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究竟可否享有刑法上的豁免?
屏東超商店員被重傷害乙案
造成社會上強大的震撼與不安
對於女店員所遭受到的傷害
除了表達不捨也衷心祈願她能早日康復!
村裡的街坊鄰居惶惶不安
不知道定時炸彈何時會爆?
爆在誰的身上?
更有許多人論戰
就像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戲裡探討的問題
究竟精神病患(現在稱思覺失調患者)在犯下傷害他人的行為時
可以因為思覺失調而減輕其刑嗎?
我記得之前鐵路警察在火車上被刺死命案
嘉義地方法院一審法官宣判無罪時
法官所承受巨大的壓力….
二審宣判17年徒刑
究竟思覺失調患者是兇手?還是病患?
我個人認為
他是病患、不能視為一般兇手
不適宜以一般兇手審判
但必須接受高強度的治療與監控
台灣現在的問題
不在於法院怎麼審判思覺失調病患
而是醫院究竟如何收治這些具有暴力傾向會攻擊傷害他人的患者?
經驗告訴我~
1)警察消防衛生所的基層防護網不夠,對於思覺失調病患的言行無法做足夠判斷。
因此,家屬鄰居的觀察與意見應作為強制送醫的參考,並應加強轄區思覺失調病患的訪視追蹤。
2)醫院的強制治療不足!
對醫護來說,健保住院相關規定給了限制🚫,最多3個月一到就要放人。
病患的煩人囉嗦難處理,讓醫護人員能少麻煩就少麻煩,病患吵著出院家屬沒意見就放人。
少了2道機制評估病患是否繼續住院!目前僅由醫院內專科醫師評估,病人多,就趕快放出院,此其之一。思覺失調的病患不是智商有問題,甚至有的很聰明,所以病患懂得在醫師與護理師面前裝乖裝配合,醫護人員容易被矇騙。
所以,應該要有另外一個評估機制,跳脫照顧單位角色,中立而專業的評估。
病人需要的是治療
只要接受長期治療,一般病患的暴力行為是可以被控制的
#其實病人家屬很無奈
#其實病患也很可憐
#當然無辜受害的民眾更是無妄之災
#社會安全網要能發揮防護的作用
#如果衛生所的醫護都在做發漂白水抓孑孓辦戒菸活動這些事情,我們怎能指望他們有時間做更重要的社區精神病患防護網、流行病學研究及傳染病的防堵呢‼️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929001680-260402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住院沒家屬」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舒翠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Re: [感嘆] 單身最怕生病住院- 看板sing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天下雜誌- 【「一天2400元的看護費很貴,我們真的負擔不起 ... 的評價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院內遭染!高齡嬤住院確診家屬批沒管控|TVBS新聞-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住院沒家屬 在 [新聞] 病房助理喊血汗過勞:我不是「千手觀音」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住院沒家屬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還需要多少場講座,才能洗刷一篇報導帶來的恐懼?
