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有抽書活動哦】#人慈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RutgerBregman
譯者|#唐澄暐
類型|#文化研究 #人類學
讀感|
你相信#人性本善 還是#人性本惡?這道問題一直很難有個解。我自己認為,這也是不需要去解的題,畢竟人就是一個難解的生物吧。
這本書是以#性善論 為本,舉出大量對於人類的惡行故事、案例以及研究去做反證,希望告訴我們:人類其實是善良的,並且《人慈》是可以更有益於人類的發展及延續。像是#911事件,當大樓被炸毀時,我們看到的新聞畫面是混亂不堪、人們爭先恐後的逃竄,事實上根據作者探訪後發現,在大樓中要逃生的當下,大多數的人都會禮讓更緊急需要救援的人通行;以及經典文學#蒼蠅王 的相反實例,原來有真實版的孩童荒島求生的案例,他們的互助合作讓所有孩童都順利脫困;還有菲利普·金巴多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原來為了呈現人類是臣服於權力之下會做出危害低階人員的實驗結果,而做了一些手段使獄卒羞辱了囚犯⋯諸如此類的典型案例都被作者逐一推翻。
看這本書的前半段,我拿了《#人類大歷史》來一起翻閱,中間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也有一些見解角度不同,我很推薦兩本書可以一起看,如果又出現了一本#性惡論 的歷史書,三者一同平衡,應當會充滿火花吧。
《人慈》有許多觀點讓我覺得刷新自己的思維,以下紀錄一些我很喜歡的部分:
📌「大災難使人展現出最良好的素質。」但「媒體塞給我們的畫面,和災難降臨時的實際狀況始終都是相反的。」P28
人類在尚未出現文明階段時,是為遊牧民族,都是分享著資源互助生存,在育兒方面也是互相照應,沒有分是誰的孩子,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然而文明出現以後,人類開始畫地自限,各自擁護自己的資產。
📌承上「怎麼會變成這樣?學者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現在有財物可以爭奪,首當其衝就是土地;第二、定居生活讓我們更不信任陌生人。覓食的遊牧者有一個相當悠哉的成員資格方針:你不斷地和新人偶然相遇,而且可以輕易加入其他團體。」P148
📌「長久以來文明都是一場災難。城市和國家,農業和書寫的出現,都沒有為大部分人帶來繁盛,而是受苦。」P162
📌「當邪惡假扮成良善,人類就有可能會被邪惡所誘惑。」P269
📌「有一件事情很確定:更美好的世界不會起於更多同理心。與其相反,同理心讓我們更不寬容,因為我們對被害者愈是感同身受,我們對敵人就愈一概而論。我們對我們選定的少數對象所打下的明亮聚光燈,會讓我們看不到對立方的觀點,因為所有其他人都掉出了我們視線之外。」P291
看完以後,我依舊不會在性善或性惡之間有個結論,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應該試著從各種角度去思量事情的面貌,不被動搖自己的本心,永遠做過善良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閱讀的原因在於,我們活在這個資訊發達且動盪的時代,尤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緊密度似乎更不如以往、信任感逐漸匱乏,看這本書以後,會發現有很多觀點是會與自己原先的看法有所不同,很值得閱讀過後來平衡自己的內心,另外這本書中提到非常多的故事都很精彩,我在閱讀的當下多了非常多的話題與身邊的人討論,也交流許多不同的想法,真的非常有趣。
這是一篇很長的心得,但即便如此,這本書還夾帶了非常多的論點,值得一看。
#時報出版時報出版版
#感謝時報出版邀約
#妮啵試讀
出版日期:2021/08/31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 1986-JUN. 22 上帝之手 / 《世紀球王 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 (00:23:24) ▶ 1961-JUN. 23 南極條約生效 /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 (00:31:54) ▶ 1509-JUN. ...
「人類大歷史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Podcast 電扶梯走左邊 - Left Side Escalator with Jac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人類大歷史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人類大歷史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Re: [心得] 人類大歷史- 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Re: [心得] 人類大歷史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人類大歷史ptt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KOBO百大書單心得人類大歷史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有聲書評]《人類大歷史》凱宇和嘉玲的對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人類大歷史ptt - Malua 的評價
- 關於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Re: [心得] 人類大歷史- book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Podcast 電扶梯走左邊 - Left Side Escalator with Jac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 @readingtimes_igofficial 贊助這次的抽書!
我雖然很想抽送Hazel 最愛的「紅樓夢」但還沒看過的我寫不出心得,等我看完🥺
這雖然不是Hazel特別推薦的,但跟我們聊的歷史跟人性有很強大的連結,我跟 Hazel 訪談完也很順勢的看了這本。
這本書強調人性本善,很多社會上的惡性循環跟一些心理學實驗都是為了製造新聞而誤導的錯誤結論。
作者一一打破這些出名的心理學實驗,也敘述人類的演化如何影響我們社會道德上的「退步」。跟我們如何回歸正軌,開始正向循環。
我也必須說,我不完全認同作者每一個論點,但還是一個是一本可以觸發思考的書,看過的人歡迎跟我討論。但真的需要對人性多一點信心時可以讀的大補湯 ☺️
想聽大綱了解書的內容也歡迎去聽 @readingoutpost「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 有很棒的介紹,我們很有默契的剛好同時看了這本書 😉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 1986-JUN. 22 上帝之手 / 《世紀球王 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
(00:23:24) ▶ 1961-JUN. 23 南極條約生效 /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
(00:31:54) ▶ 1509-JUN. 24 亨利八世加冕 / 《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
(01:03:51) ▶ 1941-JUN. 25 繼續戰爭 / 《無名戰士》The Unknown Soldiers
(01:19:27) ▶ 1945-JUN. 26 聯合國憲章 / 《雙面翻譯》The Interpreter
(01:29:03) ▶ 1950-JUN. 27 美國參與韓戰 / 《走進炮火中》71: into the Fire
(01:42:32) ▶ 1914-JUN. 28 塞拉耶佛事件 / 《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The King's Man
(02:03:08)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6/22~6/28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5Hnw-9d45SQ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8785ew0xxv0894lxqjpa0n/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86-JUN. 22 上帝之手 / 《世紀球王 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
1986年的世足賽半準決賽上,阿根廷和英格蘭才因為四年前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成為死對頭,如今在足球場上正面對決;為阿根廷隊效力的馬拉度納,在比賽下半場第六分鐘時,在球門前「疑似」用手碰球進門得分,讓這顆關鍵進球成為世紀名球。
.
▶ 1961-JUN. 23 南極條約生效 /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
南極條約總稱為「南極條約體系」,是在約束各國在南極洲這塊土地上所有行為活動。條約主要內容規定,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提供科學考察自由,並促進國際間的科學研究合作,禁止一切有軍事性質或核試驗等相關活動。
.
▶ 1509-JUN. 24 亨利八世加冕 / 《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
英格蘭都鐸王朝的第二任國王 亨利八世在1509年6月24日正式加冕登基;他是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奠定人文主義研究,以及鞏固英國皇室權力的重要君王。其豐富的感情世界,以及求新、豪邁的個性,也是後人熱烈討論的主題。
.
▶ 1941-JUN. 25 繼續戰爭 / 《無名戰士》The Unknown Soldiers
二戰爆發後,做為與蘇聯國界相鄰,政治上卻傾向與德國合作的芬蘭,自然成為蘇德兩國的角力戰場;芬蘭方面則為了收復1939年「冬季戰爭」失去的大片江山,保衛芬蘇邊界爭取生存空間,這場1941年6月發生的蘇芬戰爭被視為冬季戰爭的「繼續戰爭」。
.
