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还是有剧透
#第六篇文章
题:你有过déjà vu吗?
1。
来,我们直接去看一个画面。
在第一季第一集,Jonas 和 Martha 在深夜、森林、桥底下,站在火车路上,两人对谈,等候着其他朋友们的到来。他们相约去洞穴。
正当Martha 想要解释上一个暑假所发生的事,Jonas 笑了一下:“没有关系。”
Martha 看着Jonas的回应,她愣了一下。她对Jonas说:“这个画面是 déjà vu。那些光线、这些对白,似曾相识。”
Jonas 回答:“If the world is a simulation, déjà vu is a glitch of the matrix.” (如果这个世界是模拟的,这种既视感就是母体的数据错误。)
Martha 随之回答:“或是从另外一个世界传来的讯息。”
2。
好。把画面停在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下。
总是觉得编导设计的对白,你要很用心去聆听。错过了,你连接不到接着下来的剧情。真的是没有多余的对白。
这两句话,说明了也暗示了这部剧的故事主要架构。
~ 他们俩处于在那世界里是被模拟的。而且它会出错。这也为何,TG 产生了两个平行世界,这也不是他想要的,就是出错。
~ 同时,这既视感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讯息。也在暗示着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是模拟的,不过有另一个世界是真实的。
你要是愿意重看,第一季第一集的对白早就暗示接下来的剧情了。你会很赞叹这种编剧的设计。
3。
来,我们谈谈déjà vu。
déjà vu是法语。
你可以 wikipedia 一下它的意思。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C3%A9j%C3%A0_vu
déjà vu就是既视感,比较口语化的说法就是“似曾相识”。
你在那个当下感觉你好像曾经经历过那个当下。
你曾经有过déjà vu的经历吗?
不瞒你说,我常有。
在聚餐里、在会议室里、在演讲里、在和某个人的对谈里,一两句话、一两秒的场景,这样串起来的déjà vu,有时不禁让我怀疑我是不是曾经活过一个叫做“冯以量”的人生。
怎么能有这么多 déjà vu?!
所以我偶尔会和对方或亲友或同事说,“啊!现在这样子很déjà vu啊。”
4。
déjà vu,除了剧中的两个解读。我们民间华人文化的解读是:这就是前世今生。我们经历过的。
不过大部分的人只是诠释为巧合而已。
5。
谈到 déjà vu,不得不说 Matrix 这套鼻祖电影。想当年,Matrix 把“一切如梦幻泡影”的境界在电影里大大的提高啊。真的是惊艳无比。
还记得Matrix 电影里的那只黑猫吗?
走了一次,再走多一次,让男主角看见了。那就是 A glitch of Matrix 了。(母体的数据错误。)
你当然可以说是巧合。然而,如果这个世界是模拟的,这种既视感就是母体的数据错误了。至少在 Matrix and DARK里,是这么说的。
因此,要是有既视感,我们是否活在真实的世界,还是虚幻的世界呢?
6。
金刚经里头有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希望你不要解读为金刚经这么说是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重要。
我个人认为这四句是教我们要时刻清楚自己在哪里。如果是虚幻,就不需被虚幻的相而牵绊着
觉察到是虚幻,就是不 cling on 虚幻、不执着、不依恋,毕竟如露水般、如闪电般,幻相来了,它也会走。
处于幻象,却不随之漂浮。很高境界一下。
DARK里头没有一个角色做得到这样。
7。
说多了,明明是要说 déjà vu。
第一季第一集的déjà vu 之后,编导索性在第三季第一集就称它为 déjà vu。
你自己进去看一看:
https://www.facebook.com/1381060095493090/posts/2753096198289466/?vh=e
每一次 young Jonas 或者 adult Jonas 要“撩妹”时,就又重复说 this is a glitch of Matrix,来让 Martha 重新相信 Jonas。
到最后连 Adam 都觉得亚当与夏娃的关系就是 A glitch of Matrix。并非只是既视感、是母体的错误数据。
8。
剧终,第三季第八集,画面回到the world of origin。
六人用餐,正当 Torben Woller 要告诉大家他的右眼发生什么事时,闪电打雷、停电,点燃蜡烛后,怀孕的Hannah愣了一下,说:“这是déjà vu。”
啊,真好。最后一集了,再谈起 déjà vu。
Hannah 看着前方沙发上搁放着的那件黄色夹克,她对大家说:“这是 déjà vu。我昨晚也是梦见这样。闪电打雷、停电,突然间,一片黑暗,好像世界末日。我的感觉居然是释怀。在这黑暗里,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牵绊、没有昨天今天明天。在黑暗里,什么都没有了。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这一番话其实就是 Adam 用尽一生想到的终极目标,透过Hannah的嘴巴再说多一次了。
证明在这个世界的人,人依然处于痛苦之中。
也可以让大家去思考,在那个世界里,既然还是有既视感,这个世界是不是还依然是被模拟,而且又是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传来的讯息呢?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依然不是尽头啊。
再来,Regina 问大家:“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你有一个愿望可以实现,你会许什么愿望?”
