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當司法淪為政治壓迫的儀式,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2021/9/5
【明報專訊】在今日香港,每日讀着匪夷所思的法庭新聞,畫幼童畫冊要還押,一句有無限詮釋的口號就係分裂國家情節嚴重,大概除了有權拘捕和有權審判的人以外,已無人相信政治案件還有公平審訊的可能。
然而莊嚴肅穆的法律程序,每日仍一絲不苟地進行着,用優雅文句專業術語寫判決,將一個個公民未審先送入監獄、重判異見者;但,偶爾,如果認罪認得早、求情信夠可信,如果警員證供真係矛盾到超過人類可接受範圍,還是會有好消息。
也還有法律界權威說,香港法治95至99%運作正常。
誠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司法淪陷並不是現在這樣,要到法官對政權言聽計從,警、檢、官全部都係佢嘅人,一條龍將異見者直送監獄個個判足10年才算——香港還遠遠沒到那一步,辯方仍可據理力爭、與控方互有攻防,有些法官還會講斥責控方/警方證人的人話;而「小勝」仍有,暴動、非法集結不是輕判、甚至無罪,國安案都有得保,政權眼中釘鄒幸彤昂首走出法院。公平審訊不可得,但「較佳」結果仍可能,官始終有「好壞」、「釘放」,律師辯才經驗都有高低長短,辯護策略、技術性疑點,求情內容……從輕發落,仍然可期。
但what if 這套仍有「希望」的司法制度,才對威權政體最有利?一啖砂糖一啖屎來回反覆,不斷將針對全社會的恐懼擴大,同時向被告發放「未絕望,仲有變數」的信息。
手足的一線生機,令司法也彷彿仍未徹底崩塌;而當重點只在被告的最大利益(最短刑期),審訊就只剩下認罪與否、如何避過定罪元素,行為和說話的意義可以有幾模糊,求情,見感化官幾有悔意,保釋條件講到幾盡……
當掌握被告生殺大權的法院,成為政權壓迫系統的一部分,已無人可以在司法制度中看得見達至公義的路徑,但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卻相當清晰:它正在誘使被控告者將個人利益置於首要、唯一的考慮,與運動、甚至過去的自己割裂開來。在此過程中,透過被告自我否定,消解受審事件的政治意義,將符合政權敘事的新現實強加社會。政治案件被告選擇走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就要參與政權劃定的「法律」框架,無可避免被融入政治壓迫正當化的程序。
由此,政治犯身上,似乎出現一個兩難:自己的best interest,與自己對行動/所信之事的理解,在法律程序中必然衝突。身處此結構當中,面對結果已定的政治審訊,我想知道,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一、法院作為威權體制的一部分:The legitimacy paradox
(或者這篇文將來要拿去呈堂呢……所以我更需要認真地、引經據典地討論這個問題:)一個仍享有「獨立」地位的司法體系,為何會「自主」地傾向威權,成為政權壓制意見與反抗最關鍵的工具?
在香港的公共論述中,「法治」往往與「公義」直接掛鈎,但不同時空、地域的前例已顯示,法治、司法獨立、程序公正、政治審判與威權統治,可以並行不悖,甚至相互依存。如果法院不能為政權所用,早就落得如公民社會其他範疇一樣的下場;威權之下,法院本就無遺世獨立、做「公義最後防線」的條件。
學者M. Shapiro如此描述威權下法院面對的Legitimacy paradox(正當性悖論):
「法院若挑戰政權的不公義,會引發政權加強箝制,無法保持獨立而失卻正當性;但法院若迎合政權,則會在公共眼中不再獨立,同樣失卻正當性。即使法院取得平衡,維持到自身的正當性,這份正當性卻只會令威權整體更具正當性。」[1]
① 面對政治檢控 無知即力量
目前政權瘋狂清洗公民社會不同範疇,祭出的說辭是「法律」(「我哋只有一把尺就係『依法辦事』,總之你犯法我哋就會執法」,蕭澤頤),手法是拉晒啲人上法庭直接還押,或以此為威脅。
不同威權政體的例子告訴我們,政權的合法性來源(革命功績/經濟成果/意識形態)愈疲弱,就愈須倚仗「法律」、「法院」、「法治」,利用程序與「法」的正當性,解決自身無足夠能量處理的政治問題,迴避政治後果。與不確定性較大的選舉或隨時反噬的暴力鎮壓相比,具有「超然政治之上」光環的法院,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於是政權不斷將政治問題推向法院,法院則一邊強調「只處理法律問題」,一邊被迫作出各種政治判斷:徐子見或危害國安而鄒家成不會,難道是沒有政治判斷的司法認知?「水炮車係權威嘅象徵」,又如何不是一個政治判斷?「只僵化地引用法律條文,不看條文及裁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決定」(戴,2018)[2]
