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書摘:🇩🇪 逃兵的意義】
「紀念這些拒絕屠戮自己同胞的人......」到柏林當客座教授期間,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斯克特(James Scott)某日從當地報紙得知一群西德的無政府主義者載著一個雕像,從這個城市的廣場,巡迴到下個廣場,雕像題名為「紀念兩次大戰中不知名的逃兵」,這個形象鮮明地闖進他的心中。
.
過往幾乎放諸四海皆準的「愛國士兵」標準,在戰後德國重新受到挑戰與質疑:雖然姓名不詳、面目模糊,但每位戰士都該為了實現國家的目標,光榮投入戰役。倘若不從,甚至能遭到死刑。光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至少給予了2萬3,000名自己的軍人死刑。他們因拒絕替納粹服役,被以叛國、逃兵等罪起訴。2002年,德國政府才開始陸續對那些在戰爭期間拒服兵役的人發出赦免,並建立多座「無名逃兵者」(unknown deserters)紀念碑。
.
在二次大戰後,包括德國、奧地利、捷克......歐洲許多地方開始出現了獻給逃兵的紀念碑。也重新讓人開始思考,到底服從的真諦是什麼。而面對近年,許多國家依然存在的暴虐執政者,過往我們所熟知的不服從運動,在一次又一次的群眾抵抗中,是否依舊適用?小至公民不服從,大至起身抵抗,我們又能從中得到哪些新的啟示?
.
#書摘 #政治 #戰爭 #歷史 #德國 #奧地利 #捷克 #二次大戰 #逃兵 #公民不服從 #人類學家的無政府觀察 #WW2 #deserter 麥田出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