Katharina 想了一下,说:“一个没有温登的世界。”
这一句话,是年轻的 Ulrich 坐在巴士车站和年轻的 Hannah 说过的。
大家敲杯时,电流又回来了,灯亮了。
凭着Katharina的愿望及大家的敲杯,又再一次说明这个world of origin,大家依然活在不满足的生活。大家还是想要逃离原有的生活。
痛苦、不满足、想逃离,这就是人性。不管你在那个世界里,只要是人性,一定会展现这样的面貌。
编导很厉害。他想告诉我们,你以为你已经到了天堂,其实只要你这个人性setting不变(痛苦是航船、欲望是导航,这个 setting),你去到哪里都是地狱啊。
这也是我看到剧终其中一个很大的学习。
真的,只要你不改变你对人性的认识、你不正视你对痛苦的执着,你去到哪里都是地狱啊。
即便是天堂,都会被你搞成是地狱啊。
9。
再来,Katharina 问Hannah:“你们为baby取了名字没有?”
Hannah看了一下黄色夹克说:“我还未想到,不过 Jonas 这个名字还挺好的。”
1987年代的背景音乐奏起,剧散。
Jonas,the end is the beginning,他又在这个world of origin 准备要诞生啦。
用这样的déjà vu来结尾,我给编导满分到按爆灯啊。
10。
结果,重头到尾,我们都不知道 Torben Woller 的眼睛发生了什么。😄
11。
而你们呢,曾有过déjà vu吗?
我讲完了。
我还有东西说吗?
还有一两个的topic的
只要一有时间,我会再来。
以量
04/07/2020
#第六篇文章
#写完所有我想写的之后
#我想我会重看season123
今生也是第一次线上看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主题:如果这不是爱,是什么?
再说一说老九,有三幕让我很动容。
#第一幕:全家人向祖先跪拜。
老九的妈妈对着所有家人说:“你们一定要帮忙九仔。我们祖宗几十代,都没有听说家里有人读书读到出人头地的。你们,一定要帮忙九仔考到。”
妈妈转身,牵着老九的手说:“九仔,来。”
在妈妈的带领之下,全家人就对着台前一同跪下,也意味着是对着祖宗几十代跪拜,祈福、求祖宗保佑。
突然想起我的外婆那一句叮咛:“有拜有保佑。(福建)”
那一跪拜,就是一种仪式。把活着的家人和死去的家人连接起来。而且上下有分。
身为华人,我们很难以个人主义的方式活着。毕竟我们活着,我们有很多角色,是妈妈、是女儿、媳妇、外婆、祖母。是爸爸、是儿子、女婿、外公、也是祖父。
即便你是单身,你的角色也不少。每一个家人,你手里都和他牵着一条线。不是说你什么都不要管、不要理就可以了。
华人的家庭啊,总是在群居生活里,希望自己可以暂时偷到一个时空、给自己喘一口气。
年轻的时候,我很想一走了之,和自己的家人们完全没有瓜葛。倒是现在这个年龄,能和家人一同跪拜祖先,也觉得是很珍贵的事。
当初每年过年和我一同跪拜祖先的外婆,如今也成了我跪拜的对象,看到剧中一家大小跪拜祖先,啊,我的眼泪就是不停流下来。
活着的家人及死去的家人,透过每个节日的仪式,我们连接起来,就是希望我们多一个时空去思念他们。而且告诉他们我们最近过得怎样、活的怎样。
报个平安、求个平安。
#如果这不是爱,是什么呀?
长大后,我才明白。
#第二幕:妈妈、姐姐们和九仔的合唱
这一幕很像我妈妈的原生家庭。我妈妈是大姐、有八个妹妹及一个弟弟。虽然我的舅舅的故事不像九仔的故事,然而这一幕所有的角色一摆出来,我仿佛走了一趟妈妈原生家庭的重塑。
眼泪还是不停流?这段看了整十次,我眼泪还是不停流。我问我自己:哭什么?
又不是我的故事、我都没有这个故事情节,我在哭什么?神经病?!
昨晚鼓起勇气再看多一次,还是哭。神经病。
我认真去看,到底是哪一段歌词让我哭到这么莫名其妙啊。
妈妈说:“九仔,不要有压力,尽力就好。”
当妈妈一开口哼唱:
“可知你让我未来生活
有所寄托是种寄托
宝贝你是我求神拜佛
有了着落得到的结果”
大姐带领唱:“弟弟你看来就快成功。”
姐姐们同唱:“真让全家都以你为荣。”
啊,这简直就是外婆及阿姨们看舅舅的眼神啊。这就是妈妈的一家人啊。全部人都把寄望托付给那个作为儿子的角色。
我不是为舅舅或者九仔流下眼泪,我是为那些九仔的姐姐们、也就是我家里的阿姨们流下眼泪。
家里每一件事,她们都要把自己的需求隐退下来、你以为她们不想被别人看见吗?不想被别人肯定吗?