-
昨日(29)屏東傷人案震驚全台,幾乎所有人都在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該案行為人具長期精神科病史的背景更被諸多新聞媒體強調,似乎直指此次犯案原因就是因為「他有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否真的等於暴力犯案的原因?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的案件,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是雨仙,本身是情感型思覺失調症病友,我想作為精神病病友分享我的想法。
-
📍精神疾病=具暴力行為?刻板印象只會加深社會恐懼
「有精神疾病」和「有暴力行為、重大刑案前科」,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經常以精神病病友的身分在全台各地演講。在演講前,我常常問在座聽眾一個問題:你印象中上次看到「神經病」是什麼時候?你感覺如何?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看到路上衣衫不整散發異味的流浪漢、隔壁照三餐叫囂吵鬧的鄰居、捷運上陰陽怪氣喃喃自語的婦人,看到他們覺得討厭又害怕。
這確實是很多人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與感受,似乎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就是骯髒、沒成就、無法社交,又像是顆令人害怕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我是病友後,第一反應就是「哇,你看起來很不像耶!」其實,學校的同學老師、公司的同事上司、教會的弟兄姊妹、佛堂的師兄師姐、自己的親戚好友,都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和你我一樣按時上班上學、有喜怒哀樂、有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如果不說,或許你都不曾發現他們有精神疾病。
許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就和你我一樣安安份份的生活著,也有些身心健康的人卻犯下令人害怕的罪刑。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犯罪,不該只看到他的疾病,並認為他的疾病一定就是犯罪原因。
-
📍醫院病房不是關押犯人的場所,而是提供治療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犯下重大刑案的精神病人就該「關在醫院關到死」,但醫院是關押犯人的場所,還是提供治療的地方呢?我想答案很鮮明。我認為,任何需要醫療救治的犯人,確實有權也應該接受妥當治療;任何犯刑的病人,也應該接受適恰的懲處。讓醫療回歸醫療功能,而非期望透過無限期的住院,把問題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
📍醫療自主與提供治療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
作為病人,我認為真正的醫療自主,是在病人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療程選項,以及這些選項的風險後,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但在台灣現況,許多病友及家屬並不知道有哪些治療選項、有哪些可用資源,只能在病人符合「傷人與自傷行為」時才強制就醫,急性病房待完三周後就辦理出院回家。在醫院與家之間,沒有提供完整的出院規劃,沒有提供病人銜接適應的環境,也沒有提供給陪伴者喘息的可能。
但急性病房與家之間,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難道病人只能在兩者之間反覆遊走?其實,還有轉介慢性病房、日間病房或其他社區康復之家等等選擇,只是陪伴者與病人不知道資訊、不知道哪裡尋求幫助尋找資源,讓選項只剩下「看著病友被架上救護車緊急送醫」與「讓病友待在家裡好不放心」的兩個選項。
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不應該是要或不要的二選一。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做什麼?
1.拒絕轉貼聳動的新聞,嗜血的新聞標題無助於讓社會變得更好,只會加劇一般大眾對病友的恐懼
2.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善意。很多人會在書包上別個彩虹絲帶表達自己支持同志平權,雖然精神病病友沒那麼多可愛的周邊可以買來表態,但當有人在議論精神疾病、散播對病友的刻板印象時,你可以反駁或出聲制止對方。
3.我覺得很多時候病友跟陪伴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資源&該怎麼使用。我剛生病的時候也很徬徨。你可以 #轉貼這篇文章,我會在留言區放一些資訊網站跟諮詢專線(包含我最近開始自己架設的資訊網),你的分享轉貼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住院沒家屬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神病患暴力挖人眼球?!】
有些事情我早已不想再提,因為就這麼回事:誰來買單?
民眾的憤怒,官方的形式,病人的權益,都有很多可說。
人人誇海口說大話,但沒人要買單,就這麼回事,再說有什麼意思呢?
還是來重提以前曾說過的故事吧…
——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一位50歲的女病人靠在護理站旁低頭問我,當時的我在護理站裡面寫病歷。
「你住院住多久啦?」我頭也不抬反問。
「十年。」她冷靜地說。
我抬起頭來,說:「住那麼久啊?那你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會送來住院嗎?」
「因為我掐我女兒脖子。」她依舊冷靜。
「那可不行,你只好繼續住啦。」我找出護理站倉庫裡面的陳年病歷,翻看厚厚一疊。
「可是我不會再這麼做了。」她這麼說。
「那…你如果覺得你不會再這麼做,就請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啊!」這位病人其實在病房長期病況穩定,確實達到出院標準。
「他們要我繼續住。」她無奈地說。
「那你就繼續住啊。」
「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她不死心再問。
「你家人來幫你辦出院,你就可以出院囉。」也只能這樣,難道讓她自己幫自己辦理出院嗎?
「那我不是永遠不能回家?」她說。
「病況穩定,可以申請外出,或著短期回家院外治療啊。」醫院有規定,病情穩定的長期慢性患者可以在家人陪在身旁的前提下,外出走走,甚至回家小住。
「我家人都不帶我回家。」
「妳先生不是假日都會來看你嗎?」我記得有一位經常來探望的家人。
「那是她哥哥,不是她先生。」護理站裡頭值班的護理師說。
「那她先生怎麼不來?」我問護理師。
「她先生車禍腦袋受傷,只能坐輪椅,自己生活都有問題,怎麼照顧病人?」護理師說。
這位病人病況穩定,個性溫和,在這個病房裡還會幫年邁病人取餐,吹頭髮。個子嬌小瘦弱。先生雖然有狀況,但哥哥支持度佳,願意來看病人,也不會積欠醫院伙食費。
這位病人在病房也幾乎沒聽過任何暴力或是無法藥物控制的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等等。
請問各位:【她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我告訴你,除非她家人把她帶回家,不然她【永遠出不了院】。
為什麼?
