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小學堂 日本「#生食級干貝」之「#等級區分」
干貝在海鮮裡面是數一數二的指標性高級食材,舉凡日式餐廳、法國餐廳、義式料理等都以干貝為主食,列為菜單必備之一。干貝天生圓圓白白的長相,又稱「貝柱」、「帶子」、「瑤柱」、「元貝」;其「元」代表著團圓,同時「貝」又象徵錢幣亦有賺錢之意,使干貝在中式高級餐館中非常受歡迎,不過干貝等級眾多,除了大小尺寸外,還有生食級干貝,這些又有什麼區別呢?
🙀生食級干貝可以直接吃?
打撈起來的扇貝去殼,取下圓型貝柱部分去唇、去精巢之後,就是「#生干貝」。而市場上常聽到的「生食級干貝柱」,這個名詞其實這是日本政府推出的一個認證,主打經過日本農林水產檢驗並判別,確保新鮮度能夠直接生吃,外觀比起一般的干貝顏色更加飽滿,吃起來軟嫩鮮甜。
😘干貝的規格制定與等級區分
市面上干貝常見的標示分別有「日本標示」與「國際標示」。「日本標示」以 #1公斤為基準,採用「#每公斤幾顆」的亞洲規格來做分類,而「國際標示」則以每1磅為基準去分類干貝規格。簡單來說要做成干貝的帆立貝,會根據貝柱的大小,從 6S 到 2L,分成 9 個規格:#2L、#L、#M、#S、#2S、#3S、#4S、#5S、#6S 代表著干貝體積的大小,而每公斤顆數的多寡取決於每顆干貝重量的差異。以下圖來看,日本標示法的2L規格,對照每公斤顆數16/20,這指的是每1公斤2L規格的干貝數量可達16~20顆,相對於磅的單位約是7~10顆。言而總之,同樣重量下的干貝,顆數越少,代表著個頭尺寸越大,肉會越厚。
⚠️ 一般來說,4S 到 6S 的干貝比較容易在吃迴轉壽司的時候看到;而 S 到 3S,通常會放到量販店或是電商上販售;至於比較大的 M 到 2L,主要用在高級料理或拿來送禮。
⚠️ 在此補充:#乾干貝 與 生干貝本質上是同樣的東西,但風味成分的比例含量有點不同,#乾干貝的精胺酸含量會比較高,而這也是兩者味道不太一樣的原因之一。
🤔️干貝是什麼?
我們吃的干貝是一種叫做 #帆立貝/#扇貝的 #貝柱,而貝柱則是能讓貝殼開關的閉殼肌。一個貝只有一個!貝柱基本上跟帆立貝的大小成正比,貝越大,貝柱就越大一個;不過貝柱的大小也會跟著季節變化,也就是說,干貝也是有當季概念的食材喔!
根據研究發現,貝柱在三月的時候最輕,重量會在此後開始增加,直到八月份來到最高點,然後九月之後,又再慢慢減少。也就是說,六到八月正是「丟時」的時候,在這期間,賦予鮮味的成分濃縮到極致,鮮甜來到高峰。此外,不同產地的時間點會有些許的差異。
🤔️賦予帆立貝/扇貝風味的主要成份
為什麼干貝吃起來有獨特的風味呢?主要跟它含有的精胺酸、甘胺酸、丙胺酸,以及麩醯胺酸等胺基酸有關。
甘胺酸的量越多,干貝的甜味就越強,從五月開始,貝柱裡的甘胺酸含量會開始急速增加,大概在八月份到達最大值。還有,貝柱裡的肝糖含量變化也和甘胺酸類似,由於它在我們口中可部分分解,釋出麥芽糖或葡萄糖,因此能提供一些甜味。
👏 維持美味的退冰秘訣
基本上,不管是從實體店面或是網路購買的產品,都會是冷凍的,買回家之後,如果沒有好好的解凍,我們就會吃到打折的美味,因此料理之前,先好好的解凍吧!在這我們推薦的退冰方法有以下兩種:
1⃣️緩慢解凍法:從冷凍移放到冷藏室,放個半天,讓它慢慢解凍,這樣能避免干貝的美味成分流失。
2⃣️快速解凍法:冷凍的狀態放入保鮮袋裡,密封好,以流水沖洗;或是直接浸泡在鹽水裡,切記不要用自來水泡。
另外,雖然微波爐是很好用的解凍工具,但如果對象是干貝的話,就不建議使用啦,因為這會大大的影響其風味品質。
乾干貝的精胺酸含量會比較高 在 甘胺酸是什麼-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必吃
納豆具有黏的特性,食物酵素含量高,在吸收進體內後,不只能幫助維持消化道 ... 乾干貝的精胺酸含量會比較高,而這也是兩者味道不太一樣的原因之一。 ... <看更多>
乾干貝的精胺酸含量會比較高 在 甘胺酸是什麼-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必吃
納豆具有黏的特性,食物酵素含量高,在吸收進體內後,不只能幫助維持消化道 ... 乾干貝的精胺酸含量會比較高,而這也是兩者味道不太一樣的原因之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