但既偏離法律範疇,法院又有何權威去做這些判斷?即是不計其政治立場有否偏頗,香港法官對政治的「司法認知」,分分鐘連一個中學生都不如(否則點會問李立峯「集會唔係有組織者嘅咩」或稱「不相信防暴警會眾目睽睽下說出『阿sir做嘢唔×使你教』」)。結果,法庭往往全盤接受控方版本,還自詡專業公正、不受民粹左右;政權則用法院判決為政治打壓正名,以「尊重司法獨立」為名,神化法官及裁決,壓制質疑。
② 為免被人推翻,先要自我推翻
威權政體往往牢控立法、修憲權力,一旦法院判決偏離其掌控,即可透過修改法律,推翻法院判決。要確保法院「醒醒定定」,唔使用劍亦唔使提法官有老婆仔女,只需讓法院知道自己的判決隨時可以被政權無效化就夠。若判決無人尊重,法院的存在亦無意義;為了維持自己剩餘的獨立、自主與權威,法院有誘因順從政權(但無乜誘因諗人權)。
於是我們不時見到「我輕判你,一陣DOJ又覆核㗎啦」,以及「一陣人大釋法咪仲大鑊,香港發展嘅空間又會再細咗」,裁判官選擇直接重判,高院上訴庭和終院選擇在人大出手前先自我調節。於是,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盛讚香港法院「對國安法形成了正確認識,特別在保釋、陪審團,指定法官制度……較好地落實了立法原意」。
直頭摸頭讚你乖。「如何判決不至引來政權干預」,與「如何判決才能讓政權滿意」,其實是同一回事。在威權法治下,法官究竟有否「捍衛法治」的意圖,都改變不了他們正在將政權對異見者的壓迫正當化的事實;而香港法官連僅餘的人權保障空間亦不善用,更令人質疑其正在利用社會對釋法的疑慮,積極地迎合政權。當你為了保存自己而無制限地妥協時,你想保存的早就被你親手斷送了。
③ 選擇性裁決 鞏固無力感
「正當性」不過一重外衣。法院對抗爭共同體真正造成的傷害,遠不至於此。
政治壓迫的司法化(Judicialization of oppression)將打壓針對少數、個別人的特例,轉化為可穩定地恆常操作的系統;最穩定的不是僵化地有殺錯無放過,而是充滿彈性、可鬆可緊,令人愈觸摸愈觸不到,但又無法脫離其威脅,已足以透過恐懼牽制整個社會(簡單來講,即係國安法啲保釋咁)。
一個「自主」的法院,全權掌握對任何人任意趕盡殺絕的權力,但又始終保留「放過」個別人的可能性,令焦點從檢控和羈押本身的正當性,轉向研究怎樣的官司策略,才能成為個別被放過的人:只是一個「可能」,足以耗盡抗爭陣營絕大部分資源、關注、心神、情感能量,甚至意志。
最折磨人心的從來不是恐懼,而是「希望」:無力感會在反覆的徒勞嘗試與無常的滅頂之災中生根,直至行動的可能被徹底蠶食。
二、不要被政權奪走詮釋敘事的權力
「一場政治審訊,是在一個可見的場域,由對立的各方就法律秩序規範正當性爭辯,而不僅僅關乎當前司法框架下官司的勝敗。」[3]
一場審訊所影響的,遠不只是一個抗爭者個體的命運,關鍵政治案件尤其——營造恐懼與不確定,消耗民間社會,建構政權要的敘事,改寫集體記憶,徹底改造一個社會的政治空間,才是威權下政治審訊的作用。
法院之所以對政權重要,還因其「展示」的功能:政權要你消失、要你沉默,還要你自我推翻、背棄同儕,即使毋須像蘇聯show trial一樣對黨國感激涕零,也要你以順從來認可這套儀式。它從不需要你心悅誠服,違心的配合,正好助其維繫以恐懼牽制所有人的壓迫系統。「留得青山在」實是一場無限滑坡,達至個人最低刑期之法,也包括成為控方證人。如果看一場官司不僅僅關心刑期長短,認罪和配合與否的決定就包括你是否要對政權編造的「事實」,在法律程序中給予無條件的認可,讓法院亦因而免卻自身監察及制衡政權的責任,繼續扮超然。
唔知唐英傑判九年,多少人反應是「早知就應該認啦,扣三分一好過」?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決定不認罪時,他想必衡量過敗訴要承受的後果。因是經審訊定罪,法院就必須在判辭中清晰交代理據,於是條文本身的缺陷,法官對政治問題的獨斷,對基本人權的無視,對政權敘事的投誠,對合理質疑的左閃右避,都在判辭中一清二楚。
這是一份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的判辭,「賣飛佛」是「因為兜多咗幾個街口所以情節嚴重」!
