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了。美國豬進口搶占低價市場。因為媒體長期渲染萊克多巴胺的缺點,導致民眾不信任美國豬的健康條件,進而讓民眾更傾向於購買本土的台灣豬。台灣豬的市場需求增加,導致成本上漲,最後影響到終端的消費售價。
這有甚麼好奇怪的?
我看還有人批評部分火鍋店提供「台灣豬肉鍋」,硬是比沒標台灣豬的火鍋貴了數十元。我也實在不懂有啥好批的? 今天店家願意提供第二個選擇,到底有甚麼不好? 趁機漲價嗎? 年節都快到了,豬肉每年都會上漲,這應該不是甚麼新鮮事。
我之所以很支持低價進口豬肉搶占台灣市場,是因為台灣國土面積小,要跟別人比大規模量產的優勢實在太少。依照台灣的國土和人口,終究能走的路只有小眾的精緻化或特殊路線。不管是政府多年來推動的精緻農產品路線,這十多年來推動的文創產業,還是台積電這種最高技術的科技代工,都是相同的路子。
看著甚麼伊比利豬、綿羊豬、黑毛豬、薩摩豬。這些豬肉統治了高級料理的餐桌,台灣豬最多出現的地方,只能是炸排骨和滷肉飯,這種重口味調理的食物上。台灣豬品質不錯,但不知欠了臨門哪一腳。
台灣豬肉經進口豬肉的競爭,下一步會改變的事情還不少。如果台灣豬繼續採用廚餘餵食,那政府接下來要做的,可能就是更細的廚餘分類,以及對新社區垃圾廚餘回收分類投入更多的成本。如果台灣豬的價值能高到不再用廚餘,那下個問題就是台灣的廚餘該怎麼處理? 台灣的廚餘其實已經多到有點處理不了。
不過,希望某天台灣也能有知名於世界的豬肉。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的推薦目錄: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段歷史真的相似嗎?民進黨的抗爭在2012因國際標準停止,中國黨和檳榔黨無止盡的可笑抗爭則是充滿謊言,完全無視國際間的遊戲規則,似乎想塑造出一個跟中國一樣的排外蠻橫形象,竟然還有立委質疑要不要罰鬍鬚張的伊比利豬肉,荒天下之大謬。
//2012年7月5日,國際法典委員(Codex)通過牛肉肌肉部分的萊克多巴胺容許量為0.01ppm ,民進黨對此表示退讓,同意採用國際標準,不再堅持「零檢出」,才讓抗爭畫下句點。7月25日,立法院臨時會通過《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附帶牛豬分離、排除內臟等條件,三讀通過,正式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進口。//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Yahoo論壇/張善政】蔡英文政府粗糙的美豬政策 只會自傷 - Yahoo奇摩新聞
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有一陣子想要開放美豬、美牛進口,但當時民進黨在野,對美豬內含的瘦肉精堅持要零檢出。現在執政、在野角色互換,蔡英文政府跟美國因為抗中共同目的關係更為緊密,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壓力,蔡總統在此時開放美豬、美牛,等於幫川普造勢,自然期待若川普連任,可以更加強挺台抗中的政策。
說到開放進口美豬,讓我想起我還在行政院任職時,曾有美國外賓前來拜會。當時對方就提出,希望台灣不要堅持瘦肉精零檢出,而能參照「科學證據」,開放美豬進口。
我當時已預先請教幾位農業官員,心有腹案。我回覆他說,大家不會反對以科學證據當作進口美豬的標準。只是,什麼才是合理的「科學證據」?台灣與美國人食用豬肉習性不同,科學證據應該要因地制宜。美豬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殘留量標準10ppm,是根據美國的研究,但台灣民眾豬肉的食用量遠比美國大很多,平均一人一年吃30至40公斤,是美國人的好幾倍。
美國豬因為食用起來有臭味,美國人自己也不太喜歡。這與豬隻的飼養方式有關。台灣的公豬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去勢(把睪丸移除),因為雄性賀爾蒙會造成肉品異味。但美國豬都沒有去勢,因此豬肉吃起來就有一股腥臭味,大家都不喜歡。有旅美朋友告訴我,美國屠宰供應鏈最近因為疫情斷鏈,造成超市裡牛肉、雞肉缺貨,但是就是豬肉乏人問津,還躺在貨架上。
除了攝取量的問題,還有就是台灣人喜歡吃內臟,豬肝、腰子都是重要的料理原料。但是內臟是殘留瘦肉精最多的地方,進口有瘦肉精的全豬怎麼會不令人擔心?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台灣人吃內臟都是來自國內溫體豬,不會去吃進口冷凍的內臟,因為無法料理。所以雖然我們沒有禁止進口美豬內臟,但是也沒有人會去進口。這個邏輯很奇怪,既然陳時中認為進口內臟沒有市場,何不直接頒布內臟不能進口的政策?反倒是不去明文禁止進口內臟,故意留給國人一個猜疑顧慮的空間。身為負責保障人民健康的衛福部長,可以這樣呼嚨無辜的百姓嗎?