▶ 1945-JUN. 26 聯合國憲章 / 《雙面翻譯》The Interpreter
20世紀初,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於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結束後,於美國舊金山的舊金山戰爭紀念集演藝中心簽字,建立了聯合國的根本大法《聯合國憲章》;總計51個創始成員國中,中華民國被授予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的榮譽。
.
▶ 1950-JUN. 27 美國參與韓戰 / 《走進炮火中》71: into the Fire
1950年6月25日,北韓突然越過北緯38度線大舉南侵使韓戰爆發,也被視為冷戰中的第一場熱戰。在聯合國安理會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第82號及83號決議,敦促北韓立即停火撤軍。6月27日美國正式介入韓戰,讓戰況更趨白熱化。
.
▶ 1914-JUN. 28 塞拉耶佛事件 / 《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The King's Man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 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塞拉耶佛(今波赫首都)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激進分子所刺殺;此事件讓原本動盪不安的巴爾幹半島埋下火種,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背後各自支持的陣營也紛紛加入戰爭,進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6.11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6月11日
主持: Tony Choi
6.11 【可愛的戰狼】中共成為全球人類公敵,企圖淡化惡棍形象,從今以後戰狼要扮可愛騙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後備頻道【升旗易日報】https://bit.ly/3jW9pr8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
(1)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Payme 97114085
(3) 我們英國的paypal户口 : hongkongerscommunity@gmail.com
英國合作社網站正式上線 https://wearehongkongers.co.uk/
英國合作社Whatsapp +44 7599451657
https://mewe.com/i/tuesdayroadtonyjohnny
https://gab.com/TuesdayRoadWorldwide
https://twitter.com/Tuesdayroad1
升旗易得道【新】支持我們2步曲!!
1. 訂閱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俾like, 收看廣告,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收看YouTube影像版本:https://youtu.be/N8ujPSHAAb8
📣收聽PODCAST聲音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pz6qviffe00964kh32dvti/platforms
.
又到了我們用歷史來討論時事話題的【時事事實是】單元啦!這次我們將討論的是最近大家都在關注的疫情,以及疫苗的問題;從西班牙流感討論到疫情影響了人們生活哪些事情。人類似乎永遠把政治議題凌駕於專業議題上,所以到底什麼時候才不會有人當害群之馬,每個人都乖乖戴口罩啦!
.
都做了這麼多集,還不快到Firstory、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on、KKBox、Google等各大聲音平台上搜尋【What A MAXX!】,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 What A MAXX! 蔣幹畫:
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想要告訴我們還可以聊什麼幹話,或是有什麼主題、問題想要聊。
都歡迎留言給我們唷!
.
.
**************
【What A MAXX! 蔣幹畫】社群追蹤
📣 IG:https://www.instagram.com/whatamaxx_podcast/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hatamaxxpodcast
也別忘了訂閱兩位主持人的YouTube頻道、臉書粉專、IG唷!
【Matt's 電玩之夜 Game Night】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LNrHzggGEZnmgCZXDZ_4w
📣 IG:https://www.instagram.com/matt_gamenight/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attHuang123
【XXY 梗你看電影】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https://www.instagram.com/xxy_djfishmb/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podcast #閒聊 #生活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 - Mo PTT 鄉公所 的必吃
作者簡介《人類大歷史》一書由Yuval Noah Harai (以下簡稱哈拉瑞)所著。 ... 本篇心得想介紹的是本書有關「想像的現實」的部分,接著會延伸到「宗教 ... ... <看更多>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Re: [心得] 人類大歷史- book 的必吃
Re:[心得]人類大歷史@book,共有1則留言,1人參與討論,0推0噓1→, 雖然有點lag, ... 看完的感想很簡單,雖然非常的政治不正確人類很該死, ... ... <看更多>
人類大歷史心得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 看板book 的必吃
作者簡介
《人類大歷史》一書由 Yuval Noah Harai (以下簡稱哈拉瑞)所著。哈拉瑞於 1976 年
出生於以色列,畢業於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的歷史系,專門學習中世紀史
與政爭史。畢業後,哈拉瑞在 Jesus College, Oxfordꀠ拿到他的 PhD 學位。也是在這
個期間,哈拉瑞讀到了 Jared Diamond 的作品,這大大的影響了哈拉瑞的寫作,也是促
成本書出版的一大關鍵。另外,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似乎在 2017 年前都沒有擁有過智慧
型手機。除了本書之外,哈拉瑞的著名作品尚有《人類大命運》與《21 世紀的 21 堂課
》。
書籍簡介
《人類大歷史》一書於 2011 年在以色列出版之後便洛陽紙貴,陸陸續續翻譯成各國語言
後,在全球狂銷超過 1150 萬冊(這還只是 2020 年 3 月的數據)。
所謂「大歷史」指的是宏觀的人類史,這裡的宏觀指的是試圖回答大問題,例如為什麼是
人類主宰地球?為什麼是歐洲稱霸全球?「大歷史」雖然冠著歷史之名,但就其實質,大
歷史顯然必須是各個學科的總和彙整。舉例來說,本書除了歷史之外,還整理了大量的生
物學、心理學等等學科的資料。換句話說,所謂大歷史就是試圖從一個最全面的角度闡釋
所有在此時此刻之前發生的重大事件,並且意圖探測看看未來。
本書一共分為四個大部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
革命」,共有 20 個章節,約 450 頁。本書最讓人讚嘆的地方,便是在許多我們在歷史
課上學到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截然不同,但又相當經的起推敲的解釋模型。例如「農業革
命:不是人類征服了植物,是小麥征服了人類」、「科學革命:讓人類真正進步的原因是
承認無知」、「宗教與意識形態:佛教跟資本主義居然是相同的類型」等等。
本篇心得想介紹的是本書有關「想像的現實」的部分,接著會延伸到「宗教型態」。可惜
的是,本書還有許多其他主題,但礙於篇幅我無法一一介紹,如果對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
迎參考我在文末附上的章節筆記,裡面有我閱讀本書時為每一章做的重點摘要。
內容簡介
#智人之所以特別:想像的現實
智人究竟為何稱霸了全球?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得先把問題在明確的說明一下:是
「智人」稱霸了全球,而非「人類」稱霸了全球。
在國、高中學習生物的時候,我們知道生物在五界分類之下依序有七大層級,分別是「界
、門、綱、目、科、屬、種」。而智人的學名 Homo Sapiens 指的是智慧的(Sapiens)
人屬(Homo),也就是說,智人實際上屬於「人屬」中的「有智慧種」。這也就表明了,
並不是「人屬」稱霸了地球,而是「智人種」稱霸了地球。那問題就來了,究竟智人跟其
他種族有何不同之處?竟然能夠奴役其他差異甚大種族,甚至可以將差異不大,同為人屬
的其他種族(例如尼安德特人)盡數消滅,進而佔領整個地球呢?
