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來分享一些Fingerstyle的東西,
雖然我fingerstyle還有很多要加強的地方,可是看到有人把磚頭拿出來當黃金,就覺得還是要來講些東西
第一篇文章我們就直指核心:
「Fingerstyle要找老師學,還是自己看影片學一學就好?」
「老師用六線譜教學,跟我說手指要按哪裡,是不是在騙我錢?」
/
Fingerstyle我自己摸索很久了,也去找過老師學(目前也正在跟老師學習中),我的彈奏水平如何,你在YouTube或IG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彈奏影片,我相信我是可以來分享一些心得的
關於Fingerstyle要學的東西,大概可以分為幾種
1.自學也可以,但是找老師會快很多的東西
2.「一定要找老師才學得會的」東西
首先和你分享第一點:自學也可以,但是找老師會快很多的東西
/
1.1 運指、配指
首先是運指、配指,也就是「手指頭要按在哪裡」
有些人會告訴你,這是坊間老師騙錢的把戲,我想跟你說,會這樣講的人一定沒彈過困難的曲子
舉例,同樣第六弦第五格,你可以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甚至可以用小指、大拇指去按,那到底要用哪隻手指按?
手指頭要怎麼按、要怎麼去動作,是要根據曲子前後的音符,手指動作去安排,這其實是有「最佳解」的
在一些簡單的曲子,你彈的音很少,手指頭動的少,感覺不重要。
可是在困難的曲子,手指頭移動的非常多次,如果你沒有在前面用最省力的方式運指,到後面,你有很大的機會是彈不完整首歌的
至於手指頭要怎麼按,有的譜很佛心會有標注,
有的譜沒有標注,你就要去找影片看原作怎麼彈,連影片都沒有的話,你就要自己去研究和揣摩
而老師會幫你把這些找運指方式的時間都省下來,我自己的體驗是,有人幫你配好手指按法,學一首歌的速度是自學的三倍速!非常值得!
/
1.2 編曲分析
再來是歌曲的和弦分析、編曲分析,這部分老師會教你怎麼推導、怎麼去聽和弦還有分析樂句
舉個例字,就像英文課老師會跟你講解課文的文法
老實講這個就是看你樂理的底子如何,樂理底子好,自己做當然也可以,樂理差的話,你可能摸個半天也摸不出個所以然
一樣,這些老師都幫你整理好了
/
1.3 彈奏細節
彈奏細節的細節,大致上有律動、音色、動態
這部分也是也是看你對音樂的細膩度到哪邊,自己本身的音樂性好不好,有些人聽音樂很仔細,可以把自己彈奏的音色、律動、動態都做到跟原曲幾乎一樣
但有些人的程度只知道:「我彈出來跟原曲差很多,但我不知道差在哪裡」,這樣要進步就會比較慢,因為你抓不到方向
老師可以幫你雕這些細節,告訴你哪邊可以加強,給你一個改進的方向
/
再來進到第二部分,「一定要找老師學的東西」
依我目前的學習經驗,我覺得一定要找老師學的東西,就是左右手的彈奏姿勢
這個東西你一定會覺得說:「我看影片學,一樣彈得好好的啊!」
對,那是一開始,你彈的東西簡單,速度慢、按的音又少,所以覺得沒差
可是到後面,你練一練就會發現速度上不去,有些曲子就是彈不起來,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沒有天份
其實根本原因出在你的雙手上
這陣子Fingerstyle討論很熱烈,有位老師提到:
「很多人的動作一看,就知道他往後吉他功力的上限在哪了」
我自己的經驗真的是這樣,我去找過兩次老師,兩次都有針對我姿勢的部分給予修正,點出我肌肉上施力的盲點,修正之後我的彈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是自己練的時候很難發現的,你要從另外一角度、另外一雙眼睛才看得出來
「穿一雙磨腳的鞋,你絕對走不遠」
彈奏姿勢就是那麼重要的東西
姿勢你可以看影片模仿,可是到底有沒有彈對,還是要找個老師幫你修正
/
講到這邊你可能會有點沮喪,覺得沒有找老師,是不是就注定跟fingerstyle沒緣份了
我會講那麼多,是想讓你知道「找老師」有哪些好處,以及「自學」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正視問題,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而不是傻傻的相信「Fingerstyle看影片學就好,學一學再去找老師才不會被騙」,結果錢沒省到,還浪費時間亂學
/
至於我在摸索Fingerstyle的時候遇到哪些困難,怎麼解決,下一篇文章會再來和你分享
如果對這一系列有興趣,記得留言+1讓我知道喔!
