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果佛國來】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陽光為舌尖帶來芒果。
芒果在台語稱為「檨子」,清朝的台灣知縣孫元衡詩云:「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
「佛國」指的正是印度,有傳芒果由唐玄奘法師傳入中土,因為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是芒果最早的中文記載,但此傳不可信。因為到了清朝,中土連皇帝都仍然沒有見過這東西。清康熙五十八年,福建巡撫呂猶龍進貢了一顆芒果去給康熙皇帝,介紹道「福建有番檨一種,產在台灣」,那個年代沒有冰凍宅配,他就「裝貯小瓶敬呈御覽」,想必由福建送到北京紫禁城都已經變黑變臭了。史書記載,「康熙硃批 知道了。番檨從來未見,故要看看。今已覽過,乃無用之物,再不必進。」
康熙口中的「無用之物」,正是令佛陀前生悟道的芒果。
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有一天他經過芒果林,瞥見樹上掛有很多熟了的芒果,他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怎知那些跟在他後面的大臣們已經貪婪打下了所有果實,樹葉樹枝灑了滿地。洽諾果門國王回到芒果林時,只見一片狼藉! 他非常失望沮喪,郤發現遠處有一棵芒果樹完好無缺, 仔細一看,原來那樹上沒有結芒果, 大樹反而得以保存下來。國王得到啟發,「如果我們也變成和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到這一點時,便剃度出家了。
這和莊子所謂的「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有異曲同工之領悟。而芒果傳入, 並非跟隨玄奘法師,而是紅毛城的建立者。《台灣府志》記載: 「檨種自荷蘭,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芬遠過之。」荷蘭人自印度及印尼傳入了三款芒果「檨有三種:香檨、木檨、肉檨。」這就是已經植根在台灣四百多年的土芒果。
以前在香港只認識台灣愛文芒果,旅居台灣後,才認識了十多種不同的台灣芒果,而且為了拍Youtube片,我有系統地買了不同品種試吃。例如最便宜的愛文芒果,街市賣到NT$10(HK$3.6)一粒,比較最貴的芒果界的LV夏雪芒果, 一箱要過千新台幣。還有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個品種: 芒果之王的金煌芒果,比較另一本土品種香水芒果(台農一號)。吃得甜蜜,拍得開心。
@溫暖人間 572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王柏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柏森》- Berson Wang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藝術學士,主修導演,副修表演。曾經是「牯嶺街少年」,走過「獨立時代」,「果陀劇場」創始團員。 曾擔任『第45屆金馬獎』評審委員。以演出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楊德昌之電影《獨立時代》,榮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之後,主演的台灣第一齣 ...
佛陀前 生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時事》鴨肉店外送事件:談如何面對他人口出惡言?
台中一名女外送員日前前往一家鴨肉店取餐準備外送,但等了許久加上店家優先給現場晚來的客人,因而詢問店家,沒想到店員反嗆她「破查某」、「等你毛長齊了再來說」,甚至到警局堵報案的女外送員,影片一出引起大批網友不滿到店家粉絲專頁留言,外送平台也表示與該店終止合作。
在網路上有人為店家護航,說明店家的辛苦與「沒差那幾分鐘」,也有人為外送員護航,長時間、低薪又辛勞的工作,受氣感誰也不想承受,但是可以想見,在店家的忙碌與外送長時間的等待裡,要總是保有平穩的情緒,是需要很深的修煉。
在這裡我想藉這件事討論:
1.憤怒的人怎麼了?
2.如何面對他人口出惡言?
1.憤怒的人怎麼了?
在這事件中其實有兩種類型的憤怒,第一種:「自戀型憤怒」,也就是自我中心感強烈,當自己的順序被打亂、被評價,當他人的對待方式讓你感受被質疑時,就容易勃然大怒,甚至會口出惡言的攻擊對方。經常出現「自戀型憤怒」,通常在人格上並不完全成熟,容易唯我獨尊,並且貶低他人,也常在闖禍後由他人來收拾殘局。
網紅世代基本上就是個自戀世代,追尋著群眾的眼球與關注,當你被需要、或感覺到自己有聲望,極容易引發一個人內在渴望高人一等、與眾不同的自戀需求。坦白說,網路世代的憤怒發言,已經有越來越多這種自戀型發言尋求關注、討拍與貶低他人,也似乎成為理所當然。
2.如何面對他人口出惡言?
你說,憤怒的人最怕什麼樣的人?
不是比他更憤怒,甚至可以玉石俱焚的人,而是平靜無波的人!