本書給出的解釋是:認知革命。大約距今七萬年到三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
方式,這也正是所謂的認知革命。會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為何?我們無從得知。最普遍相
信的理論認為,因為某一些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大腦內部連結方式,讓他們以前
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為什麼這只發生在智人的 DNA?我們現
在只能說,這就是純粹的偶然。這裡比較重要的,並不是突變的原因,而是突變帶來的結
果。
「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那人類的語言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地方?最常見的理論,是認為人類語言最為靈活。雖然我們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但組合
起來卻能產生無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義。於是,我們就能吸收、儲存和溝通驚人的
訊息量,並了解我們周遭的世界;第二種理論,也同意人類語言是溝通、描述世界的方式
;然而語言要傳遞的最重要訊息,不是關於獅子和野牛,而是關於人類自己。我們的語言
發展成了一種傳播八卦的工具。顯然,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可是
十分重要。大約在七萬年前,現代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能夠八卦數小時之久
。這下,他們能夠明確得知自己部落裡誰比較可靠可信了,於是部落的規模就能夠擴大,
而智人也能夠發展出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
然而,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並不在於能夠傳達關於鄰人或獅子的資訊,而是能
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資訊。據我們所知,只有智人能夠表達從來沒有看過
、碰過、聽過的事物,而且講的煞有其事。簡而言之,「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智人語言
最獨特的功能。「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大
夥兒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共享的虛構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
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舉例來說,這個宇宙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
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這些東西只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中。
有些人可能會對此產生反對意見:「世界上沒有神,我同意。但世界上沒有錢、沒有國家
?至少人權是普世價值吧。」在說明這點之前,我們得先知道「虛構」、「存在於想像之
中」並不是「謊言」。哈拉瑞把這些「虛構故事」稱為「想像的現實」,所謂「想像的現
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
。舉例來說,現代社會有一項「想像的現實」稱為「人權」,為了簡單說明,人權的基本
含義就讓我們用「平等」來概括。
所謂「平等」是現代社會共同想像出來的,這個概念在從前根本不存在。舉例來說,在漢
摩拉比法典中,刺傷貴族與刺傷奴隸的賠償價格不一;在印度社會中,種姓制度將人類劃
分為好幾個階級;就連剛創造出平等概念的美國,都還把黑人當作奴隸來使役。平等只是
個想像出來的概念,但只要現代社會人人都願意相信這個概念,那麼平等便在社會中有著
莫大的威力。換個例子解釋,明明紙鈔的物理價值(紙的成本)很低,但為什麼大家都願
意使用呢?那是因為人人都相信錢是有價值的,只要大多數人相信紙鈔有價值,那麼紙鈔
在社會中就有價值。
這就是「想像的現實」。從認知革命以來,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種雙重的現實之中。一方
面,我們有像是河流、樹木和獅子這種確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像是神
、國家和企業這種想像中的現實。這種透過語文創造出想像的現實,就能讓大批互不認識
的人有效合作(稍微思考一下,如果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相信金錢這個虛構故事,那我們
在交易的時候就得扛著大包大包的小麥或黃金)。也是因為想像的現實,讓智人的合作能
力遠超其他生物,甚至是極為相似的其他人屬也不像智人一樣擁有這麼大規模的合作能力
。
但是,如果說這些我們認為的現實都是想像出來的話,那麼是否只要稍微更動一下現實的
情境,就能讓所謂的想像的現實產生改變?答案是肯定的。正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
虛構的故事(也就是神話)做為基礎,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
只要在對的情境之下,這些故事就能迅速發生變化。例如在 1789 年,法國人民幾乎是在
一夕之間,相信的故事就從「君權神授」轉成「主權在民」。例如人類的思想演進從「帝
國主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不斷的演變。
好了,如果已經熟悉「想像的現實」這個概念,接下來就讓我們談談現代社會中最大的一
種想像的現實:「宗教」。
#宗教:「想像的現實」的產物與支柱
透過上面的內容,我們了解「想像的現實」的概要。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也發現了想像
的現實是如何的脆弱,只要稍微轉換個情境,就能轉變故事的內容。
那有什麼方式能夠鞏固想像的現實呢?答案是宗教。我們常認為宗教造成的是歧視、爭端
、分裂。但在金錢和帝國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種讓人類統一的力量。正因為所有的社會秩
序和階級都只是想像的產物,所以他們也十分脆弱,而且社會規模越大,反而越脆弱。在
歷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讓這些脆弱的架構,有了超人類(superhuman)的正當性。有
了宗教之後,就能說律法並不只是人類自己的設計和想像,而是來自一種絕對神聖的最高
權柄。
簡單來說,就是把想像的現實說成一種超人類的秩序。例如《基督教》認為,耶穌是基督
的化身;《伊斯蘭教》認為默罕默德是上天派來的先知;《種姓制度》是「神明的不同部
位」帶來的差異;《皇帝制度》是「得天命者」得天下;《獨立宣言》中的「自由與平等
」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共產主義》的資本階級必然倒塌。做個小結,我們可以說宗
教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體系,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這裡有兩大基本要
素:第一、宗教認為世界有一種超人類的秩序,而且並非出於人類的想像或是協議;第二
、以這種超人類的秩序為基礎,宗教會訂出他認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
有些人會有疑問:「不是在談宗教嗎?怎麼跑出了獨立宣言、共產主義都冒出來了?」要
說明這個問題,就得檢視一下哈拉瑞對於宗教的定義: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系統,
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其中「超人類」很容易跟「超自然」混淆,但這兩者其實相當
不同,「超人類」指的是他們並非由人類制定,但這並不是某種超自然現象。確實,基督
教與伊斯蘭教相信的是「超自然」現象,但獨立宣言、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法則不是超自
然,只是他們相信的規則超脫於人類制定的範疇。
也許換個名詞會讓大眾更好了解。相信「超自然」法則的一般被稱作「宗教」;相信狹隘
定義的「超人類」法則(自然律)的一般稱為「意識形態」。這種新型的自然律宗教信仰
,包括了自由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納粹主義。正如上述的分類,他們
不喜歡被稱為「宗教」,而說自己是「意識形態」,但這就只是修辭罷了。我們前面曾說
宗教就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這麼一來,蘇
聯的共產主義與伊斯蘭教同樣符合宗教的定義。
做個總結。我們相信的種種「主義」其實隸屬於「宗教」的一種,而「宗教」則是「想像
的現實」的產物與支柱,讓這些虛構故事有了夠硬的後台作為支撐。我們都看過宗教的力
量,納粹的《進步人文主義》;共產黨的《社會人文主義》,甚至是現代社會流行的《資