即使被困囿於這個系統,也不等於我們與政權的分歧,只能體現在程序與細節之中。我對「法治」並無任何執念,所謂法治精神,只是一個社會如何理解何謂「公義」的載體;而在司法是否合乎公義的問題上,政權抑或法官,都沒有凌駕任何公民之上的權威——普羅百姓(ordinary men)對法院的檢驗和監督,是普通法制的基礎。
今日香港法院所維護的而非公義,而是政權的利益;法院對法律與「事實」近乎絕對的詮釋權力,也非來自對法律/法治的權威理解,而僅僅來自一言不合就可以全無合理解釋將異見者收監的制度暴力。當法院的權威,要靠拿攝錄機對準公眾席,隨時將旁聽公眾收監的威脅來維持,這座法院還有何正當性可言?
政權正努力地以司法改造,消滅抗爭敘事,但在它放棄司法作為合法性外衣——轉為閉門審訊——之前,它都必須給予被審判者說話的空間。就在此空間中,我們要與政權爭奪的正當性的話語權,不容政權壟斷對公義的詮釋,不容審訊歪曲記憶與事實,不容法官迴避自身真正的責任。
政權利用司法與其他工具散播恐懼與無力的目的,是改變「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一切意涵,徹底否定「香港」的存在。而我們每一個行動與選擇,都在抵抗與反擊政權對香港的強行扭曲,重新定義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本質。
這本就是一個永不會完成的使命。
Best interest是什麼?
當然,被拋入「政治犯」身位, 不等於就有在政治審訊中頑抗的責任;法庭不是唯一的戰場,也無人有義務犧牲自己的best interest去嘗試開拓。
但這個討論的缺口在:究竟所謂一個人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在律師、官司與法庭的語境,它必然等同獲批保釋或最低刑期,因而必然和運動對立。
「唔好諗其他嘢啦,你都要諗吓自己」都聽唔少。於是我好認真咁「諗自己」:究竟我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
是自由地說話,是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公共空間,與其他自由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是始終可以用批判的精神思考任何現象,挑戰一切定見,即使自詡為歷史必然,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巨大結構;是體認自己一切行動的意義,不因任何強制或壓迫而扭曲。
所以我必須直面這一個戰場。
法院要如何面對它的paradox,是法院的責任和決定(吓,唔使幫你諗埋啩?);但於我,那個政治犯面對、諗自己定諗個運動的paradox其實係假的。政權及為其所用的司法機器正試圖將我從共同體中割裂出來,再透過抹殺我作為個體的存在,否定共同體的存在;若我始終拒絕被抹殺、拒絕自我否定,拒絕成為政權營造恐怖的一部分,透過固守自身,就同時固守了共同體的一部分,令其不至消亡。
自我正是已突破壓迫的姿態所定義,而「香港」的存在,就是有一個個仍未被威權同化的個體的自我所組成。即使因隔阻而無法感應到共同體是否仍然存在,即使眼見她已破碎成無數相互拉扯的平行現實,要重新找到她,其實只需反照自身便可。
身處各異的困境中,每個人的best interest都不同,只有自己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角色是什麼。不論在怎樣的紛擾與壓迫下,依然忠於自己,就是一個人可為自己、同時為自己所認同的共同體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而兩者,本就無從分割。
[1] Shapiro, M. (2008).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T. Ginsburg & T. Moustafa (Eds.), Rule by Law: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戴耀廷(2018)《法治的挑戰: 威權下的思考》
