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1
#情緒建構論
#商周出版
今晚,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他是在2020年3月多出版的,叫做『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Lisa Feldman Barrett, Ph.D.著)
相信在今年的講座場合中,我都會提到這本書籍,一直很想在粉專分享,我想也許分段分享是不錯的主意,所以再看完許多次之後,想要分篇來分享情緒跟你想的不一樣的這本書,一反過去傳統理論對『情緒』的假設(過去針對情緒的假設是:1.情緒是被引發的2.無論文化脈絡如何,人有所謂的基本情緒3.特定情緒就應該會引發特定的反應)
巴特瑞博士分析許多關於情緒的研究,發現,人不一定在特定的情緒下,就有特定的生理反應的變化,他認為情緒應該是一組心智的活動,就像消化系統一樣,當我們開始懷疑人生,對大多數人的反應有不同的想像時,你已經邁向與「大多數人不同」脫離「文化共識」的主觀現實裡面。
.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別人的反應來預測接下來應有的反應,這是心智形成時期的重要功能。我們有群體的需求,也必須要趨吉避凶,所以發展出了共通的文化共識,而巴特瑞教授認為,情緒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就像是中華文化上一個世代,鼓吹「忍耐」,許多的智慧都來自於「戒急用忍」,吃苦當作吃補,那吃苦文化的承受度,就是普遍價值所「認可的」,反觀現代人被說玻璃心、爛草莓,的參照值都是來自「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價值,而產生承受力的不同閾限值得探討。
.
這會造成甚麼影響,現在50.60年代的這群長輩,不能說有苦說不出,是「不可以說苦」,而他們覺不覺得苦,當然覺得苦,但是因為文化框架的吃苦當作吃補,也許吃苦的多被鼓勵成"耐力絕佳"
的代表,他們在內在給一個大大的獎勵勳章,直到時代的轉移,吃苦被重新定義,讓人更能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發現『實在太苦了』卻也習慣了!多少老人家在年長的時期,依然不敢退休,因為怕退休沒事做,害怕被認為『沒有用處』。這跟西方文化相較之下,有它的獨到之處。
.
中華文化另一個特點是「悲情觀」,當一個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得再多付出對她的好,直到有一天你死掉了,讓她想起來覺得你超級好,因此感到懊惱、悲憤、遺憾。但在在世的時候,因為"不好意思的文化"讓彼此核對內心的需求,都感到彆扭和尷尬。也因為不好說,所以永遠只知道她是家人,但沒有真正認識對方。
.
這些悲情、悲憤、遺憾、忍耐的情緒,在中華文化是被群體建構出來的「價值」。這種價值在宗教中,也有許多的獨到之處,例如:如果你被打左臉,右臉也要給對方打這般。我們選擇怎樣的價值,也影響了我們選擇的生活型態。
.
而這些情緒的遺跡,都是在你的日常一點一滴形成,就像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中,提到,我們的生活型態,是一點一滴如同風化一般形成。而我們的家庭中被允許、或者不被允許的情緒,也是一群人去構成。
.
#家庭中的被允許和禁忌的情緒
有些家庭中不准成員快樂、因為快樂容易招致不好的後果;有些家庭不准成員驕傲,因為驕傲必敗;有些家庭特別無法容忍悲傷,因為好像提及過往的人,整個家又碎裂一次。這些情緒的涉獵,是大腦中一整組的心智建構出的判斷。而我們預測環境中的變化,以及趨吉避凶的整組思維,就正在腦袋中逐步養成優先處理或緩衝處理的模式。
.
#主觀世界中建構的情緒狀態人各有異
這些靈活的改變預測,就是大腦的可塑性,所以我們能想像情緒就像一整組的系統,在你的身體部位發酵著。大腦運用我們輸入的概念,去做有意義的預測,這個跟詮釋現象學中,到底杯子是在我們內心中有了杯子的概念,還是外在環境的杯子本身具體的形象所在,假如我們的內心沒有杯子的概念,那麼外在的杯子還是杯子嗎?
.
#語言描述精準的情緒粒度是同理的關鍵
書中提到「情緒」並非被引發的單一存在,而是像烤麵包一樣,有酵母粉、水、麵粉等材料,一起交互作用,讓她有了自己的獨到屬性,變成某種特性的麵包,並且依照比例,有不同的口味。她不只只有身體指紋這麼簡單的概念囊括內容而已,她是一種全腦反應和身體連結的狀態。瑞特教授的實驗,這也間接驗證了『精準的情緒同理』有多重要,而我們對於情緒粒度的字詞用語,能夠更加精確地說明自己的狀態,就能更加理解自己內在的世界。
.
#憂鬱是大腦的疾病
其中有一篇關於憂鬱症的網路摘錄的文章,這個觀點我覺得蠻重要的,貼給大家看看(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4983)
『如果憂鬱症是長期預算編列錯誤造成的疾患,那麼嚴格來說,它不僅僅是精神疾病,它還是神經、代謝和免疫的疾病。憂鬱症是神經系統的許多交錯部分失去平衡,我們唯有探討整個人、而不是探討像機器零件的單一系統,才能真正了解這個病症。重鬱期的引爆點,可能出自許多不同的來源。』意思是,憂鬱是整組的大腦不平衡,並不是當事人刻意選擇不快樂,或者不惜福。
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籍,她不但間接肯定大腦有侷限,並且將情緒擴及整個大腦複雜的核心系統。其中包含大腦的可塑性,並且創造出自己的「現實」以及對現實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覺』,但若當你的大腦生病時,你不能運用單一的常理去簡化它,就像憂鬱,是一組身心不平衡的狀態,並非只有這個人的思考負面,常心情差這麼簡單。
.