口出惡言的人,希望看見的,是對方表情上的「羞愧」與「恐懼」,當你隨之起舞,就會被視為「見笑轉生氣」,不只跟憤怒者相同檔次,甚至比他更低,會讓憤怒者更為亢奮,更多口出惡言。
可以平靜無波的看著對方,意味著你不被對方的情緒影響,因為對方一點都影響不了你對自我的評判與價值,你的平靜,反而贏得敬畏,你的平靜,喚醒對方的羞愧,有了羞愧,對方就開始出現「自知之明」,因此得以自我反思。
還記得我在印度「佛陀腳印之旅」時,短短看過一部電影在說佛陀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
一位斬殺999個人手指的鴦掘摩,將被斬殺者的手指做成項鍊戴在脖子上,滿一千人才能讓自己解脫,就在最後一隻手指,他猶豫了,因為必須要砍殺自己的母親,而此時佛陀前來,無懼地走向他,對他說:「你要殺了我嗎?」早已殺紅眼執著於解脫之道的鴦掘摩,在此時定格,因為這與他過往殺戮的人們截然不同,那把屠刀因此被丟在一旁,因緣俱足而成為佛陀的弟子。
我只是短暫的撇過這短影片,搭配著英文字幕,當下最讓我震撼的是「平靜的力量」,因為平靜釋放出來的氣場,讓身旁一切生靈和樂安詳,讓所有暴戾之氣瞬間消褪,而更深就這平靜的下方,是深層的「愛」,是看見被蒙蔽的「善良」,是「信任」,是相信在適切的撥雲見日下,每個人的好都能被彰顯。
回到生活中的運用,自我成長,除了要練就不被他人定義自己外,也可以練習不被他人憤怒毀損自己的價值,當你遇到口出惡言的人,你可以做的:
1.同理與關懷:我了解你的情緒。
2.穩定自我不被影響:我知道對方有狀況,不將對方的情緒行為個人化。
3.表達自我或需求:當對方接收到你好的意向,才能打開耳朵去聽你說話,這時在表達需求。
「老闆辛苦了,你們生意這麼好,一定很忙(對方是好的)!我擔心我的客人也很急,吃不到會難過呀(自己是好的),大概什麼時候會好呢?」
為什麼「伸手不打笑臉人」,最重要的心理意涵在於,打了這個「好的存在」,彰顯了自己是「不好的存在」,在人際互動中,如果你對人釋出「好」,通常也會讓人想要維持情緒平穩的狀態,不想造次。
親愛的,情緒管理本身就是一門自我反思與修煉的習題,更是一門修煉看待他人視角的過程,每一次的暴衝與憤怒,都是一次次自我檢視最好的機會,讓這些情緒成為你生命的養分,成就自己成為更具被愛與信任的人吧!
2021.1/30~31 第42期【安全感訓練班】假日班
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10130-31/
佛陀前 生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這兩句偈語出自唐高僧義淨所譯的「佛說妙色王因緣經」,說的佛陀前世的求法故事,末兩句是「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
孕婦本人也是他院主治醫師,前年奉派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在美國有了這小孩,正當歡喜之時,胎兒卻被診斷了有巨大肺部腫瘤。
她問了她過去的同學(我的同事),決定提早從美國回來台灣。美國教授知道她的狀況,同意她把資料準備好,帶回來台灣繼續完成論文即可。
我同事跟我說,可能是CPAM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舊稱CCAML囊腫性腺瘤樣畸形),腫瘤體積比(CVR)是3.2,請我幫忙看一下。
我心中想到,「CVR 3.2,哪可能這麼大? 量錯了吧?」
一般CPAM的CVR都只有零點幾,到1就算有點大的了。
文獻上說,CVR>1.6有胎兒水腫危險,我接生過最大的CAPM,CVR是2.4。3.2是多大的肺部腫瘤,我無法想像。
----------------------------------------
來到門診時,我一量腫瘤真的這麼大,胎兒心臟擠的扁扁的,連胎兒腹水都出現,腸子在肚子裡飄。照世界文獻來說,絕對是前幾名的大,這寶寶的存活率很低,但她從美國千里迢迢趕回來,我要怎麼說出口?