[3] Schervish, Paul G. (1984). Political Trial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viance. 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7
文˙何桂藍
編輯•王翠麗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元主題:幼童軍儀典 邀請來賓:張淑慧團長 張淑慧老師長期服務於幼童軍,對幼童軍的儀典,有深入的研究,本集將介紹何謂一般儀典?特別儀典?吼聲要特別注意的細節。還有圖騰的象徵意涵。揚旗與降旗,除了是為了縮短升旗、降旗的時間,還可以如何配合小狼的活動進程?頒發獸章和技能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何謂意涵」的推薦目錄:
何謂意涵 在 瑞公子,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占星分為現代占星(現占)和古典占星(古占)兩派,現在大家常接觸到的占星資料,大抵是以現占為框架。現占著重在「心理分析」,由於卜卦結果倚靠占星師個人的自由演繹,所以奉勸那些時不時感嘆自己命不好、運勢低的,去現占吧!它會像母親一樣温柔地撫慰你。
如果說,現占是很雙魚座的東西,那麼古占的精神就是頗為處女座的,嚴謹、有步驟。古占強調的是「技術分析」,什麼行星在什麼位置和宮位,都有強弱高低,也都有判斷的基準。
例如玩占星骰,用現占的角度看,會說「有這個可能性,端看你怎麼選擇」;但用古占的角度來看,誰吉誰凶完全是可以判斷的,尤其是在解決比較類的題型上。何謂比較類題型?像是:
現在離職,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新工作?(能/不能)
去面試台積電,會不會應徵得上?(會/不會)」
哈佛跟劍橋大學,我該選哪一間?(哈佛/劍橋)
昨晚睡的那個人,有沒有機會發展成戀人?(有/沒有)
這類問題有清楚而明確的答案。以長於預測和卜卦的古占來判斷,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能就能,不能就不能!
古占,不會舉著療癒的旗幟,給正在茫然的你模稜兩可的答案。
我的課程設計從卜卦占星開始,原因在於占星的應用中,卜卦相對簡單,只要問題明確,解答的方向也很清楚,初學者不會迷失在多如繁星的宮位意涵裡。而且卜卦占星解讀問題的領域無設限,想得到的生活大小事幾乎都能問,也不需要繁瑣的技法把問題複雜化,只要「濾除雜訊、直指核心」,找出問題核心,決定問事宮位,確認問事宮位的徵象星是否和問卜者的徵象星有關連。找得出關連,事件就會發生;找不出關連,事件就不會發生,答案明瞭又清晰。
不過,如果是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天賦稟性、人生發展、體質健康等,還是參看本命盤會比較謹慎。簡單來說,本命盤看的是「趨勢跟走向」,但在趨勢走向中的「單一事項」,就得依賴卜卦占星來解讀。
我的卜卦占星課程分為理論與實作。在實作章節裡教授的是卜卦理論基礎,帶領初學者跨入古典占星的門檻,再透過實作課程中大量的經驗堆疊,提高預測準確度,但先前也有許多帶著現占底子來學古占的學生,在卜卦占星課程中,補強了原本學現占時所忽略的行星、相位、宮位及星座的理論漏洞,更進一步了解行星先後天尊貴、映射、恒星、希臘點等龐雜知識,降低了未來進入本命占星的學習門檻。
2021 瑞公子卜卦占星第一階課程將在 10月開課,鮮活、生猛又 juicy,適合有現占底又想一窺古占堂奧的你,或是不怕苦、不怕難、(最重要的是)不怕噹的麻瓜,詳情及報名資料:
網址: https://www.surveycake.com/s/2Nr3V
喜歡希臘暨中世紀時期占星硬底子文章的,請訂閱:。
https://www.patreon.com/ridleydetaipei
何謂意涵 在 MIC Friend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課程長度不用長,剛好夠用就可以!
