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龍城有兩間老字號豆腐廠,一間叫公和,另一間叫義香,後者是家庭式經營。義香只此一家沒有分店,至今仍維持老格局,前舖後工場,多年來除了地板曾翻新,其餘亦是如半世紀前的模樣,沒冷氣,卡座格局,還有那燒焦味道的豆花香。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
九龍城第一惡人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九龍城第一惡人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2 黃偉民易經講堂
喬裝、暗殺、棄屍、造假證據……
警察瘋狂,香港大亂。
科大同學周梓樂的慘死,全城哀慟。
日前見醫生,作每月例行檢查。醫生突然說:
「從三樓跳落二樓,只會雙腳折斷,不會盤骨碎裂,頸椎折斷。他是背部向下,被掉下去的。
這是醫學常識。
相信香港九成醫生,都很不滿。警察說謊,侮辱醫學專業。」
周末全城哀傷中,周日警察又走進又一城,挑釁市民。
又一城是周日中產的活動地。附近九龍塘、又一村、北面沙田、大埔的中產家庭,因周日菲傭休假,大都聚在又一城,早上飲茶、看電影、買衣服、晚飯、再在超市買點東西回家。
是扶老攜幼的家庭樂的活動勝地。
警察也看中這一特點,他們要保持香港憤怒,任何階層,任何年紀,都不能安居樂業。
星期一早上,交通警就開槍射殺堵路示威青年,各區放射催淚毒煙……
維持搞亂香港,人人要面對今日亂局,就是為了要取消月底的區議會選舉?
建制派幾十年的統戰工作,給林鄭政府一鋪清袋了。那還選什麼舉?
但拖得今年的區議會,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又如何?
拖到什麼時候?永遠取消各級選舉麼?
警察刻意暴打、濫捕、槍殺的年輕人,就是將來的選民了,西環那邊的鐵票,死一件就少一件;搞掂全港的媒體,TVB再作虛弄假,都不及每個香港人自己的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一切。
用橫手,吹黑哨,阻止黃之鋒、周庭、羅冠聰他們參選,但他們只有二十零歲,橫手、黑哨,要搞幾多年?葉劉、林鄭,老死老殘了,他們還未到五十歲。
發展到今日局面,林鄭政府如何運作下去?
林鄭不可能不落台。
看看這幾日各大專院校的大學畢業禮,畢業同學的肢體語言,行為表態!他們絕大部份都是九七年出生。今年二十二歲的年輕人。
他們九七出生,歷遍了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政府的管治,看著中共摧殘香港的文明,鄙視大陸全國發錢寒的低下價值觀,他們不甘融入大陸以動物本能生存,他們見到校內大陸生的愚蠢盲目,他們不接受北京一切自以為是的成就,他們擁抱文明,拒絕愚昧。
他們都是反共菁英!
花了二十二年統戰工作,失去了整代的香港年輕人,因為共產,本質是一個時代的騙局。
騙局再花巧,都只是蒙騙,不能夠建設,更不可能發展成一套制度。
人人都關心科大周同學的慘死,只不是是一位警員在將軍澳的婚宴,遭示威者騷擾,召來防暴警鋪天蓋地的,在將軍澳報復。放毒煙、暴打、殺人、棄屍。
當周梓樂在醫院,與死神搏鬥時,有同學為他卜了一卦,得《周易》第三十八卦,火澤睽卦之初爻動,變卦火水未濟卦。
睽卦的卦象,上卦離為火,火性向上揚;下卦兌為澤,澤水向下流。性情各走極端,所以睽違了。
《易經》說:二女同居,其志不同。離是中女,兌是少女,兩姊妹長大時雖同住一間房,但對人生的追求不同。
睽卦對上卦是家人卦,風火家人,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睽卦之後是蹇卦,水山蹇,上險下阻,水盡山窮;綜卦是解卦,雷水解,排難解紛,恩仇俱泯。
《周易》的卦序,家人、睽、蹇、解四卦一路的走來,家人和睽,兩卦相綜,一體兩面;蹇和解,也是相綜一體。而睽的錯卦,卻是蹇;家人的錯卦,卻是解。兩組卦,順序走來,家人與睽,蹇和解,是相綜;睽與蹇,家人和解,偏偏又是六爻全變的錯卦關係。
四卦錯綜複雜,如果六十四卦是一個大周天,這四卦,是其中的小周天。
風火家人卦,只差上爻一個爻,便成為水火既濟卦了。所以,儒家說,要成就大事業,治國平天下,先要重視這個家。
家,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部份,從家道可以修成既濟。
家人向上修,可以成既濟,但一旦反目,就變成睽卦了。
