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十二堂課之一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託於天下。
──人類一生孜孜,皆不離「寵/辱,愛/憎」、「名利榮華」,本章剖析其華熠皮貌下之於性靈、精神的戕害,直如「繡囊盛糞」;要哉教人「重道忘身」、「愛人忘我」以祛除重累、不負己靈。
◎寵、辱若驚。
──何謂「寵、辱若驚」?〈憨山註〉謂「望外之榮(望外的榮耀),名為『寵』」,意思是,凡需要外在的「加持」:外在的鍍金、鎏光、榮耀、崇拜、光環,或慕愛、眷顧,乃至他者的眼光和青睞,即已是在「邀寵」、「希冀、希望寵」了!──一旦希冀他者美好的眼光與讚許時,即已是在「求寵、望寵」了!即使是一名上師亦然,當他期待弟子的眼光、崇拜、與頂禮時,便已形成某種程度的「求寵」、「邀寵」──「寵」的幅度、範疇廣袤,外在的榮耀、富貴、權位、聲名……固是一種「寵」,愛與美麗、憐惜、掌聲、喝采、評價、恭維、嘆賞……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更精微地「寵」?世間之人皆希望得「寵」,愈多愈好,更希冀能永永擁有這份恩威、這份美麗、珍愛、與閃光!
──殊不知「寵」往往即是「辱」的來源,在於無常、變異。今日的「寵」,可能即是明日的「辱」,唯因「諸法無我」,人性、人心本就是無常、變異、念念遷流的。取決於要不要「被寵」、「得寵」,本來自於「他者之心」,問題在於「沒有誰能夠把捉另一個人的心(連當人都不能,況乎他者!)」──即使那人是你的父母,是你的丈夫、情人、妻子,乃或是你的上師、道友、菩薩。而建立、依倚在他者的禪柱子皆是不穩的:緣於,取、拔由他,與、奪由他,自作不了主!由是,靠他家的寵愛而建立、形塑出來的自我,定也靠他家的侮辱而崩毀、坍塌。
──「驚」,即「恓惶不安」的樣子。凡夫愛「寵」懼「辱」,恒將「寵/辱」視為一生關鍵、追索的主題,一個命運的手勢。以致既期待、又徬徨,既渴欲、又驚動……太期待、太敏感,由是總於此「境界風」中搖擺熾劇……故用「若驚」來形容:既搖擺、又希望,既騷動、又渴求,且永永難以把捉、主宰!(人類所謂的「煩惱、痛苦」指的即未曾得到所期待的「寵」吧!── 那份期待的愛,期待的位置、聲名、威望與眼目!);也由是「來時歡喜去時迷」:得「寵」,固是驚喜、驚詫;得「辱」時,一樣也是驚怕、驚狂。不知「寵/辱」、「愛/憎」(寵就是「愛」,辱就是「憎」)本是一把刀的兩面,兩頭蛇的各一端──你才執起一端,另一只蛇頭已舔著紅信翻轉過來啃嚙了!
「若驚」二字表述了兩層意思:既摩劃了生命於此境風兩頭潮起潮落、拍翅掙扎、惴惴不安的形貌;也表達智者智照於此,所採取的敬慎與審慎:「寵」來時,固然諦觀慎明,不必歡喜絕倒、「與之俱去」;「辱」來時,亦一樣諦觀慎明,無庸憤憒絕倒,與之俱去!也只恁麼,平淡如常。(佛法謂:「功德天」與「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隨。參見《達摩四行觀》)
◎貴,大患,若身
──「貴」,〈憨山註〉釋為「崇高之位曰貴,即君相之位」,當然,別忘記〈憨山註〉書於明代,如是忍不住以政治體相來思索。就當代,所謂「貴」所指的,應是各個領域,浮在檯面上,具足光環,能為各類媒體(電視、報紙、雜誌、網路……)報導,集注榮寵、光芒、與注視的,都算是某種程度的「貴」了!無論是商業、政治、文化、藝術、教育、環保各項……自然,也必須是此領域的尖鋒、翹楚、或精英;比如各種閣員、院長、局長……各種影歌星、舞蹈家、音樂家、設計師,或環保鬥士、運動選手……等等。於此多元的世代,「貴」的樣貌,亦開展、分歧而多元。萬頭鑽動,進取、拚搏……無不渴望抵達「貴」、競求「貴」、實踐「貴」(「貴」就是「功成,名遂」的量尺);可老子卻要說「貴,大患,若身」:此「貴」,如同此「身」一般,皆是眾患所集、眾病所至、眾惱所生之處。
