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睡前故事,女兒挑了這繪本要我讀。扉頁照片很有意思,女兒指著圖片第一句話就是「他是男生還是女生?」我想到這是好幾年前,跟著兒童文學界女俠 幸佳慧 在網路上秒殺團購的性平繪本。在這一天念給孩子聽,更是深具意義。
因為,今天是🌹玫瑰少年葉永鋕,逝世20周年的日子。🥀
而將年少的葉永鋕推向死亡的,卻是 #性別刻板印象。
時間拉回2000 年 4 月 20 號,一名屏東高樹國中的男孩,在學校廁所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急救後,不治死亡—後來他的名字,或許大家都記得了:葉永鋕,人們給了他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做「玫瑰少年」。玫瑰少年的殞落,在台灣興起對於性別氣質的探討,以及性別教育如何做得更好。
❤️ 🧡 💛 💚 💙 💜 ❤️ 🧡 💛 💚 💙 💜
我的女兒三歲半,跟《I am Jazz》書中主角一樣,喜歡裝扮自己、也喜歡美人魚。Jazz這樣介紹道:
「我叫Jazz,自從有記憶以來,我最愛的顏色就是粉紅色。我喜歡跳舞、唱歌🎤,後空翻、畫畫、足球⚽️、游泳、化妝💄或假裝是歌手。我最喜歡當美人魚,有時候我還會在游泳池穿上美人魚的尾巴。🧜♀️
「我最好的朋友是小莎和凱西,我們都玩在一起,都喜歡高跟鞋👠、公主裝👑、翻筋斗、跳彈簧床。
「可是,我和小莎和凱西兩個人,並不是真的一樣。我有個女孩腦袋,卻有個男孩的身體。這個叫transgender(跨性別),I was born this way.(我生來就這樣)。」
翻到繪本的最後面,發現這是真人真事,我欽佩能如此無條件支持這孩子 #成為她自己 的父母親,因為我明白接下來會是多麼艱辛與碰撞的歷程。最動人的是,這對父母親帶著孩子看完醫生,確認是transgender後,告訴她的一段話:
「We understand now. Be who you are. We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愛,其實就是 如你所是,容你是你。
❤️ 🧡 💛 💚 💙 💜 ❤️ 🧡 💛 💚 💙 💜
小孩出生後,雖然已離開教育現場,我仍然努力把握每個可以倡議性平教育的機會,因為我還無法確定小孩未來在性別光譜上的位置,所以希望能為這世界再多撐出一些友善與包容。
念繪本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我發現在小班過了半年群體生活的女兒,會認為粉紅色是女生的顏色,男生不能玩芭比娃娃。即便我盡量有意識地不落入性別刻板印象中,敏銳的孩子們,都還是會從生活周遭去感知、形塑他們對於性別的樣貌。
我說:「對於各種事情的喜歡,沒有分男生女生,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喔!妳可以玩妳的波力機器人,男生也可以玩洋娃娃,這沒有對錯,只有不同。如果以後妳遇到喜歡粉紅色、或是喜歡扮家家酒玩娃娃的男生,可以跟他當好朋友,如果遇到有人嘲笑他,媽媽希望妳也能有勇氣地站出來替她說話喔!」
我想,等到女兒再更大後,我會再跟她說這個故事...
#世上曾有個溫柔男孩
#他叫葉永鋕🌹
#勇敢的靈魂留在這世間
#成就了性別平等教育法
❤️ 🧡 💛 💚 💙 💜 ❤️ 🧡 💛 💚 💙 💜
#永鋕不忘
謝謝我們之前拜訪過的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所發起的 #永鋕事件20週年 紀念活動,歡迎大家一起響應~🤜🤛
https://www.tgeea.org.tw/event/16838/
<性平書單推薦>
《奧利佛是個娘娘腔》https://reurl.cc/GVXaLA
《威廉的洋娃娃》https://reurl.cc/4RXlnX
《I am Jazz》https://reurl.cc/X6EAda
<延伸閱讀>
「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https://reurl.cc/O1vYOg
校園內沒有性別教育,誰來接住「葉永鋕」們?
https://reurl.cc/kdXn6G
從葉永鋕的死檢視男性特質
https://reurl.cc/xZ1WeZ
小鳥老師粉專文:粉紅口罩之下的性平教育
https://reurl.cc/xZ7N5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蔡依林 Jolin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葉永鋕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1 :story of Yeh Yung -...