本主義》與《消費主義》都大大主宰著我們的生活。了解上述內容後帶給我的最大的感觸
,便是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想像出來的,都是約定俗成,且都是「可以改變」的。舉例來
說,資本主義並不是普世原則,資本主義不過是我們現在多數人相信的虛構故事。那麼這
個虛構故事會幻滅嗎?會像民族主義一樣被人們遺棄嗎?如果會的話,遺棄的關鍵又是什
麼呢?我們能預見這種未來嗎?這種未來又有多少種可能性呢?我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
省思的議題。
心得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本書,這次預計會把哈拉瑞的三本著作重看一次,接著去看賈德戴蒙的
書。
比起第一次看本書,對於一些新奇的概念便不再有「啊!還可以這樣!」的想法,不過作
者幽默風趣的筆法倒也讓我回想起第一次閱讀本書時的許多樂趣。《人類大歷史》一書將
歷史大約分成幾個片段,在這幾個片段內作者探討了好幾個主題,例如經濟、信仰、語言
、行為等等。作者在介紹一個大主題時常常會先歸納出重點要素,再對這些摘要發揮,例
如本篇心得介紹的宗教,作者在一開始便先開宗明義的講:「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
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其他諸如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等等作者也有做類似的
整理。
我一直都在想這種做法是好還是壞。我的意思是,定義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例如,作者根
據他給出的定義,在本書明確將佛教分入「意識形態」的類別而非「宗教」,我感覺就算
不照這個定義區分,或就算誤用了這個定義將佛教納入「宗教」的門類似乎也沒有大礙。
這個問題困惑了我一小段時間,但我在整理章節筆記的時候找到了能說服自己的解答。
我給自己的說明是:定義是為了方便分類。作者在本書第七章提到,由於智人的社會秩序
是透過想像而建構,而維持秩序所需的關鍵資訊無法單純靠 DNA 就複製傳給後代,所以
需要透過各種努力,才能維持種種法律、習俗、禮儀,否則社會秩序很快就會崩潰。這種
「努力」便是文字誕生的契機。
而有了文字還不夠,當文字一多起來,整理文字也勢必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工程。因此,學
習並內化種種編目、檢索和處理資料的技巧就顯得相當重要了。那這時候,整理資料就勢
必需要一個標準,而這個標準也就是上述提及的「定義」。簡單來說,資料的分類需要固
定的依據,也就是定義,而因為人類有分類資料的需求,所以將事物進行定義便是有意義
的。
但反過來說,這也就代表若有不需要分類的行為,似乎就不太需要有定義存在。在《反脆
弱》一書中,塔雷伯就很討厭凡事都要找尋定義、正確命題並且了解內含的做法。舉例來
說,你不需要知道孝順的定義也能做出孝順的行為、一個人不需要了解機械力學的定義也
能順利的踩腳踏車;但若不知道會計的定義很可能就無法順利的寫出資產負債表、不知道
數學的幾大公理很可能就無法設計出任何高科技的產品。綜合兩者,我自己的思考是需要
分類或需要應用的事情才需要去討論定義。
也不知道我這個小小思考有何用處,不過總歸算是自己唸書的一點收穫。除了上面的討論
,在「想像的現實」這個大主題之外,我還撿到許多在第一次閱讀本書時沒有覓得的小主
題,並且跟這幾年的所看到的其他書籍有了結合(尤其是金錢的創造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
)。希望再閱讀下一本《人類大命運》時也能有這樣的收穫!最後,文末我附上我閱讀本
書時做的章節摘要,對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
行參考看看本書的內容。
章節筆記
第一部 認知革命
第一章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生物
本章旨在說明智人只是動物的一種,並不是造物主完美的創造。確實,人類(human )已
經習慣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人」,是因為在過去一萬年間,「人種」確實只剩下智人一種
。然而,human 一詞真正的意思是「屬於人屬的動物」,而在過去,這可不只有智人而已
。再展開一些,討論整個人屬的話, 通人我們會以為,能有比較大的大腦,會使用工具
、有超凡的學習能力、還有複雜的社會結構,都可以說是人類巨大的優勢(而且似乎不證
自明,正是這些優勢使人類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動物)。然而,其實人類早就具有這些優
勢,但是在整整兩百年期間,人類就一直就只是一種弱小的邊緣生物。作者在本章以石器
為例,早期石器最常見的一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才能吃到裡面的骨髓。骨髓有什麼
特別的?假設我們正在看著一群獅子大口吃著一隻長頸鹿。我們只能耐心等著,等他們吃
飽再說。但還別急,就算獅子吃完了,旁邊還有鬣狗在等著,而且他們也不是好惹的;於
是他們又把剩下的肉吃乾抹淨。最後才輪到我們這群原始人,我們走進長頸鹿的屍體,左
看看右瞧瞧,最後只能向辦法去挖出唯一還能吃的組織。換句話說,長久以來,智人一直
只是穩定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變。在先前長達數百萬年期間,人類會獵
殺小動物、採集種種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時也會遭到較大型食肉動物獵殺。一直要到四十
萬年前,有幾種人種才具備實力,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而要到十萬年前智人崛起,人
類才一躍而居於食物鏈頂端。本章後半部,作者試圖解釋為何世界上的人屬最後只剩下智
人種,關於這點,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第一種是「混種繁衍理論」(interbreeding
theory)講的是不同人種一見鐘情、兩情相悅、三生有幸、互相交融;另一種完全相反的
觀點,稱為「替代理論」(replacement theory)講的是雙方水火不容、互有反感、甚至
是種族滅殺。近幾十年,科學界一直抱持著「替代理論」,但在 2010 年有一項關於尼安
德塔人基因組定序的研究指出,現代的中東和歐洲人,擁有 1~4% 的 尼安德塔人 DNA。
雖然這百分比不高,但意義卻很重大。關於智人與其他人種的相互關係存在著許多猜測,
相關的爭辯必然會繼續。而作者在最後指出,無論相互關係如何,最後的結果是智人勝出
,而讓智人勝出的秘訣目前最可能的解答,正是讓人類得以辯論的原因:智人之所以能征
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
第二章 知善惡樹
本章說明有關智人「獨特的語言」的含義。人類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最常見的理論
,是認為人類語言最為靈活。雖然我們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但組合起來卻能產生無限多
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義。於是,我們就能吸收、儲存和溝通驚人的訊息量,並了解我們
周遭的世界;第二種理論,也同意人類語言是溝通、描述世界的方式;然而語言要傳遞的
最重要訊息,不是關於獅子和野牛,而是關於人類自己。我們的語言發展成了一種傳播八
卦的工具。顯然,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大約在七
萬年前,現代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能夠八卦數小時之久。這下,他們能夠明
確得知自己部落裡誰比較可靠可信了,於是部落的規模就能夠擴大,而智人也能夠發展出
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 然而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並不在於能夠傳達關於
鄰人或獅子的資訊,而是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資訊。據我們所知,只有
智人能夠表達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聽過的事物,而且講的煞有其事。「討論虛構的事物
」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
重要的是可以大夥兒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共享的虛構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
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以上這些東西,其實都只存
在人類自己發明、並互相傳頌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外,這個宇宙根本
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但是,要說出有效的故
事,其實並不容易。難的點不在於講故事,而在於要讓人相信。於是,歷史上也就不斷圍
繞著這個問題打轉:究竟某個人是如何說服數百萬人去相信神、相信民族、或是相信有限