──為什麼呢?在於無此肉軀、肉胎,則疾病、災難、饑餓、燒惱、苦迫……向何處啃咬?無此權貴、尊貴,則醜聞、弊案、謀殺、盜賊、敵手、媒體……又向何處啃咬?──端看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隨其權位、影響的飈漲,則警衛、保全、維安系統更層層嚴嚴、密不透風,即連散步,也得如囚犯般,有個「保全者」監管、照看,即知誠然「貴,大患,若身」了!而一旦為其「貴」──成為各類領域的焦點人物、尖峰人物,即就「隱私」而言,便可能處於全面性地侵奪與敞開中……你的一舉一動、聚聚散散、恩愛情讎……所有所有最最糾結、痛苦、美麗、扭曲、或醜陋、煩惱的……皆刨屍曝骨、點滴晰微地以放大鏡掃瞄、檢視了,同時,繪形繪影、加油添醋,供人笑罵與娛樂。
──古德謂「黃金自有黃金價」,出世間的「貴」與世間的「貴」皆如此,皆有屬於生命、心魂的重資與重價、包袱與責任。而屬「貴」的位置──具足光環與威勢的權力核心,一向如是少而有限,永永浪頭洶湧、擠兌,為無數人類覬覦、艷羨、競奪、構陷、嫉忌、怨害的場域……由是激湍兇險,漂滿人性的棘刺與坑坎。
──「寵」與「貴」,世間之所嗜欲、嚮慕,本章老子卻開宗明義以「若驚」、「大患」定義此二者的本質,要人認清榮貴背底飄搖、燒惱的真相,審視此患禍叢結的淵藪。
以下則是更進一步地揭開、詮解此「寶篋中的毒蛇」。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前以略釋,正因為諸心無常,境緣、境風不定,以是「寵辱若驚」:未得時,固然朝思暮想、忐忑起伏、驚惶不安、思惟揣測;一旦獲得,卻也一樣驚惶不安、難致安穩──懼怕眼前的榮寵、幸福,被各種無常、各種自然、天災、人禍……所剝奪、瓦解(縱使他者不叛變、移易,於此無常器世,也仍叢集著各式各樣儻來的災禍,一個車禍、一場飛機失事、一個突來的癌症病變、不慎的意外牽連……),自身所握的幸福(那份眷愛、成就或光環)也不過僅如一只玻璃珠、一顆汽泡、一閃煙火而已。由是,未得時固然憂懼輾惻;一旦得致,也一樣憂危怔忡:懼怕不能鞏固、牢守,亦懼怕失卻、剝奪的痛苦與愁惱──這就是「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倘若想邀寵,想受青眼、青睞,那麼,便打算一生成為一名「驚弓之鳥」吧!唯因世間恩寵不定,「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則也「天予之,天奪之」:不知什麼時候將飛走或崩壞,緣於,取決點未必是你!──未必是你的才華,也未必是你的美麗、或能力(難道此世沒有第二個、或其他一樣具足才華、美麗、能力而卻明珠埋滅的嗎?),而多半為「心風」與「境風」──乃「緣命所之」:是因緣、機宜、甚或他者的一念愛憎與僥倖。
──「寵在下」,唯因準擬「爭寵」、「求寵」、「製造寵」的時候,已使一己處於下方、下風、下位了,僅能依循他者的心風,決定自體的拂擺──無論現實的位階、才華、知識、學養如何,即已打算「矮化」自體,由著他者心風作主、捏塑,決定一己的憂悲愁惱了!……即使一名國王亦然,當他絕望地渴求一名妓女的愛時,便已是她的「俎上肉」了!僅能任她憑藉著自我的愚蠻,把玩、捉捏他的心,嘲弄、羞辱他的愛情與人品(毛姆的小說《人性的枷鎖》,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威瓦第的《阿依達》……等等皆表述了這一類的愛情──或該正確地說,無量愛情皆如此,一旦求其「愛寵」,便自動化地落入下風地帶。)
──「寵」與「辱」的關係,正如親信的佞臣、寵臣、愛妃一般,當君主愛寵之際,即小小一杯酒、一塊肉、一點菓餅……正吃到嘴邊,也不惜忉忉留下與「所寵」共享;即起牀之際,見衣袖尚壓枕在那人頭下,便不惜斷袖,也捨不得喚醒對方(如漢哀帝與董賢),非如此,不足以表達「寵到極致」、「愛到最高點」!然,一朝失寵,任你「擺爛」,任你積灰塵、長虱子、打到冷宮,也至死皆不相逢,更遑論墓前顧盼上一眼了!〈憨山註〉解釋,古代君主恩賜、恩賞,受寵者一定低伏跪拜、叩謝皇恩、高呼「萬歲!」,未被寵者便只依前高高站立,杵在一旁看著──即知「受寵」的當下,本身就已即是「辱」了(即已不免叩首、頂禮了!)──可惜常人無法直下看穿這件事,只可能又羨又忌望著這個下跪頂禮的人,恨不得跪著受寵的便是一己!──依此觀點,「寵」實就是「辱」之甚!緣於,與/奪由他,愛/憎由他!愈是寵捧至高峯,則其跌墜也必顯得更慘烈、更痛迫、屈辱!