每天5-7分鐘,學習一個知識點,讓您學習輕鬆無負擔
https://pse.is/3c3j6r
學習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掌握市場脈動與產業趨勢、建立前瞻思維、培養分析能力,是長保競爭力的最佳選擇。
💼💼💼
想知道何謂產業分析嗎?立即看【產業分析的意涵】http://user79246.piee.pw/3bp9xt
#累積知識深度 #職場加速器
🎉🎉🎉 精彩課程內容、學到賺到 😂😂😂
📌 淬煉30年產業分析課程與顧問輔導經驗
📌 輕鬆學會核心知識,獲得即學即用的效果
何謂意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單元主題:幼童軍儀典
邀請來賓:張淑慧團長
張淑慧老師長期服務於幼童軍,對幼童軍的儀典,有深入的研究,本集將介紹何謂一般儀典?特別儀典?吼聲要特別注意的細節。還有圖騰的象徵意涵。揚旗與降旗,除了是為了縮短升旗、降旗的時間,還可以如何配合小狼的活動進程?頒發獸章和技能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虔敬聚會舉行的時機?還有設計原則是什麼?儀典的注意事項?最後淑慧老師談起她服務童軍三十幾年的心得和收獲,首先提到她在童軍生涯的三位貴人,從她民國68年師專畢業後,分發到桃園東門國小,因被學校指派負責幼童軍業務,也遇到了該校的童軍總承辦老師蔣麗子,從此開啟她接觸童軍大門,因為在當時東門國小是有4團幼童軍、3團幼女童軍,所以需要很多位老師協助、負責。
72年起開始跟著文山國中李子貴主任參與幼童軍木章訓練服務,都是由李子貴主任擔任團長,針對木章訓練課程指導她很多。最後一位是敦化國小的楊顯熙老師,68年淑慧老師參加幼童軍木章訓練時楊顯熙老師是她的小隊輔導,爾後在加入北市幼童軍輔導團期間楊顯熙老師也長年指導她,畢竟楊顯熙老師在早期童軍界被認定在繩結、工程、搭營火等技巧是相當厲害的高手,所以淑慧老師在楊老師旁邊也學習到許多。
最後淑慧老師也提醒家長服務員在帶團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還有如何鼓勵在旁邊看的家長去參加幼木基訓?當小狼不想升團童軍,該如何鼓勵?本次訪談內容,精彩、豐富。是幼童軍服務員必聽的最佳增能教材。
童軍小百科:何謂複式團?
阮耀斌團長將為各位童軍夥伴介紹,什麼是複式團?也許一般童軍夥伴都了解,但複式團要簡短的解釋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大家可以聽聽簡短2分鐘,如何說的清楚、說的明白,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是這個意思,大家一定要收聽這集小百科。

何謂意涵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週五衛服部收到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的邀請函,但上面加註了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也就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將蔣政權代表驅逐」的決議。
長期以來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馬政府為追求實質參與國際交流,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原則,並接受「中華台北」的名義。我不認同馬政府將台灣限制在廿五年前的虛幻共識,但這是馬政府八年的立場,我們有必要來釐清。
何謂九二共識?檢視馬政府過去所言,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但對岸宣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主張是中華民國,儘管雙方對主權有爭議,但先擱置這些爭議,務實對話、交流、合作」。
那麼,現在的WHA邀請函,其所附加的聯合國2758決議是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將蔣政權代表驅逐」,這何來的一中各表?哪有擱置爭議?這完全違背馬政府的立場。因此,今天陸委會施惠芬副主委在我的質詢下,也表達這已違背九二共識的意涵。然而,總統府竟然表示,中國這是「善意」互動?
難以想像,馬政府竟然連過去八年來強加在台灣人民身上的「九二共識」,到了其任內最後一個月,都可以全面棄守,擁抱中國的一中原則,只任憑陸委會政府官員勉強守住立場!
我不認同九二共識,事實上,中國一直利用九二共識這個幌子偷渡一中原則的框架,壓迫台灣人民在國際上的權益,這是台灣絕對要警覺的。因此,我期盼新政府絕對不能再掉入「九二共識」的陷阱,回歸台灣人民的意志,對內逐步改善體制、讓台灣成為正常的國家,對外也要強調「台灣不屬於中國一部分」。因此,台灣若要出席WHA,不只要能夠實質參與對於防疫與衛生相關的國際交流合作,也一定要清楚表達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拒絕一中原則!