公司這些故事。從認知革命以來,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種雙重的現實之中。一方面,我們
有像是河流、樹木和獅子這種確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像是神、國家和
企業這種想像中的現實,透過語文創造出想像的現實,就能讓大批互不認識的人有效合作
,而且效果還不只如此。正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也就是神話)做為基
礎,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只要在對的情境之下,這些故事就
能迅速發生變化。例如在 1789 年,法國人民幾乎是在一夕之間,相信的故事就從「君權
神授」轉成「主權在民」。本章後半段便是基於「想像的現實」去延伸,說明智人的行為
在認知革命後已脫離全然的生物學範疇:認知革命正是歷史學從生物學脫離而獨立存在的
起點。在這之前,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指稱得上是生物學的範疇。認知革命之後,我們要解
釋智人的發展,依賴的主要工具就不在是生物學理論,而改用歷史敘事。就像是如果要理
解為何儒家或共產主義能在中國傳播,光知道基因、賀爾蒙和生物這些知識還不夠,另外
也得考慮到各種想法、圖像和幻想的互動才行。最後,作者為生物學與想像的現實(也就
是歷史學)之間,總結了三個概要:第一,基本上,生物學為智人的行為和能力設下了基
本限制,像是訂出了一個活動範圍,而所有的歷史都在這個範圍之內產生;第二,然而,
這個範圍非常大,能讓智人有各種驚人的發揮空間。因為智人擁有創造虛構故事的能力,
就能創造出更多、更複雜的遊戲,代代相傳之下,也就不斷的精進發展;第三,因此,想
了解智人的行為,就必須描述人類行為的演化過程。
第三章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
本章作者帶領我們試圖重建認知革命後到農業革命前的人類生活,但卻困難重重。首先,
考古偏差(archeological bias)是一個大問題。作者以石器時代舉例,很多人以為在農
業革命前的人類都只使用石器,但是所謂的石器時代,其實說是「木器」時代還比較精確
,當時的狩獵採集工具多半還是木製的。所以,想光靠現存的文物來了解遠古狩獵採集生
活,就是會有這種偏差。想解決這個問題,方法之一就是去研究目前尚存的採集社會。透
過人類學的觀察手法,我們可直接研究這些社會。可惜的是,雖然用人類學的方式觀察現
代的採集社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些遠古採集社會的種種可能性,但這絕非全貌,而且
可說絕大多數仍有如以管窺天。 學者常常只會問那些他們在合理範圍內能夠回答的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發展出新的研究工具,可能就永遠無法了解遠古採集者究竟有什麼信仰,
或是他們經歷過怎樣的政治體制。
第四章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本章說明,智人的遷徙以及殖民大量的破壞了全球的生態,造成絕大多數的物種滅絕。本
章提出了澳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的零散小島作為例子。最後,作者總結:第一波的滅絕浪
潮是由於採集者的擴張,接下來的第二次滅絕浪潮,則是因為農民的擴張。從這些教訓,
讓我們得以從一個重要的觀點來看待今日的第三波滅絕浪潮:由工業活動造成的物種滅絕
。在前兩波的滅絕,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較小,可是在人類現在擁有能夠上天下地的能力
時,也許我們得更小心不要讓海洋生物重蹈滅絕的覆轍。
第二部 農業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騙局
本章說明農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作者採用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人類以為自己馴化
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拿農業革命之後的人跟採集時代的人比較,會發現
不但工時變長了,生活品質也變得更糟了。那為什麼人類會採取一個比較差的生活方式呢
?作者認為,其實人類在歷史上一直不斷重蹈覆徹,其道理都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了
解各種決定最後的結果。也許一開始只是想多幫助小麥的生長,於是開始翻土除草,而小
麥確實也成長的很好。但小麥增加帶來的後果卻超乎人類的想像,例如,食物穩定之後就
會大量生育、單一作物當作主食時在面對天災時就會失去抵抗能力等等。換句話說,農業
革命是一個陷阱:人類一新追求更輕鬆的生活,於是釋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變了世界
的面貌,但衍生的結果並沒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本章後半段
敘述畜牧業,為了呼應本章前段「小麥馴化人的」概念。首先,要衡量某一物種演化得成
功與否,評斷標準就在於世界上其 DNA 雙螺旋的複本數量多寡。從這種角度看來,1000
份 DNA 複本永遠都強過於 100 份,於是我們會有小麥是最成功的物種這樣的結論。那,
按照這種結論,現在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動物估計就是肉雞、肉牛或肉豬吧,但他們並不
幸福。畜牧業與屠宰場背後的邏輯我想不需要多加敘述,總而言之,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
到的最重要一課,很可能就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第六章 蓋起監獄高牆
本章從農業入手,開始介紹「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我們相信某種秩序,並非因為這是
客觀的事實,而是因為這樣相信,可以讓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會。這種由想
像所建構的秩序絕非邪惡的陰謀、或是無用的空談,而是唯一能讓大群人類合作的救命仙
丹。舉例來說,不管是漢摩拉比或是美國開國元勳,心中都有個想像的現實,想像這個世
界有著放諸四海皆準、永恆不變的正義原則(例如階級或平等),但這種不變的原則其實
只存在於智人豐富的想像力裡,只存在他們創造並告訴彼此的虛構故事中。這些原則,從
來就沒有客觀的效力。現代社會的人人平等,跟傳統印度的種性制度在這樣的角度下來看
其實並無二致,都是為了穩定社會秩序而產生的「想像的現實」。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
主或是資本主義,都只是由想像所建構出來的秩序。而作者指出,要讓人相信這些秩序有
兩個做法:首先,對外的說法絕對要堅持他們是千真萬確、絕非虛構。永遠要強調,這種
維持社會穩定的秩序是客觀的事實,是由偉大的神或是自然律創造出來的;第二,在教育
上也要徹底貫徹同一套原則。從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斷提醒他們這套由想像建構出
來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融入這套規則,不管是童話、戲劇、繪畫、歌曲、禮儀、政治宣
傳、建築、食譜或是時尚。最後,作者提出三個人類自己難以發現組織自己生活的種種秩
序(錢、國家、人權等等)其實是想像的原因:想像建構的秩序與真實的世界結合;想像
建構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想像建構的秩序存在於人與人的思想連結中。
第七章 大腦記憶過載
本章介紹文字的開創。文字的創造是因為必須要處理過多的程序,前幾章說到,智人的社
會秩序是透過想像而建構,維持秩序所需的關鍵資訊無法單純靠 DNA 就複製傳給後代,
需要透過各種努力,才能維持種種法律、習俗、禮儀,否則社會秩序很快就會崩潰。可是
,如果某個社會的人數和物品的數量超過某個臨界值,就必定需要儲存和處理大量的數字
資料;但人腦又力有未逮,於是過於龐大的社會系統就會崩潰。作者指出,這也是為什麼
就算在農業革命後的數千年間,人類的社會網絡比起現代,還是相對規模較小、也相對簡
單。為了因應這個問題,文字便誕生了。本章提到,目前發現的第一塊文字居然是會計簿
(記錄了某一段時間內收穫了多少稻作),這便是為了儲存超出人腦能力範圍的資訊。但
問題還沒完,有了文字之後便會產生新的問題:要如何整理文字?確實,文字是方便,拿
會計簿舉例,一本會計簿是好查閱的,但如果有三十年、五十個部門的會計資料呢?當文
字過於大量的時候,編目、檢索和處理資料的技巧就很重要了,而且這些都和大腦原本內
建的機制非常不同。這也正是文字對人類歷史所造成最重要的影響:他逐漸改變了人類的
思維和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過去的自由連結、整體思考、已經轉變為分割思考、官僚制
度。在本章最後,作者指出文字和人類的相互關係:文字本來應該是人類意識的僕人,但
現在正在反僕為主。電腦並無法理解智人如何書寫、說話、感覺和編織夢想,所以我們現
在反而是用一種電腦能夠理解的數字語言,來教導智人如何書寫、說話、感覺和編織夢想
。
第八章 歷史從無正義
本章敘述「階級」在歷史上的發展。一次又一次,人類要讓社會有秩序的方法,就是將成
員分成各種想像出來的階級,像是上等人、平民和奴隸,白人和黑人,貴族和平民,婆羅