#fingerstyle #指彈吉他 #指彈 #演奏曲 #吉他演奏曲 #fingerstyle演奏曲 #吉他 #木吉他 #學吉他 #Wen吉他 #Wen吉他誌 #wenguitar #wenguitar01 #指彈拉 #彈指 #彈吉他 #學習吉他
「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WenStudio吉他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曾立馨 Hug Muzi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你,好不好?- Eric周興哲| Fingerstyle Guitar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周興哲Eric【你好不好How Have You Been】吉他指彈獨奏譜 ... 的評價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周興哲《你,好不好?》吉他獨奏Steven Law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你好不好吉他譜簡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你好不好吉他譜簡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曾立馨 Hug Muzi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5.30 雨天,Am 6:00
陽光照進辦公室,休假的第一天,我還在坐位上,死命盯著電腦確認最後交接事項。負責的業務不少,很怕造成同事的困擾,製作檔案路徑表,各個社區背景說明,電子檔及紙本資料確認無誤。不禁讚嘆一下:「終於要出發了!」心情是愉悅的,但身體非常疲憊。
很難說出即將環島用音樂換食宿是什麼心情,擔心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個月的薪水夠不夠?交接工作有沒有漏掉什麼?只能先煩惱眼前的,30天要帶多少衣服?行李都還沒整理,已經要出發了,跟台中清水散步約好中午要分享創作。
八點,打開行李箱,想想我只要帶七天的衣服就好了吧!衣服走到哪洗到哪。陸續將客廳的吉他、筆電、麥克風架、譜架、小喇叭以及混音器搬上車,環視房間及客廳,確定都帶上了。關上車門的前一刻,看了滿車的東西,感覺很荒謬,但沒有太多時間思考,要早點到清水。
開車是喘息的小空檔,終於要上路了,可以把工作丟掉了。突然一陣鼻酸,不知道是熬夜身體很累,還是整個人放鬆下來,好一段時間沒有好好休息。長越大越能分辨自己的兩面,內在的小孩跟外在的大人,內在的小孩累積了好多委屈,配合社會化的我壓抑很多不開心的事,車上就只有我自己了,好像可以放心的流眼淚。突然,電話響了:「喂!~立馨妳到哪裡了?」看了下時間「我再十五分鐘就到了。」
清水散步是做社區營造吳長錕老師經營的空間,幾個月前詢問老師能否用音樂換餐,老師一點也不猶豫地答應。第一次來到這裡,還沒來的及看環境,一陣忙亂搬器材,確認表演位置,開始架設設備。其實真的有點害怕,很少在別人面前唱自己的創作,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而且一整夜沒睡,一陣子沒有練吉他。
現場只有二、三位聽眾,硬著頭皮開始分享,真的是慘不忍睹的20分鐘,開始跟台下說明我的行動,想用音樂換食宿,這是第一天的第一場表演,手很卡不小心彈錯,突然就沒聲音了,緊張到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幫妳看一下。」一位頭頂深色鴨舌帽,配戴圓形無框眼鏡,蓄著八字鬍看來四十幾歲的大哥,親切地幫我檢查設備。「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那裡有一台Mixer借你好不好?」當下也沒得選擇,很不客氣地回覆:「當然好呀!」等待他回家拿Mixer跟導線,詢問老闆娘才知道那個人叫濱哥。
等到三點多,現場突然多了十幾位客人,試音唱了三首歌,突然間一切都準備好了,手感好了,器材好了,現場的客人也在期待。演唱六十分鐘,看著大家專注的神情,突然不緊張了。
結束表演,準備前往苑裡唱歌,濱哥開心地說:「反正我這一台一年用不到幾次,你就拿去環島吧!」一時受寵若驚,但也有些擔憂器材被我弄壞:「這樣好嗎?如果這設備在花蓮壞了怎麼辦?」濱哥不在意地笑:「壞了也沒關係,我寧願它是用到壞了也不要放到壞!」 莫名地感動,我何德何能能遇到這樣的好人。聽說濱哥為了照顧家人一陣子沒出現在清水散步,家人的事剛好處理到一個段落,今天看到表演訊息,就來看看是什麼樣的人,會唱什麼樣的歌。
.