當時用很粗的長針,透過孕婦的肚皮、扎到胎兒胸腔中,打算將大的水瘤抽掉,看是否可以讓正常肺部有個擴張的空間。
那針很粗,比羊穿的針粗多了,因為要用超音波追著胎兒跑,沒辦法在孕婦肚子上定點打局部麻藥。每次看到她被扎針的痛苦表情,都覺得過意不去,特別是有次對胎兒做穿刺,胎兒抖了一下,可以想像小孩也很痛,我跟孕婦說抱歉。
每次抽水,隔天胎兒水就積回來,最後一次抽,甚至抽到後來都是血,後來就不敢再抽了。(因為水瘤部份離胸壁太遠,shunt也不適合)
終於到了36週,我覺得該催生了,讓兒科同仁早點接手。到約好要催生那一天,孕婦自己陣痛起來,當天中午就生出來,真是個聽話的寶寶。
============================
寶寶出生後立刻因為呼吸困難,兒科同仁迅速插了呼吸管。當天拍了X光片,這是我那看過最嚴重的CPAM的片子。
隔天,媽媽挺著虛弱的身子,帶著聽診器,自己到加護病房幫小孩聽診,希望可以聽到一些正常的呼吸音。
我傳訊息給我們的國寶- 小兒外科許文明教授,請他多多幫忙。隔天他在刀表全滿之下,下班後加班幫這小孩開刀。其實他幾年前身體出過狀況,我實在不忍心折磨他,但是可能還是得拜託他出馬,他爽快地答應了。
(我的其他病人跟我說,許文明教授對某些特別的小病人,甚至會自己出錢,去買一些特殊的營養品幫助小朋友康復,讓我病人覺得很感心。)
開完隔天,右邊肺部留下一個腫瘤切除完的空洞。但沒想到這麼嚴重的病例,開完沒幾天,右邊僅存的肺部順利擴張,變成一個和正常小孩無異的CXR。
我傳影像給母親看,我覺得真的是個醫學奇蹟,鼓舞了我們行醫的熱誠。
============================
孕婦一邊做月子,一邊跑醫院看顧小孩,然後滿月沒多久,再順利考上重症醫師的專科證照,她認為是小孩帶給她的福氣。
今天小孩滿週歲,在許文明教授見證下,順利畢業,再也不用回診了。爸媽帶他來找我,讓我看看,當年那巨大肺腫瘤和一肚子腹水的寶寶,現在是多麼的健康。
小朋友和媽媽很像,聰慧的眼神並不怕生,還順利的讓我抱著拍照(1歲的小孩最會認生,最難給家人以外的人抱著)。想到他還在肚子裡時,我用那麼粗的針扎他,還很怕他留下夢魘,但他現在活得健康快樂,看來我是多慮了。
孕婦跟我說,當時她曾看過我臉書分享CPAM的案例,所以決定放手一搏。
而我跟她說她寶寶真的很嚴重時,她也都已經想好,到時要如何放手、如何和小孩道別了😢。
----------------------------------------
我請求她讓我分享,可以鼓勵其她病患。她欣然同意。
我跟她說,我曾碰過其他案例,最後治療結果不佳,最後母親和小孩放手道別。我心情低落了一陣子。
孕婦跟我說: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因為對這些小生命心縈牽掛,才會讓我憂心忡忡。
是啊,我看我要修證解脫那一天,是遙遙無期了。
#CPAM
佛陀前 生 在 王柏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王柏森》- Berson Wang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藝術學士,主修導演,副修表演。曾經是「牯嶺街少年」,走過「獨立時代」,「果陀劇場」創始團員。
曾擔任『第45屆金馬獎』評審委員。以演出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楊德昌之電影《獨立時代》,榮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之後,主演的台灣第一齣 Live Band 搖滾音樂歌舞劇《吻我吧!娜娜》,更創下了兩年內三度搬上舞台、加演速度最快、場次最多、票房最高紀錄。又以歌舞劇《天使~不夜城》榮獲首屆『戲劇晶球獎』最佳男主角。被台灣藝文界最具權威性指標的「表演藝術雜誌」票選為『最受歡迎表演藝術偶像』。受國家音樂廳邀請,挑樑主演安德魯·洛伊·韋伯之百老匯經典名劇《約瑟夫的神奇彩衣》全球中文版首演,媒體封為「韋伯音樂劇在台最佳代言人」。史蒂芬·史匹柏 之《夢工廠》卡通【埃及王子】中文演唱人。
王柏森,就像這個名字本身散發的獨特魅力。不說話時,自然流露出略帶憂鬱的神秘氣質;侃侃而談時,清晰逼人的俊朗外型又閃耀著奕奕神采,他是台灣音樂劇首屈一指的要角。當年無心插柳考進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卻因此誘發出他體內蘊藏的表演潛能。他是屬於「全能型」的表演藝術家,能唱、能跳、能演、能導、能編劇、作詞,為難得一見「鈾礦型」的天才演員,火力十足、精力無窮。挑樑主演過流浪漢、刺客、劍俠、詩人、情聖、才子、大男人、小歌星及黑幫老大、科學家、佛陀前生……等,角色塑造空間相當寬廣,擁有一大票死忠戲迷。
舞台上的王柏森,擁有完全投入一個角色靈魂、演活一個角色血肉的豐沛能量,發散出一幕幕精彩的戲如人生,被譽為台灣永遠的『音樂劇王子』。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E%8B%E6%9F%8F%E6%A3%A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0bIZ2Xpue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