而壓力的產生,是整組身體的失衡,身體對於因應壓力的預算不足,導致呆帳、失功能的產生。這些身體的預算已經好一陣子都感到不足或者慢性的轉變為免疫系統、焦慮、感到不足等心情的反應。這就像是最近的幼兒園虐童事件,當孩子出現"情緒崩潰、狂嘔、血尿"等身心無法代謝消化的不平衡狀態。
.
#事出必有因
所以情緒建構理論也帶給我們了解到,當我們在大腦中承受壓力和情緒時,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有時候,我們發現孩子出問題,就是從身體為入口。而我們對心情的真正理解,雖然科學家還在進行不同的實驗希望能夠家了解這一組神經元是怎麼產生,但是我們已經可以大致驗證,我們賦予身體的感覺就像疼痛、壓力、無助、傷心、快樂、狂喜等心情,和身體的急性疼痛、慢性疼痛都是在身體中進出相同的神經,並且可能在皮膚的相同建構區形成。
#你的痛身體會記得
這本書帶給我們許多的觀點,也透過實驗證明情緒同理的重要性、情緒粒度描述的精確程度與被理解的程度有極大的相關、更提出偏頭痛慢性疼痛和免疫力都是和內在情緒建構有極大的相關聯。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最新研究。
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參閱這本書籍:<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356?sloc=m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羊年英文叫 the Year of the Goat還是 the Year of the Ram?」 查現存記述十二生肖的古籍,最古的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未禽,羊也。」沒有說是山羊( goat)還是綿羊( sheep)。宋朝朱熹《讀十二辰詩卷掇其餘作此聊奉一笑》詩提到羊的一句是「烹羊酤酒...
來源意思 在 許許兒-打點屬於你的裝扮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夜故事多 #老幫創業二三四五六
嗨!你今天過得好嗎?(最近很流行的打招呼用語)
終於和小孩纏鬥完畢
小人兒甜甜的睡著
剩下媽媽一個人的工作時間 瓶頸ing
#不如來小小回顧
從只拿一塊布和只有自己看得懂的設計圖開始的許許兒(這樣也敢)去找師傅(然後被轟出來)
到現在可以和師傅請教也能看懂各種眉角
(還有好多好多要學習)
回想最開始
真是不知道跟天借了什麼膽哈哈哈
只是因為年輕抱著被罵被唸也無所謂的心
一頭洗進服飾產業
一隻腳踏進來發現這根本是重工業阿
為了省錢自己扛布開車
這畫面真的一點都不優雅
搬布拉樣真的很費力
從設計開始從無到有
美麗的糖衣下有好多勞動活和重複性的小細節
每一個環節都是人組成
自成一項產業
從領標洗標久帶鈕釦拉鍊襯布裡布樣布
最開始我真的以為這些都是師傅會 #幫忙準備
沒想到原來每一項都要自己想辦法
如此天真
當時師傅應該都覺得這個人是不是病得不輕?
嘿!你知道嗎?
但 #許許兒 就是這麼來的
一群人一起努力
抱持著“我想試試看!”的毅力
我們不是大企業集團
沒有豐厚的財力(真的沒有啊啊)
就是奮不顧身
想做就不要客氣的勇氣
一路陪著我們到今天
還沒有看到花開滿的時刻
但每個過程
好像都還蠻值得為這段努力沒有放棄的歲月
值得驕傲5分鐘
然後再深深吸口氣
繼續回到工作崗位努力
大家喜歡許許兒的衣服
與你一起擁有生活的風景
若是加上用力投稿的凡人穿搭
就是最棒的充電來源
#意思是時候需要一些照片鼓舞
#來投稿凡人穿搭吧
#午夜2點
#喔對啊我們已經在做2019秋冬了
#你知道太多了
來源意思 在 宋晏仁醫師的211全平衡瘦身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源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羊年英文叫 the Year of the Goat還是 the Year of the Ram?」
查現存記述十二生肖的古籍,最古的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未禽,羊也。」沒有說是山羊( goat)還是綿羊( sheep)。宋朝朱熹《讀十二辰詩卷掇其餘作此聊奉一笑》詩提到羊的一句是「烹羊酤酒聊從容」,指的顯然是肉味甘美的綿羊。所以,「羊年」應是 the Year of the Sheep。一九三一年美國長老會傳道團出版社出版的 Mathew'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麥氏漢英大辭典)也以 Sheep譯十二生肖的羊,其他生肖則是 Rat、 Ox、 Tiger、 Hare、 Dragon、 Snake、 Horse、 Monkey、 Cock、 Dog、 Boar。成年雄性綿羊叫 ram,「羊年」譯做 the Year of the Ram也可以。
論寓意, sheep也比 goat好。山羊脾氣很兇,西人視為邪惡、淫蕩的象徵。英文 scapegoat(代罪山羊)一字,出於猶太教贖罪日把人間罪孽轉到山羊身上的儀式。「受罪」後獲許逃脫( escape)的山羊( goat)自然是 scapegoat,身負天下罪惡。據西方傳說,山羊是魔鬼創造的,甚至是魔鬼化身。
綿羊在西方則是善良的象徵。《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二節記載了耶穌「世人要受神審判」的言論:「他會把萬民一一判別,就如牧人把綿羊、山羊分開一樣( he will separate them one from another as a shepherd separates the sheep and the goats)。」這就是英文成語 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的來源,意思是「分別好人、壞人」。
來源意思 在 「本斥但大」是什麼意思?PTT 鄉民用法解釋與由來(大聲斥責 ... 的必吃
好像用在美女或是表特、西斯版上,但又有點搞不懂本斥但大的意思,沒關係,這邊就來為大家解惑。 本斥但大的意思跟由來. 「本斥但大」這幾個字,其實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