˙寵辱若驚,舉例
一、憨山與太后:太后恩寵憨山,即若宮苑的限制,也寧可摩畫肖相,對著畫相頂禮、皈命,自為弟子。更為了協助他重建火焚的「報恩寺」,不惜日日減食、刪存宮中食饘經費以籌蓋寺宇。沒有太后的恩信、崇仰,於宮闈鬥爭之際,則不可能之於憨山構陷冤獄、重刑拷打,借此牽連、誣陷太后入罪,更不致有此後十餘年的嶺南流放,即連僧衣也徹底剝除。於明神宗母子的矛盾中,太后的「寵」愈深,則神宗的「辱」愈切!──這殊獨的緣命與枷鎖並不屬於尋常普通的僧侶。
二、五祖弘忍與慧能:無五祖弘忍的慧目灼巨、大開大闔,則不可能將衣缽、法信傳承給始來八個月、踏碓修行、連字也不識的「南蠻子」慧能。五祖無所謂的「寵」──唯因禪門風格、體氣如是,誰悟道、誰便傳承;與識不識字、讀多少經藏了無交涉,亦斬決毫不「留情」與「容情」!而僧團人人卻誤以為「寵」,大眾更信願的,為身為首座、威儀堂堂、精湛經綸,能領眾一千的神秀(僧團的行為已是「信不足,有不信」了!──究底誰才是老師、禪師?誰才是明法者、主法者?誰才更具足正法眼與擇法智?)。一眾不肯相信五祖弘忍寧捨担水汲柴、切切相依相隨十餘個年光的神秀,其背底的深沈道眼與法眼,卻轉而搶奪衣缽……伏下了日後六祖隱埋獵人隊中、担任傭賤瑣役、澇苦塵勞十五載的時光。六祖謂「物忌獨賢,人惡出己,辛苦受盡,命若懸絲」──無此「南宗禪」的冠冕、法信,則亦無此「命若懸絲」的憂危辱迫。
三、芙蓉道楷與徽宗:芙蓉道楷道譽高標,震動京師,即連徽宗也愛,賜下紫方袍,號「定照禪師」。芙蓉道楷剛骨孤硬、堅持本志,拒不接受,幾回三番,最終,徽宗震怒,不禁將他逮捕下獄,甚而於他臉上黥字、流放(「寵」之極,御賜紫袈裟;一旦翻轉,「辱」之極,則於顏面上刻字、黥刑!)。稍後,恩赦、平反了,人們建議他,不如洗去顏面上的刺字。芙蓉道楷回答:「這是皇上的加持、恩賜,怎敢洗卻,看作紀念!」如此掛著黥刻的顏面,走完一生──這就是芙蓉道楷的豁達超邁、等觀一味:他就留著這個「辱」當作「寵」;無昔日非常地「寵」(且「寵到」非如此不可!寵不到,就憤憒、刻字!),那有今日臉上這等好字?然,此「功德天」與「黑暗女」畢竟斯皆如空!
四、呂后與戚夫人:缺乏漢高祖極致的耽溺與愛寵,呂后則未必「創想」出「人彘」這樣一種極端猙獰悚怖、非人非常的摧剝與刑虐,緣於她之其他嬪妃即或殺害、並未酷毒如斯。彌天的愛寵招致彌天的裂毀與嫉忌。由是,「寵辱若驚」意即,於「寵」的當下,就該戒慎、反觀、覺悟、出離了!不該到了「辱」,肌骨猛抽一鞭,刀斧當頭,一無退路,才有所覺知、反省。那太差、太鈍了!
★老子要人看清,人性於「寵辱」(得/失,成/毀,損/益,愛/憎)之際,擦翅、拍擊、掙扎的種種相狀,要人齊齊放下,持平、持淡以之,始有轉身、游御的空間。
須得實實穿透「寵辱若驚」,始能不忮不求,來任其來,去任其去,抵達「寵辱不驚」:不致隨風高舉,也不隨它墮坑落塹。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富貴是大患,即如身體是大患,為何如此?