睽卦是各走極端,局面進一步惡化,便成為寸步難行的蹇卦。蹇,足寒,走不了,如何解除險境,秘密在解卦的錯卦,六爻齊變,雷水解變回風火家人。解險險難,是將蹇卦倒轉,回歸家人的根本。
佛教行人認為,一家人有緣才能成為一家人,不是有恩就是有仇,所以有人為報恩,有人為討債,永世輪迴,生生世世,冤親債主,源源不絕。
家人卦欠最上一支爻,便修成既濟卦;睽卦只有最初一支爻,和未濟卦不同。
什麼是既濟?渡彼岸,搞掂了就是既濟。六十四卦中,只有這一卦六爻全皆正,陽爻剛位,陰爻柔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每個人都做對自己的角色,所以既濟,般若波羅蜜,到達彼岸了。
那什麼是未濟?未搞掂,仍在苦海中,因為六爻全錯位了。六爻全不正,大家都不安其位,造化弄人,只能未濟。
睽卦,除了初爻,由第二爻到最後一支爻,跟未濟卦是完全一樣的。
睽,還有挽救的機會,便是初爻。睽卦初爻,陽爻剛位,是正位的,可能是剛由家人卦轉來,仍有感情,恩義還在,所以是正的,這成為搶救睽違的最重要機會,錯失了,就永遠挽救不回來,因為跟著的五支爻,都全屬不正了。
所以,在睽違的初期,第一支爻時,切勿火上加油,否則無法挽回家人的關係。
學生為周同學慘劇卜得的,是睽卦的初爻動,即唯一正位的陽爻動了,變了火水未濟卦。未濟,未解決,未渡彼岸,火水不容了。
睽卦初爻卦辭: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
先提悔之,跟住說馬跑掉了,不要急著去追。
睽卦雖然意見睽違,「二女同居,其志不同」,大家的追求不同,但始終是二女同居,由家人卦發展而來的。所以,一開始,提悔亡,不要意氣用事,否則,將來後悔一輩子了。
所以,睽違一開始時,便得克制,不要太絕。懂得克制,煩惱便會消失了。
喪馬勿逐,馬代表心,馬跑出去,心也跑出去。睽卦,初爻講喪心,上爻講病狂。喪心病狂都出來了,所以才睽違。
周同學遇到的,是喪心病狂的對手。
喪心的人,也是精神病的世界,失去冷靜,失去理智。
睽卦上爻是《易經》最長的一支爻,用了廿七個字,描繪睽卦到極端時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無中生有的:
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
先張之弧,後說之弧。
匪寇娼媾,往遇雨則吉。
睽卦極端的精神病者,程頤將這一段發揮得很生動,他看到的人像豬一樣的污穢,全身泥巴,見其可惡之甚也,更猜測他的罪惡,像載滿鬼的車子。鬼魅無形,他都看到了,無中生有,疑心極致。遇雨則吉,雨可以象徵淚水。流下淚來,才知幻象。
睽卦初爻說喪心,不要急著去追,要冷靜下來反省,自復。否則,發展到上爻,就是剛才說的極睽之象。喪心不處理,便發展成病狂。
見惡人,無咎。
見到立場和你相反的人,沒關係的。像地藏王菩薩,常駐地獄,這是大宏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周梓樂同學這短暫的人間一轉,可能是菩薩乘願而來,喚醒香港人的。
睽卦的初爻變,為火水未濟卦,香港的局勢,不會因周同學的死亡而解決。未濟,火水不容,未解決。六爻全錯位,是林鄭政府,警察背後勢力,錯判形勢,不會完成北京要求「止暴制亂」的任務。
https://youtu.be/NPa551sb5uU
九龍城第一惡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龍城有兩間老字號豆腐廠,一間叫公和,另一間叫義香,後者是家庭式經營。義香只此一家沒有分店,至今仍維持老格局,前舖後工場,多年來除了地板曾翻新,其餘亦是如半世紀前的模樣,沒冷氣,卡座格局,還有那燒焦味道的豆花香。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女嫁穆斯林】:瞞家人拍拖4年信埋伊斯蘭教 為巴基斯坦老公學煮咖喱:佢話我Rubbish!(果籽) (https://youtu.be/xT3rvyE00eY)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九龍城第一惡人 #賣到戴撈拎Hermès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九龍城第一惡人 在 不足為奇。所以首作《九龍城寨》能借助天航出版社名氣 的必吃
在寫小說的初期,由於文字功力未到家,時常倣效不同前輩(溫大哥很眼利,看了一遍就知我哪些句字是演變自他的作品),《九龍城寨》的第一版,就是在混沌中完成,後來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