第一,因為攝取量不同,第二,飲食習慣也不同,所謂的科學證據或標準,當然不能直接把美國標準套用在台灣。合理的作法,應該先針對研究台灣民眾的攝食習慣去研究,再訂出符合安全量的標準;最直覺的作法,若是台灣民眾攝取量是美國的五倍,那麼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值應該要比美國標準10ppm低五倍,絕對不可以沿用!遺憾的是,蔡英文這麼簡單的一點,都不願意做!
當時這位美國外賓無法反駁我的說法。現在台灣還沒有做出可靠的研究,自然就該維持零檢出。我們不是不用科學標準,而是現在根本沒有適合的標準。
蔡政府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後,首當其衝就是民眾食品安全的顧慮。現在直接用美國的標準開放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值,對國人健康到底有什麼影響?沒有人講的清楚。行政院長蘇貞昌竟然說,就算每天吃33片含萊克多巴胺的排骨,也要吃5到10年才會超標。請問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這些官員不能為了讓政策通過,就說些聳動、似是而非的話。所謂「超標」,是致癌的門檻,還是…?是大人還是幼兒適用?都說不清楚。
在產業方面,美豬進口後,台灣豬農一定會受到衝擊。農委會雖說要成立百億基金幫助豬農(後又改口說要追加),但台灣養豬業一年700億的產值,只拿100億基金。假使一年把基金全部補償農民花掉,也只占1/7,其實沒有多大的幫助和影響。基金如何運用的配套,完全看不到,好像政府只會花錢消災。
農委會還畫大餅,說要讓台灣豬肉銷往國外。台灣擺脫口蹄疫已經有一段時間,豬肉早就可以外銷。但這事為何過去不做,到現在才說?大家吃西餐都知道,西班牙伊比利豬和火腿很有名,但咱們台灣豬的特色是什麼、是否有台灣品牌?若沒有響亮的品牌,價格又拼不過美豬,要外銷國外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尤其是,台灣的養豬戶規模都不大,若外銷成功必須增加豬隻飼養量,政府評估過對環境的衝擊嗎?一頭豬的排泄量相當於好幾個成人,小規模飼養無法妥善處理排泄物。若要做到大規模飼養,勢必養豬設備要升級,還有廢水、排泄物都要經過妥善處理,恐怕也只有台糖等級的業者才有這樣的能力。政府聲稱要增加台灣豬的產量,最後恐怕賺到外匯的,也不是這些一般的農業個體戶。
從這些地方可見,開放美豬、美牛政策的配套完全沒到位。我們並不是要堅持零檢出,而是在沒有配套、研究前,就急著開放,說穿了就是抱美國大腿、討好美國。
衛福部長陳時中稱,要用開放美豬、美牛換取國際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用民眾健康換國際空間。民進黨的閣員每個人都角色錯亂,身為衛福部長就是要守護民眾健康,結果講出外交部職權的話。每個官員為了捍衛政策,都忘記自己的身份,想要粉飾太平,沒有任何公信力,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只會折損。
我們都理解爭取國際空間不易,開放進口也是趨勢,但蔡政府不應「呷緊弄破碗」,應該花一點時間建立配討措施,更重要的是要顧及民眾健康和農民生計。
2022年縣市長選戰很快就到了,屆時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在各縣市的開放程度,勢必成為選舉攻防重點。若民進黨縣市長只顧黨意而不為民眾健康把關,一定影響選情。若要爭取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這張美豬牌也出得太早了。蔡總統一昧想要為川普選情加分,為了換取川普連任後台美可以繼續相好,真的是非常短視近利。
https://yns.page.link/dfCXa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 在 【瘦肉精】美豬「萊」襲|萊克多巴胺食否安心?《上》(我們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21年1月1日萊 豬 即將進口,許多人繃緊神經,嚴陣以待。自今年8月28日蔡政府宣告,將允許含有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的美 豬 進口台灣,就引起社會譁然, ... ... <看更多>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 在 Re: [新聞] 含瘦肉精美豬誰來吃?柯P神回一句「窮人 - PTT Brain 的必吃
... 多去了用的豬肉是伊比利豬喝的紅茶是錫蘭進口而一般窮人吃的50~80元早餐用的豬肉 ... 可能要有所變化了中產階級以上願不願意吃萊克多巴胺豬,跟普利恩牛將是台灣的 ... ... <看更多>
伊比 利 豬 萊克多巴胺 在 自由時報- 幫大家畫重點:沒有美國豬,加拿大、丹麥、西班牙 ... 的必吃
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 ... 現在都在獵巫喔不然燒肉店的西班牙伊比利豬,哪來的 ... 不反對萊豬,但我不想吃到,只求標示清楚反而被當作歧視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