單看人類一生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多少的歷程、掙扎與塵澇,說穿了便是要「養活自己」,且光是食、衣、住、行──此「物質上的安穩」便足以紛紛攪攪忙過一生。然,光是這點還不夠,人,不是動物,尚有精神、心靈、情感的追尋、定位、與滿足。如是只要仔細回觀,便將發覺,我們作了一切種種的努力、拚盡所有力氣,無非僅在安置、安頓我們的身體──這個「肉殼子」,以及肉殼子中包藏悸跳的「心」!(無此「肉殼子」,這顆怦怦悸跳的「心」又向何處聒譟、吶喊?)──可惜,無生不終,無論如何安排安置,努力鞏固、施設,各種生老病死,各種災禍災難,各種儻來的無常、流變,乃至各種身、心的打擊、沈鬱、與苦痛……仍傾軋、翻搗而來!無論如何鞏固、如何圍堵、防禦,一旦有身,便只能算是站在流沙上面,一點一點看它下陷、消磨……因此「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並不難瞭解,僅要看一看一名中風、全身癱瘓的人吧!倘無人悉心料理,則吃喝拉撒皆全在那裡,渾身傷瘍耨瘡、臭垢羶臊。即或有人照護,那些渾身插管的病人們,也自成一組組無聲的煉獄。……倘無此身,怎有此全身腫瘤癌侵、不得自由,分分秒秒皆深沈拍搗的楚痛呢?
──山中散步,看到病傷的蚯蚓,總是千咬萬咬、密密麻麻的螞蟻都在啃噬、食噉著牠,便拿起樹枝驅散群蟻,將牠挑入水窪或山谷間、不會有螞蟻的地方。朋友是重視環保的,即一直強調:「不要破壞自然的程序和軌則──人沒有權利去干擾破壞,不然螞蟻吃什麼!?」
尸鳩王割肉飼鷹。乍看可以如此看待動物昆蟲、自然界,但僅要有一點點想像力,即知那條長身大蟲究底痛澈到何種程度!?山中沒辦法!看不下去!只好執起樹枝,讓憤怒的螞蟻猛然擊噬手掌、袖肘。假使有因地,那就只能是這樣子!──可是,各位想想,那生病究底要不要醫?癌瘤要不要割?中風要不要看護呢?……那不也是殺了身上的細菌、病毒嗎?而細菌、病毒的存在,不也全屬於「自然法則」嗎?是不是全都不做、不救、不對治?所以「知見」很重要。在於若強調所有環保,則人也是自然體系的一層,基於「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概念,若彼不能救,此也一定無須救,那麼,一旦輪到你的時候,則也不用東割西割、號泣著沒有人救、沒有人肯出手施為!佛法日微,正因為佛弟子雖時時喊「無差別相」、「一體等觀」,一旦蒞境、臨境,卻難能「物我一體」的直觀轉換與對待。由是「虛多實少」、難為人敬信。
──有身皆苦,冬寒夏暑,無不逼拶。《雜阿含經》用「無牢,無實……如病,如癰,如刺,如殺」來形容此色身的大患。而南傳佛法根本必修的「四念處」,第一則是「觀身不淨」,要行者如實體會此「有身」的過患、瘡瘤,依此建立「厭離心」、「出離心」;基於無此諦觀與出離,則也無所謂的修行佛法。
──《華嚴經》則謂,唯有初地菩薩始能遠離「五種巨大的怖畏」,即:
一、死畏:一旦有身,則有死亡的威脅與懼怖,無論之於一己,或所親、所愛皆然。
二、不活畏:即「無法存活的恐懼」,包括兩種層次與條件:
1.物質的依恃:飲食、衣服、醫藥、居住、工作……等等。
2.精神的依恃,我們需要父母、師長、朋友……一切所親所愛,亦需要自我的實踐、追尋與定位;一旦失卻其中的某一個、或某一部份,則「活下去」的勇氣、支撐、與力道也將流失、殞滅。
三、惡名畏:畏怖種種「污名化」,種種是非、攻詰、毀謗、污瀆、中傷、凌辱、流言……
四、惡道畏: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四惡道」的畏怖。事實上,人類連「黑道」、「惡人」都怕畏,更遑論其餘因造作惡業罪業而墮落的「地獄」等更闃暗、險惡之地了。
五、大眾威德畏:指懼怕群眾、團體的威勢,亦懼怕各領域具足威德、威勢者。比如有人不敢上台發言,或面對大眾則囁嚅不已,懦弱、龜縮、不敢為義理發言。而有人則怕見警察、怕見法官……即往見所崇慕的作家、導演、舞蹈家……也顫慄戰抖。
以上「五怖畏」為生而為人、具足此身,必有的五大過患與畏怖,唯有抵達「初地」始能遠離(注意,是「遠離」,而非「斷除」!),即可想而知五者之於尋常肉軀的宰制和凌迫了!(關於「五怖畏」,詳請聽《面對恐懼》CD)
◎及吾無身,無有何患?