因為這樣配合的病人,哪裡找?
天底下多的是:病況不穩,個性暴烈,欺負其他病人。個子高大壯碩。家屬不來看病人,積欠醫院伙食費,一天到晚吹毛求疵要告醫護的。
這種精神病患,誰敢收?
「ㄟ不是,嚴重的病人你不收,收穩定的病人幹嘛?」我問護理師。
「醫生你知道我一個人要照顧幾個病人嗎?」護理師插著腰反問我。
「幾個?10個?了不起20個?病人都很穩定啊。」
「我要照顧這整棟兩層樓共80個病人,光發便當取餐就花不少時間。」護理師忙著寫工作紀錄,頭也不抬地說著。「每個病人都暴力,班怎麼上?」
「這邊的病人會暴力嗎?」我問。
「偶爾還是有的會啊,我就被打過好幾次。」護理師摸著後腦杓說。
「也是,我以前也被青少年患者拿木棍毆打,腰部瘀青,眼鏡壞掉。幸好旁人上前阻止。」我回憶道。大家這時候都會苦笑著分享自己過去的(被打)戰績。
「醫師你也會被打喔?那怎麼辦?」
「我是菜鳥,老鳥說忍一忍就算了,說我上輩子欠他的。」
「這老鳥醫師怎麼那麼佛心?」
「當然佛心啊!被打的又不是他!!」我這麼回。即使我知道:當年這位老鳥醫師很可能也被其他病人打過。
--
好了,故事還有太多,避免變成牢騷,就此打住。
護理師被打,醫師被打,自認倒楣,沒人買單。
病人權益,家屬權益,含淚自吞,沒人買單。
以這病人為例,司法有介入嗎?警察有介入嗎?直接塞給醫院。
住院費用呢?健保支付,全民買單。
住院費用健保出得多嗎?杯水車薪。很少醫院有慢性精神病房,就是因為賠錢。
更重要的是系統性問題:好的乖的配合的病人,塞滿病房。
這樣才有理由拒絕那些壞的不配合的家屬更惡劣的病人:我們病房已經滿了!
沒人要管,沒人買單,鍵盤網民能做什麼?
「能關注這件事,然後把層級擴大到立法層面,法治及司法層面。不要把病人刑期跟治療綁在一起丟給醫院丟給醫師。」
要判刑的,監獄要有治療功能。不是有病的就丟出來。
要治療的,不要健保全部買單。該出的錢要出,不要凹健保。
醫護被打歪了,病房也不會有警察站崗。這不切實際。
有犯刑的患者,刑期日期強制住院要給法官決定,醫院配合。
醫院既然沒有保防能力,那麼就要司法單位自己設立專門醫院,才有辦法處理。硬丟給沒保防能力的醫院,最後就是現況:病房住滿乖順的病人。
民眾持續的關注,讓關注的漣漪擴大,慢慢會凝聚共識。
然後立法委員會動,立法之後行政會動,慢慢的,快則十年後,會看到曙光。
(照片來自網路奇摩新聞)
住院沒家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rBmlpWXEk/hqdefault.jpg)
住院沒家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抗病毒要獲勝要開始過正常生活,就是不要讓政治介入,疫苗效力是這樣,接種疫苗順序也是這樣。
新冠病毒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不感染你,也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讓疫苗變得有效。你把疫苗變成愛國主義的祭品,努力用台灣價值說服支持者,最後吃虧的是台派自己人,不相信你的異端邪說的又不是一般正常人?
沒有國際認證,只有自吹自擂,還要把自己唬弄到世界第一,全世界都要追上?那麼美國的FDA為什麼至今不承認免疫橋接?全世界為什麼除了台灣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可台灣自製的疫苗?你用科學能說服自己嗎?
