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現在立法院的立委 ,
不容易看到他為財團代言,
這些爭議的政策和法案,
財團和利益團體會希望立委保持緘默,不要站出來反對他們。
立委挺財團發言會被打,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不要講話就沒有人會說你是挺財團,
#人民就無法問責,就很安全,
甚至公督盟還會將你評鑑為最優秀立委,
這才是目前立法院主流的問政方式。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公司法」修法的涉賄案件與大家分享,
其實這些年來立法院的運作模式已經跟以前非常不一樣。
相對於立法院過去的主流是
特定利益團體遊說立法委員可以直接為財團和利益團體代言,
且大剌剌的提案修法,直接為既得利益者護航毫不避諱,
這些年來,隨著人民對立法院的要求和問責而來的改革,
最重要的是「公開透明化」,
委員會的發言有錄音錄影, 立委的提案在網路上都可以查詢得到,
凡走過都有痕跡。
讓立法院從委員會審查到院會協商,從程序到實質都是在人民可以監督的情境下,
所以立委唯恐被貼上護航財團、護航特定利益團體的標籤,怕影響選舉連任,
所以大家變得都相當小心翼翼的發言,
所以現在立法院問政的主流就是
每個立委質詢言必稱「人民」,
相對地,人民其實是很難再看到立委大剌剌挺身為財團說項。
這就代表沒人幫財團和特定利益團體了嘛?
立法院就都是挺人民的正義聯盟嗎?
絕對不是的。
因為剛好相反的,
立委護航特定利益團體但是又怕被檢驗跟監督,
因此立委在委員會的發言審查變成流於表面和形式(護航的不敢發言成紀錄),
委員會動不動就將爭議的法條內容保留下來,交付給院會協商去決定,
然後就完成了委員會的審查。
所以躲在政黨協商的機制下,
相對的個別立委就可以躲在黨團運作之下,
不用表態和被問責。
到時候協商破裂,
就跟著政黨的態度大家一起表決。
這時候人民問責的對象就從個別委員轉移到政黨身上,
反正大家同進同出就比較安全。
#對於不想讓他通過的法律案也可以一直擱置在政黨協商的程序中
就不會通過,
到底是誰在阻擋法案通過?不知道,人民也無法問責。
所以特定利益團體和財團這些年的運作和遊說場域已經轉移,
他們遊說的場域從審查法案和政策的最下游的立法院,
轉移到政策形成的上游行政部門。
相對於立法院的公開透明,
行政部門的政策是怎麼決策出來的,
誰做了決定,為什麼要這樣子決定,
連作為立委的我都搞不清楚,
一般人民更不可能知道政策如何形成,是誰做決策?要問責於誰?
這才是目前政策運作的主要問題。
所以現在立法院的立委 ,
不容易看到他為財團代言,
這些爭議的政策和法案,
財團和利益團體會希望立委保持緘默,不要站出來反對他們。
立委挺財團發言會被打,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不要講話就沒有人會說你是挺財團,
#人民就無法問責,就很安全,
甚至公督盟還會將你評鑑為最優秀立委,
這才是目前立法院主流的問政方式。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在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Explore 的必吃
但是對爭議議題只要保持緘默. We didn't find anything.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spelled correctly, or try searching for a different hashta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