──除非切確思索、觀修「身體是大患」這件事,深味此「五怖畏」,否則就難以當真認證此結論,更難以進一步平行諦觀「色身,為眾苦所集,是大患;尊貴,亦如同色身一般,為人性癌瘤所集,是大患」此一事實了──緣於,若果真正視身體為大患,那麼,隨時死不是很高興嗎?不是拋棄了此大患嗎?──然,凡夫心怕死,畏死,更慣性的思惟,是視身體為「大愛」;死亡,才是「大患」、「大敵」吧?同時認為,只要我們能活著,能繼續鞏固、維持,則一切都不成問題……凡夫心依此法則而運作,故要參悟老子(或佛法),則必須棄下舊有知見,循其系統而紮實觀修,依之刷洗沈潛意識基底、累世行來,之於肉身的堅牢執取與惑愛。唯因無能「解縛」正源於之於自、他色身的牢執與愛渴。如是「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正是一名過來人的解脫語,不可只作痛快看。
──關于「貴為大患」,〈憨山註〉援引了兩個例子:
之一,《焦氏筆乘》(註)中的「王子搜」:王子搜的故事出自莊子〈讓王〉──越國人民宿有弒君的慣習,他們一連弒了三代國君,王子搜的太祖父、祖父、父親,現在,是王子搜了!──舊王已弒,如今,他們希望太子繼立,成為他們的新王。
王子搜於是亡命出逃,藏入深山窮嶺、無人洞窟中(其實,既愛弒君,又愛立君──「因地」如此下種,誰敢成為你們的國君?有如此嗜味與慣習,頂好,便學習無君、無政府,自己管自己!)。然,越國人不肯,眾裡尋他千百度,千尋萬尋,也果然追躡到此山洞來。
王子搜沈默不聆呼喚、抵死不肯出來。
越國人即燒薰了艾草,用強烈的濃煙硬將王子燒薰、嗆辣出來(咿,果然是惡國惡民,這是迎接國君的樣子嚒?),而後,將之強置放於裝飾華美的車乘上。王子搜乃撫著車轅仰天長嘆道:「非我為王不可嗎?便不能捨掉我,放此一著嗎?──」
莊子評述道,王子搜並非厭惡為國君,而是厭惡為國君的過患與弊害。如是寧可藏身山野,只當一名野人、野漢!──這就是「貴,大患」,尊位、權柄中伏藏著大量的過患:人民並非白白地低伏!大眾是有期待、有想像,也有檢視、責求、與幻滅的。一旦幻滅,所施、所行不符大眾的愛憎與量尺時,便又弒君、殺君去也。
之二,楚威王與莊子:楚威王聆聞莊子賢達,請使者攜重金迎聘為宰相,莊子笑而拒絕道:「千金,乃重利;卿相,為尊貴之位。然,且看祭典選為祭祀的『犧牛』吧──那被選中的牛王,皆須先用豐厚的食物餵養三年、細緻照護;及至送至太廟之際,又裝飾、披掛各種文采華貴的繡布繡綺,直謂享盡殊榮!惜哉,正當屠戮之際,彼時即若想成為一隻鄉野的野狐、野豬亦不能──」(引自《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明代方孝儒若非貴為大儒與重臣,其下筆起詔具有一定的威德與影響,則絕不致招來「誅連十族」的禍患。即前述的商鞅、李斯亦然,缺乏卿相極致之貴,則也難有誅夷九族、三族的極致之禍。鄉野鄙夫,至多,也僅是一人、一家斷頭而已。及若當代亦然,不是權貴聲望,不是名聞、名流、名達,不具有一定的光環與吸引,則決難引來叢聚的媒體、傳播,以及各類扒糞扒屎、腥羶嗜血的炒作與炒弄。狀況即如被螞蟻啃嚙的大蟲一般,有此巨大招引的蟲軀,才有此叢聚咂噬的痛楚。
──我們的文化、社會、教育一向視「光環與檯面」──各式的「尊貴榮寵」為生命致力的標的,認為有出息、有志氣、有懷抱、有價值的人便應如是:合該站在光環與聚焦的中心!由是,前浪後浪,人人虎視眈眈、來勢洶洶、有志必得──而立於光環的中心,則永難豁免無盡的嫉忌、瀆謗、敵競、與挑戰。〔〈憨山註〉謂「然位,乃禍之基也。既有此位,則是非交謫、冰炭攻心、眾毀齊至;內則殘生傷性以滅身,外則致寇招尤以取禍,必不可逃。」〕
˙舉例
從白天鵝至黑天鵝──一名總統的女兒
◎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託於天下。
──人生在世,所最愛的兩個東西:一為身體,一為尊貴榮寵,老子都直截破斥為「大患」,要人直視其背面骨底,無盡險巇、箠楚的代價與歷程。洞曉了、剔透了,才可取此位、荷担此「貴」。這是「先放下、超越、明白,才可承担」的哲學。
