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住宅區 打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住宅區 打鼓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3 天【巴基斯坦】
日記 003「失學女孩」
下午聯絡了昨天認識的 Angel 爸爸,
Shahzad 是 Uber 司機,他說可以帶我們去看看 Badshahi Mosque,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剛出門就被一輛轉彎的機車擦撞,後輪爆胎,
路旁有修車的小攤,嚴格來說算不上是小攤,就是一個人帶著一只工具箱坐在大馬路邊。
換輪胎花了一些時間,我們因此錯過了日落。
抵達 Badshahi 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但還是很熱鬧,換鞋子的入口擠滿嘈雜的人群。
清真寺很大很美,跟印度最大的清真寺 Jama Masjid 長得很像,聽說建築師就是從那裡得到的靈感。
Shahzad 走得很快,在每個他覺得好看的地方停下。
“Wendy, sit here! Sit here!”
“Scott, take a pic! Take a pic!”
圍上來想跟我們合照的人還是很多,幾乎有點寸步難行。
晚上九點,Shahzad 堅持要請我們回家吃晚餐。
昨天在邊境看完降旗儀式,12 歲的 Angel 主動來找我們拍照聊天,
她和 10 歲的妹妹 Angelina 都說著很流利的英文、讀美國學校,
所以我們想像他們應該是家境優渥,才能支付每個月四千臺幣的高額學費。
車子開了二十多分鐘,來到明顯比較貧窮的社區,狹窄的巷弄堆積很多垃圾。
最小的弟弟 Janicis 從門縫探出頭,雙手捧著張大嘴的臉頰,表情很驚喜,但又馬上害羞地跑開。
他們已經吃過晚飯,但還是興奮地端出 Dhal(扁豆咖哩)、米飯、通心粉、吐司、醃漬物、果醬、可樂、巴基斯坦傳統點心,
擺滿了小小的餐桌,大概把冰箱裡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了。
他們的家很小,牆上掛滿了一家人的照片。
看得出來他們很開心,唱歌、打鼓、拍照,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
Shahzad 原本是賣手機的商人,
去年經商失敗後賠了很多錢,賣掉房子車子,開始租房、開 Uber 維生,
再也付不起美國學校的學費,三個小孩都沒辦法繼續上學。
雖然有公立學校,但是距離太遠。
Angel 說有很多小孩跟他們一樣無法上學。
巴基斯坦人口約兩億,但有五百萬的孩童失學,只有 87% 能完成小學學業,
是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男性約七成,女性只有五成。
公立學校不足、私立學校品質低落,政府投入教育的資源太少、也沒有強制執行義務教育,
而且還有嚴重的城鄉差距和性別歧視,很多孩子因此找不到學校繼續升學,
父母清楚知道透過教育才能翻轉階級,但眼前他們只能在溫飽和教育之間抉擇。
2014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就是因為在巴基斯坦推動爭取女性教育運動,而遭到塔利班槍擊,
她獲獎的時候只有 17 歲,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凌晨 12 點多,Shahzad 載我們回家。明天就是巴基斯坦獨立紀念日,
路上有很多車,車上披著的巴基斯坦國旗隨風飛揚,
街道旁掛滿白綠相間的燈,很有節慶的氣氛。
我們的 Host 住在高級住宅區,有庭院的獨棟房子。
管家出來迎接我們,而 Shahzad 說他要繼續去賺錢了。
2019.08.13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巴基斯坦 #教育 #馬拉拉 #諾貝爾和平獎 #pakistan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