我的地理很差勁,城鎮位置都搞不清楚。出發前本來盤算早上先去大甲鎮瀾宮拜拜,但匆匆忙忙整理行李、設備出門,根本沒那閒工夫。開車前往苑裡方向,看到前往大甲交流道的指示牌,才發現原來去苑裡前會路過大甲,即刻下交流道,跟著導航到鎮瀾宮。之前有沒有來過我沒什麼印象,可能曾經跟家人來過,對我而言廟都長的一樣。第一次有意識的想拜拜,背著吉他走進廟裡,請媽祖保佑環島平安,感謝讓我遇到友善的人,回來後一定會還願。
認識 苑裡咖啡-苑裡好咖Yours Cafe是我30歲的生日禮物,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能耐進行三十天六十場表演,還要有勇氣跟店家談合作。一月生日那天,開車載著姊姊,打算隨機找間店詢問能否表演換餐練一下膽子,看到店的外觀就直覺這裡可以,鼓起勇氣開口問老闆娘,:「妳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可以在這裡表演嗎?」表演換餐的字眼,一個字都吐不出來,覺得這麼問很不要臉。老闆娘聽到一臉驚訝就馬上鎮定地說:「好呀!」她都不擔心我唱歌是不是很難聽耶!演唱完,跟老闆娘提及年中的環島計畫能否換餐,她欣然答應了。
有了中午的演唱經驗,晚上唱起來輕鬆許多,設備沒多久就架設好。店裡來了幾位聽眾,瞄到一旁的表演DM,老闆娘自發性地列印DM宣傳,真的很感動,如此默默無聞的我,一點點小事就覺得很感謝。
跟上次一樣在店門口表演,面對菜市場的方向唱,幾位機車騎士聽見聲響停下來,演唱的當下,不停觀察台下的反應,有人在划手機,有人低頭。唱到一半有點分心了,擔心觀眾不買單。其實我自己寫的歌只有7首,其中還有一首只有寫一半,還帶了幾首譜。看見一旁的Mixer,突然打起精神,一定要跟大家分享環島第一天第一場就遇到好人,又想到認識苑裡好咖的經過,真的想把所有的美好告訴大家。
告別苑裡好咖,一位社造老師熱心的接待我住宿。對於住宿我其實不會太挑剔,抱持著沒有誰一定要幫助我的心態看待這趟旅程。老師帶我到社區活動中心,看來很寬闊,旁邊有社區展示品,中間幾排大大的原木椅。
老師說:「就這裡了,看妳要睡哪裡都可以。」
「是睡在這裡嗎?我以為有房間」我不禁驚呼。
「妳沒有帶睡袋嗎?」老師疑惑。
「沒有!我沒有帶睡袋!」第一次環島不知道要帶睡袋啊!
「那怎麼辦?」老師有點擔心。
「沒關係我有長外套,睡椅子上沒有問題,一個晚上而已。」連忙安撫他,就去車上拿衣物,並跟老師道謝。
一個人在活動中心,將兩張原木長椅併在一起,拿幾件衣服當枕頭,兩件外套蓋在身上。還好前一天熬夜,一天下來累壞了,沒多久就失去意識。梅雨季節,外面雨勢不小,有地方住就非常幸運了。
轟隆!雷聲巨響,驚醒坐起來,眼前突然一面白色面具,嚇了好大一跳,全身起雞皮疙瘩,心臟噗通噗通,緊張到忘記呼吸,吐了口氣才想到現在正在環島,第一個晚上借住活動中心,剛好裡面有辦面具展覽。不斷安撫自己,突然覺得怎麼那麼好笑,二O一五年五月三十日,是我環島的第一天,期待許久的環島不是應該要很開心嗎?怎麼覺得好累?但我還有29天…
#想了很久的記錄
#練習書寫需要時間
#字很多耶大家有耐心看完嗎
#希望能將30天遇到的人事物都寫完
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7
在上一週的文章後記2. 所轉貼的『旋律/時間』高等示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tUM5aLHPA ,其實在開口的第一句話:『We love patterns!』,就已經揭露了古典賦格音樂寫作技法的奧義:將動機或是樂句視為一個一個的『模式』,真的像是在玩樂高積木一般,將這些模式在不同的時間點、音域範圍做巧妙的組合;然後用精緻的動畫,來將這些原本只能『聆賞』的音樂,轉化為視覺可以協助理解的時間軸橫向移動,來讓我們看得到這些『模式』的結構,是如何交織成音樂的『織地』(Textur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9%94%E9%AB%94_(%E9%9F%B3%E6%A8%82) )。
我真希望我在高二、高三看著『基礎樂理』那些刁鑽的火星文字時,就已經能夠有像前列的Youtube連結,來讓我更快瞭解音樂運作的基本法則!