高端到現在連二期臨床都沒有完成,緊急授權是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完就過了,你可以接受你同事跟你一起讀研究所的學歷只有高中二年級,連高中畢業都沒有嗎?
一個正常的台派怎麼會寧願犧牲自己人,也要成就一個土製疫苗呢?難道你們不在乎台派的性命嗎?
直播日期:0827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mlkTKPvRA
直播主題:
科學終將勝利,台派潘建志醫師甘冒洗版,甘冒圍剿對高端疫苗提出的勇敢質疑 ft.精神科醫師 潘建志
8月19號的時候陸之駿那一段時間
有高端招待他去實驗室參訪
那個地方我也去過
然後他也針對最近的
高端相關的新聞做了一些針砭
8月19號他在臉書上發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2016年獲民進黨禮讓
參選台北市中山區立委選舉的潘建志
放話高端未提供
第一劑疫苗施打28天後中和抗體效價
質疑高端疫苗保護力
立刻被藍軍統媒放大宣傳
事實上高端Phase 2的論文卻明白寫著
第一劑後29天中和抗體效價為430.5
他後面還做了個註記
他說潘建志又叫做Billy Pan或比利.潘
是部落格Plurk時代的網紅
手機網路興起後
他轉至大話新聞
新聞挖挖哇之類所謂綠媒談話節目
很難理解他為什麼突然這樣亂講話
我只能說疫情使人瘋狂
好啦你看我們幫陸之駿當面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我們有完成你的願望
好那第一個我們先問
那你為什麼這樣亂講話呢
陸之駿也是一個綠營大前輩啊
沒有其實是他貼那個文章
就是從網軍工廠出來的嘛
是他們錯啊
因為他貼那個是IgG不是中和抗體
高端就是沒有打完第一劑的中和抗體的數字
沒有就是沒有
我沒有說錯 文章都在
他的文章在我的文章也在
大家可以去查查看
他貼出來的圖就是王浩宇最早貼的圖
是錯的
搞不好他還自己做假圖誰知道啊
沒有沒有那個圖在論文裡面有
它是第二張
但是它是IgG IgG就是另外一種抗體
那跟我們做免疫橋接的中和抗體是不一樣的
你跟你講那免疫有多複雜
你知道棘蛋白到人體會有幾種抗體嗎
200多種抗體
那中和抗體是其中的一個指標
其他有一大堆指標
所以高端有做兩個一個做中和抗體
一個做IgG
那中和抗體是沒有第一劑的資料 IgG
所以他就說他把這個牛頭拿來對這個馬嘴
所以我上次寫那篇中和抗體的問題
我是對的啊
後來指揮中心也接受了我的建議
就是說高端一定要在第28天以後打第二劑
我跟你講別的疫苗沒有這樣
我們打第一劑的40% 打第二劑只有3%
大部分的人只有打一劑
但高端他們現在要保障打第二劑
就是因為只打第一劑可能沒有中和抗體
所以證明我講的是正確的
非常正確沒有錯啊
所以IgG跟中和抗體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不能說它正相關嗎
正相關喔 可能也有一點相關
但是問題是你做免疫橋接
你是拿中和抗體去做的啊
你沒有做IgG的免疫橋接啊
所以這一次的所謂的
immuno-bridging免疫橋接是打了AZ
跟打了高端之後我們比中和抗體的效價
那這就產生一個問題
比利潘挖出來的資料是在公開的論文裡面
高端竟然沒有寫
打完第一劑之後29天的中和抗體
也就是以科學角度來看
全世界都不知道打完第一劑之後一個月
你打高端之後你的抗體效價
你的免疫能力防護力到底是什麼
連跟AZ比都沒有
那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
那我完全不知道它的防護力
我不要說有沒有公開防護力
我連在二期或者是三千人那個二期延長裡面
都沒有
我都不知道你打完第一劑的防護力是什麼的時候
這個危險的地方在哪裡
現實世界的風險就是
你可能喔 這等於是裸奔嘛
你只打了一劑但是你自己覺得自己有防護力對不對
你可能就是會鬆懈掉啊
不戴口罩啊
對啊不戴口罩啊
或是說人與人的接觸人與人的連結就增加了啊
打麻將去了啊
這當然是很危險的嘛 這個不合學理
所以其實我是什麼
我是佛心來著的 因為我就是台派
我們很多人都打高端嘛
我為他們爭取到了第二劑
還有一個就是說為什麼這個免疫橋接不能夠取代三期
很簡單 因為沒有辦法做出說