他叫葉永鋕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網路霸凌這件事,就靠言論管制處理好嗎?】
▌故事是這樣的
上個禮拜,一個需要你我關注的事件發生在台中。
–
台中市北區一名國中三年級的學生,疑似不堪同儕長期的言語霸凌、惡作劇,其中更曾有此言論:「你爸爸有愛滋病、才會生出你這個愛滋病同性戀!」等語,因此想要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目前全身多處骨折,仍在醫院治療,是否會產生後遺症也還不確定。而據新聞報導,這位同學也多次向班導請求協助,老師卻未給予正面回應。目前老師、校方和這名同學的母親對此有不同說法。
–
事情的前因後果大致是這樣,這也勾起小編小五的時候也曾經被排擠的回憶(雖然只有一個禮拜XD但還是很痛苦)。那今天也想來跟大家談談校園霸凌外,近年來特別常見的關於 #網路霸凌 的相關問題。
▌網路霸凌與言論自由的界線怎麼劃✏️?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霸凌的核心概念是包含以下內涵:持續(#重複性)、#處於敵意不友善的環境、難以抗拒(#權力不對等)。
–
這些在傳統中的校園霸凌已是難以忍受,但是在現代人中,是不是一個合格的Instagramer、Facebooker已經幾乎可以說是發展人際關係的關鍵因素。而在網路世界裡,因為可以完全 #匿名 所導致的 #解放效應(也就是因為匿名,人們會比較沒有顧忌的闖蕩,比較情緒性的字眼也會更容易出現),以及它的 #快速擴散性,且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可以連結上網路,因此它的傷害風險便具有 #無限性。
–
常常很多人都會用「台灣就是言論太自由才這麼亂」來指責仇恨言論,那我們就依序來討論吧!的確目前在美國有些州對於網路霸凌是有用刑罰加以制裁的,但對於何謂「霸凌言論」本身就是一個難以界定的概念,如果過度用嚴厲的手段去制裁,可能導致 #寒蟬效應,因此對於明確性的要求就應該嚴格,政府所做的管制都會先被推定違憲。
–
而對於「權力不對等」這個概念,在網路的世界裡如果有不對等的情況,如果有全面性壓倒性的言論發生,充其量也只是因為弱勢的言論在這個自由的市場裡被淘汰,所以如果要符合這個要件,也應該限於一方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才可以被叫做「霸凌」。否則,如果只是站在多數輿論的那邊即構成網路霸凌,不難想像之後被界定成霸凌的網路案件會有多少。
–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在言論自由的世界裡應該我們常常需要衡量到會不會對言論造成過大的箝制在做利益衡量,因為我們很害怕會造成寒蟬效應,但要怎麼選擇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跟錯,只是我們的價值決定。只是 #你願意讓政府的手介入的多深?也有人在提倡由社群媒體去負自律責任,卻有批評認為這等於是將言論審查的權力交給民間業者,不過也有人跳出來說:「私人網站會有自己的商業利益,他們的判斷可能也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但交由一個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去促使社群媒體自律,似乎仍是一個比較妥當的做法。
-
當然不是說政府在這裡可以無為而治,只是不應該是透過管制言論的方式,這件事的本質還是應該回到教育去處理!
▌支持性平教育,我們都責無旁貸!
如果你稍微了解了這個案子,你可能會想起多年前屏東的一名國中生。他叫 #葉永鋕。
–
我們擁有自由說話的權利,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為我們所說的話負責。今天這件事也與性別平等教育高度相關,這樣的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不是第一件,如果能讓這件事就此能是最後一次發生,讓我們可以不用再去定義男生應該要是怎樣、女生應該要是怎樣,你所擁有的特質就只是你的特色,去尊重你跟我間不一樣的差異,讓曾經徬徨的小朋友們可以自信、健康、快樂的長大。
–
最後,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曾經當過霸凌的旁觀者,因為擔心自己會變成下一個人,但唯有從自己開始拒絕霸凌,只要你像正常同學一樣去與受霸凌的孩子交流,你就正在做對的事。有一個就會有下一個,一個帶一個,給所有人一個安心的學校。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鼓起勇氣!
▌讓我們一起去看文章!
📍匿名|是誰決定了我是誰——性傾向認同的追尋
https://buff.ly/2CRUJr3
📍王鼎棫|兩好三壞:對15號性平教育公投投下同意票(辯論發言稿)
https://buff.ly/2XR4ew7
📍李柏翰|兒少的性與情感教育——要不要教?怎麼教?