──意即,榮貴與色身,就個人而言,實是不值取、不足戀。然若有人其立於尊位的原因,直是憂國憂民、以生民為懷抱,則可寄予天下了(意思是,對權柄權位、光環檯面,真正淡泊、出離、超越的人,始可賦予重担、要角);若其人愛養色身的目的,僅為生命一體、仁民愛物,以慈仁廣推於天下,則可託付以天下(意思是,此人愛惜「法身性命」和「肉身性命」的原因,皆不是為自己、依本能而有的自我保護與戀懼,而是「直以天下人法身、肉身為己任」,則可咐囑寶器、尊位了!)──事實上,無論「人王」或「法王」皆如此,能「主天下」或「主法教」的,皆必須是頂戴生命,能超越自我之於色身與權柄的幻念、渴愛的人。
──徒為寶愛自我,為「私我」的存活和榮顯而掙扎、拚搏的,皆未足以寄託與荷負──端看「南明」,國破家亡,山河隳裂如此,卻不圖收拾恢復,諸王、諸臣、諸將一併忙於內鬨內耗、拚殺爭權,終至殲滅、消亡……即可之老子的語重心長了:私我太重、權力欲太重,僅能導致生民、國土的焦煎、夷毀。
──一個國家、文化、社會,誰當政、誰主權、誰主導,永遠是重要命題;基於任何領域,好權、私欲、諂媚、無能者當權,皆可能向下導致沈淪與劫毀。由周王朝的衰微中,老子已預見列國未來的動亂了,故諄諄其言。
須知,秦始皇僅任用了兩個權力欲望奇大的人,李斯與趙高,即將他征戍六國、締建大秦帝國的無量心血、劬勞一舉掃盪了,影響所之,即連有秦以來近七百年的基業也一併連根拔除。
何謂阿修羅 在 米絲肉雞 Myt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與神同行』為什麼閻王們如此雞歪?
--
昨天晚上我二刷與神同行,繼續在角落與一群大叔大媽們哭得死去活來😢,許多朋友被我推坑後也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但回到家上PTT,發現這部電影似乎在網路上口碑不是很好,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大家認為劇中的閻王們太不食人間煙火了,對此小弟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想法:
●地獄的概念怎麼走到今天這模樣的?
地獄的概念很早就有,原本中國本地就有冥界,死後魂歸天、魄歸地。隨著佛教東傳,又與本土的冥界融合,結合了道教與儒家的觀點,徹底中國化後傳播到整個東亞(韓國、越南的地獄甚至連閻王們的名稱也是楚江王、宋帝王這樣的華人)每一派的地獄都會有許多不同,但我們還是能大致上抓到幾個
『東亞地獄』都有的精髓。
---
● 一、來自於佛教的超嚴格標準
佛教是一個非常簡單,同時也非常困難的宗教。佛教的最核心思想不過四個字:「諸法皆空」
但身為一個處於花花世界的人類,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就算退而求其次,我們追求一個『不貪、不嗔、不癡』的境界,也絕對不簡單。
我就拿海濤法師之前在網路上不斷被嘲笑的例子,身為一個太太,回到家看到老公在偷情,你還得必須認為這是「假的」!其實站在佛教的觀點,海濤還真沒講錯!
另外,其實佛教對於「做好事」,沒有太大的獎勵,這是真的。你去翻各大經書,你很難很難找到「因為做好事而上天道」的人。
如果心裡一直想著:「為了死後可以上天堂,林北要卯起來做好事!」這種人也一定不可能脫離輪迴,最多最多就是以「人道」再轉世一次。
對佛教而言,人的一生很像是給你100元,叫你在大台北地區過一個月。每一次的惡行,就是到餐館吃一餐,所以才會讓人有感慨—『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
● 二、佛教眼中的「善」與「惡」是怎樣的?
首先,佛教眼裡關於「善」的描述並沒有「惡」多,舉例來說,佛家有所謂十善與十惡:
首先看看,何謂十惡:
殺生、偷盜、淫邪、妄言、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
好,那十善長怎樣?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佛家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善事」,只有「不做惡事」!
而只要身為一個正常人,光是打蚊子、吃肉、為了錢工作、因為任何事情生氣、對任何事物著迷,都在犯下惡行。
所以如果未來我們下了地獄,業鏡打開,隨便個鏡頭都在犯罪。
---
● 三、佛教的時間觀是怎樣的?
電影裡,身為貴人的消防員男主角在第一關原本被求刑五年。而這五年到底多還是少?答案是『少到靠北』!