可是,偏偏就是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文化里,无论你有多优秀,你依然是那个不被看见的女性。
我不断重听这首歌时,我头脑有一句话,想要对外婆说:“值得吗?”
外婆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勇气如此去问她。我知道她也无奈、活在比我们更早期的文化里,她也是那个更加不被看见、不被肯定的女儿(媳妇等)。
“值得吗?”我看一次,问一次。
最后一段大家一起合唱:
“可知你让我 平凡生活
得到寄托 得到生活
可知你让我 看到生活
值得寄托 梦会有结果”
九仔最后唱出:“会有好结果”
大家努力打造的梦想,落在一个人身上,
大家不断为家庭付出、牺牲自己,为了这个大家认同的梦想。
真的会有好结果?
要是没有好结果,值得吗?
#如果这不是爱家人,那是什么?
华人女性(当然也有男性)给家庭的爱,是我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及意会的。这也为何我很尊重家人,尤其是我的外婆,就是这样。
#第三幕:师徒传承
准备剧终了,师傅拍拍九仔爸爸的肩膀说:“小庄啊,九仔不要做蓝田玉,他的乾坤要抓在自己手里。”
说完,九仔向天空大声喊话:
“一拜 缘系今生知感戴
二拜 山高水长上戏台
三拜 日照乾坤展情怀”
说完,九仔向师傅扣头三拜。
我哭到像一只虾这样。
九仔 和 师傅
对着观众席 舞动着手指
向大家展示 掌中戏。
最后,两人面对面,
你仿佛会看见
九仔拿着隐形的木偶
向师傅鞠躬
师傅缓慢地把手指及手掌收起来,
九仔终于打从心底里笑出来(这里男主角演绎的真好)
师傅转身退出舞台了。(意味着师傅去世了。)
传承啊……
任何美丽的事物的传承都不是用逼的。都不是用金钱名利来衡量的。
而是你我都心甘情愿的去传承。
不为名利、不为权利、不为面子、不为任何,只求展现。
展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传承那些人间先人们所留下的真善美。
就像九仔剧终最后一句对白:“我,为我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那我的生命,又该怎样延续下去呢?”
生命就是这样,不要以为解决了一件苦难,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就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完全没有,而且大部分的九仔往往都是带着孤单及困惑的心情,继续上路。
然而,每一步都用自己的脚去行走,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
#如果这不是爱自己,那是什么?
谢谢老九。谢谢所有成就老九舞台剧的人事物。谢谢你们。🙏让我有所得。谢谢。
以量
24/05/2020
祝福世间所有的老九还有他们的家人
今晚一过了12am 就没得看了。
别错过老九(新加坡舞台剧)
youtube:https://youtu.be/FTiUIP-RSKo
今生也是第一次线上看 在 茗心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与神同行2 :最终審判》2018
首先若想看这部电影《与神同行2》的话一定要看过第一集的《与神同行》,否則你肯定看不明白。这次电影里以三条支线同时并行,延续了第一部的故事。这次电影少了《与1》里的打斗场面,导演把重心放在三位地狱使者的千年恩怨情仇作为电影的骨干,也强调了千年前的因,造就了如今的果,三位使者前世的戏份完全交代清楚。
整体上第二集的故事比起第一集更加清晰一些,导演把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记忆与牵绊,几条线展开得很完整,虽然没有了第一集的地狱体系带来的新奇感,反而是讲清楚了三使者和阎罗王之间宿世因果的恩怨纠缠。从母子情深到父子情真,两部电影加起起来并不只是宏大特效的堆砌,借用剧中三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将其融为一体,促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
而在电影里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饱满,解怨他人今生的同时,三人的前世恩怨与情缘也一一展现,救赎他人也是在救赎自己。千年结缘的都是有因的。电影里的使者江林不但变的立体丰富,因为他用了一千年的时间来救赎当年的自私,对于陪伴他的两位使者有说不出口的道歉,但其实他早已获得了他们的原谅。而在末段河正宇懺悔场面十分好戏,金香起與朱智勳的前世恩怨戏描写得细膩感人。而新加入的马东锡饰演的城主神,温暖,与外表有着强烈反差感的可爱,还有一丝小幽默,角色十分讨喜。
这回导演完全改变了叙事风格和手法,避免了第一部中刻意煽情的戏码,感情加以克制,加入笑点与特效的提升,多线同步进行,过程稳当又精彩,内容跌宕起伏,颇具看点,结局彩蛋是本片的点睛之笔,也是本片的另一大转折。原来世间一切皆有因,亦有果。整体来说个人相当喜欢这一部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说的很清楚,因为有了之前的联系,才有了现在的选择。不得不说实在佩服韩国电影能做到如此缜密的叙事逻辑。完全可以说展现出韩国电影的水平。以现阶段来说也只有韩国电影能制作出质量如此优良的玄幻,喜剧与动作于一体的视效大片了。
#最后温馨提醒大家务必要留下来看电影的两个相当重要的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