https://buff.ly/2D3VUE2
📍除了死亡不能解決問題以外,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得更多?淺談言論自由與匿名言論
https://buff.ly/2GOjPHg
📍微思客|今天,我們更應為言論自由辯護(上)——言論自由的誤解、含義、價值
https://buff.ly/2IPTavJ
📍微思客|今天,我們更應為言論自由辯護(下)——仇恨言論、政治正確與言論自由
https://buff.ly/2PzGfi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本篇主要也參考自黃銘輝,網路霸凌法律規制的規範取向之研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80期,2018年9月。
最後雙手供上新聞稿連結🔗:
https://buff.ly/2GPRErh
他叫葉永鋕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18年前的今天,一位少年在屏東高樹國中的廁所中失去了生命,他平時因性別氣質不同而遭受霸凌,平時沒辦法在下課時間上廁所,18年前,他在某堂課結束前向老師報告要去廁所,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他叫葉永鋕,從此之後,台灣的同志、性平運動都可以看到有人紀念他,而葉媽媽(陳君汝)更是一次次的出來,告訴所有因為自己的不同而遭受不平待遇的人們,不要怕,要勇敢,我們要繼續努力。
那是一個連「同志」這個詞都很少被提起的年代,葉永鋕不是因為身為同志而去世的,事實上葉永鋕甚至還活不到可以釐清這個認同的年紀就逝世了。
葉永鋕是因為「不同」而遭受霸凌的,當我們認為別人跟我們不同的時候會怎麼樣,一種可能是將對方視為非我族類,既然非我族類那就可以欺負、可以謾罵、可以侮辱訕笑,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從原漢之際、日人與台人之間到省籍衝突,攤開台灣的歷史來看,屢見不鮮;而在付出了許多代價後,走到今日,我們知道不能因為別人族群的不同、長相的不同、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待遇,但在面對差異時,若無法找到共同點、甚至無法理解,那也就無法互相尊重。
性別平等教育並非同志教育,性別平等也許會有關於不同性傾向的相關資訊沒錯,但更重要的,是開始認識眾多不同的性別氣質;把性別平等教育將同志教育劃上等號不僅是狹隘的想像更展露了對於多元性別平等的無知。
希望所有畏懼性平教育的家長們能夠明白,性別平等教育最終也是最重要的,無非就是讓接受資訊的孩子明白,要能尊重差異;但要尊重差異的前提是要能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要能好好認識,這就是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好好認識自己的/他人的那些不同。
就算在我們面前的人,他/她的某些地方看起來和我們不一樣也沒什麼關係,那些不同的地方無礙於辨認出我們相同的地方,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是人、一樣出生在這塊土地上,也一樣需要交朋友,一樣需要愛。
如果萌萌們堅持只能接受品德教育以此來避免霸凌的話,那就在課堂中看玫瑰少年的影片吧,還有葉媽媽——陳君汝的受訪影片,這才是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事情,背什麼兄友弟恭都沒用,理解差異才有用。
讓下一代生活在一個能尊重不同差異的社會,那才是有機會能創造幸福的方式。
#誰來點播首蔡依林的不一樣又怎樣
他叫葉永鋕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葉永鋕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1 :story of Yeh Yung - Chih
----------
玫瑰少年-葉永鋕
2000年4月20日早上,國中三年級的葉永鋕提早在音樂課結束前的5分鐘,自己一個人離開去上廁所,結果被發現倒臥在血泊中,送醫不治身亡。當所有人在追究責任與原因時,葉永鋕在校園長期因為『性別角色』的偏見受到霸凌的問題才浮上檯面,原來,從小個性被一般人認為女性化的葉永鋕,常因此受到某些同學欺負,甚至要在大家面前強行脫他褲子以驗明正身,讓他嚇得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儘管向學校多次反應卻從未獲得改善,進而導致遺憾。這份遺憾,激起了有關『性別平權』的意識,讓人更重視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玫瑰少年』一詞正是形容氣質較陰柔的男孩。
----------
2015/11/6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蔡依林:「要非常謝謝葉媽媽,因為這位玫瑰少年 - 永鋕的人生非常短暫,但卻給我們很大的教育意義。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找大家的認同;這社會認同我嗎、老師認同我嗎、我的朋友認同我嗎、我的家人認同我嗎?
然後,我們被教育著什麼叫正常,什麼是對的。但是,很少被教育我們要有一顆包容心,學會接納。先從接納自己開始,然後,接納所有的可能性,也許,發生在你身邊很特別的事情,不代表你是很奇怪的,當你有對象可以傾訴的時候,那是你開始接納你自己的那一刻。
我相信永鋕在跟媽媽說他在學校發生的事的時候,他其實也在懷疑自己。所以他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大家,多一份包容心,先認同你自己,也許你真的不一樣,但是,那又怎樣。
我真的非常感謝每一個故事裡面的主角,給大家、包括我自己,非常多的提醒,尤其身為演藝人員,更需要大家的認同,但是,當我自己不認同我自己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迷失方向,我希望,如果你周遭也有這些朋友需要幫助,請你打開你的心,伸出你的雙手。」
---------
導演:侯季然
製片:林佳儒
製片助理:劉臻苓、朱怡如
攝影:馮信華
攝影助理:高遠承
場記:康閔雯
剪輯:魏如涵 Film Tailor Studio
剪輯助理:楊華琬
調光:洪文凱
混音:蔡顯淵
英文翻譯:謝慧柔、Paul Davey
資料畫面授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特別感謝:蘇芊玲老師、喀飛、同志諮詢熱線
製作:時光草莓電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