們和首陀羅,又或是富人和窮人。而這些階級制度開始時,多半只是因為歷史上的偶發意
外,然而一部分群體一但取得既得利益之後,經過世世代代不斷加以延續改良,才會形成
現在的模樣。作者以非洲奴隸、印度種姓制度作為例子。更發人深省的是,每一種由想像
建構出來的階級秩序,都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像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
的結果。本章後半段討論更多的文化問題。人總是藉口「文化」來禁止不自然的事。但從
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自然。
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律,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
的必要。 事實上,許多人認知的「自然」和「不自然」並不是生物學的概念,而是基督
教神學的概念。神所上所謂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創造大自然的神的意旨」。本章最
後,作者試圖討論造成性別差異文化的成因,但卻都尚未有定論。
第三部 人類的融合統一
第九章 歷史的方向
本章首先說明所有文化都有衝突。自從法國大革命之後,全球人民逐漸同意「自由」和「
平等」都是基本的價值觀。然而這兩者根本就互相抵觸!想要確保「平等」,就得截至那
些較為突出的人、削那些人的自主權和自由;而要保障人人都能獲得如他所願的「自由」
,也就必然會影響到所有人的平等。而如果每個文化都需要有些緊張、有點衝突、有無法
解決的兩難,才能讓文化更加精彩,那麼不管是身處在哪一種文化薰陶下的個人,腦中必
然並存了互相衝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價值觀。正因為這種情況實在太普遍,甚
至還有個特定的名詞來形容: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一般認為,認知失調
是人類心理上的一種問題,但這其實是一項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無法同時擁有互相抵
觸的信念和價值觀,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將無從建立,也無以為繼。因此,作者指出,若
想深入探究一種文化,該做的不是去研究所有人都同意的教條,反而應該看看在該文化中
有什麼難解的矛盾,看看有哪些規定根本是自打嘴巴。本章後半段,作者列出三種有可能
達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文化)。這三種秩序,首先第一種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第二
種是政治上的帝國秩序,而第三種則是宗教上的全球性教派。另外,本章提到一個有趣的
概念,就是歷史的大趨勢是「分久必合」。
第十章 金錢的氣味
本章介紹金錢。首先,金錢是一個「互為主體性」的概念,這在前幾章已經說明過了。那
為何會有金錢的出現呢?要先注意的是,這裡說的錢,指的是概念,而不只是硬幣或鈔票
。不論任何物品,只要人類願意使用、能夠有系統的代表其他物品的價值,以作為物品或
服務交換之用,就可以說是符合了錢的概念。而錢這個概念的出現便是因為方便:想像一
個政府正在收稅,拿幾百幾千幾萬箱的大麥,跟幾綑鈔票或幾袋金子來比,相信後者會方
便許多。正因為有了金錢概念,財富的轉換、儲存和運送都變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後來
才能發展出複雜的商業網路以及蓬勃的市場經濟。但問題在於,大麥是有實際用途的東西
,但黃金可能有,是什麼原因讓沒有價值的東西變成人人都想要的一種存在?首先,要理
解金錢的運作就是要把「物質上的現實」轉變為「心理上的想像」。所以說,「信任」正
是所有金錢最基本的原料,可以說金錢就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的
某種系統: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而金錢貨幣史上真正的突破
,就是人類終於開始相信某些貨幣形式,雖然他們本身沒有什麼固有價值,但卻能更方便
儲存與運送。這樣的金錢制度,大約出現於西元前 2500 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銀舍克勒制
度。克勒指的是一定重量的銀子(8.33 公克),而這些(黃金)白銀的價值完全只是因
為文化賦予而來,都是在特定文化裡,社會地位高的人所擁有的奢侈品。。本章最後,作
者以經濟學的觀點說明為何世界最後會流行起黃金,而不是有些地方黃金、有些地方白銀
、有些地方絲綢、有些地方小麥。那是因為,在貿易連接兩個區域的時候,只要是能夠運
送的貨品,就會受到供需力量的影響,讓價格達到平衡。簡單來說,如果 A 地很愛黃金
,B 地不愛,那麼就會有商人從 B 地購買黃金到 A 地,從而影響兩地的供需價格。換言
之,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只要有一個地方重視,終究會使得所有地方一齊重
視。
第十一章 帝國的願景
本章介紹帝國。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有兩項重要特徵。第一,帝國必須要統治許多不同
的民族,每個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第二,帝國的特徵是疆域可以
靈活調整,而且可以幾乎無限制的擴張。帝國不需要改變基本架構和認同,就能夠納入更
多其他國家和領土。值得一提的是,帝國跟大小、起源或是任何其他原因都無關,只跟上
述的兩項重要特徵相關。作者在本章指出,雖然許多人視帝國為邪惡的主意,但就事實而
言,帝國在過去兩千五百年間,一直就是全球最常見的政治組織形式,大多數人在這段時
間都是活在帝國政體之下。此外,帝國政體其實非常穩定,多半時候要打倒反叛軍,根本
不成問題。帝國之所以會傾覆,通常都是因為有外部侵略、或是內部統治精英的內鬥。很
多時候,某個帝國崩潰了,並不帶表屬民就能獨立。反而是每在帝國瓦解或遭到驅逐之後
,就會由新的帝國取而代之,繼續統治。帝國也有顯然是善良的一面,例如波斯居魯士大
帝的「統治全世界、為所有人類福祉而努力」的想法,就讓人耳目一新。確實,帝國正是
造成民族多樣性大幅減少的主因之一。帝國就像一台壓路機,將許多民族獨特的多樣性逐
漸夯平,整合製造出更大的新群體。但是,現在人類之所以有許多文化成就,很弔詭的,
背後常常靠的就是剝削戰敗者。作者在本章也列出了帝國的週期循環:一小群人建立一個
大帝國、形成帝國文化、帝國文化得到屬民認同、屬民以帝國共同價值為名,要求平等地
位、帝國開國者失去主導地位、帝國文化繼續蓬勃發展發揚光大。在本章最後,作者預測
統一全球這件事,很可能已經離我們不遠了。我們眼下正在形成的全球帝國,並不受任何
特定國家或族群管轄。就像羅馬帝國晚期,它是由多民族的菁英共同統治,並且是由共同
的文化和通同的利益相互結合。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則
本章說明宗教。一開始,作者給出宗教的定義:「宗教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體系
,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這裡有兩大基本要素:第一、宗教認為世界有一種超人類的
秩序,而且並非出於人類的想像或是協議;第二、以這種超人類的秩序為基礎,宗教會訂
出他認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在這個定義之下,從古至今的宗教有泛靈信仰、
多神論、一神論、二元論、自然律論(意識形態)。這一章除了給出各個宗教的演變,最
讓人讚嘆的地方應該就是討論「自然律論」的部分。自然律宗教的信徒也認為有某種超人
類的秩序控制著這個世界,但他們所崇拜的這個秩序是自然律(natural law),而不是
什麼神明的意志。最典型的例子是佛教。除了佛教之外,還包括了自由主義、共產主義、
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納粹主義。要注意的是,作者給出的宗教定義是:「一種人類的規
範及價值觀的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而「超人類」並不等於「超自然」。佛
教的自然律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法則之所以稱為「超人類」,指的是他們並非由人類制定
,但這並不是某種超自然現象。在這之後,作者針對「人為主義」做了詳細的說明。值得
一提的是,這些「自然律宗教」隱含「相信神明」的概念,如果捨棄這項元素,就會變得
毫無意義,其中又以自由主義為最。舉例來說,我們的自由政治和司法體系之所以存在,
是因為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神聖無法分割、無法改變的內在本質,這點讓世界有了意義,
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當性的來源。但這個概念的前身,正是傳統的基督教信念:相信每
個人的身軀裡,都有一個自由而不朽的靈魂。然而,過去兩百年間,生命科學已經徹底顛
覆了這個信念。我們的司法和政治制度碰上這些發現,多半視而不見、不願面對。但現在
堵在生物學以及法律和政治學之間的這道牆,究竟還能維持多久?這一章包含的內容真的
很多,前半部有關宗教的演變值得再三回味。
第十三章 成敗的秘密
本章說明看待歷史的角度。首先,要知道歷史學家雖然可以推測,但無法提供任何明確答