有一句成語叫做『萬劫不復』,很少人知道的是,『劫』其實是一個『時間單位』
至於劫多長?底下採用wiki的講法:
即1小劫可換算為1679萬8000年;
20小劫為1中劫,即3億3596萬年;
4中劫為1大劫,即13億4384萬年。
(其實劫有多長不是很有意義,總而言之,就是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就對了啦!)
所以不要說萬劫不復,今天不管你單位使用的是大劫還是小劫,給你個『半劫不復』就受不了啦!那你再回頭看看,如果佛教的世界觀,動不動都用「劫」在當計時單位。男主角,被求刑5年,很重嗎?
---
● 四、當人有多困難?淺談六道輪迴
佛教有所謂六道輪迴,火影忍者的六道就是這個概念,其中共有三善道與三惡道,由好到壞依序是 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以上是常見說法。少數故事會把畜生道跟阿修羅道的位置交換。
不管怎樣,天道都是幾乎無法達成的目標,而人道則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有多難?佛教有一句話:「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配合第三個大點,你就知道哪怕你是一個領著22K,住在鳥籠套房,每天加班爆肝工作,生活沒有希望的人,也都是超級幸運兒了呢!
(印度一開始在傳教,用這種說法非常吸引奴隸。)
---
● 五、為什麼韓國地獄這麼嚴格?
隨著時代演進,中國的地獄與韓國的地獄慢慢出現分歧,中式地獄在後期幻想中也開始出現貪官污吏(例如西遊記裡的陰差就被醜化)。但不同的是,韓國的地獄則被美化,礙於篇幅簡單提一下韓國的創世神話:
韓國的創世神,叫做「天地王」,其有二子—「大別王」與「小別王」
大別王公正嚴明,小別王奸詐狡猾。天地王深知二子的性情優劣,便決定將陽間的統治權交給大別王,陰間則交給小別王。因為眾人若在陽間就被教育成好人,到了陰間也很難是惡鬼!如此一來整個宇宙便能良性循環,終有一日,便會人人成神。
但小別王卻設計陷害大別王,最終,陽間的統治權落入小別王手上,而陰間卻是大別王統治,所以陽間才會有「加班做功德」、「人民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勞工不會過勞,只是原本就有病」種種狗屁倒灶的事情發生。
等到這群陽間的壞人到了地獄,個性都已經大致定型了,無奈
的大別王只能替小別王收拾爛攤子,被迫更加嚴厲的處罰惡人。
所以螢幕前的我們會認為地獄太嚴格,原因有二,其一是它真的就嚴格到不行。其二是在小別王的統治之下,我們大家都對正義觀有點扭曲,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
---
● 後紀:
這篇文章昨夜PO在PTT上,有一些版友認為我說的不是佛教,對於這樣的批評肉雞概括承擔,並且也希望肉雞的讀者們不要看了我的文章就認為這是宗教的全貌(因為我一定沒有佛學專家們懂)
以上如果扯到「到底何謂正統佛教?」又會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所以雖然為了閱讀與篇幅長短,上面不斷地使用「佛教」二字,但實際上是在說「泛佛宗教」(這樣應該比較不會起爭議)
總之94這樣啦!
想問一下大家,有沒有『大娛樂家』跟『與神同行』兩部都看完的朋友分享一下到底哪部更好看?
何謂阿修羅 在 玳瑚師父 Master Dai H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畜生道的緣起》
The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 of the Animal Realm
(English version below)
六道輪迴圖,可知曉何謂六道。但要清楚明白六道,天、阿修羅、人、地獄、畜生、餓鬼,各道的緣起,妳你就必需得進一步地實修佛法,以免越修越響六道,甚至三惡道去。那就非常的悲慘嘍!
多年前,吾還有看電視節目,或閱讀報章時,看到或讀到,某種動物及飛禽等等,將面臨絕種的消息時,心中總有一絲絲的莫明覺受。
但修習佛法後的吾,有了真實的見地,知曉過去那莫明的覺受,祇是一種無知的一時湧現,而非真實的智慧。佛教闡明因與果。緣起緣滅也即是因果。妳你的心念一起,就是緣起。而在妳你生命的流光中,妳你不但沒及時拿掉這種子,反而天天「施肥」(惡行為),不久的將來必得惡果。凡貪、嗔、癡、妒、慢、疑者,都是畜生道的緣起。因此,某種或任何一種飛禽走獸等等,應該不會這麼快的絕種。
還否有印象,吾前些日子寫有關一位明知故犯,「下毒」害她家翁的少婦嗎?那短文叫《毒人終毒己》。文中所提的這位少婦,她和她先生曾響吾,學習佛法達四個月,次次來學吾都教導她他們,守戒持戒的重要,如佛教基本五戒,以及儒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還有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等等。
在她家翁生辰的那一星期,的某一天中午,吾還特別地接聽她的來電,以確保她清楚知曉,不該放什麼食材,煮面線給其家翁食,因其家翁不久前,才從中風康復過來,還有其家翁之前皮膚生濃剛好,這些她全然不顧的,狠心明知故犯。她這一明知故犯,已爲她的未來打造一個地獄,也有了畜生道的緣起。
她「幹了案」之後,吾有再接見她多一次。那一次的再接見她,她身上已有了一團業氣,而這業氣(毒氣),也已出現在她的臉上(毒瘡)。若不快快力行懺悔,毒氣(業氣)攻心,三惡道哪裡逃啊!這就是毒人終毒己的慘報。
........................