我的青春歲月已然錯失了…但年輕的你,可千萬要好好珍惜網路上所為你展示的學習路徑啊!因為這種知識與經驗太寶貴了,所以,我們還要再舉一個例子:且先讓我們看一下Cameron Carpenter這位年輕的管風琴(Organ)演奏家(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meron_Carpenter )所彈奏的巴哈G小調賦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KsTQpjKEM 。
是不是很驚人!除了正面四層的琴鍵之外,在他腳下的低音Pedal同樣也能擔負旋律演奏的功能,當樂曲的『織地』最密集的時候,他的四肢可以同時處理到四條的旋律線的流動(特別請注意看他單掌手指跨上下層鍵盤的彈奏技巧)!但是……即便我們已經親眼看到了演奏家的示範,其實我們對於音樂的感知,還是大約只能模糊地感覺到一些『Pattern』似乎有重複地出現、然後有一堆複雜的音階連接著、然後……就沒有了。
你如果對於這一類的曲目無法建立記憶的資訊,其實很正常!畢竟,我們並不是受過嚴格古典音樂訓練的科班學生;但,就是會有熱心公益的Youtuber,將這些難以實際掌握的音樂訊息,用清晰的視覺訊號呈現出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hPUqpaRp4 。我非常喜歡這個版本的視覺呈現,它除了用不同顏色來標定四條旋律線的樂句行止與相互關係,它還有一個小小的動畫效果來幫助理解每一條旋律線在做音程大跳轉換時的『連接印象』,這對於幫助我們來理解這麼複雜的音樂內容,實在有很大的幫助。整個曲子從一條主題旋律線開始,大約10秒之後,第二個聲部下轉五度摹仿了主題旋律、而原本的聲部開始去做主題旋律的對位和聲,在接下來的兩聲部寫作,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時間』上的對比:當第二聲部做十六分音符的旋律訴說時,第一聲部用了二分音符的長度來『對比』,而當第一聲部開始轉成十六分音符時,第二聲部用了四分音符來摹仿第一聲部在前面的對位動機,而後兩個聲部漸次移動到較高的音域,來讓第三個聲部可以用低八度音的域區再次重複主題旋律線。
其實到這邊,我們這些試圖要從古典音樂去學習通俗音樂的尋寶者,應該已經挖到了我們的第一個寶藏!
[二. 關於編曲可以想想的幾件事_04] ~時間_04//和絃_01
我們粗淺的音樂知識知道:單一的聲線可以稱之為『旋律』,兩條的聲線可以建構起『和聲』,而當有三個聲線同時存在時,我們可以開始去定義『和絃』。幾乎所有的吉他教材在討論到和絃的組成時,一定都是從『基本三和絃是由三個音所組成,它包括了主音(或根音)、往上的三度音以及五度音』開始,我在剛開始學習吉他時,也是照著這個公式、口訣,去努力背誦一個調裡的七個基本三和絃的所有組成音;但當我看著那種有載明旋律簡譜與和絃提示的曲例時,我就有一事不明:『這個小節…它告訴我要彈C和絃,可是旋律卻有唱到2或是6……,它就不是1、3、5啊!為什麼可以彈C和絃?』你可能很難想像在民國七十五年前後,一個高中生熱愛著吉他、卻完全無法理解這其中矛盾的那種痛苦!一直到我快要把基礎樂理翻爛掉的某個時刻,我忽然意識到:『可是,旋律是流動的啊!如果旋律在唱2的時候,我不要去彈3、而變成彈1、2、5,或者等旋律的2唱過去之後我再彈1、3、5…這應該行得通吧?只是……那個譜記,好像不能只單純叫做可以彈C和絃吧?它好像會多出來一些什麼……』。
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隨著譜記所『框定』的一個小節裡,隨著旋律線音高的變化,其實那些『基本和絃』一直都在變動它的組成音而形成『許多的和絃在一個小節裡,只是它整體而言呈現了那個基本和絃的大塊色彩』的現象。所以,在一個標定為C和絃的小節,在那個『固定時間』內它可能隨時轉化成Cadd9、Csus2、Cmaj9、C79,甚至Cm79,甚至G/C!