案。舉例來說,他們可以描述基督教如何(how)拿下了羅馬帝國,但他們無法解釋為何
(why)能達成這項創舉。 描述如何的時候,是要重建一連串從一點演變到另一點的事件
順序。至於要解釋為何的時候,則是要找出因果關係,看看究竟為了麼發生的是這一連串
的事件,而不是另一連串的事件。 對某個時代的了解越透徹,反而就越難解釋為什麼發
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
響,只看到那些最後成真的可能性。於是,他們就用後見之明,來解釋為什麼現在的結果
是無法避免的。作者指出,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必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
毫不明顯。當然,這也不是說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地理、生物和經濟力量確實會造成限制
。但限制之下仍然有許多發展空間,目前還看不出來有任何能夠統攝一切的決定性法則。
除了後見之明外,歷史還是所謂的「二階混沌系統」,也就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的
系統。從定義上發展,我們可以得知革命就是無法預測,如果真能預測有革命,革命就永
遠不會成真。那既然學歷史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參透真理,那學歷史幹嘛?作者給出了
一個答案:歷史不像是物理學獲經濟學,目的不在於作出準確預測。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
,不是為了要推知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
避免。我覺得這一章在「預測」這件事情給我的啟發很大,跟在《黑天鵝效應》中提到的
「預測無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這一章也讓我想起在《得到》上羅胖曾說過的一種
看歷史的角度:「如果你沒有把歷史唸到,你『覺得當時的人那樣做是無可避免』,那就
不算念透歷史。」我覺得這句話的含義是,念熟一段歷史便是要分析當代的人物「面臨什
麼選擇」,而為何他們又「做出了這個選擇」,而不是單純的把時間上的先後次序當作因
果關係處理。
第四部 科學革命
第十四章 發現自己的無知
本章介紹科學革命,以及有關科學與歷史的相互關係。首先,現代科學與先前的知識體系
有三大不同之處: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測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最重要的應
該是第一點,所謂科學革命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
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這一點我記得在
下一章中會有更詳細的敘述。本章後半段討論科學的可能以及科學的演進,例如,科學是
否能使長生?有趣的是關於死亡這個議題,許多近代晚期的宗教和意識形態,已經不再強
調死亡和來世這兩項元素。在十八世紀之前,各個宗教仍然認為死亡及其影響是生命意義
的核心。但從十八世紀開始的宗教和意識形態,像是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就
已經對來是完全失去興趣。最後,科學的演進指的是,在過去五百年間,科學、帝國和資
本之間的回饋循環,無疑正是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科學從來就不是一個求真的事業
,或許對科學家是,但推提供資金的財團與政府來說,科學並不是為了尋求真理。舉例來
說,在 1940 年代,美國和蘇聯投入大量資金研究核子物理,那為什麼不研究水下考古呢
?因為核子對國家發展更有幫助。換句話說,科學無力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也無法決定
如何使用其發現。科學研究一定得和某些意識形態聯手,才有蓬勃發展的可能。
第十五章 科學和帝國的聯姻
本章說明科學與帝國之間的關係。簡言之,絕大多數的科學學門一開始的目的,都只是為
了讓帝國繼續發展,而且許多發現、收藏、硬體設施和獎助金,也都多虧了陸海軍及帝國
統治者的慷慨協助。本章前半部分則在敘述為何是歐洲而不是亞洲等其他地方,受益於科
學革命而成為全球霸主。原因在於歐洲幾乎所有知識領域的學者都學會了「留白」這一套
,誠實面對自己有太多無知之處,並試著加以填補。他們開始承認自己的理論還不完美,
一定還有什麼尚未得知的重要資訊。作者以地圖為例說明,在 1459 年歐洲人的世界地圖
。可以看到地圖上似乎鉅細靡遺,就算是當時歐洲人根本一無所知的南非地區,都有密密
麻麻的資訊。這顯現當初的歐洲人的自滿,以及認為自己已經無所不知的態度;而 1525
年的薩維亞世界地圖(Salviati World Map)留有大片空白,這表示當代的歐洲人相信世
界上還有許多未知,值得去探索。換句話說,現代科學和現代帝國背後的動力,都是一種
不滿足,覺得在遠方一定還有什麼重要的事物,等待他們去探索、去掌握。然而,科學和
帝國之間的鍵結還不僅如此而已。兩者不只動機相同,連做法也十分類似。對現代歐洲人
來說,建立帝國就像是一項科學實驗,而要建立某個科學學門,也像是一項建國大業。那
中國呢?作者指出中國唯一一次遠征是鄭和下西洋,而 從鄭和下西洋得以證明(皇帝死
後便沒有繼續探索了),當時歐洲並未佔有科技上的的優勢。真正讓歐洲人勝出的,是他
們無與倫比而又貪得無厭、不斷「探索與征服」的野心。承認自己的無知也是一種力量,
就算孔子早已闡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但在中國幾個朝代發展
下來的思想中,卻總是以天朝自居,以天下之大漢族無所不知的態度自處。舉例來說,在
中國發行的地圖上,一直要到 1602 年才終於出現了美洲,而且這地圖還是歐洲傳教士畫
的(中國對其他地方不感興趣的證明)。但西方人的求知慾並不是平白無故冒出來的,科
學總是和政治與利益有著瓜葛,這一章談了政治(帝國),下一章作者便要談談利益與科
學之間的關係。
第十六章 資本主義教條
本章說明資本主義。在本章一開始,作者便開宗明義地提到想要了解現代經濟史,其實重
點就只有一個詞:成長。世界開始蓬勃發展之時,正是因為歷史上出現了科學革命和關於
進步的概念。所謂的「進步」,是在承認我們的無知之後,認為只要投資進行科學研究,
一切就能變得更好。在這項新系統中,人類發展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代表著目前還
不存在、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財貨。正是「信用」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知未來、打造現在
。而這背後有一項基本假設,就是未來的資源肯定遠超過目前的資源;只要我們使用未來
的收入來投資當下,就會帶來許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機。反過來說,過去的問題不在於有沒
有信用的概念、又或是知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概念,而是因為當時的人並不相信「明天會
更好」,所以並不願意延展信用。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講,也就是他們認為財富的總量有限
,而且還可能萎縮。接著作者介紹了資本主義與帝國合作無間的時代,這時在經濟學上稱
為「重商主義」,代表性的國家依序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與英國(作者簡介了這些資
本在這些國家的發展)。有趣的是,這時候的「公司」權力大得難以置信,在今天,有人
大聲疾呼,認為二十一世紀的民間企業已經掌握了太多權利。但從近代初期的歷史來看,
我們早已看過放縱追求自我利益,能達到什麼境界,舉例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
印尼近兩百年,直到 1800 年,才改由荷蘭政府統治。在荷蘭之後,最有力的競爭者是英
國與法國。最後是由英國贏得了金融體系的信任,而法國只證明自己還不配得到這個地位
。關鍵的轉捩點是在十八世紀初,歐洲爆發了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在這之後,資本與帝國
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正如馬克思和其他社會批評所開的玩笑,西方政府幾乎就像是資本
家的工會。講到國家如何為資本家服務,最惡名昭彰的例子就是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
正因如此,今天在判斷某個國家的信用評等時,經濟體系是否健全,遠比天然資源的多寡
更為重要。本章最後提到資本主義的一些限制,例如自由資本主義可以發展到極致嗎?答
案是不行。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全不受政治影響的市場。畢竟,經濟最重要的資源就是
「信任」,而信任這種東西總是得面對種種的偷拐搶騙。光靠市場本身,並無法避免詐欺
、竊盜和暴力的行為。這些事得由政治下手,立法禁止欺詐,並用警察、法庭和監獄來執
行法律。另外,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美中不足之處,是無法保證利潤會以公平的方式取得,
或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相反的,因為人類有追求利潤和生產成長的渴望,就會盲目掃除