You may know about the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Six Realms of Rebirth, but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 of each realm: Devas, Asuras, humans, Hell, animals, and hungry ghosts, you will need to level up in your practice of the Dharma, so as not to lose your way and end up in these Six Realms, especially the three evil paths. That would be disastrous!
Many years back when I still watched the TV or read the papers, I would always feel a tinge of bafflement when I learnt that certain animal species were endangered.
However, after I started the practice of Dharma and attained a certain level of insight, I realised that those feelings of bafflement were moments of ignorance and not true wisdom. The Buddha expounds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The arising and cessation of affinity is also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As a thought rises in you, the seed of affinity is planted. And as you flow through life, instead of removing it in time, you nurture this seed day after day with unvirtuous acts. Surely in the near future, it shall bore unvirtuous fruits. The poisons of greed, hatred, ignorance, jealousy, arrogance and suspicion create the arising of affinity for the rebirth in the Animal Realm. Therefore,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a particular species of animal will go extinct anytime soon.
Do you remember one of my recent articles, titled Done By Your Own Poison, about a married woman who intentionally "poison" her own Father-in-Law? This woman, together with her husband, came to learn the Dharma from me for a period of 4 months. Without fail, I would remind them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upholding the precepts, such as the Five Precepts of Buddhism, and the Confucian values: filial piety, sibling harmony, loyalty, trustworthiness, propriety, sacrifice, integrity and sense of shame
During the week of her Father-in-law's birthday, I took her call one afternoon and just to reinforce her understanding, I specifically told her to avoid using a certain ingredient, to cook the rice noodles for her Father-in-law. This caution was due to his state of health after recovering from a stroke and a recent bout of pus-filled sores on his skin. However, she cruelly went against my advice. Her wilful action has created a realm of Hell for her and planted the affinity seed for a rebirth in the Animal Realm.
I met her once after she committed the "crime" and it became apparent that an aura of negative karmic energy had enveloped her body. It manifested on her face in the form of an infected acne. If she does not seek repentance fast, the negative karmic energy shall penetrate her heart and there will be no escape from the Three Evil Paths! This is the tragic ending of a venomous person falling to her own poison.
www.masterdaihu.com/畜生道的緣起/
何謂阿修羅 在 何謂阿修羅的最高境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必吃
什麼是阿修羅? - 每日頭條2017年8月27日· 天道:福報最高的一道,居住在天界,毫無疑問是神通最大的,比如帝釋天就屬「 天道」。 所以岸本選擇讓佩恩天道 ... ... <看更多>
何謂阿修羅 在 何謂阿修羅的最高境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必吃
什麼是阿修羅? - 每日頭條2017年8月27日· 天道:福報最高的一道,居住在天界,毫無疑問是神通最大的,比如帝釋天就屬「 天道」。 所以岸本選擇讓佩恩天道 ... ... <看更多>
何謂阿修羅 在 Re: [請益] 請問怎樣是成阿修羅怎樣是成魔呢- 看板Buddhism 的必吃
※ 引述《cup ( )》之銘言:
: 阿修羅和魔 都是 有修行的 但是 心有偏
: 怎樣偏是成 阿修羅
: 怎樣偏是成 魔 呢??
嘗試回答看看
首先我們先問 什麼是阿修羅?
根據最簡單的方式:維基百科
阿修羅_(佛教) 頁面
阿修羅(梵語、巴利語: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
阿須輪,於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
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經中提
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阿修羅雄性
其貌不揚,雌性卻是國色天香,故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鬥,因阿修
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
「修羅場」。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
王、羅侯阿修羅王。婆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佉羅騫馱,意
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毗摩質多羅,意為
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羅侯,意為覆障,因其
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
眷屬。
因此我們可以先初步理解何謂阿修羅
不過我好奇的是 何謂你定義的魔?
容易生氣?
類似於西方魔鬼?
於修行時困擾修行人的徒眾?
以上 如果好好定義後面這個問題,那應該就能自明你問題的答案了
末學 flamerecca 合十
--
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佛說八大人覺經》
歡迎參觀Buddhism佛教板以及Learn_Buddha漢傳實修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8.9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