因為,三個組成音的『和絃』,它只是三條旋律聲線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的『瞬間快照』而已,隨著三條(或更多)的聲線流動,其實和絃的意涵與色彩,會隨著時間而有著多樣且自由的呈現、組合方式。
那代表什麼?或者說,那對於『編曲』來說有什麼意義?
讓我們冷靜想一件事:編曲是為什麼而存在?在現今的音樂分工下,應該是為了『那個已經存在的旋律線』而開始的吧?所以,我如果要為『已經存在的旋律線』來設計和絃,我其實是在編寫另外兩條(或以上)的旋律線條吧?
是的!你需要去『編寫』其他的旋律線條,讓那些旋律線條去交織成和絃的聲響---請千萬、一定要注意這個順序!是針對那條已經存在的旋律線去寫作其他的聲線而形成和絃。
不是『拿既定的和絃去套在那條旋律上面』!不是!
在這裡必須要先岔開一條路去討論一種真實存在的音樂現象:有許多很棒的西洋音樂,它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重複的和絃進行,然後把旋律寫在上面,譬如Coldplay的『Yellow』A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NxeF4KMsY ),或Radiohead的Creep全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kzRNyygfk ),根本就是四個和絃反覆到底!那又怎麼說?這其實關係到西洋音樂的根底之於古典音樂,他們的思維是從『Pattern』的概念開始,而他們的音樂寫作也的確常常從和絃的Pattern進行開始,在這個時候,和絃進行成了『第一聲部的旋律』,而人聲旋律反而成為『另外寫出來』的聲線。這是一種『作曲』的手法,效能好或不好…很見仁見智,以我自己的觀察,西方人從Pattern式的和絃進行去寫旋律的效果明顯比東方人要好,因為那本來就是他們的文化血液、基因。
回到主題,那麼,另外編寫的兩條(或以上)聲線應該如何去執行呢?這得要回到人類的聽覺能力:以一個沒有受過嚴格音樂訓練的聽眾來說,不論給他什麼樣的音樂型態,我是說從簡單的民謠一直到結構嚴謹複雜的古典交響樂曲,他最容易聽得到、分辨得出來的音樂內容,只有兩條線:最高的那一條與最低的那一條;而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習慣將主旋律當成是『最高的那一個線條』(時至今日,也許應該修改成『最突出的那一條』),所以,顯而易見的,編曲者在確認了主旋律線條之後,下一步要編寫的,絕對是低音部的線條。
上面曾經提到的『它整體而言呈現了那個基本和絃的大塊色彩』,這個整體的大塊色彩,其實就來自你所決定的低音---或者通俗地說:你決定的根音。請再回頭看看挖到第一個寶藏前的兩聲部的編寫基本運作法則,沒有人告訴你根音只能彈長音或八分音符或什麼的,它其實是可以做為主旋律的對位,它可以很綿長、也可以很流動,關鍵是它與主旋律之間形成的『對比』,而且,它沒有被規定一個小節換一次!
我喜歡今天所轉貼音樂視覺化影片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根本沒有小節線!
