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在這兒分享這個新聞,主要是因為到底什麼是「美」?又何謂「藝術」?這類問題的每種答案,都嘛很耐人尋味。
常在許多的課程講座裡,鼓勵大家不要滿足、更別只看光講求形式美的風花雪月。因這些門檻很低,雖易獲得掌聲,但除滿足感官的美感經驗外,難有更深入的內容。可怎樣算是有比較深入的故事內容?我想最普通的界定是~「人文關懷」吧!那又怎樣能說是具「人文關懷」的內容作品呢?嗯...我個人的認知:舉凡與「人類生活」相關的所有議題(包含我們生活所在的地球、環保、生態...)!
然在人類的藝術發展史上,「人文關懷」似從來不佔太多重要地位!直至近代,拜科技文明進步所賜,文化傳播的效率與影響,人類才開始比較會意識到人的「問題」跟「麻煩」!弔詭的是,絕大部分的「問題」跟「麻煩」,卻也是拜科技與文明的進步所賜。但無論是甚麼原因還是結果,「藝術」的主題與表現形式,愈來愈多對「人」的探討,同時也不斷改變、同時挑戰傳統上,人們對「美」的認知與概念。
在藝術表現愈來愈多元的同時,多數人卻沒意識到(其實是死不承認)「藝術」從來都不是服務普羅大眾的文化(那只是理想)。除非吃飽了撐著,否則沒能力、甚至沒資格。也就是說~若沒填飽肚子以前,其他啥都不用談!也正因如此,「藝術」總有著上流、菁英、與高尚的印象。所以呢~當愈來愈多人吃飽了撐著閒閒沒事幹,若不「附庸風雅」一下,怎能顯得自己其實也很有文化的!?
說到這兒,也許有人會問我是屬於哪種人?放心!我絕對打死不認我其實只是個吃飽了撐著、不懂裝懂、卻又愛附庸風雅的小痞子。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何謂 美感經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用手機拍出名堂,簡單 拍照 快樂 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 什麼是美學? 2017.8.11—沈清楷 的評價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何謂美感教育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何謂 美感經驗 在 何謂美感教育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何謂 美感經驗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這次紀工聚會中,林泰州老師直接點出臺灣紀錄片趨於模式化的窒礙,影像多平鋪直白而少修飾,如各政府機關所委製的各種宣教型紀錄片,以及臨摹現實因果與寫真記憶再現的制式紀錄片等。但紀錄片不能只著眼於強調真實、流於溫情,應將真實事件作創造性的處理,不能僅蹲點等待,在忠於真實以外,另需處理意識、激發創意表現,並加入美感經驗與注重故事內容。故老師除了對臺灣紀錄片有著深切反思外,同時也延伸談論觸角,介紹了何謂創意紀錄片。
創意紀錄片結合真實與虛構,利用意象轉化主觀情思的客觀物像與符號,自觀念來引導創作,以象徵與隱喻重新詮釋眼見的真實,並舉出國外富有創意的動畫紀錄片,如《搶救雷恩大師》、《努力工作努力玩》、《高人一等》、《摔不壞的攝影機》、《夜光的孩子》等。但臺灣也並非無創意紀錄片的存在,泰州老師也根據自己的紀錄片觀看經驗,舉出幾部國內可稱為創意紀錄片的作品,包括吳米森《梵谷的耳朵》第三段與《月求學園九命人》;沈可尚《噤聲三角》與《小城》;吳乙峰《生命》;楊力州《我愛080》;吳耀東《在高速公路上游泳》;周美玲《私角落》;劉吉雄《草木戰役》;史筱筠《藍色咒語》;吳汰紝《再會吧1999》;蔡崇隆《島國殺人紀事》;陳芯宜《誰來釣魚》;侯季然《我的747》;王嬿妮《造機人》;黃庭輔《指月記》、《黃屋手記》;鍾孟宏《醫生》;彭文淳《歌舞中國》;黃信堯《帶水雲》、《阿里八八》等。
關於創意紀錄片,可以閱讀2008年林泰州老師刊於《紀工報》中的〈創意紀錄片的先鋒──第二十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一文。連結網址: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08/09/idfa_09.html
何謂 美感經驗 在 【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 什麼是美學? 2017.8.11—沈清楷 的必吃
哲學是西方人文教育的基礎,強調邏輯思辯、概念分析,思考人文價值背後的基礎。「哲學談淺淺地」由吳豐維、葉浩、沈清楷三人共同策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