它對於重症的防護力 對病死的防護力
沒有辦法做出來
你知道我們現在疫苗變成是什麼
它沒有辦法讓你不感染
因為Delta病毒
歐美很多國家他還是會感染
但是他死亡率大幅下降
這個就是疫苗的保護效果
那你做中和抗體你做免疫橋接
有沒有辦法驗證這個效果
當然沒有辦法啊
因為那個要實際
我們做出來這個是實際上在現實世界裡面
有人去住院有人死掉
這樣子用人命計算出來的東西
你用中和抗體這個算來算去
你不能算出這個
所以這個中和抗體完全沒有辦法取代三期的實驗
請問一下人類如果長時間跟身邊的人保持這種
譬如說1.5公尺的距離或者是減少接觸
這個在心理上會不會有什麼樣子的問題
已經有很多精神醫學的論文去論證這一塊
就是說在這個三級警戒甚至是四級警戒的狀態之下
會不會讓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廢話當然會啊 增加的一蹋糊塗
多著咧為什麼因為人際關係親密關係
本來就是我們情緒穩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覺得大家用膝蓋想就知道
我甚至認為說因為這個社交距離
因為這個三級警戒
我們焦慮症的盛行率提高可能一倍以上
一倍以上啊
一點都不奇怪我們現在講的還是很基本的
還有什麼大家想想看
經濟上的壓力
因為你這個社交距離因為經濟活動減少
很多店關門失業率明顯就提高了嘛
那很多人就是他有工作他的收入也降低了
所以經濟上的壓力變大
經濟上的壓力變大了以後
會不會產生更多的精神症狀
當然會有啊
這個幾百年以來的關係早就建立了嘛
但是長時間的lock down
譬如說讓親人或者讓家屬 work from home
小朋友都在家裡上課
這個會不會也導致家庭的壓力急遽增加
這個也是沒有疫苗另外一個心理上的問題
有有有家庭主婦我最近門診裡面
家庭主婦的病人增加很多
所以這個部分也增加
所以相對家暴也增加
對
我真的覺得台派更多比利潘
少一點王浩宇大家就可以就事論事
我們就可以討論這個疫苗的科學價值
然後政治立場不同
可是當你今天把
科學價值混淆到台灣價值的時候
這真的不行
科學一個很重要言論一定要自由
因為科學要證偽嘛
反對的聲音在科學裡面你一定要讓他出來
要不然科學不會進步
科學就不能一言堂這是科學的基本態度
而且科學要放諸四海皆準
所以高端要有國際認證是台灣的驕傲
可是你今天只有網軍認證
那就不驕傲因為你出不了國
人家也會看輕台灣的生技產業
所以希望大家還是就事論事
你可以有不同的價值
你我價值不一樣
但是我們對科學的信念是一樣的
我瞧不起的是
扭曲科學扭曲專業知識
用專業替異端邪說背書
我瞧不起這種事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q2du0sbiY0/hqdefault.jpg)
住院沒家屬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上最辛苦的職業,沒有之一。
跟大部分的在職媽媽一樣,米娜(潘怡伶)下班後「工作」才真正開始,第二個老闆正是 8 個月大的兒子鹿卡。
// 媽媽,不再擁有自己
一旦當了媽媽之後,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都因孩子有很大的改變,其中面臨最大改變就是「失去自我」,從懷孕那刻起,生活上的所有決定都遷就著孩子。隨著寶寶成長穩定,米娜內心那股想完成使命的聲音開始在召喚她,她決定聽從自己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經營年輕乳癌病友社團「花漾女孩 GOGOGO」,透過社群的力量,幫助年輕病友及家屬度過對抗疾病的人生黑暗期。
// 意外,總是突然插隊
時間倒轉到 2012 年,米娜跟交往十年的老公決定一起邁向人生下一階段,沒想到新婚三個月,意外先插隊了,在某天洗澡的時候摸到胸部有個腫塊。經過醫生檢查評估,確診乳癌一期。當下醫生立刻安排開刀,在辦理住院手續的過程,要選哪種病房、會住幾天、花費多少,在還沒盤點資源就必須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當下真的很徬徨。誰都沒料到一張 20 年期繳清的保單,還有機會派上用場,這份家人在米娜小時候保的癌症險,讓米娜有足夠的資源做最好的治療選擇。
// 未知,所有恐懼源頭