小節線(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8A%82 )最起初的功能,只是方便音樂家在溝通或演奏過程中容易標定位置的一種記號,但,我的觀察,現在許多的年輕音樂工作者…也許因為電腦編曲軟體的普及化,對於音樂的理解與認知,幾乎是建立在一種僵化的小節概念之上,它產生的問題是:旋律寫作的本身不是來自於旋律自己該有的呼吸長度,而受限於『如果不是乖乖的四拍或三拍或6/8拍的小節長度,好像會怪怪的……』的那種不安全感,所以,也許某一句旋律它只需要五拍或七拍就可以講完重點,可是因為那樣的不安全感,就覺得一定要補完足夠的制式拍分,而讓音樂變得拖泥帶水、缺乏自然的生氣與律動感。而這種現象往往會被搭配著『拿既定和絃去套旋律』成為一種編曲套餐來食用,這樣的思維所生產出來的編曲,往往只會給人一種千篇一律而缺乏驚喜的感受,以『用音樂說故事』來感動聽眾的角度來說,恐怕不是太高明的方式。
而如果你寫就了一個很好的低音線條,讓音樂中的主旋律得到一個很好的、有呼吸感的低音支持,我覺得這個編曲已經成功了一半!但,真正考驗編曲優劣與否的關鍵,現在才要開始。
當我們有了最高的、最低的兩條聲線後,接下來所編寫的、用來充填、定義和絃真正結構的,統稱為內聲部(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3%B0%E9%83%A8%E5%86%99%E4%BD%9C ),在此,請容我引述臺灣流行音樂的錄音開路先鋒、前麗風錄音室老闆徐崇憲先生的部落格文章:『我曾經說過,在一首歌曲中, 高音像皮膚,低音像骨架, 中音則像肌肉, 三者均衡當然最好, 如果不均衡, 則中音不足是最難聽的; 弦樂四重奏裡的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 也就是在一般歌曲裡的"內聲部",我感覺常受到忽視, 包括編曲和錄音都是如此, 尤其是初入行者』(http://qkhsu.pixnet.net/blog/post/97205466-%E5%85%A7%E8%81%B2%E9%83%A8%E5%B8%B8%E5%8F%97%E5%88%B0%E5%BF%BD%E8%A6%96 )。有道是『聽不見的最重要』!這句話是在說:普通人耳的聽覺雖然只能分辨兩個線條,但對於那些『不易分辨』、『聽不太出來』的音樂內部織地,還是可以感受得到飽實與否;設計得不好的內聲部,即便用了再多的線條、再昂貴的樂音,聽起來還是會覺得雜亂、混濁或空洞、無趣。反之,設計得宜的內聲部,往往與主旋律會取得非常好的度數距離,即便只寫了很簡單的用音,也能讓音樂的張力非常扎實。也就是說,我們在思考編曲的概念,其實就是在指定完低音之後,如何有效地寫出位於中間地帶的其他旋律聲線,來使整個音樂的聲響達到飽和的流動感。
但是,還記得我們在『時間_01』文章中說過:『音樂在能量的呈現上,還有一種觀測的表述:【開展】與【收斂】』?所謂的『聲響達到飽和的流動感』並不是指讓音樂一直停留在飽和的狀態,它永遠是一種對比,有的時候你要讓和絃的感受很『窄』,有時候你要讓它很『寬』,來構成能量的收斂、開展;它之所以可以被這樣操作,其實就是來自於低音線條可以寫到多低、內聲部線條會與主旋律拉得多開來決定的。
而因為這些都是流動的線條,它們所『快照』出來的和絃結構是可以很自由的,甚至,這些『被構成』的和絃出現時間點,也可以被設計在特定的位置;而在『什麼時間點』變換了和絃,其實,它也就影響了『重音』出現的位置,而這個動作,同一個時間也代表了律動感的好壞,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Groove好不好』的關鍵!
因為,這一切的元素,都與時間感息息相關!
這一篇文字主要是希望對於『使用和絃感到苦惱』的編曲者,能提供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理解音樂建構的想法。就如同我很反對『盒框式和絃』的記憶、用法一樣,我期待我們能從旋律的面向來重新思考和絃的意義,也因此而找到定義和絃的新看法;而關於『Groove』的問題,我們就留在下一次再討論。
在此之前,祝新思路順利愉快!
你好不好吉他譜指彈 在 你,好不好?- Eric周興哲| Fingerstyle Guitar - YouTube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