出來了,我們的心志解放了,人們終於能夠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釋放激情、創造力及才華,把我們的能力用於發明、發現、創造、創意等層面,人人都有機會通過AI時代的二次復興,重新發掘內在的真實潛力。
AI工具將成為繪畫、雕塑及攝影藝術家們的得力助手,AI視覺工具可以按照他們的指示來構建、實驗、完善作品。AI文字工具可輔助小說家、詩人、記者為寫作注入新靈感。老師們花在批改考卷和作業的任務交給AI,時間精力節約出來,得以設計嶄新的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課堂間傳遞標準化知識資訊的任務交給AI,時間交給老師和學生們進行個人化互動、啟迪孩子們的情商,老師們才能蛻變為AI時代的教育家。
▎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針對人類社會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挑戰,上述三種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 不僅公司企業需要對大量即將失業人員再培訓,政府及有關單位需要提前規劃大筆經費來支撐這個過渡階段,學校需要及早檢視課程體系,培養具備創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領域知識的未來人才。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職業道德、社會身份、企業責任及政府角色等概念,需要接納更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平衡理念。簡而言之,我們必須通過AI來徹底改造社會,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在上述各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裡面的角色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運用集體智慧,人工智慧就可讓人們釋放天性與創造力。
期待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擁抱AI新經濟。
作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複博士 – 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作家
本文經紐約時報授權編譯,原文網址: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0/opin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econo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