米娜總共做了 12 次化療、17 次標靶治療、 3 年抗荷爾蒙治療,為了不讓自己沈浸在負面情緒裡,米娜在治療之餘不斷蒐集資料,意識到自己更認識治療而減少焦慮,也發現當時很少有公開分享的治療經驗,於是決定把自己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是米娜創立年輕乳癌病友社團的起點。如今社團已累積了三千名社員,除了年輕病友之外,也有專業醫護人員,成員在社團裡討論各種疾病治療的疑難雜症,像是:化療的副作用、營養品怎麼補充、在哪裡買假髮、乳房重建的建議、術後內衣的選擇等等。
// 啟程,做好周全準備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每個媽媽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熱血上路,旅途過程總有意外,米娜知道自己無法隨時陪在兒子鹿卡身邊,能做的是透過保險規劃給他最完善的保障,讓他無後顧之憂地盡情探索人生,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美景。米娜分享讓她轉念的一段話:「如果人生是一本書?你想把它寫成怎樣的書?」因為這句話,讓米娜走向乳癌預防治療的宣導之路,米娜希望自己這本書,鹿卡在閱讀之後,能夠相信自己,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跟媽媽一樣,勇敢堅持下去!
特別感謝:#南山人壽 #美力無限加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V_jiSP2Sck/hqdefault.jpg)
住院沒家屬 在 天下雜誌- 【「一天2400元的看護費很貴,我們真的負擔不起 ... 的必吃
全民健保堪稱全球最好,但在台灣,「一人住院、全家倒」的情形卻很普遍,影響了家屬的工作,又傷荷包。要如何翻轉台灣陪病文化,從一位家庭主婦開始。 ... <看更多>
住院沒家屬 在 院內遭染!高齡嬤住院確診家屬批沒管控|TVBS新聞-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受到疫情影響,目前 住院 都得要先進行PCR,只是現在部立桃園醫院卻遭投訴,因為沒有落實,造成病人在院內感染。桃園一名張小姐的阿姨,已經高齡85歲, ... ... <看更多>
住院沒家屬 在 Re: [感嘆] 單身最怕生病住院- 看板sing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sugar327 (理想人生)》之銘言:
: 這個問題以前從沒思考過
: 只是最近遇到了,只能去面對思考
: 巧克力囊腫要找時間去住院開刀,
: 心情已經很不好了,工作又忙
: 又要面對一個人住院,不知醫院會不會接受
: 各位有遇過這樣問題嗎
前幾天剛一個人住院完。
其實一個人住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醫生跟護士似乎對自己比較照顧,壞處是看別人
有家屬陪同提物品,自己卻一個人一手拿著貴重家當另一手推點滴,上廁所時多少有些不
便。
尤其是當門禁管制時間時,別的床有家屬說說笑笑或者討論,自己卻只能一個人上ptt或者
看些新聞(沒使用facebook的習慣)。
所以我非常希望可以住單人房,但卻因為病床不夠只好住雙人的。
而且很奇怪的是我住離護理站很近,每次護士交班時都會互相提醒:那個xxxA的病人今天
還是沒家屬來哦(不知為何,當時聽到這些話感覺有點心酸),晚上/白天要注意一下,不
然她自己跑出去吃飯沒回來,時間到無法注射藥劑。
所以我只要走出病房經過護理站,護士都會特別關注我要去哪裡,連我怕痛打針時哇哇大
叫護士也對我特別有耐心呢!
所以原po不要害怕,祝你早日康復哦!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1.5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ingle/M.1421515466.A.94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