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富人贏在起跑線、沒能力的人從思維開始,就輸在起跑點
我是九年一貫第一屆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被稱為「白老鼠」一直到高中畢業才擺脫這樣的稱號。
剛入小學的我第一天就很錯愕,因為我拿到的書本比兩位親姐姐的書還要長了三分之一,每一本書的封面都不一樣,我拿著書,回家問媽媽「為什麼我的書本跟姊姊不一樣?」,但忙於工廠工作的媽媽也不曉得,原來我是新課綱的第一屆,還是台灣教育史上首次不使用國立編譯館書籍的第一屆,但家人不曉得,直到碰到才知道。
過了幾年,大姊碰上第二屆國中基測,在這之前我們家並沒有參考範本,因此當學校老師說「志願就是填你最想讀的學校時」,沒有人可以請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媽媽便讓我姐姐從北一女、中山女高、師大附中一路填下來,最後通通落榜,沒有學校可以念,那個時代考不上高中的已經是少數,尤其她還是縣長獎的學生,後來她只能透過獨招,念了位在林口的私立高中。
在漫長的K12教育中,我們家正因為社會階層的關係,「教育知識不足」、「資訊管道封閉」導致在其他家長或學生都已經提前做功課,知道「九年一貫課綱會撤換國立編譯館課本」、「基測要依照成績填志願序」的常識時,我們卻成了教育體制下的孤兒。
這幾件事情讓我知道,教育的先天環境與後天努力不足,會造成落差與謬誤,而這樣的封閉,甚至是一直到我讀了研究所,需要大量自行鑽研paper之後,才啟發對閱讀的興趣。
真正關鍵的改變則是我開始主跑教育新聞。
「教育真的很冷!沒有什麼好報導的」這句話是我在真正跑線之前,所有前輩告訴我的話,他們幾乎因為找不到教育的熱點,只跑了2到3個月,就放棄教育線轉跑財經、交通等線路。但教育之於我,反而透過採訪中,頻繁接觸到頂尖大學與高中的學生或者即將私校退場、被稱為學店的學生,有了全新的啟發與衝擊。
「台大學長姊大二、大三要讀的書,我早就都看完了」當一位18歲的建中生,在我面前淡淡地說出「台灣的大學根本就沒有培養我們自學的能力」時,我因為太過震驚往後退了一步。回想自己的18歲,每天沉迷在社團,忽略能好好探索自己的時刻。深深明白那些被拋在頂尖學校以下的學生、四年畢業後得揹80萬學貸的學生會會長,或者我自己是怎麼從思維開始,就輸在起跑點,而那可能真的無法短時間超越。
我認為教育是知道得越多,便能有更多的觀點、認知基礎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價值觀是否與自己相符獲正確與否,這與學歷無關,反而與資源有關。教育現正能透過科技,讓不同領域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讓想求知的學員,有即時管道且重複觀看吸收知識,教育知識探索不限縮在學校,甚至能打破階級流動,選擇自己想學的事情。
#寫作課程籌備中 邀請填寫問卷拿折扣: https://bit.ly/3fhkPl2
九年一貫第一屆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育的先天環境與後天努力不足,會造成落差與謬誤,我認為教育是知道得越多,便能有更多的觀點、認知基礎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價值觀是否與自己相符獲正確與否,這與學歷無關,反而與資源有關⋯⋯
九年一貫第一屆 在 ETtoday新聞雲- 我是九年一貫的第一屆,課本跟以前學長姊差 ... 的必吃
我是九年一貫的第一屆,課本跟以前學長姊差很多捏. ... 我只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部有問題的憲法現今的統治地區僅僅只有臺澎金馬但憲法上連外蒙古都是我們的領土(大 ... ... <看更多>