一切可能的阻撓。等到「成長」成了無上的目標,不受其他道德倫理考量的制衡,就很容
易衍生成一場災難(例如奴隸貿易便是為了壓低成本造成的悲劇)。最發人生省的是這句
:有一些宗教(例如基督教和納粹)殺害了數百萬人,原因是出於仇恨。然而,資本主義
也殺害了數百萬人,原因則是出於冷漠加上貪婪。最後,作者提到資本主義認為經濟可以
無窮無盡的發展下去,但這和我們日常生活觀察到的萬事萬物的現象,完全背道而馳。然
而,人類的經濟在整個現代時期,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的持續指數成長。唯一的原因就在於
科學家總是能每隔幾年,就提出另一項發明、取得另一項發現。但這種發現能持續多久呢
?有種理論是「低垂的果實」就在預示這種困境:如果實驗室的腳步不敵泡沫破滅的速度
,可以想見,經濟前景就十分堪憂了。
第十七章ꀠ工業的巨輪
本章討論工業革命與消費主義。首先,作者提出一種特殊的見解: 工業革命的核心,其
實就是能源轉換的革命。將熱能轉換成動能是蒸氣機最重要的功能。在這個邏輯下,我們
可以簡單推論,那些認為地球能源會不夠的擔憂基本上是杞人憂天;就過去的證據看來,
所謂「有限」只是一種理論;雖然這可能不太符合我們的直覺。事實上,人類在過去幾個
世紀的能源和原料用量是激增的,但是可供使用的能源和原料量卻是不減反增。說得更準
確一些,這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夠駕馭並轉換成符合我們所需」的知識。接著,
作者指出工業革命的第二個意義:第二次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造成了農業工業化,而如果
沒有農業工業化,就不會有足夠的人力來辦公思考和從事工廠勞動,也就不可能有都市裡
的工業革命。正是因為農業釋放出數十億的人力,由工廠和辦公室吸納,才開始像雪崩一
樣有各種新產品傾瀉而出。最後,作者說明消費主義。為什麼會產生消費主義?因為歷史
上第一次供給超過了所需,而資本主義的核心是成長,也就是沒有人買工廠就會倒閉,於
是消費主義興起。有趣的是,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倫理,可以說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將這兩種秩序合而為一。有錢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而我們這些其他人的最高
指導原則,則是「購買」;這跟歷史上貴族揮霍、平民節儉截然相反。
第十八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
本章說明現代社會面臨的種種與過去不同的現象。首先是生態惡化,需要注意的是生態環
境惡化並不代表就是資源短缺。也就是說, 在我們的未來,很可能會看到智人坐擁各種
新原料和新能源,但同時摧毀了剩下的自然棲地,讓大多數其他物種走向滅亡。第二是時
間概念的出現, 雖然智人越來越不受大自然的擺佈,但卻越來越受到現代產業和政府的
支配。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將過去傳統農業生活的時間節奏,替換成工業社會一致且精確
的時間概念。第三,作者討論了家族和地方社群的崩潰,也就是現在社會越來越個人主義
,也越來越追求進步:前現代統治者的主要目標是要維護傳統秩序,甚至希望能夠盡量回
歸過去失落黃金年代。但到了過去兩個世紀,政治主流卻是要摧毀舊世界,再建立起更好
的世界來取代。第四,現代其實相對和平,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七十年間,
情況更是如此。在這段期間,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得要面對徹底的自我摧毀,而且也確實爆
發了相當數量的戰爭和屠殺。但這幾十年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和平的年代,而且程度是
大幅領先。當然,未來情況也可能有所改變,作者指出,到時候回頭來看,就可能會覺得
現在這個想法天真的難以想像。但這一切究竟孰是孰非?其實需要時間來證明。我們只要
回顧過往,就會發現,自己對於過去歷史的看法總是受到近幾年事件的左右。如果這一章
是寫在 1945 年或是 1962 年(古巴飛彈危機),可能看法就會偏向悲觀。但正因為已經
來到 2014 年,整個看待現代歷史的觀點,也就相對比較樂觀了。最後,作者給出面對歷
史的態度: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會朝哪一個方向走。歷史還沒告訴我們該挑哪一邊,而只要
發生某些巧合,往哪一邊走都不算意外。
第十九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本章探討快樂。雖然目前大多數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綱領,雖然都說要追求人類的幸福,但
對於幸福快樂的真正來源為何,卻還是不明就裡。本章提到,目前針對快樂的主流解釋有
二:快樂是生化機制(多巴安、血清素)、快樂是認為生命有意義(符合想像的秩序)。
那如果快樂是在於感受快感;想要更快樂,就得操縱我們的生化系統。如果快樂是在於覺
得生命有意義;想要更快樂,就得騙自己騙得更徹底。可是,以上兩種論點都有一個共同
假設: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但歷代的哲學家不斷告誡人們:「認識你自己!」其言下之
意是:一般人並不知道真實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樂。再往前推,現在研
究快樂的主要學科是心理學,心理學研究快樂的方法是問卷,也就是請受試者以 1~10 分
評價他在許多時刻的快樂狀態,這就帶來一個奇特的矛盾之處:心理學要研究主觀幸福感
,靠的是受試者要能夠正確判斷自己的快樂程度;但矛盾的是,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學,正
是因為人類並不真正了解自己,有時候需要藉由專業人士的幫助,以避免做出自我毀滅的
行為。最後,作者引出第三種解釋快樂的方式,也就是佛教的觀念: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
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貪求主觀感受這件事。簡單來說,
佛教認為苦真正的根源就在貪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貪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
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人想要離苦得樂,就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剎那生
滅的波動,而別再貪求某種感受。看完這章,我認為快樂究竟是什麼確實還有待探討,但
我們現在能先辨認快樂不是什麼,例如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
單而已,也許藉由反證法,我們能一步一步邁向快樂代表的真理。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本章討論科技的未來。在本書寫成的時候,有三種方式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天擇:生物工
程、半機械人(cyborg)工程與無機生命(inorganic life)工程。所謂生物工程,指的
是人類刻意進行生物層次的干預行為,例如植入基因,目的在於改變生物的外型、能力、
需求或慾望,以實現某些預設的文化概念。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閹割;半機械人工程結合生
物組織(或器官)與機械構造,創造出半機械人,例如為人類裝上機械手臂就是一例;第
三種改變生命法則的方式,則是創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能夠自行獨
立演化的電腦程式和電腦病毒。這三種方式最需要注意的估計是第三種,畢竟人類很難接
受的一個事實就是,科學家不僅能夠改造身體,也能改造心靈。未來創造出來的科學怪人
,可能就是硬生生比人類優秀不知凡幾,他們看著我們,就像是我們看著尼安德塔人一樣
,帶著一絲輕蔑和不屑(不是不可能,歷史一再讓我們看到:許多以為必然發生的事情,
常常因為不可預見的阻礙而無法成真,而某些難以想像的情節,最後卻成為事實)那現在
要討論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們的接班人與我們有完全不同的意識層次(或者是有某種已經
超乎我們想像的意識運作方式),再談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共產主義或是資本主義、甚至
性別的男女,對他們來說可能都已不具意義。或許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
成什麼?」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老實說,我自己認為除非遇到什麼難以
跨越的障礙,不然設計出一個更高等的智人是遲早的事,不過也許人類會在真正創造出這
樣的生命之前就滅亡也說不定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8330207.A.128.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