FB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E%97%E6%98%B6%E4%BD%90-freddy-lim/%E5%8E%BBwha%E6%87%89%E5%9A%B4%E6%AD%A3%E8%A1%A8%E9%81%94%E5%8F%B0%E7%81%A3%E4%B8%8D%E6%98%AF%E4%B8%AD%E5%9C%8B%E7%9A%84%E4%B8%80%E9%83%A8%E5%88%86/479487048929198?__mref=message_bubble

何謂意涵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在外交委員會就馬總統出訪非洲「仁誼專案」進行質詢,林佳龍委員表示,印度東亞司司長去年主動對訪印的台灣記者表達有意與台灣進行FTA洽談,對印度外交部應提出更有策略性的發展計劃。再者我樂山基地預警雷達快蓋好,可以填補美日飛彈防衛系統上的盲點,林佳龍委員也要求外交部應更積極把台灣的軍事地位轉成外交資產。楊部長表示願意積極辦理。
林佳龍委員質詢楊部長,本來原定行程有四個國家包含聖多美普林西比,3/14宣布要出訪聖國,3/26遭史國取消,馬出發前兩天又可以受訪,這曲折的應訪有沒有中國因素涉入?林佳龍委員以其過去擔任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的經驗表示,聖國一直是中國意圖建交的對象,建議楊部長應盡快安排補救措施,近期內讓馬英九總統與賓多總統電話連線互表情誼,強化元首的直接溝通,以檢驗雙方誠意,鞏固我國外交關係。楊部長回答將努力來促成。
林佳龍委員表示,在民進黨時代推動的是多邊高峰會外交,在2006年舉辦南太高峰會、2007年舉辦第一屆台非元首高峰會,展開的是集體邦交活的合作經營,但現在卻回到一對一傳統的外交,這是一種外交上的倒退。林佳龍委員質問楊進添部長,倘若非洲友邦在馬政府所謂「只要不是建交並不會反對」的前提下,欲正式參與以經貿為主的「中非合作論壇」,我外交部應如何回應?楊部長回答如果非洲友邦的舉動是純粹發展經濟,則無可非,但是「中非合作論壇」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政治意涵,外交部不支持,且會勸說我非友邦不要參加。
林佳龍委員面對外交部長楊進添表示,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口口聲聲說不要「凱子外交」,援助項目都是原先就規劃好的,這次出訪非洲卻加碼,這是在民進黨時代不曾有的現象。林佳龍委員以我國援助布吉納法索160萬歐元糧食援助為例,原本只是援助60歐元,馬總統到場又加碼增加援助100歐元,馬總統實在是Hold 不住!
另外,林佳龍委員也對馬英九在訪問史瓦濟蘭期間下指導棋認為很不恰當,陳水扁總統時代承諾史國興建160公頃的生物科技園區,第一期工程已經招標且就要開工,馬總統竟對史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表示,生物科技園區在台灣才剛起步,史國現在就要推動,成敗難料,建議史王在正式動土以前應重新檢討園區推動方向。林佳龍委員表示馬英九並未深入了解史國的經貿情況,史國為歐盟給予優惠關稅的國家之一,生物科技園區吸引的並不僅限於台商,其所生產的生物科技產品,未來再出口到非洲鄰國或是歐盟,甚至是中南美洲市場,恐較台灣更具競爭力,馬總統做這樣下指導棋的舉動實在不恰當。
針對此行過境孟買加油,楊部長表示「這是總統活路外交展現的成果,意義重大。」林佳龍委員質問楊部長,過境1.5小時沒見到任何人,算是外交突破嗎?林佳龍委員舉例何謂外交突破,2005年陳總統「陽光之旅」過境斐濟獲得半官方式迎接,受到斐濟總理「恩加拉塞」高規格禮遇;2005年陳總統過境阿布達比,由哈密德親王迎接停留二十九個小時;2006陳總統在北非國家利比亞降落進行六小時多的短暫過境訪問,之後並設駐利比亞代表處,立下北非的灘頭堡,當初亦為出訪團員的林佳龍表示,這才叫外交突破。林佳龍委員質詢楊部長,目前我們政府對印度的整體外交戰略是甚麼?如果要過境印度,也應該選台商較多的清奈,印度東亞司司長去年主動對訪印的台灣記者表達有意與台灣進行FTA洽談,對印度外交部應提出更有策略性的發展計劃。
再者,林佳龍委員表示在馬英九出訪期間北韓光明興三號發射衛星,衛星第二節推進器殘骸將從台灣東北部空域掠過,日本、菲律賓都停止漁船及航班改道,我們國安單位完全沒有劃定禁制海域與飛航迴避空域。林佳龍委員質問,馬總統事先到底有沒有啟動飛彈防禦系統?有沒有與美日同步合作?外交部有沒有思考過我樂山基地預警雷達快蓋好,剛好填補美日飛彈防衛系統上的盲點,外交部應更積極把台灣的軍事地位轉成外交資產。楊部長表示願意積極辦理。

何謂意涵 在 美國福音證主協會CCIUSA - 意涵?意含?哪一個才是正確用法 ... 的必吃
意涵 ?意含?哪一個才是正確用法?(轉貼) 接在象徵之後,應該使用「意涵」,解釋為意義;表示文本有其象徵意義,為名詞的用法。 至於「意含」,則是作動詞使用, ... ... <看更多>
何謂意涵 在 觀自在」的真正意義| 心經白話解說,心經名句到底在講什麼? 的必吃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什麼是「觀自在菩薩」?心經以此句開篇整部傳頌千年的經典,觀自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